浏览完整试题(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 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D. 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文章阐释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因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C.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把所读之书加以消化,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的读书法仍值得倡导。 D. 文章里谈到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而非方法,原文第四段为“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 C项,原文第三四段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 D项,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 B项,因果倒置,“因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所以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传统市场经济中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力量的“交换经济”逐步转向基于分享和一般生产生活资料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通过智能信息终端,市场交易场所虚拟化为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得以实现信息化、碎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这些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对现行的产权观念提出了挑战和深化要求,但并非否定产权,共享经济仍然是建立在供需双方拥有各自所要交换的所有权为前提条件的自愿交易。与传统的市场经济通过交易确定物品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共享经济依靠技术更深入地分解界定产权,在其交易模式中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拥有物品所有权的供给方,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将物品使用权出让,实现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带来其价值的显著提升。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满足自身的需求。共享经济模式中对产权的细分化界定,促使了一种新的双层产权结构的产生:以财产的所有权为主,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在下层,财产的使用权在上层。资源的供給方拥有所有权,但使用权变为共有,这样的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实质上是信息、数据和服务的共享。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金碚郝丹,2018年01月30日) 材料二: 先不说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其享租屋等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现在,市面上“花式共享”选出:共享马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宠物共享冰箱、共字红酒……“共享+”百花齐放,这是好事。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 共享经济其本质是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存量经济,减少浪费,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伪共享”则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由来已久的生产与生活痛点,而只是营造“繁荣假象”、制造“虚假需求”,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了“非共享、不经济”。“伪共享”蠢蠢欲动,不外乎资本逐利冲动、短平快挣热钱等心理作怪。一些“共享项目”虚火高烧、想象力贫之,单纯靠拼密度、拼规模抢占线下网点商圈的野蛮生长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齐志明,原题为《“共享+”不是赠热度》) 材料三:
展开余下试题近日,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陷入经营困境,用户纷纷中退押金。截至12月19日中午,ofo小黄车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已突破1119万人。事实上,当共享单车行业兴起并主推押金模式时,就有不少学者专家对用户的押金安全产生了担忧,并呼吁政府对其进行监管。监管部门在2017年年中也开始意识到这一行业存在的押金风险,并出台了相关办法。可以说, 监管部门基本上把准了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出了药方。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剂药方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解决押金难退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不能是旁观者。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做好研判工作,及时出手引导和规范市场。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确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但当这一业态直接关乎消费者资金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时,那么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就必须适时出手,对失灵的市场机制加以矫正。 (摘编自2018年12月20日《法制日报》,作者:马树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载体,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 共享经济实现了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带来其价值的显著提升,而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满足自身的需求。 C. “共享+”百花齐放表现出了共享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蹭“共享经济”的热度,透支“共享经济”公信力的共享经济方式是不可取的。 D. 面对形形色色的共享经济,一方面要依赖市场经济的自身优胜劣汰规律,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给予适时引导和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实质上是信息、数据和服务的共享。 B. 排密度、拼规模等经济行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以理性、合规、审慎的态度面对共享经济才是正确的选择。 C. 共享经济是建立在供需双方拥有各自所要交换的所有权为前提条件的自愿交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弱化了产权,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 D. 从ofo小黄车身上出现的押金难退问题可以看出直接关乎消费者资金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制约是不够的。 6. 以上三则材料在报道共享经济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①第一则从材料侧重于阐述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的条件和得以实现的前提;②第二则材料侧重于阐述“伪共享”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策略;③第三则材料侧重于阐述政府监管部门在共享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理解分析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B项“实现了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实现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文中强调的是共享经济的运营理念,并未转化为成果,文章表述属于将来时态,到选项变成已然,“了”字表过去式,不可随意乱用。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浏览原文,再观察四个选项,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搜索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与选项的表述进行比对。本题,C项,“弱化了产权”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共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对现行的产权观念提出了挑战和深化要求,但井非否定产权”,“共享经济依靠技术更深入地分解界定产权,在其交易模式中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文中并没有弱化产权的意思。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并要结合材料分析主要的观点。第一则材料,首句“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侧重于阐述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背景,主体部分侧重运行的条件和得以实现的前提。第二则材料,“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这里侧重于阐述“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是“伪共享”产生的原因,“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由来已久的生产与生活痛点,而只是营造‘繁荣假象’、制造‘虚假需求’,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伪共享”危害及“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是防范策略。所以,第二则材料侧重于阐述“伪共享”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策略。第三则材料,从“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陷入经营困境,用户纷纷中退押金”这种现象写起,“监管部门基本上把准了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出了药方。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剂药方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解决押金难退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不能是旁观者。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做好研判工作,及时出手引导和规范市场。……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就必须适时出手,对失灵的市场机制加以矫正。”所以,材料三侧重于阐述政府监管部门在共享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翁声翁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展开余下试题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侠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整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翁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注】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廖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B. 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可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C. 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一股子天津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D. 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8. 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②为后文设置了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③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 9. ①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气视若性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②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沪即寄回银票,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别赠银以示感恩。③一众人物热心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理解有误,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是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显得亲切;李金鏊唤小杨月楼“老板”,是按照旧时对伶人的尊称。并不能构成人物之间的对比。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本题要求是“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传闻中的李金鏊“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威名赫赫;而眼前的李金鏊却是“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居住环境是“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