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4  2020-04-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卷
2019.12
考生须知:
1.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笑容是一种生活上的艺术。它可以使一个面貌平(yōng)________的人变为美丽,可以使本来陌生的人们突然消除了距离,更可以使你那敏锐善感的朋友得到友情的鼓(lì)________。而最重要的是,( )你本来很烦,而假如你仍肯勉强自己在人前带上个一点笑容的话,那由别人那里交换而来的愉悦的回报,也会很巧妙地冰释掉你的忧闷心情,而使你突然觉得人间温暖起来。
——罗兰《带点笑容》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汉字。(2分)
平(yōng)________ 鼓(lì)________
(2)加点字“强”在文句中正确的读音是( )(1分)
A.giǎng B.qiáng
(3)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选择缺少的关联词( )(1分)
A.虽然 B.即使
2.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逆境面前有多少仁人志士发出了自己的感慨。面对贬谪,刘长卿郁郁不得志,发出了“(1)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的嗟叹;韩愈没有忏悔,也没有屈服,而是将满怀幽怨诉诸笔端“云横秦岭家何在?(2)________________;但刘禹锡却没有因为二十三年的凄苦而妄自菲薄,他以杯酒振作精神,借典故写出了对未来的憧憬“沉舟侧畔千帆过,(3)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前路有重重困难也一定会劈波斩浪,写下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面对离乡背井,诗人们都以月亮表明自己思乡思亲的心意,杜甫在《月夜忆舍弟》里说:“露从今夜白,(5)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但愿人长久,(6)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在《商山早行》里说:“(7)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请连续写出两句鼓励自己古诗(不可采用卷中出现的诗句):“(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穷”字的字义演变过程,推测“穷”的本义,并为下面词语中的“穷”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


A.穷途末路 B.欲穷其林 C.穷乡僻壤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陶庵梦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C.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D.“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雾凇沆砀”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三、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5.根据《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的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类。
B.《世说新语》语言简练传神,每则故事长不过百余字,短则寥寥十数言,但名士们的形象都跃然纸上。
C.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描绘细腻,是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D.《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尤其是狐幻化为人,与痴情的书生演绎出一段段缠绵的恋情。
6.根据《儒林外史》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人物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① 头撞贡院号板 为科举而生
② 一耳光打醒范举人 市井势利小人
③ 自学画荷 不求官爵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7.《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由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责任到底在谁?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学生甲: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从文中所写来看,在他的身上,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他的腐蚀最为明显。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溜须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阿庆基“造反”(15分)
[芬兰]本蒂•韩佩
①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②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③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④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⑤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⑥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⑦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⑧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⑨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⑩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关于“一条板凳撬起一篇小说”的讨论:
某班同学阅读了本文后,有两位同学就文中反复出现的“板凳”展开了讨论。请阅读他们的对话,补全空缺部分。(为了方便讨论,文中有关“板凳”的语句都已划出并标上了序号。)
小文:这篇文章真奇怪,一个故事中竟然有10次反复提到“板凳”,我感觉有点啰嗦重复。
小明:你可别小看了这“板凳”,它可撬起了整篇小说呢!
小文:何以见得?
小明:你看,故事的开端写到阿庆基为了休息,坐在那条板凳上:故事的发展写到8.(1)________(1分)时,他还坐在那条板凳上;故事的高潮是8.(2)________(1分),是因为他呆坐在板凳上;故事的结局是他被定罪为“造反”后,觉悟到世界上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上。
小文:哦,我明白了,“板凳”在故事情节上起到的作用是8.(3)________(1分)。
小明:文中不但重复出现“板凳”一词,还重复出现完全相同的句子,如:“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
小文:这恐怕不是赘笔吧!
小明:是的,从全文和阿庆基这个人物来看,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是9. ________(3分)。
小文:不过,我发现有些句子看似相同,但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第⑤和⑧句,同样是写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但用的是“反正”和“只不过”两个词。结合着这两句话的语句,就能发现这细微的用词差别背后是人物心理的差别10.(1)________(2分)
小明:正是这样的差别,让我们看到了阿庆基10.(2)________(2分)的人物形象。


展开余下试题小文:文章结尾处阿庆基的觉悟更是意蕴深厚,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起德国神学家马丁•尼莫拉的碑文《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结合课文内容和这篇碑文,我这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11. ________________(5分)。
小文:果然是“一条板凳撬起一篇小说”啊!
链接材料: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马丁•尼莫拉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注:马丁•尼莫拉的忏悔诗铭刻在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
(三)关于“看客”的主题阅读(13分)
【名词由来】看客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观众,读者,旁观者.最先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有深刻含义,指旁观者,巴金《家》等也有相关记载。
【直击现场】2018年10月28日,刘某在四季花城站上22路公交车,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道略维修,公交车改道。车至南滨公园站,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下车,刘某未下车。当刘某发现已过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冉某未停车刘某走到冉某右后侧,指责并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其解释、争吵,右手放开方向盘与其互殴。最终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实事评论】当车上其他乘客选择保持沉默,旁观者下一秒便成为了遇难者.看客殒命,这场事故被人们包装成一则警世的人性寓言。
如果及时制止会怎样?媒体翻出了今年4月20日的视频,湖南一辆开往长沙的客车上,一名男乘客因错过站点,让司机违规停车遭到拒绝后竟然公然抢夺方向盘。此时,另外名男乘客飞身一脚,将闹事的乘客踹开。
“这神之一踹应该全国推广。”“我们还要保持沉默吗?”
很多人联想到了短片《车四十四》。44号大巴车女司机受歹徒侮辱,乘客无人制止,只有一名男乘客挺身而出,却被歹徒反刺一刀,女司机受辱后被放了回来继续开车,将见义勇为的男乘客赶下了车,郁闷的男乘客搭上了另外一辆车,不久他看见有警车驶过,原来,女司机把44号车开进山沟,车上所有人全部遇难。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这句用来批判看客的话被反复使用。可是,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上的遇难者们的悲剧,可以用冷漠的旁观者来解释吗?
车上其他乘客在事发之时处境如何,我们毫不知情。从公开的资料看,我们只知在坠江前的几十秒内无人出手制止,是否有呵斥或劝解无从所知,当争吵升级至打斗,短短两秒时间公交车便坠向江面,车上的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制止。
当新闻事件中出现看客的角色,总会有人想到追究看客的责任,但归属责任要以理清事实为前提。22路公交车上的13名受难者,他们或许以为那只是一场不会引发严重后果的言语争吵,当发现事态有变,制止已经来不及。对于在22路公交车上枉死的遇难者们,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贸然使用“看客”去定义显然不妥。
(根据“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缩写)
【媒体呼吁】
我们呼唤理性的“看客”
山西晚报新媒体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鲁迅。
一直喜欢鲁迅。他目光深邃,仿佛可以泂察一切;他言辞犀利,像一把匕首,插入敌人的胸膛;他也给我们了一面镜子,我们照一照,便能看见自己脸上的灰尘,透过每一副躯壳,看见灵魂深处隐藏的麻木和愚昧。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依然记得《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沙皇俄国屠杀中国人的场面,刺痛作者的不仅仅是鲜血,更重要的是周因麻木不仁的看客,那一刻,鲁迅弃医从文,决定拯救国人麻木不仁的思想、灵魂,他做到了,他拉开了笼罩在中国人头顶的那块黑幕,让光明透了进来,一篇篇战斗檄文像号角,唤醒了一批批有志青年和黑暗、愚昧做斗争。
摆脱了黑暗,中国的看客还需要用理性来战胜愚昧。最近,台风“山竹”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可给我们的伤害依然无法抹去。在事故中丧失的生命,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让人在惋惜的同时,深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那么渺小、无助。在警方一再警示下,竟然有人想成为网红驱车前往,就为了拍“山竹”的狰容,更有甚者用绳子拴着狗,把狗当成风筝。我们在声讨这些视生命如草芥的人的同时,也静静地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做过无聊的“看客”?如若身边没有缺乏理智的看客,他们的视频给谁看呢?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车祸现场,总有一些人不是第一时间抢救伤亡者,而是围观的围观,拍视频的拍视频;有人要跳楼,围观几个小时,等不及了,竟然起哄,脆弱的生命一跃而下;吃个饭,拍视频,受点伤,擦破皮,拍视频信息快餐化的时代有没冇觉得大家都在裸奔?
也有人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在想,没有滋长的土壤,“存在”也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不去绑架别人的思想、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成为理智的看客,可以成为有趣的灵魂,拒绝无聊,拒绝麻木,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精彩的世界;呼唤理智的看客,识破伪装的道具。
【链接课文】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
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人,象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变色龙》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名词由来】告诉我们,“看客”一词最早见于鲁迅的文章,后来的词义范围逐渐扩大。
B.【直击现场】中记者对“重庆公交车案”这一新闻的报道不带主观感情色彩,这是由“新闻的要真实客观,必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决定的。
C.【实事评论】引用“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是想说明任何灾祸中的受难者都有其遭遇不幸的必然性
D.【媒体呼吁】列举有人为了拍“山竹”的狰容想成为网红,便不顾警察阻拦驱车前往的例子,是为了让人们反思自己是否是围观这些视频的无聊“看客”,从而证明看客的愚昧。
13.【实事评论】中作者对短片《车四十四》(除一名男乘客)和“重庆公交车案”中的乘客是否都定义为“看客”?请写出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线句有什么含义?请联系语境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成为理性的“看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9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


展开余下试题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②,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③,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④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⑤,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⑥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③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1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而终不可掩者________________ (2)其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示例:如公器质之深厚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盛衰兴废之理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18.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19.【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8分)
2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市图书馆特此推出天一讲堂国庆专场讲座——《中共抗战与新中国诞生》,主讲人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时间为2019年10月5日下午2点,地点为宁波市图书馆新馆一楼报告厅,请你结合讲座海报,为宁波市图书馆写一则通知。(8分)

23.请选择以下任一题目写作。(60分)
(1)题目一:
孤独寂寞时,温馨的问候最难得;失意悲伤时,忠诚的守护最难得;得意忘形时,冷峻的警示最难得;尴尬懊丧时,宽容的勉励最难得……
请以“________最难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二:
一只老鹰从高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请结合材料,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语文答案
一、书写(5分)
二、积累(20分)
1.(4分,每空一分)(1)庸 励 (2)A (3)B
2.(10分,每句一分)(1)汉文有道恩犹薄(2)雪拥蓝关马不前(3)病树前头万木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月是故乡明(6)千里共婵娟(7)鸡声茅店月(8)岂不瞿凝寒?松柏有本性。
3.(4分,每空一分)①身居洞穴,身体弯曲,不自由 ②C ③A ④B
4.(2分)B(陶庵为张岱的号)
三、阅读(57分)
(一)(10分)
5.(3分)C
6.(3分)①周进 ②胡屠户 ③王冕
7.(4分)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己的善良,就不会变质。人很难改变黑暗的社会,但可以坚守自己的操行。如果在自己周围形成一道坚强的精神屏障,做到百毒不侵,那么就能够使得你在任何复杂、任何污浊的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二)(15分)
8.(3分)(1)工人在街上罢工游行 (2)阿庆基被警察抓走 (3)“板凳”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3分)这条板凳是阿庆基这个老实人的象征,他普普通通、本本分分;与后文阿庆基被捕的情节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有利于凸显主题——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
10.(4分)(1)(2分)“反正”一词体现阿庆基虽认为警察不该开枪抓捕示威游行的人,但想到自己无非是个“旁观者”,于是便内心平静、释然了。“只不过”一词体现阿庆基对自己是“旁观者”却被警察抓捕而感到不公和愤怒。
(2)(2分)阿庆基是一个老实本分、与世无争的人,也是一个不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不积极争取权益明哲保身的人。
11.(5分)这个世界没有旁观者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阿庆基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老实本分的人,想做生活的旁观者,结果却被稀里糊涂地当作造反者而被抓,可见,做生活的旁观者只能任人宰割。马丁•尼莫拉的这篇碑文更是令世人警醒,其描述忽视与自己无关的团体所造成的结果,对“保持沉默”的忏悔与谴责。让人不禁感叹“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三)(13分)
12.(2分)C
13.(3分)作者认为短片《车四十四》(除一名男乘客)的乘客是看客,因为他们冷漠地旁观女司机被歹徒凌辱,无人制止。而“重庆公交车案”中,从公开的资料看,乘客是否劝阻不得而知,并且当争吵升级至打斗,短短两秒时间公交车便坠向江面,由于时间短促,车上的人们根本没法制止。
14.(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若生活没有那么多爱围观、瞎起哄的无聊看客,便不会或很少有那些视生命如草芥拍视频等事情发生。这句话指出了愚昧的看客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之深。
15.(6分)在《孔乙已》、《变色龙》等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漠不关心他人的旁观者,对不幸者或和自己处于同样社会地位的人没有同情和帮助,甚至于在一旁看热闹,起哄。这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理性的看客要摆脱麻木、愚昧的心理,抱有同情之心,不歧视,不旁观。在“重庆公交车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宁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