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73  2020-05-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3]
广西桂林、崇左、贺州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0年高考桂林、崇左、贺州联合调研考试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清小说命名方法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命名对我们当今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出版、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小说命名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不少明清小说以“忠”“忠烈”“孝”“喻世”“警世”“醒世”等字词加入小说书名,藉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强化小说社会功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提到,凤姐之女因是农历七月七日所生,所以刘姥姥为她取名“巧姐”,反映出小说创作与民间风俗文化的关系密切;《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中反映了不少民间寄名、绰号等风俗习惯,这些均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为我们当今的小说创作、出版、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创作与传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次,小说命名关注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说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从小说命名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明末奸臣当道,党争激烈,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形势下,实学思潮十分兴盛,提倡经世致用、崇黜虚。这在明清小说命名中有着集中体现,《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警世阴阳梦》等明末时事小说将“斥奸”“烈”“警世”等字词嵌入小说书名,体现出歌颂忠臣、贬斥奸佞的创作意图。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文人志士积极入世,关注国家命运,因而在小说书名上普遍运用“痛”“恨”“耻”“仇”等字眼,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对外敌入侵以及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仇恨,如《恨海》《痛史》《仇史》等。同时,近代小说多以“新”命名,反映当时人们渴求变革的心理,如《新纪元》《新三国志》《新水浒》《新西游》《新中国未来记》等。从事文学创作,应该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密切关注时代现实和社会,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当今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命名,应当充分反映这一伟大时代变迁。
再次,明清小说命名中也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因为市场竞争、牟取利润等,明清小说命名中假托名家创作、评点的现象较为突出。杨守敬撰《日本访书志补.文章正宗》篇指出:“明代书估好假托名人批评以射利。”利用名人效应,在小说书名之前加上名人“评注”“批评”“评释”等字样,这种做法相当常见,被假托的对象包括李贽、杨慎、冯梦龙等人。受明代空疏学风的影响,随意更改书名的现象也很严重,明人编书喜好随意改名,何良俊所撰《语林》被改为《世说新语补》即为一例。我们在当代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应该引以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精品意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摘编自程国赋《明清小说命名的方法及其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强化社会功用,些明清小说命名时加人“忠烈”“孝”等字词。


浏览完整试题B. 今天的小说创作需不忘本来,吸收和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C. 小说的命名-定程度上印证了小说创作与当时社会背景、时代风气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D. 利用名人效应假托名家创作评点随意改名,这都是明清小说命名中的缺陷,应引起关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明清小说多元化的命名方式对当今文学的借鉴意义。
B.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明清小说的命名对当今文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层次清晰。
C. 文章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指出了明清小说命名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论证思路缜密。
D. 文章论证了明清小说命名的方法及其启示,整体上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巧姐”一名和《水浒传》中“豹子头”一绰号,都反映出小说创作与民间风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B.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警世阴阳梦》中的“斥奸”忠”“警世”字样,完全表达了作者创作小说的情感指向。
C. 特定历史背景下呈现特定的文学创作,如明末小说集中体现内忧外患、近代小说多关注国家命运等。
D. 当代文学创作只要树立精品意识,构建中国精神,就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反映伟大时代变迁。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随意改名的是“受明代空疏学风的影响”的“明人”,和清代小说没有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文章的结构顺序为总——分,而不是“总——分总”,故D项错误。
“明清小说命名方法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命名对我们当今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出版、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这是总写。其后的“首先,小说命名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其次,小说命名关注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再次,明清小说命名中也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是分写。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豹子头”这个绰号是由林冲外貌特点“豹头环眼”而来,不能“反映出小说创作与民间风俗文化的密切关系”,故错误。
B项 ,“完全表达”程度过重,原文为“体现出歌颂忠臣、贬斥奸佞 创作意图”,故错误。
D项,条件不完整,除选项所列举外,还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故错误。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轩....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之外,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近10年中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统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展开余下试题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作者为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4. 下列不属于“海外留学生回归本土职场不利因素”的一项是
A. 对国内就业形势要求不了解,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
B. 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渠道等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
C. 海归人才对国内企业需求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
D. 国内高校水平提升,海外留学生与国内高校毕业生同台竞技,优势不明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科研上已经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时转为中国公民,为海外精英回归祖国做出积极的示范作用。
B. 海归人才认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他们首先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当前,海归人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就业全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6. 请综合三则材料,谈谈我国应当怎样更好地吸纳海归人才?请分条陈述。
【答案】4. D 5. C
6. ①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政策引导扶持,助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②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条件待遇:进一步改善就业条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优厚的待遇。④创业氛围:进一步打造理智与尊重、平和与包容的社会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⑤爱国之情:进一步激发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⑥示范引领:进一步发挥回国老前辈的示范引领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海外留学生回归本土职场不利因素”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国内高校水平提升,海外留学生与国内高校毕业生同台竞技,优势不明显”,原文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科研上已经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时”太绝对。
B项,张冠李戴。认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的是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而不是“海归人才认为”。
D项,扩大范围。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谈谈我国应当怎样更好地吸纳海归人才”
从“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可概括出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政策引导扶持,助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从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可概括出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实力,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
从“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可概括出条件待遇:进一步改善就业条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优厚的待遇;
从“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可概括出创业氛围:进一步打造理智与尊重、平和与包容的社会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从“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可概括出爱国之情:进一步激发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从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的“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可概括出示范引领:进一步发挥回国老前辈的示范引领作用”。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枣
李娟
抢在葵花成熟之前,沙枣抢先一步丰收了。我妈对我说:“这就是麻雀们整个冬天里的口粮。”此地的麻雀何其富足!冬天里的每一天,它们起床后,像掀开棉被一般抖落翅膀上的雪,往最近的沙枣枝一跳,就开始用餐了。它扭头向左边啄几口,再扭头向右啄几口。因为所有的麻雀此时统统都头也不抬地埋头大吃着呢。
我行走在沙枣林中,猜测麻雀的乐趣。我怜惜它短暂的生命,差点儿忘了自己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黑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
何止是麻雀们的富足,也是我的富足啊。是我视觉上的富足,也是我记忆的富足。
过去,我所知的沙枣只有两种。
一种是灰白色,仅黄豆大小,但甜滋滋的。还有一种沙枣大了许多,但口感差了许多,不太甜,味道淡。吃起来面面的,沙沙的。难怪叫沙枣。
由此可见,造物多么公平。我从小就熟知这种公平。
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
眼下这些沙枣完全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它又大又甜!真的又大又甜!
若不是吃起来仍然又面又沙,仍然是极度熟悉的沙枣特有的口感,我真怀疑它们是不是沙枣和大枣的串……怎么会这么大,又这么香甜呢?
在北方的大陆腹心,我相信沙枣是所有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我猜没有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里不曾提到过它。包括我,也包括我妈。
我妈小时候,唯一被老师表扬过的一篇作文就是关于沙枣花的。
她写道:“沙枣花开了,香气传遍了整个校园。”
半个世纪后她仍深深记得这一句。那大约是她生命之初最浪漫、最富激情的一场表达。我愿意赞美沙枣。无条件地,无止境地。


展开余下试题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
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们的盛情。
吃着吃着,又有些羞愧。这可是麻雀们一整个冬天的口粮啊!
但是四面一望,这壮观的盛宴!麻雀们绝对吃不完的。就算把乌鸦们加上也吃不完啊。
我暗暗记住这里。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
对了,还有沙枣花。
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
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
才能完整体会这块贫瘠之地上的最大传奇——这中亚腹心的金枝玉叶。
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金币和银币之间,奇遇记和地中海的古老街道之间,诞生于一千零一夜的传奇故事里。
它扎根于大地最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小小的叶子,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沙枣花开了!
我所经历的最浓烈的芳香,要么法国香水,要么沙枣花香。
沙枣花开了,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轻的,无依无靠的爱情,终于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
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
平凡的麻雀,卑微的鸟儿。叽叽喳喳一阵,一辈子就过去了。
大地,上的秋天隆重得如国王登基的庆典。
在隆重的秋天里,我一边吃沙枣一边反复思量,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呢?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7年7月26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麻雀吃沙枣的场景,为全文定下轻快活泼热烈的基调。
B. 我极度渴望向人们描述沙枣和沙枣花香,体现了我对生长于荒野深处的沙枣深深的热爱。
C. 说沙枣是这贫瘠之地上最大传奇,既因为沙枣自身的多种因素,也出于作者对它的特殊情感。
D. 文章以我担心会不会把麻雀过冬的口粮吃完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8.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加点的“富足”的含义。
9. 本文是一篇虚实结合的优美散文,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7. D 8. ①又大又甜的沙枣和馥郁的沙枣花香给我视觉嗅觉味觉上的美好感受和体验;②沙枣让成长中的我体会到生命的浪漫、激情;③沙枣让我感悟到生命有时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没有缺憾、无比完美;④沙枣是贫瘠土地上的传奇,使我悟出困苦中生命依然可以爆发出磅礴的能量。
9. ①文中由实写丰收的沙枣林、大吃沙枣的麻雀、沙枣树和沙枣花的芳香,引出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作文的回忆和沙枣诞生的猜想等这些虚写的内容;②由回忆母亲童年在作文中赞美馥郁的沙枣花香,引出对沙枣林生长繁盛景象的描写;③由沙枣花在贫瘠之地盛放的描写,引出对沙枣诞生的传奇想象,丰富了沙枣的意蕴;④文章由实人虚,虚实结合,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突出了沙枣的传奇经历,表现生命在荒野之地中的磅礴能量,深化了文章主旨,使散文情思温暖灵动,充满魅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我担心会不会把麻雀过冬 口粮吃完”不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是“才能完整体会这块贫瘠之地上的最大传奇,沙枣”。
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强调现代文阅读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
①“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黑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我相信沙枣是所有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小小的叶子,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是我视觉上的富足, 又大又甜的沙枣和馥郁的沙枣花香给我视觉嗅觉味觉上的美好感受和体验;
②“沙枣花开了!沙枣花开了,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轻的,无依无靠的爱情,终于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沙枣让成长中的我体会到生命的浪漫、激情;
③也是我记忆的富足。“我从小就熟知这种公平。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眼下这些沙枣完全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它又大又甜!真的又大又甜”,沙枣让我感悟到生命有时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没有缺憾、无比完美;
④“它扎根于大地最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沙枣是贫瘠土地上的传奇,使我悟出困苦中生命依然可以爆发出磅礴的能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虚实结合手法在文本中具体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到虚写和实写的具体位置,然后对内容进行概括,再答出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即可。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①文中由“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它们起床后,像掀开棉被一般抖落翅膀上的雪,往最近的沙枣枝一跳,就开始用餐了。它扭头向左边啄几口,再扭头向右啄几口”, 实写丰收的沙枣林、大吃沙枣的麻雀、沙枣树和沙枣花的芳香,引出“我行走在沙枣林中,我怜惜它短暂的生命,差点儿忘了自己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我妈小时候,唯一被老师表扬过的一篇作文就是关于沙枣花的”,“沙枣花开了,香气传遍了整个校园”,“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金币和银币之间,奇遇记和地中海的古老街道之间,诞生于一千零一夜的传奇故事里”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作文的回忆和沙枣诞生的猜想等这些虚写的内容;
②由回忆母亲童年在作文中赞美馥郁的沙枣花香“沙枣花开了,香气传遍了整个校园”,引出对沙枣林生长繁盛景象的描写“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
③由沙枣花在贫瘠之地盛放的描写“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黑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桂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