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68  2020-04-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8]
山东省菏泽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山东菏泽一中高三二部下学期2020年3月语文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没有高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国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因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B. 如果没有注意力,就不能从事各种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
C. 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如果拥有注意力,就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D. 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2. 下列语句的含义,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A.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D. 铁杵磨成针,滴水能穿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所以说,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B. 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不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浏览完整试题C. 人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心理资源,注意在进一步加工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D. 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可能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A项,“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是错误的。由原文“没有高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可知,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
B项,由原文“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可知,注意力在从事各种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说没有注意力,就不能从事各种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说法过于绝对。
C项“如果拥有注意力,就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是错误的。由原文“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知,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但并不是如果拥有注意力的话,就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和文章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理解选项中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体会观点的含义,最后进行判断分析。
A项,表达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与“注意力”无关。
B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在告诫人们要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与“注意力”无关。
D项,“铁杵磨成针,滴水能穿石”表达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所以说,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是错误的。由原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可知,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的原因是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前后句子构不成因果关系,并且“在任何时候”,属夸大事实。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 兔
李娟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免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手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洁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展开余下试题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免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雪兔”为题,点明写作对象,简洁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写到“冬天多么漫长““春天的来临”,是在告诉读者季节的转换,描述客观事实。
C. 作者一家同情雪兔的遭遇,对它精心饲养,担心它的安全,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D. 作者通过雪兔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叩问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 文章结尾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原因。这个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前文中有照应铺垫。请结合全文,找出照应铺垫之处并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雪兔身上果真长出灰黄色的毛。②实际意思则是,雪兔在逆境中,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憧憬自然,渴望自由,感受生命的喜悦。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学习。
6. ①“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铁笼子没有顶,又反过来,就是没有底了,又靠墙角,为雪兔打洞创造条件。②“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正是因为一个月的打洞,才导致雪兔这样的情形。③ “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性格抑郁”暗示雪兔被我们收养并不快乐,对春天和自由充满渴望,为下文的打洞逃走埋下伏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是在告诉读者季节的转换,描述客观事实”是错误的。文章写到“冬天多么漫长““春天的来临”意在反衬家的温暖,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再结合文章的主旨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写出了随着天气渐渐变暖,雪兔退去了洁白的毛,开始扎出了灰黄色的毛。雪兔被关在“我”家的煤棚中,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是仍然保持着在自然中的对季节的敏感,并且槟城了一只“抑郁”的兔子,从而体现了雪兔对自然和自由的憧憬和渴望。我们对它的喂养,很快地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但是偷偷它挖洞,突然有一天走掉了,也能体现雪兔被关在煤棚之后的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感受生命的喜悦,雪兔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结尾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原因。这个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前文中有照应铺垫。请结合全文,找出照应铺垫之处并简要分析”,然后对前文内容进行分析,找到互相照应的地方。
本文的结尾交代了雪兔失踪一个月的原因是兔子开始悄悄地打洞。而前文交代作者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用铁笼子扣住雪兔,也就是笼子并没有底,并且是把雪兔关在角落里,紧靠墙角,为雪兔打洞创造了条件。结尾交代了雪兔打的洞很窄很深,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前文交代雪兔失踪了差不多一个月,当我们看到它时,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正是雪兔打了一个月的洞,洞又窄又深,才导致了它这样的情形。结尾交代雪兔打的洞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而前文交代雪兔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而且人们一碰它,它就轻轻地发抖,性格抑郁,这些都能表现雪兔对春天和自由的向往,被我们关住的雪兔并不快乐,才有了后文的打洞逃走。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题。
三只虫草 (节选)
阿来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此时,上级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淡青色的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展开余下试题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她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渣渣叫唤。
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写桑吉逃学去挖虫草,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他既为帮助家人而感到欣慰,又觉得对不住老师,有些无奈和愧疚。
B. 小说善于运用朴实的独白语言,描写桑吉逃学去挖虫草的内心活动,凸显了桑吉细腻、善良的性格特征。
C. 小说塑造了聪明懂事、勇于担当的桑吉形象,表现了藏区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D. 小说以好学的桑吉不得不逃学挖虫草以济家用为题材,揭示出农村孩子厌学的原因,折射了贫困对教育的影响。
8. 分析文章第6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9. 小说结尾两段表达精妙,含义深刻,请赏析。
【答案】7. D 8. (1)交代了桑吉厌学的原因,使故事情节完整。(2)为后文情节做铺垫,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了桑吉聪明懂事、勇于担当的性格特点。(3)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小说的主题张本。
9. (1)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云雀直上直下飞行的简单姿态,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桑吉的活力;(2)采用反衬(衬托)的手法,用云雀的姿态衬托桑吉敢于迎接生活挑战、勇于抗争的少年风貌;(3)引发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揭示出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是错误的,文中的桑吉并不厌学,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概括段落的内容,然后分析该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本文是一篇小说,还要结合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主旨的表达来分析段落的作用。
上文写到好学成绩优秀的桑吉逃学回家,这一段写到今年不再放虫草假,而牧民们很多花费却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交代了桑吉逃学抓虫草的原因。从结构上来看,正是因为牧民很多花费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为后文桑吉抓虫草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这一段写到退牧还草,保护生态,很多牧民搬到了定居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主题的揭示做铺垫。同时这是因为牧民的贫困,很多花销都要指望虫草季,好学成绩优秀的桑吉为了帮助家里才逃学,从而表现了桑吉的懂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段落的表层含义,然后再理解段落的深层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赏析段落还可以从手法和结构的角度入手。
这两段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云雀的姿态和桑吉的能力,这是这两段的表层含义。这里面写到云雀飞翔的姿态直上直下,有些可笑,而桑吉做盘旋的姿态,做俯冲的姿态,主要赞美了桑吉迎接挑战、敢于抗争的精神。前文写到不放虫草假的原因是退牧还草,表明人们已开始重视生态环境,而文章的最后写到桑吉和云雀的活动,再一次重申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文中写到云雀飞翔的姿态“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写桑吉“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文章的结尾写到云雀“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将云雀和桑吉进行对比,反衬出桑吉的充满活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介绍,目前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日本人均每年阅读量为11本左右,韩国为9本左右,法国为8本左右,美国为7本左右”。
(摘编自2018年04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同样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国民整体阅读量比我们高得多,在笔者看来,对于部分国民因沉迷手机电脑而减少阅读的情况,与其批评电子产品的“诱惑”,不如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培养阅读的习惯,让读书也成为一件富有诱惑力的事。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地铁里随处可见捧着书籍阅读的人,日本的地铁里很流行便于阅读的口袋书。而在国内一些城市,地铁里低头划拉手机成了一种时尚,书报亭之类的城市文化却日渐式微,有谁若拿出本《人间词话》来读,竟有些格格不入的尴尬,这难道正常吗?阅读需要氛围,这个氛围的营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否则,长此以往,阅读将越来越难以走出“仅仅说起来重要”的泥沼。
(摘编自2018年04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真正的好书不会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是书没有做好。”商务印书馆(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营销中心主任何光宇表示,商务印书馆把出版传世精品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注重夯实自身最擅长的领域,比如中外学术经典、传统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类等。而随着数字阅读的兴盛,在提供优质内容方面,数字阅读出版企业也责无旁贷。掌阅创始人张凌云表示:“数字阅读企业更要坚持正版内容,坚持弘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积极践行推广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2018年04月23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中国青年报:农村阅读推广方面还需要哪些努力?
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农村其实是有阅读需求的,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有农家书屋,但书屋管理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理解及重视度不够,没有整体的政策安排、统一的资金保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60万家农村书屋,运营效果好的、一般的、差的分别基本占1/3。我希望能培养农村的阅读推广队伍。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0-8周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兴趣该如何培养?
魏玉山:0-8周岁是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小时候养成看书的习惯,以后才会主动找书、看书。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受家长的影响非常大。
他们这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与家长相处。如果家长一直看手机、玩游戏、玩电脑甚至打麻将,却让孩子看书,孩子的心理自然不会平衡。<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菏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