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7  2020-05-2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3月特色班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0年3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 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 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 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 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 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 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 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 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 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 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 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 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 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 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 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 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 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 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 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 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选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是散文,甚 至可以说是诗,其实不是真正的史书。
B. 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 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C. 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 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浏览完整试题D. 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心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 维方式”。
B. 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 特别。
C. 文章列举苏轼策论典故和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述了中国人用诗意理解世界的 独特性。
D. 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文章把重点放在清代来予以反驳,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 诗的历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感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理性。
B. 《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 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椎的。
D. 到了清代,受文字狱的影响,一批晚清诗人将诗歌写得含蓄,多用文学典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诗词与音乐的碰撞,抑扬顿挫与绕梁三日的结合,《经典咏流传》的目的是经典永流传。这档探索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节目给诗词带来了不一样的演绎与解读。经典诗词的传承不应该只存在于语文课本中,更不应该只存在于老师逐字逐句的解释之中。每首诗词都有自身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僵硬的讲解会破坏这份美感。诗和歌的结合,是回归也是创新,这种结合赋予了传统诗词文化一种新的传承形式。
“寓教于乐”是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教”是目的,而“乐”是手段,经典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寓教于多种形式。传统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远,远到反复朗读背诵,逐字逐句分析也觉得生僻晦涩,难以理解。传统文化有时又离我们很近,近到在一次游戏、一次欣赏风景或者是一次参观博物馆时就可以脱口而出。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与书本中,一些新颖独特的形式反而可以赋予文化新的生机,也更能唤起学生的兴趣。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看似毫无关联的文章和音乐,恰恰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索。正如贺拉斯所言:“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乏独特的魅力,而新颖独到的形式则可以让这种魅力大放异彩,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乐意去探索经典文化。新颖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碰撞,可以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摘编自吴一鸣《创新传承的形式》,《人民日报》2018年5月13日)
材料二: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经过历史积淀的经典戏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殿堂里占有重要一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丰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地处东府的渭南,戏曲剧目繁多,素有“戏窝子”的美誉,秦腔、碗碗腔等剧种在此十分流行。当年一部《梁秋燕》,可谓轰动一时,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坊间有言:“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足见《梁秋燕》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如今,临渭区为学生们编排了《梁秋燕》《花木兰》《十二把镰刀》等经典传统戏曲,并组织专家编撰戏曲教材,同时成立校园戏曲兴趣班、戏剧社团,开展中小学生戏曲大赛,这就为普及戏曲艺术课程,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戏曲进校园,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加艺术细胞、加强艺术修养,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作为美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既能启迪思维,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
(摘编自雷钟哲《传承传统文化要跟上时代步伐》,《陕西日报》2018年11月21日)
材料三: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四”青年节前夕,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到重庆国学院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刘明华教授到校举办“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并指导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有关工作。
据了解,本次讲座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五个‘一’”系列活动之一。该学院已经连续五年举办“五个‘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每年以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为主题,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
活动现场,刘明华教授从国学热的背景、国学的内涵、从大师风骨看文化自信三个角度,为大学生们解读了2017年发布的“两办国学传承十八条”,指出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国学所吸引,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学的内涵就是传统文化,形式以文言为主,内容为经史子集,学科属于文史哲,中心内容是儒释道。他向大家介绍了以对繁体字的坚持表达文化自信的吴宓、被誉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两位国学大师的事迹,告诉同学们风骨源自于文化的力量,鼓励大学生为实现文化强国而努力。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华龙网2018年5月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咏流传》节目对传统诗词做了不一样的演绎和解读,并告诉我们诗词的传承不能只靠课文,而应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B.让诗词和音乐结合是诗词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旨在展现诗词的魅力,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去探索经典文化,进而传承发展。
C.渭南地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功推行说明,要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的戏曲文化修养。
D.重庆工商大学举办“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目的在于向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他们为实现文化强国梦而努力。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三中刘明华列举吴宓和梁漱溟的事例,意在说明两位大师都从国学中汲取了力量,鼓励大学生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B.经典诗词若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生硬地讲解,那么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境和韵味就会受到破坏。
C.反复朗读背诵和逐字逐句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诗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解,这便加大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难度。
D.素有“戏窝子”之称的渭南地区为学生编排了经典传统戏曲,邀请专家编写戏曲教材,实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


展开余下试题6.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有哪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那几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像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小水池像一面镜子似的展开着,天鹅在里面游泳;一个极大的飞檐翘角的家禽窝的顶下,金黄色的野鸡和孔雀向树叶发着尖锐的鸣声,扑打着翅膀,开了屏;马在马厩里憩着。几个传令官或马弁穿着军便服在厨房附近摆来摆去,穿着红裤子的园丁拿着耙子在大庭院里安闲地松散沙土。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孔雀、野鸡害了怕,在窝里大声鸣叫;那些阿拉伯马闻着了火药味,在马厩尽头直尥蹶子。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像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大炮和机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军军队的严阵以待,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和司令部的轻松享乐氛围构成鲜明对比。
B.士兵们整装待发却得不到命令,指挥官们本应指挥作战却在举行宴会、纵情娱乐,小说多处设置对比,揭示出法军失败的根本原因,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C.大尉陪着元帅打台球,他技术很好但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这反映了这个军官投机钻营的心理,也反映了他年轻气盛的一面。
D.小说使用了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这使得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并能够深入小说人物内心,拉开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显客观。
8.小说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多次写到天鹅、野鸡、孔雀、马等动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后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 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 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 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 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 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 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 温问:“相王何似? ”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 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 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 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 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 碣棺木耳
B.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 碣棺木耳
C.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 标碣棺木耳
D.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 标碣棺木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一般 自称用字,称他人用名。
B. 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 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C. 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 “迁调”表示调职;“右迁” “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 善恶的一种称号。此文中晋愍帝的“愍”就是一种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 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B. 习凿齿很有才干,颇受青睐。他先后受桓温、苻坚的赏识,但由于跛足,苻坚表达所 获人才减少了一个半的遗憾。
C. 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因此忤逆了桓温, 于是让他做了户曹参军。
D. 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 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5分)
(2)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之景,后抒怀古情思。
15.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3)杜甫《登高》诗“ , 。 ”以叠字入诗,写登高所见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黑洞是什么?白洞、虫洞又是什么?
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因为黑洞存在巨大的引力,包括光线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被它吸引,所以要观测到黑洞如同____。要知道我们观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要依靠光的反射,既然连光都被黑洞吸引进去,那么我们看到的就只能是____的一片。所以现在科学界所说的黑洞只是理论推测。
打个比方,总星系就像一个巨大的台风体,其形状结构和地球上自然生成的台风一样,上下两端是台风体的进入极和释放极。台风能量巨大,所到之处____,巨大的台风可以把地表的大树、建筑物、汽车等吸到台风体里面,再由释放极喷发出来。任何星系运行到总星系的进入极也会被强大的引力吸入到里面,经过碰撞、破碎,最后由释放极喷发出来,重新组合成星系、恒星、行星等。如果可以____,站在总星系以外的某个地方观察这个总星系--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总星系的进入极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释放极就是一个巨大的白洞,(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能够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直接观察到的真实的黑洞。
B.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黑洞。
C.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那个真实面目。
D.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天方夜谭 乌漆墨黑 一片狼藉 登高望远
B.白日说梦 乌漆墨黑 一片狼藉 游目骋怀
C.白日说梦 黑咕隆咚 凌乱不堪 游目骋怀
D.天方夜谭 黑咕隆咚 凌乱不堪 登高望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巨大的台风体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
B.作为虫洞的巨大的台风体连接黑洞和白洞。
C.虫洞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巨大的台风体。
D.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就是巨大的台风体。
20.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请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6分)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二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三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究其原因,是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的支撑点。
21.下面是一段关于杜甫草堂的介绍性文字,请概括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每方面不超过10个字。(5分)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造了草堂。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在了,后来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的,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幽深宁静。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个草堂既有诗情,又富画意,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萍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