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486 2020-06-0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6]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专练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八 论述本类文阅读
探考情 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 要求 考题示例 预测热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是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其含义是文本中特定的含义 B级 2016课标全国 Ⅰ,1(A) ★★☆☆☆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含意也是文本中特定的含意 B级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主要指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拣选提炼和分类概括 C级 2019课标全国Ⅰ、Ⅱ、Ⅲ,1;
2018课标全国Ⅰ,1 ★★★★★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C级 2018课标全国Ⅰ,3 ★★★★★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侧重分析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C级 2019课标全国Ⅰ、Ⅱ、Ⅲ,2;
2017课标全国Ⅰ,2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侧重于对文中作者的重要观点进行分析概括 C级 2019课标全国Ⅰ、Ⅱ、Ⅲ,3;
2017课标全国Ⅲ,3 ★★★★★
分析解读 ①考查内容: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选文常为严谨的学术论文,题材涉及经济、文化、美学、史学、文艺学等。文本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人文性。
②考查形式:题型、分值稳定,一般设3道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真题探秘】
(2019课标全国Ⅰ,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浏览完整试题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辨析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观。
A项,“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与“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之间没有条件关系,故A项错误。C项,“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误,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另外,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时代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原文为“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 考查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审题关键:注意题干要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暗示是从整个文章的角度出发,既有理解,也有分析;注意是选“正确”的一项。
命题规律:题型为客观选择题,2015、2016年试题提问形式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开始改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预计2021年高考仍将沿用后者这种问法。
答题技巧:①浏览全文,找准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②逐一比对选项和原句,不一致的即可判定为错误选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D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选项将“以精品奉献人民”曲解为“正面人物的塑造”。 考查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审题关键:“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命题规律:2017 年高考新考法,综合考查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021 年将继续考查。
答题技巧:①浏览全文,筛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注意论证论点的论据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论证的。
②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对应信息,不一致的即可判定为错误选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错误,文章指出了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然后论述了艺术家的创作要出精品的问题,并没有说“少”的问题。 考查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审题关键:注意从整篇文章来考虑,“不正确”的题干信息很重要。
命题规律:按照课标全国卷命题的习惯,总要涉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判断。2016—2019年提问形式是一样的,均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预计2021年将沿用这种提问形式。
答题技巧: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
破考点 练考向
【考点集训】
一、(2020届辽宁瓦房店月考,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发展、成熟,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展开余下试题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第二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武戏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及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以至于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给予的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有所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
《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追求造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上京剧。
D.武戏创新发展要以传统为根脉,传承具体的戏与技巧及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给予的启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整体以纵向议论展开,主要论述了武戏之美的内涵及如何弘扬武戏之美。
B.文章从“形式感知”和“同情与共感”两个层次论述了武戏究竟美在哪里。
C.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武戏势弱的原因,并就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D.文章以坚守传统为前提,通过引证法提出了武戏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优秀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演员表演技艺能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还在于其内容大多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传达的是正能量。
C.由于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武戏受限于演出场地和环境的严格要求,加上其内在传承、创新乏力,所以前些年武戏显得势弱。
D.只要武戏表演者能够准确把握人物个性,恰当处理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具备生活的真实感,就能够弘扬武戏之美,使它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一、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D
二、(2019陕西西安三检,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关于起始端点的表述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大陆,也可以是同属亚洲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似乎是一条永恒的时光之河,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而奔流不息。按照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观点,“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
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因此,这一文明具有深厚的内涵。它可以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如汉朝开始联合西域对匈奴的战争、大唐对突厥的战争。它也可以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丝绸把中国农民的桑蚕养殖、丝绸生产与中亚、西亚商人的物流运输等以市场的形式链接起来,现代自由主义的经济方式在这条经济带上起了主导作用。与政治、经济活动相比,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如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扎根开花完成了异域宗教思想的首次中国化。唐初唐太宗明确提出要把源自西域的燕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雅乐一并纳入宫廷音乐,使燕乐在朝野甚为风靡。在唐王朝的广阔疆域里,这种多样性、包容性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实施,把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境界。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文化地理空间不停滞的运动和延展。黑格尔曾经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角度提出,中华文明处于一种相对封闭、静止、缺少变化的文明形态中,这一观点似乎是简单或偏颇的。从对丝绸之路的研究看,中华文明在运动形态和内在规律上都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一座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与交融,华夏与夷狄戎蛮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走向了民族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之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新的外来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葡萄、石榴等进入了中原腹地的村镇农田;那些与周秦迥异的西域汗血宝马不仅出现在汉武帝恣肆驰骋的军阵,也装点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研究中国丝绸之路“放眼看世界”的历史轨迹,对于实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带一路”倡议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国家举措。这一倡议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协作发展,也是国内相关联地区优化经济文化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研究新丝绸之路的规划及实施,要注重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复合、一体化发展,注重更好地统筹国内不同区域的改革创新,实现共赢发展。这既是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经验,也应是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选择。
(摘编自朱文谦《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唐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促进了丝绸之路文化的融合,汉代佛教、唐代燕乐的兴盛就是例证。
B.汉代之前丝路文化融合局限于中国本土之内,汉以后文化冲破国门,文化交流、融合的程度更高。
C.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就不会出现葡萄、石榴等物品,军队中也不会有汗血宝马。
D.现阶段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统配世界资源,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从丝绸之路的属性入笔,然后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阐明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展开余下试题
B.第二段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论述,使读者的认识更加全面。
C.文中“似乎是一条永恒的时光之河”一句运用比喻论证,阐明丝路文明历史久远,流传不息。
D.文章分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后,落脚于对新丝绸之路的思考,论题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虽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也并不清楚它在地理上的坐标。
B.丝绸之路文明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全球化的经贸之路,更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
C.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的推动,有力地证明了黑格尔所界定的中华文明性质的错误性。
D.丝绸之路是沟通不同文明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地域间的文明交流从未断绝。
二、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D
炼技法 提能力
【方法集训】
一、(2020届江西宜春第一次月考,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的“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是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璞玉的切磋琢磨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一、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D
二、(2019甘肃、青海、宁夏5月联考,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遵行宗法制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的“福”字由龙蛇龟三种祥兽和“田”字组成,寓意天地赐福,延年增寿,田丰家和;各种各样的墀头的“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上一篇: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专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0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