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8  2020-05-3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济钢高中2019级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估量(liàng) 诽谤(bàng) 忌恨(jì) 卓有成效(zhuó)
B. 诅咒(jǔ) 悼念(dào) 驱逐(qū) 豁然开朗(huò)
C. 寻常(xún) 给予(geǐ) 勒令(lè) 繁芜丛杂(wú)
D. 肤浅 (fū) 诬蔑(miè) 要素(yào) 得心应手(yìn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选项中大多为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分析时,可根据词义辨识。A项,“估量(liàng)”应为“估量liáng”或“估量liɑng”。B项,“诅咒(jǔ)”应为“诅咒zǔ”。C项,“给予(geǐ)”应为“给予jǐ”。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B. 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C. 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D. 电影《少年的你》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校园霸凌”事件,直面振聋发聩的校园现实,将青春与成长、暴力与温暖、保护弱者等社会责任的现实话题重新带到观众的眼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以及所在的语境。
A项,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符合语境;
B项,毋庸:无须。符合语境;
C项,载诸史册:记载在史书里。符合语境;
D项,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用来形容“校园现实”,既不是响声,也不是语言文字,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左右专业都可以报考。
B. 人们哀叹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C. 教养是指无需提醒 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它不仅无关身份、贫富及文化,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D.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浏览完整试题A项,语义重复。“左右”和“大约”重复;
B项,不合逻辑 “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属于概念并列不当。
C项,无递进关系。“不仅”“而且”误用。
D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中“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中“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理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B项,“该比喻”错误。“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运用的不是比喻,而是类比。故选B。
【点睛】所谓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比喻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具体需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无论从读者还是评者的角度说它是“奇书”“才子书”都不过誉, , , 。 , , 。
①趋类于清末“谴责小说”或《儒林外史》等
②对宗法社会和正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③但若从其文本内涵和精神趋向角度分析,我觉得它更近乎一本反讽小说
④而且这“讽刺”是保持距离的侧面的“冷”讽刺,即“反讽”
⑤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而《水浒传》是反讽
⑥它通过对“造反”和“招安”的种种离奇描写,以及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雕塑式刻画
A. ③①④②⑤⑥ B. ③①⑤⑥②④ C. ⑤①③②④⑥ D. ⑤⑥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形式为语句衔接排序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
观察选项,A、B、C、D四个选项首句有③和⑤两种,所以先分析这两句,⑤中有“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但前句并没有涉及“后者”,所以排除C、D;再比较A、B,其中③①相同,接下来可以从讽刺的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①后面可以接⑤,然后分析《水浒传》如何反讽,接下来应该是⑥②,④最后总结。排序为③①⑤⑥②④。
故选B。
【点睛】解答语句排序题,首先要分析判断哪两、三个句子是不能分开的,要抱成一团的;然后再看“团”与“团”之间存在怎样的先后顺序;要看语句的表达是否合乎规范,语意是否明确;排列语句顺序的时候,还要做到词序恰当,词句之间关联、照应恰当,进而看语句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把握了以上几点,解起题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黥,又称墨刑,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罪犯的标志,擦洗不掉。
B. 宋徽宗,宋朝皇帝赵佶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 太尉,一种官名,在宋徽宗时代是武官的高级官阶。
D.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长篇章回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宋徽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朴园:(惊愕)梅花?①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③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④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⑦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7. ①处周朴园的“惊愕”是因为( )
A. 两人谈及的绸衬衣襟上绣着的梅花。 B. 侍萍突然地提到那梅花。
C. 眼前的人何以知道那梅花。 D. 周朴园已淡忘了那梅花。
8. ②处台词辞不达意,表现了( )
A. 周朴园激动而略带恐慌 B. 周朴园的老态与恐慌
C. 周朴园的老态与激动 D. 周朴园的恐慌


展开余下试题9. ③处的“低声”意在表明( )
A. 周朴园冷酷的内心深处残存着对侍萍的一丝爱恋。
B. 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已不利的虚伪。
C. 周朴园对侍萍旧情难忘爱恋一如往昔。
D. 周朴园因侍萍的到来而感到压抑。
10. ④处“你来干什么”的意思是( )
A. 事隔多年,你此来没有什么用处。 B. 将事情明朗化对你我都没好处。
C. 周朴园料定侍萍此来必有所图。 D. 周朴园认为侍萍根本不该来。
11. ⑤处“谁指使你来的”这句发问是因( )
A. 侍萍自己说:“不是我要来的。”
B. 周朴园对侍萍的性格相当了解,他断定侍萍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
C. 周朴园放下自己呼唤奴婢的主子的架子。
D. 周朴园欲先发制人,置侍萍于被动。
12. 对⑥⑦两处台词和舞台说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萍由“悲愤”而怨恨表明她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朴园的所作所为的不满表现了他性格中刚直的一面。
B. 侍萍谈“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的深刻的认识。
C.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说明侍萍早已看透周朴园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并对他恨之入骨。
D. 从这两处台词来看,侍萍对周朴园旧情难忘,甚至仍有重温旧情的幻想。
【答案】7. B 8. D 9. B 10. C 11. B 12.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并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原因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①处,周朴园的“惊愕”正是因为鲁侍萍提到梅花,再结合后文“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可知,他还不知侍萍的身份,这时侍萍提到梅花让他感到很突然,很意外,因而惊愕。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形象,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揣摩人物的心理。
此处周朴园说“哦,你,你,你是——”,可以说语不成句,断断续续,因为当侍萍说出衬衣上的梅花和“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时,侍萍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他的词不达意,是因为面对突然出现的鲁侍萍,内心害怕自己的真实面目被揭露,因而感到恐慌。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揣测人物的心理。另外,还要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推测人物心理。
他“低声”说明是不愿侍萍的激动大声惊动其他人,更怕侍萍在激动之下向其他人揭穿他的虚伪面目,他的低声正是他虚伪的表现,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害怕丑事公之于众。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理解台词的言外之意,要结合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你来干什么”说明他认为侍萍来是要“干”点什么的,出于一个追逐利益的资本家的心思,内心料定鲁侍萍别有所图,却完全没考虑到与侍萍重逢的“旧情”“喜悦”,这是他冷酷的表现。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依据周朴园的性格,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他首先认为侍萍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一定是来敲诈勒索自己的。而他对侍萍的性格相当了解,知道鲁侍萍是个善良正直的人,面对不公也只是默默吞咽,不会主动前来敲诈自己,因而断定侍萍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这充分展现周朴园内心的卑劣狡诈,表现他多疑的性格特点。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阿姨书店能力。解答对戏剧台词和舞台说明的理解题,应结合上下文和人物性格来分析。
D项,“侍萍对周朴园旧情难忘,甚至仍有重温旧情的幻想”有误,侍萍是早已看透、恨透周朴园这个伪君子了。
故选D。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充分体现了针对性、思想性、逻辑性、通俗性、情感真挚等演讲稿特点,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B. 《与妻书》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来表达。说理时选择了严谨简洁的词语和逻辑推理严密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C. 《谏逐客书》是一篇反驳逐客谬论、劝主改变成命的奏章。李斯站在秦国最高利益之上,从能否富国强民、统一天下的角度立论,充分剖析纳客利秦而逐客可能亡国的利与害。
D.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先揭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下蕴藏的革命力量,再通过分析工业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对抗,阐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最后作出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的预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解答此题要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B项,“严谨简洁的词语和逻辑推理严密的句式”错误,结论是染上“感情色彩”,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为“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
故选B。
1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 得复见将军于此 D.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A项,“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译为: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此句为介宾结构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人主”是宾语,“于”是介词;
B项,“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译为: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于”是介词,“朝廷”是宾语。所以此句是介宾后置句;
C项,“得复见将军于此”译为: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 它把地点状语放到句末,“于”是介词,“此”是宾语,所以此句是介宾后置句;
D项,“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为: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是陈述句。
故选D。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拔)三川之地 拔:攻取。 而陛下(说)之 说:提起,说到。
B. 功(施)到今 施:延续。 至今(治)强 治:治理。
C.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竟然。 吾(充)吾爱汝之心 充:扩充。
D. 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使……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实词是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应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掌握方法,能够迁移课本知识,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A项,“说”,通“悦”,高兴,译文:陛下却很喜欢。
B项,“治”,安定,译文:而现在安定强盛。
C项,“竟”,完毕,译文:不能写完就想放下笔。
故选D。
【点睛】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语法推断法,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成语推断法,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展开余下试题1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B.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
A项,膏腴:肥沃。古今同义。译文: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之地,割取肥沃的领土。  
B项,富利:丰厚的实力。古今同义。译文: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C项,形容: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在此句中古今同义。译文:正当那个时候我内心的悲痛,大概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描述的。  
D项,所以:古义:表示原因。今义:因此。古今异义。译文: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原因啊! 
故选D。
【点睛】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本题可以将一个词中的两个字分开组词或者释义,前提是将古代汉语虚词与实词的基础打牢,根据语境来确定该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翻译不通顺时要思考是否为通假字,联系现代汉语语法、通过排除法便可以得出答案。
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C.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文言文句式的能力。文言文句式分为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四大类。要抓住各种句式的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判断。
A项,状语后置,应为“于宋迎蹇叔,于晋来丕豹、公孙支”。译为: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B项,状语后置,应为“内自虚而外于诸侯树怨”。译为: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
C项,定语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能忍之乎”。译为:像我这样感情专注的人,怎么能够容忍这件事呢?  
D项,状语后置,应为“此五子者,不于秦产”。译为:这五位贤人,不在秦国生活。
故选C。
【点睛】定语后置句的类型:  
1.中心词+定语+者 示例: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中心词+之+定语+者 示例: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3.中心语+之+定语 示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4.中心语+而+定语+者 示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5.中心语+数量定语 示例: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贾谊《过秦论》)
18.下列对《谏逐客书》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指外来 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 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 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 “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 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如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卫,而是齐楚燕赵韩魏六国。
故选B。
19.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
C.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然后将该字的本义、引申义等都代入句中,如果都讲不通,则要考虑通假。
A项,前一句中,“刑”通“型”,做表率,做榜样;后一句中,“枝”通“肢”,肢体。
B项,前一句没有通假,后一句中,“盖”通“盍”,“反”同“返”,返回。
C项,前一句中,“涂”通 “途”,道路;后一句中,“已”通“矣”,语气词。
D项,前一句中,“颁”通“斑”;后一句中,“罔”通“网”。
故选B。
2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是(这是)寡人之过也 ②共(共同)其乏困
B. ①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 ②贰(从属二主)于楚
C. ①辞(推辞)曰 ②肆(放肆)其西封
D. ①因(依靠、凭借)人之力而敝之 ②越(跨越)国以鄙(鄙视) 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共其乏困”的意思是“,(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为通假字,通“供”,意思是“供给”;
C项,“肆其西封”的意思是“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所以“肆”的意思是“扩张,延伸”;
D项,“越国以鄙远”的意思是“越过晋国把远地(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所以“鄙”的意思是“把……当作边邑”。
故选B。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B. 沛公居山东时 然后得一夕安寝 可谓智力孤危
C. 今者有小人之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