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3  2020-06-0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平谷五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2020-3
一、根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平时
B. 千乘之国 乘:兵车
C. 因之以饥馑 因:趁机
D.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等到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C项,句意为:接着把灾荒加在这国家上。因,继续,接着。
故选C。
2.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方法
B. 夫子哂之 哂:嘲笑,微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 舍瑟而作 作:起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句意为: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方,道理。
故选A。
3.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冠者五六人 冠者:成年人,男子二十为弱冠
B. 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叹气的样子
C. 吾与点也! 与:和
D. 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走在后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C项,句意为: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与:赞成,赞同。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众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莱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4.下列几组句子加黑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 以吾一日长乎尔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 子路率尔而对曰 风乎舞雩,咏而归
D. 千乘之国 夫子哂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前句句意为: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以,因为,表因果。后句句意为: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以,来,目的连词。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浏览完整试题B项,前句句意为: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乎,比。后句句意为: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乎,语气词,呢。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而,表修饰。后句句意为: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而:表修饰。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之,助词,的。后句句意为:孔子对他示以微笑。之代词,他。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故选C。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莫春者,春服既成 B. 唯求则非邦也与?
C.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察学习掌握通假字的能力。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A项,“莫”通“暮”,莫春:指农历三月。;
B项,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C项,“希”通“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
【点睛】通假字有其规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有一定关系,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假义提高阅读能力。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代替“避”。
(2)师者,所以传道事业解惑也。(《马说》)“受”代替“授”。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材”代替“才”,才能。
3.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
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
4.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代替“早”。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已”,停止。
6.下列各句没有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B. 何陋之有?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忌不自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本题中,
A项,平日说:你们是不了解我的。宾语“吾”前置;
B项,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陋”前置;
C项,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状语“乎三子者之撰”后置;
D项,邹忌不相信自己。宾语“自”前置。
故选C。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
7.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
A. 子路“率尔”言志的方式一点都不谦让,有违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孔子的批评是委婉含蓄的,既保护了子路的自尊心又表现了自己的豁达。
B. 曾皙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C. 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D. 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
C项,“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错误,彬彬有礼的是冉有。
故选C。
【点睛】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展开余下试题B.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 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
D.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本题,
D项,“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与孔子相距近200多年,不可能与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
故选D。。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学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二、(每题2分,共14分)
阅读《齐桓晋文之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9. 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抵挡
B. 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去,到
C.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易:替换
D.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然后
10. 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不识有诸? 诸:之乎? B. 是心足以王矣 王:称王
C.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惜 D. 然,诚有百姓者 然:然而
11. 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褊:狭小
B. 彼恶知之? 恶:怎么
C.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怜悯
D. 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答案】9. D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句意为: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御:抵御,抵挡。正确。
B项,句意为: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 之:去,到。正确。
C项,句意为: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易:替换。正确。
D项,句意为: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就,靠近,走向。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句意为: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焉:句末语气词。诸:之乎。
B项,句意为: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王:称王。
C项,句意为: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爱:吝惜。
D项,句意为: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之:代词,他。后句句意为: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然:是的。错误。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句意为: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褊:狭小。正确。
B项,句意为: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恶:怎么。正确。
C项,句意为: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隐:怜悯。正确。
D项,句意 :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众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莱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展开余下试题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12. 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今恩足以及禽兽 及 :到达
B.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之于
C.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过:过错
D. 权,然后知轻重 权:称一称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B.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4. 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B.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这就是夫子您说的吧。
C.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因为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因为不肯施恩德。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15. 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
A. ”保民而王”是孟子提出的中心论点,可见孟子认为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
B. 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 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他告诉宣王只要有不忍之心,不用再做什么就能达到称王的目的。
D. 孟子以精彩 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答案】12. C 13. B 14. B 15. C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C项,句意为: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过,超过。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代词,这些,他的/代词,它;
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独/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C项,判断词,是/副词,才;
D项,表原因/用来……。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B项,“夫子之谓也”应翻译为“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
C项,“他告诉宣王只要有不忍之心,不用再做什么就能达到称王的目的”错误,孟子认为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并非其它的什么也不用做。
故选C。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平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