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 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 B. 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 C. 真正的勇者既要做到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又要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保持镇定。 D. 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 B. 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体现出辩证思维。 C. 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格言,体现出中华民族“尚勇”的精神传统源远流长。 D. 文章末段将玉和“勇者”进行类比,分析了两者在自身品格与磨砺过程上的相似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能忍受小辱的好勇,没有敬畏之心的蛮勇,锐气有余静气不足,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勇者无惧”。 B. 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 孔子有临危不惧 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D. 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B项,“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D项,“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分析错误,原文说是“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分析错误,原文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不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怵惕之心,朝乾夕惕、如履薄冰”,可见“无惧”与“有惧”并不是对立的情况。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而是因为“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两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筑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