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 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 的情况公之于众。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换诺言而 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A. 萎靡 危言耸听 汇合
B. 萎缩 骇人听闻 汇集
C. 萎靡 骇人听闻 汇合
D. 萎缩 危言耸听 汇集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第一处,萎靡:指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萎缩: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经济)衰退。此处和精神、意志没有关系,所以选用词语“萎缩”。第二处,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震惊,主观想象,事实上上并没有发生。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客观已然。前文“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是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可知此处填写成语“骇人听闻”。第三处,汇集:指聚集,既指物,也可指人。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此处是说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换诺言而聚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主语是“我们”(人),选用词语“汇集”。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C.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 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修辞方法 把握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A项,“孤蓬”为比喻,本体是漂泊在外的人乘坐的孤船,像蓬草一样无依无靠,孤独寂寞。B项,“小团月”即小龙团茶,以团茶喻圆月,为比喻。C项,春风“放胆”“梳柳”“夜雨”“瞒人”“润花”,为拟人和对偶。D项,“梨花”似“雪”,“杨柳”似“烟”,为比喻。故选C。
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中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在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以其在泰山之东,故名。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是指黄河北岸的魏地。
C. “沛公欲王关中。”——“关中”一般是指战国至秦汉间,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D.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