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407 2020-06-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7]
2020年北京市6月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东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共18分)
(1)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抑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1】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2】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土不辍,丘山终成;压其源,开其渎【3】,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取材于《荀子》)
注释:【1】坚白、同异、有厚无厚:战国时代三个著名的夸大事物差异性、强调绝对性的哲学命题。【2】倚魁:奇异独特。【3】渎:沟渠。
(2)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1】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2】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3】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乌获:战国时大力士。【2】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3】离朱:黄帝时代视力极好的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以穷无穷 穷:穷尽
B.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及:赶得上
C.道不可也道:道路
D.因可势 因:依靠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夫骥一日而千里
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
C. 倚魁之行
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
B.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
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
D. 是无他故焉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
B.或为之,或不为耳
或者去做,或者不去做罢了
C.天下有信数三
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
D.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1)(2)题。(9分)
(1)针对人的局限性,荀子认为人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韩非子认为明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3—5字)(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0题。(共6分)
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②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③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1】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浏览完整试题
(《论语•阳货》)
注释:【1】予:宰我的字。
(1)语录①②反映了孔子关于“礼”的哪些主张?请简要概括。(2分)
(2)语录③宰我与孔子对于“三年之丧”有不同的看法,你赞同谁的看法?请结合《论语》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4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6.(3分)C
7.(3分)C
8.(3分)B
9.(9分)
(1)(3分)“穷无穷,逐无极” “不行”或“不为”
“因可势,求易道”
(2)(6分)
第一则:标题:止与为(知止且行)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凡事既要适可而止,还需切实去做
第二则:标题:势与道(因势求道)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成就功业名望,需要依靠有利形势,寻求有效法则。
【评分参考】(1)每空1分,不是原文不得分。(2)标题各1分,理由各2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
(1)礼的基础是仁德,与外在形式相比,礼的根本在于真情实感。(2分)
(2)(4分)略。
【评分参考】看法(孔子或宰我)1分,结合内容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1)那千里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就也能赶上它了。要把穷尽那无穷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事情)(当作目标)吗?那么劣马(就是)(跑)折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不可能赶上千里马。如果有让它停止的限度,那么千里(的路途)虽然遥远,也(不过是)有的(走得)慢有的(跑得)快、有的先到有的后到,为什么劣马不能赶上千里马呢?不懂得行路的人,(是)要把穷尽(那)无穷(的路途)追逐(那)没有尽头(的东西)(当作目标)呢?还是也有个让它停下来的限度呢?那些(对)“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考察分析,不是不能详审细究,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啊;奇怪的行为,不是不能责难,然而君子不去责难,(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一步二步不停(地走),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江河也会干枯;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六匹千里马(拉车)(也)到不了目的地。那人的才能本性的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之间的悬殊那样大)吗?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人去做,有人不去作罢了!路途虽然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然小,不做(就)办不成。
(2)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一是智者(也)有不能办成的事情,二是有力气的人(也)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强者(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尧那样的智慧如果没有众人的帮助,伟大的功业(还是)不能建立;(即使)有乌获那样的(强大)力量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也)不能举起自己来;(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如果没有法术(的指导),(也)不能长久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成的。所以乌获认为千钧的东西很轻而自己的身体很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还重,(而是)客观条件不方便啊。离朱认为看清百步之外的事物容易而看清自己的眉毛和睫毛困难,不是百步之外的东西离得近而眉毛和睫毛离得远,自然的法则不允许啊。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因为乌获不能举起自己让他处境艰难,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依靠可以(凭借的)形势,寻求简单(有效的)法则,所以用力很少而功业名望可以建立。
西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②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④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襄、文、武将皆相之 相:辅佐。
B.大暑而疾驰疾:快速。
C.宰夫和之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景公出游于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小人
B.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以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而来 子犹驰而造焉
D.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济五味也
展开余下试题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①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②,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注】①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 ②时然后言: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11.从公明贾的回答来看,公叔文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其然?岂其然乎”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7分)
二、(25分)
6.(3分)D 7.(3分)C 8.(3分)A 9.(3分)C
10.(6分)参考答案:
同:关注获得个人好处,往往一味随声附和,对国事贻害无穷。
和:注重谋求国家利益,能够调和不同见解,有利于国家治理。
评分参考:“同”“和”各有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有其他合理概括,酌情给分。
11.(7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3分)应对有方,举止有仪,取舍有度。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问:(4分)孔子用“其然?岂其然乎”表达了自己对公叔文子的佩服和赞许。
其中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中奉行仁、礼、义、智以及中庸等主张。
评分说明:“仁”“礼”“义”“智”“中庸”中至少要关涉到两个方面。
孔子态度,1分;反映的主张,2分;简要说明,1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1)齐景公出宫去到公阜,向北远远地望着齐国的都城,感叹道:“唉!假如自古以来人们就没有死亡,会怎么样呢?”晏子说:“过去天帝认为人故去是好事,因为好人因此得到安息,坏人因此得以降服。如果古代的人们没有死亡,那么丁公、太公将永久是齐国的国君,桓公、襄公、文公、武公都会尽心尽力辅佐他们,而您将会头戴斗笠,身穿粗布短衣,拿着大锄头,蹲行在田野之中辛苦劳作,哪里有闲暇去担忧死亡啊!”景公气得变了脸色,不高兴。
过了不久,梁丘据驾着六匹马拉的车子赶过来。景公问:“来的人是谁?”晏子说:“是梁丘据。”景公问:“怎么样呢?”晏子说:“在这样的大热天驾车快速奔跑,严重的话马会累死,就算不严重马也会累伤,如果不是梁丘据,还有谁敢做这样的事!”景公说:“梁丘据是与我相和的人啊!”晏子说:“这是保持一致。相和的情形,应该是国君说甜,臣子说酸;国君说淡,臣子说咸。现在梁丘据说甜国君您也说甜,这是保持一致而已,怎么能称得上相和呢?”景公气得变了脸色,不高兴。
过了不久,夜幕降临,景公向西眺望,看到了彗星,就召见人派他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晏子说:“不能这么做!假如君王酷爱饮酒而又沉迷于游乐,不勤力修治国政而又宽容奸邪之人,亲近谗佞和优伶,厌恶礼乐而又疏远圣贤之人,怎么只是去关注彗星就可以呢!”景公气得变了脸色,不高兴。
到晏子去世时,景公凭吊之后从屏风里面走了出来,哭着说:“从前我和先生一起去公阜游玩,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2)齐景公从猎场赶来,晏子在遄台陪侍,这时梁丘据骑马赶到了。齐景公说:“梁丘据与我相和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齐景公说:“和与同有什么差别吗?”晏子回答说:“当然有差别。和就好比做羹。厨师(用各种佐料)调和它,用合适的口味标准来调制,补充那味道不足的,冲淡那口味过重的。君子吃这样的食物,来平和自己的内心。君臣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行的方案中如果有不可行的因素,臣下指出来就可以促成它;国君认为不可行的方案中如果包含有可行的理由,臣下就指出它可行的理由想法去除它不可行的因素。因此就会政令通畅而不会违背情理,百姓就不会有对抗的想法。故去的国君讲求调和五味,来平和人心,成就国家政事。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您认为可行的梁丘据也认为可行,国君您认为不可行的梁丘据也认为不可行。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如果琴瑟总是弹奏同样一个音调,谁会去听它呢?保持一致不能与彼此相和相提并论,正和这个道理一样。”
海淀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读《史记》之后,或难为《汉书》;读《汉书》之后,且不可看他史。今古风流,惟有晋代,至读其正史,板质冗木,如工作《瀛州学士图》【1】,面面肥皙,虽略具老少,而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
前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专罗晋事,而映带汉魏间十数人,门户自开,科条另定。其中顿置不安,征传未的,吾不能为之讳;然而小摘短拈,冷提忙点,每奏一语,几欲起王、谢、桓、刘诸人之骨,一一呵活眼前而毫无追憾者。又说中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盖其牙室利灵,笔颠老秀,得晋人之意于言前,而因得晋人之言于舌外,此小史中之徐夫人也【2】。嗣后孝标【3】劻注,时或以《经》配《左》,而博赡有功;须溪贡评,亦或以郭解《庄》,而雅韵独妙。义庆之事,于此乎毕矣。
自弇州伯仲【4】补批以来,欲极玄畅,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新语》遂不能自主。海阳张远文氏得善本于江陵陈元植家,悉发辰翁之隐,黜陟诸公,拣披各语,注但取其疏惑,评则赏其传神,义庆几绝而复寿者,远文之力也。而《新语》之事,又于此乎毕矣。
嗟乎,兰苕翡翠,虽不似碧海之鲲鯨,然而明脂大肉,食三日定当厌去,若见珍错小品,则啖之惟恐其不继也。此书泥沙既尽,清味自悠,日以之佐《史》《汉》炙可也。
(取材于王思任《<世说新语>序》)
注释:【1】《瀛州学士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作,描绘了盛唐十八学士的形象。【2】徐夫人:战国时善作匕首的匠人。【3】本句中:孝标,即南朝梁文学家刘孝标。须溪,即宋末文学家刘辰翁。郭,即晋代玄学家郭象。《经》,指《春秋》;《左》指《左传》;《庄》指《庄子》。【4】弇州伯仲,即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兄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映带汉魏间十数人/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其中顿置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C.笔颠老秀/颠沛流离
D.拣披各语/披沙拣金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展开余下试题
B.吾不能为之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盖其牙室利灵/盖追先帝之殊遇
D.注但取其疏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9.下列对文中语句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工作《瀛州学士图》
——形容晋代正史记录人物,像工匠仿画的《瀛州学士图》,呆板无味,缺少风采。
B.此小史中之徐夫人也
——赞叹《世说新语》在杂述野史中是如同徐夫人的匕首一样犀利、传神的作品。
C.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
——批评王世贞兄弟的补批,如狗尾续貂、东施效颦,让《世说新语》魅力渐失。
D.此书泥沙既尽
——形容经过后人删补的《世说新语》,其内容如泥沙俱下一般,精华糟粕同在。
10.文中作者说“义庆之事,于此乎毕矣”,是对刘孝标、刘辰翁评注《世说新语》的肯定,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肯定的原因。(4分)
11.自《世说新语》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多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等角度对其进行评点,请你也任选一个角度为下面这则故事写一段评点文字。(6分)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谢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社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请分条概括上面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现实谈谈你获得的启示。(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7.(3分)D
8.(3分)B
9.(3分)D
10.(4分)参考答案:
刘孝标: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
刘辰翁:评论文雅有韵致,见解独到精妙。
【评分标准】每条2分。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11.(6分)答案要点:
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等方面,结合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
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可以从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起伏跌宕等方面,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
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如在读者眼前耳畔。描写看似信手拈来,而人物风骨气度毕现。同时,作者又善用对比手法,王谢二人本齐名,在危机面前,惊惶失措、面露恐状的王坦之,与震摄桓温、化解晋室危机的谢安,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谢安的从容、淡定、睿智,展示了其过人的胆识与气度。
【评分标准】围绕所选角度进行分析,2分;结合文段相关内容,1分;对文段内容做出评价,2分;语言表达体现“评点”特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选择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12.(6分)
第一问(3分)参考答案:
察人方法:
①从评价者品行的角度来察人;
②从言行一致的角度来察人;
③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察人。
【评分标准】察人方法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问(3分)答案示例:
第二则的启示:察人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观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看他是否能做到言语与实践统一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从外而内地去了解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如在线学习中,承诺了按时提交作业,就要说到做到。生活中我们也要追求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评分标准】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并联系现实加以分析;共3分,按理解程度分层赋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读过《史记》之后,也许再创作《汉书》就觉得难了;而读过《汉书》之后,恐怕就不愿意再读其他的史书了。今古风流,只有晋代,等到去读晋代的正史时,却感到死板冗长乏味,就像工匠仿作的《瀛洲学士图》,每个人面部都很丰腴,虽大约有些年龄老少的分别,但他们的神情意态,十八个人却没有多大的不同。
南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专门搜罗晋代人的轶事,并且连带着写到了汉魏间十几个人的事迹。自开门户,另外设定写作的体例、方法。其中有些条目归类不够恰当,征引、解说不够准确,这些内容我当然不能替他掩饰。然而书中作者顺手拈来,随意评点,每每在只言片语之间,便活画出王、谢、桓、刘这些晋代名士的风骨、神态来,仿佛把他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再者,书中本是一句俗语,经作者表达出来就显得文雅;本是一句浅显的话,经作者表达出来就有了意蕴;本是一句稚嫩的话,经作者表达出来就成为老辣之言。大概是因为作者语言犀利、灵巧,笔尖文字老到、隽秀,在写作之前已尽得晋人的意趣,因而能充分表现出晋人的语言情趣,这本书真是杂述野史中如徐夫人的匕首那样犀利、灵巧的传神之作。随后有刘孝标为之作注,当人有人认为他的注解就像《左传》为《春秋》作解释一样,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刘辰翁为《世说新语》作评,也有人认为像郭象注释《庄子》一样,评论文雅,独具韵致。刘义庆的这部著作,到此时已经很完满了。
自从弇州王世贞兄弟补批《世说新语》以来,人们想穷极此书的玄妙之处,但是像东施效颦一样的续貂之作越来越多,使《世说新语》渐失原有的魅力,失去了原来的面目。海阳张远文在江陵陈元植家得到了《世说新语》善本,便尽现刘辰翁评语的深意,评价《世说新语》诸评注家的高下,从大量评语中挑选精华,只是挑选疑惑之处加以注解,选取传神的评语加以赏析,使几乎窒息的刘义庆又苏醒过来,这是张远文的功劳。有关《世说新语》一书的事,至此又圆满无憾了。
哎!兰苕翡翠,虽然不如碧海鲲鲸那样有气势,然而那肥脂大肉,吃上三天必定会餍足而弃去。若是见了精美珍稀的小菜,吃起来就总怕这样的美味不能延续。这本书中的泥沙既已除尽,其清幽的韵味自然会悠悠而出。每天用它配合着《史记》《汉书》那样的盛馔一起品味,浓淡最为相宜。
朝阳二模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19 分)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
上一篇:
2020高考语文6月冲刺练:仿写、补写20练
下一篇:
2020年北京市6月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0年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