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9  2020-06-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人口红利理论通常从物质资本供给的角度解释第一次人口红利源泉,强调人口抚养比下降带来储蓄率提高,因而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应地,这种理论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从而人口抚养比提高的情况下,如果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则可以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第一个条件是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即人们对老龄社会的来临作出积极反应,为自身养老增加储蓄。第二个条件是建立能够激励养老储蓄的机制,这就要求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同时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是积累型而不是现收现付型。一旦为养老进行储蓄的动机得到激发,储蓄率得以持续提高,就能够保障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本供給,从而创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这种观点虽有道理,但并不全面。
我国经历过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转变时期,其间也得益于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最快的1980-2010年期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8%,非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0.2%。这种人口变化特征,不仅保证了劳动力的充分供給,而且由于新成长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实现了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低抚养比提高了储蓄率,劳动力无限供给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则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这些因素,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我国经验可以看出,传统人口红利理论至少有两个缺陷。第一,传统人口红利理论只强调抚养比这个单一变量。事实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变量几乎都与人口因素有关,由此形成的更高潜在增长率就是人口红利。第二,除了传统人口红利理论关注的与人口因素相关的高储蓄率,与人口因素相关的高投资回报率更为重要。我国获得第一次人口红利的经验表明,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关键不仅在于较高的储蓄率即资本供给,还在于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总体而言,第一次人口红利往往属于一种后发优势,其有利于经济增长只是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征。一旦发展水平提升和人口发展阶段变化,经济增长就不能再仅依靠那些与不可逆的人口过程相关的资源,如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而越来越需要依靠那些可塑造、可培育的资源。经济发展理论和经验表明,这种新增长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而这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配置效率,即生产要素在投入数量既定条件下优化配置带来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自然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提升。体现在劳动者技能和企业家能力中的人力资本,虽然可以依靠“干中学”得到改进,但从根本上讲则要靠教育发展获得整体提高。而且,各阶段和各类教育打下的人力资本基础,也决定了“干中学”的效果。因此,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不仅要提高储蓄率,而且要提高人力资本以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提高人力资本,归根结底要靠教育。
教育阶段从低到高具有社会回报率递减的特点。学前教育在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长远意义。鉴于我国已经把小学和初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因而有必要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而且能够从财务和时间上为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使出生孩子的数量在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家庭的生育意愿。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蔡防(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传统人口红利理论认为面对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如条件具备仍可获得人口红利。
B.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所提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C. 高储蓄率高全要素生产率高投资回报率是我国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的保障。
D. 重点发展学前教育,能够解决贫困代际传递和家庭在财务时间上面临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传统人口红利理论的不足为立论前提,论述了怎样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
B. 第二段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肯定了诸多因素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促进作用。
C. 第三段将高储蓄率与高投资回报率这二者的重要性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论证。
D. 第五段承上启下,先侧重谈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再引出对“教育”的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既要保证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又要提升劳动者的“质”。
B. 特定发展阶段带来的人口红利和新时代的低抚养比,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 如果没有可塑造、可培育的新增长资源,我国可能很难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
D. 教育阶段从低到高,社会回报率却随之递减,所以当下应重点发展学前教育。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不能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只能“阻断”。原文是“……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而且能够从财务和时间上为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有比较,但没有“对比论证”,对比是两相并重,而选项里只出现或侧重其一。原文是“传统人口红利理论至少有两个缺陷。第一,传统人口红利理论只强调抚养比这个单一变量。”“除了传统人口红利理论关注的与人口因素相关的高储蓄率,与人口因素相关的高投资回报率更为重要。我国获得第一次人口红利的经验表明,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关键不仅在于较高的储蓄率即资本供给,还在于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本段列举了两点缺陷,是平行并列式论证,而非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保证劳动力的充分供给”是创造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条件。原文是“传统人口红利理论通常从物质资本供给的角度解释第一次人口红利源泉,强调人口抚养比下降带来储蓄率提高,因而有利于经济增长”。
B项,“新时代的低抚养比”错,原文有“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从而人口抚养比提高”,可见新时代应是“高抚养比”;且高抚养比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项,还有一个原因是“鉴于我国已经把小学和初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抗击疫情,法治是增强“免疫力”、提高“战丰力”的一剂良方。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构建系统究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为推进防控工作筑牢法制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坚持依法防控,要着力强化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法为社会之准绳,亦为天下之公器。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用法治捍卫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带头守法、依法办事。从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到依法规范捐赠、受贈行为,都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責,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摘编自《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防控工作》,央广网,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要把疫情重灾区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用更大的力度、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只有抓住关键、集中力量、精准施策,才能牢牢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区卞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的波及范围。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要尽快增加医疗机构床位,用好方舱医院,通过征用宾馆、培训中心等增加隔离床位,尽最大势力收治患者,坚决做到应收尽收。要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提升治理能力是重要保障。要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统一指挥和协调调度,优先保障武汉等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各地要健全指挥体系,做到反应果断迅速、执行坚决有力。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要加大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每一个环节都抓到位。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新华社,2020年2月10日)
材料三: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为中小企业紓国,不仅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必要之举,更是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保障。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特别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职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物資运输以及口罩等防控物资保障等难题,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同时,推动有关单位对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及缓缴期间“欠费不停供”的措施,加大企业复产保障力度。在财税支持方面,工信部提出,推动落实国家对防疫重点企业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本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同时引导各级预算单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提高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金额和比例等。当前,一些大企业发挥资源优势,推出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此如,联想近日宣布,将在多地工厂临时开放组装电脑、服务器、手机等的工作岗位,共享工作机会;盒马推出“共享员工”,帮助企业解决成本等问题。
(摘编自《工信部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中国信息报》,2020年2月1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筑牢法制基础,需完善相关立法及处罚程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构建更为优化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B. 法是社会之准绳,也为天下之公器。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防控工作是提高“战斗力”的一剂良方。
C. 社区是外防输人、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所以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能够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
D. 中小企业如果要有序复工复产,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帮助,当然也需企业自身开展生产自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落实防控措施,严厉查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才能遏制疫情的蔓延,从而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B. 针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材料二围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一中心,从多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提供具体做法,思路清晰。
C. 材料三中联想临时开放了组装电脑等工作岗位,盒马推出了“共享员工”,都是一部分大企业发挥资源优势,扶持中小企业的积极做法。
D. 材料都围绕疫情报道,但材料-强调“法治”的重要;材料二全面分析如何打赢这场战争;材料三列举了各方为中小企业纾困的举措。
6.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战胜这场疫情,需要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如何做?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C
6. 各级政府:①完善相关立法,带头守法、依法办事,提高依法执政、行政水平;②提升治理能力,健全指挥体系,反应迅速、执行有力;③靠前指挥、强化担当意识;④正确引导群众,加大宣传教自力度。人民群众:①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②)了解防控知识,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错,原文是“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的波及范围”,可见最大可能控制的是“疫情的波及范围”。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C项,“开放了”已然未然,原文是“联想近日宣布,将在多地工厂临时开放组装电脑、服务器、手机等的工作岗位,共享工作机会”,可见联想是“将”在多地工厂临时开放工作岗位。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各级政府的做法:
由材料一“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构建系统究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为推进防控工作筑牢法制基础”“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带头守法、依法办事。从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到依法规范捐赠、受贈行为,都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責,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可概括出①;由材料二“提升治理能力是重要保障。要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统一指挥和协调调度,优先保障武汉等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各地要健全指挥体系,做到反应果断迅速、执行坚决有力”可概括出②;由材料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每一个环节都抓到位”可概括出③;由材料二“要加大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可概括出④。
人民群众:
由材料一“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可概括出①;由材料二“要加大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可概括出②。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忍
周泽雄
①以性格而论,“隐忍”似乎很有质感,来头不小。当我们想到它时,眼前浮现的总是些大人物或厉害角色,如三国时的刘备就是“隐忍”的典型。他在曹操眼皮底下效老农种莱时的谦恭,上厕所时偷偷抚模那两条因久疏战阵而赘肉横生的大腿时发出的感叹,堪称中华隐忍术的经典范例。中国从秦朝赵高开始扰乱朝廷的那些个宣官,也个个擅长隐忍。他们男性气概上的致命缺陷,一旦被施之于宫廷权谋,好像总能提供意外的方便。说话是如此奶声奶气,举止是如此扭捏作态,以致谁都以为可以轻视他们,无视他们,谁都以为可以不把尔等当人看,结果偏偏是他们,经常制造出中国历更上最大的灾难。
②过去,我们一般都会心照不宣地承认,想发横财,不坑蒙拐骗不行,想做大野心家,不擅长韬光养晦,同样没戏。
③但今天,在制作这张“隐忍”卡片时,我想把笔尖转一转,暂时从那种赵高级别的大野心家身上挪开。在我看来,大野心家的隐忍,本是世界范围的共通现象,西方世界同样不乏此辈。既然我感兴趣的主要是中国人的性格,我觉得更有意思也更有必要首先探讨的,无疑是这个事实:为什么在中国,历来不乏超功利的隐忍者?
④此话怎讲?隐忍通常总有一个目的,你也可以说成居心叵测或包藏祸心。以刘备为例,他是身在菜园心在朝廷,此刻躬下去的背脊,正是为来日的光复汉室,高踞御座。但如果刘备完全没有那份雄心,只是想着能种种自己的自留地,又该如何解释这种“隐忍”呢?
⑤这种貌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国内却并不少见。我们一向信奉“退一步海阁天空”“忍字头上一把刀”,但此类格言的泛滥,却会制造出种种可悲复可笑的生命行为,其中之一是,我们经常会遇到些目的不明、价值可疑的隐忍。
⑥一个人,可以像天下最伟大的野心家那样,数十年如一日地点头哈腰,在小科长面前都善于把谦卑进行到底,以致小科长们都快要怀疑这家伙居心何在了,到头来却发现,他竟然全无居心!他隐忍得如此惊心动魄,至陋至贱,似乎只有一个天大的阴谋才配得上这份隐忍的规模。结果,闷葫芦打开后却发现,他所谓“天大的阴谋”无非是希望能保住饭碗,能按时领到退休金。手段如此不同寻常,目标又如此不足挂齿!从功利角度考虑,即使用高射炮打蚊子,也比他的行为经济得多。
⑦所以,我只能说这种隐忍是超功利的——超功利云云,当然这只是碍于我的理解力,也许对他来说,在小科长面前的曲意逢迎,与古代大臣在皇上面前的小步疾走,根本就是一回事,功利大得很哪。一个本无足道的寻常岗位,在他眼里不亚于一座帝国江山,值得用隐忍的方式去捍卫。
⑧更可能的实情是,我们有些人身上存在着一种习惯成自然的隐忍。我们知道,西方世界不太容易产生这种样式的奴才。我们在电影中也经常看到,西方大户人家的管家先生(想想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那些角色,或电影(蝴蝶梦)中的丹佛斯太太吧),走路往往还格外高视阔步,与主人说话时,甚至有居高临下之势。在他们的思维里,尊严不是筹码,而是人的基本立场。当人的尊严可以无需呼唤地存在于每位个体身上时。隐忍也就无立锥之地了,即使忍耐(谁都会有忍耐的时候,东西方人都不例外),也不妨昂起头来忍耐,不必非要低声下气不可。
⑨然而,隐忍似乎已经成了某些人的一种潜意识了,以致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隐忍得莫名其妙,隐忍得完全丧失了立场和原则。我以为这才是最可痛心的事情。如果他真有赵高的野心,倒也罢了,可他们装孙子的目的偏偏就是为了做孙子——隐忍到这个份儿上,除了隐忍,他已经什么都不会了。
(选自文津出版社《品味国人》,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说“隐忍”这种性格,先从刘备赵高这样的大人物或厉害角色谈起,但从后文看,显然这一类“隐忍”的典型,不是作者重点要叙写的内容。
B. 作者写到“目的不明、价值可疑”的隐忍者,其手段独特,目标庸常,令人不可思议,十分可悲可笑,言语间透露出对豁达友善品格的真切呼唤。
C. 第⑨段“装孙子的目的偏偏就是为了做孙子”一句振聋发聩,“偏偏”一词凸显了作者惊诧、痛心的情感,也表现出作者的独到见地和深邃思想。
D. 文本以漫谈的方式展开,作者在嬉笑怒骂间,既展现了某些“隐忍”者的行为,又对他们隐忍的原因作了剖析态度鲜明,笔调辛辣,发人深思。
8. 第⑦段中作者先说“这种隐忍”是“超功利的”,但为什么接着又说也许对“他”来说“功利大得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文本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 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因为作者认为这种隐忍毫无目的,毫无价值,完全超功利,令人不可思议。而那些隐忍者却可能把蝇头小利看作最大的“功利”,甚至还要卑贱地去捍卫。这样说体现出作者的嘲讽、鄙夷和蔑视。
9. ①生动的描写。如“说话是如此奶声奶气,举止是如此扭捏作态”“数十年如一日地点头哈腰”等语,穷形尽相地写出那些隐忍者的丑态,以达到讽刺效果;②夸张的用语。如“隐忍得如此惊心动魄,至陋至贱”“即使用高射炮打蚊子,也比他的行为经济得多”,夸张描写中尽显嘲弄意味;③鲜明的对比。如“寻常岗位”却是隐忍者的“帝国江山”,反差中强调讽刺态度。④混搭(偶用)口头语。以书面语为主,也有“同样没戏”“装孙子的目的偏偏就是为了做孙子”等口语,风趣犀利,包含讽刺意味。(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言语透露出对豁达友善品格的真切呼唤”于文无据。这段描写“手段如此不同寻常,目标又如此不足挂齿!从功利角度考虑,即使用高射炮打蚊子,也比他的行为经济得多”表达的是作者对此类人的嘲讽。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从词语到句子,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题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联系上下文,不将词语或句子放入具体语境中,只孤立地理解,是不可能理解正确的。
作者先说“这种隐忍”是“超功利的”,联系上文理解,是因为这种人的做法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像天下最伟大的野心家那样,数十年如一日地点头哈腰,在小科长面前都善于把谦卑进行到底,以致小科长们都快要怀疑这家伙居心何在了,到头来却发现,他竟然全无居心!他隐忍得如此惊心动魄,至陋至贱,似乎只有一个天大的阴谋才配得上这份隐忍的规模。结果,闷葫芦打开后却发现,他所谓‘天大的阴谋’无非是希望能保住饭碗,能按时领到退休金”,“行为”和“目的”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种隐忍毫无目的,毫无价值,完全超功利,令人感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新疆乌鲁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