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C. 在作者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因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 D. 个人权利优先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弊大于利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的区别出发,论述了这两种价值观背后的社会伦理本质。 B. 文章第二、三段大量引述梁漱溟的观点,将中华伦理价值观和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了比较。 C. 文章最后一段从现实层面详细分析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弊端,对现实社会有指导意义。 D. 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指出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意在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独特优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伦理的义务感不止于对父母亲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不畏危险勇敢逆行也是中华价值观伦理义务感的体现。 B. 个人权利是重要价值,它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被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则很难建立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 C. 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比如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生态环境等,其根源就是个人本位价值观。 D.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当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人可能会更倾向于保护个人利益。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于文无据,错在“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上,原文“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轻视义务”没有根据。 B项,曲解文意,原文“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说明并非“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C项,张冠李戴,“在作者看来”错,这是梁漱溟的观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并列式结构”错,文本第一节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分析问题,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 C项,错在“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原文为“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医药? 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自信,这表明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医疗状况中优势凸显。目前,我国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同时,中医药科学研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而且,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变化、疾病谱的变化,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医药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持人: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士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我们既要善于从经典古籍中寻找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而伴随全球疾病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20 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人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摘自《如何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日报)2020年3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15. 34%,较2017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对比2016、2017、2018三年的调查数据发现,文化程度是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因素,与素养水平呈正相关,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各年龄组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其素养水平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老年群体。总体上,城乡居民素养水平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素养水平的增长较快,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2018 年贫困地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2016年提升59%,显著超过全国整体提升速度。这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 调查显示,电视、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较2017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报纸和杂志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尽管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但手持终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阅读率的增长更为强势。这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科普和文化传播带来挑战,需要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和特点,逐步将新兴媒体打造成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主渠道。 (摘自《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报告》,2019年12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三: 疾病谱的变化、现代医学的缺陷等因素使得世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非主流医学,而聚焦有特色优势的中医药,中医药对外交流日趋频繁。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其中纳入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分类体系。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医药已经成为除中文之外最受欢迎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分医道和医术两个层面。医术主要指技术、方法,这部分可物化、可操作,比较容易与国际接轨,容易本土化。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完整的中医理论的传播,才能有效指导中药、针灸的应用,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造福。 只有取得所在国的合法地位才有可能让中医进入所在国家医疗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否则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人们对中医只能望而却步。随着中医医道或文化属性部分的外传,中医的翻译也应尽量用彼国原有的概念及术语,以便中医较快地被了解、被接受。 (摘自《新中国的中医外传和海外发展》《中医药文化)2019年第14卷第3期,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核心因素,在2018年的调查中,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了。 B. 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抓住他们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需求能改善这一情况。 C. 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人推进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差距,成效显著。 D. 在打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渠道方面,我国多管齐下,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重要阵地,传统媒体已毫无优势可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行业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民众对其认同感在不断增强。 B. 老龄化现象加剧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医药产业体系需被提上日程。 C. 中医在海外传播时,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与彼国医术结合就可获得自身的创新。 D. 完整的中医理论能让中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中医翻译的难以本土化成为制约的因素。 6.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医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答案】4. C 5. C 6. ①创新挑战:将学习古籍和借助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合作,强化创新,要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如青蒿素的研发。②产业化挑战:要充分利用疾病谱改变和老龄化趋势,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医药产业链。③认同挑战:要提高国民中医药素养,强化认同感。加强医道研究,注重翻译,使中医文化在国外能实现本土化传播。④国际化挑战:要利用一带一路等条件,扩大中医药影响力,加大国际化力度,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核心因素”曲解文意,“明显减弱”无中生有,见材料二中“文化程度是索养水平的首要影响因素”“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 B项,“老年人的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曲解文意,材料二说“各年龄组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只是表示与中青年群体相较而言,在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评价指标上,老年人不占优势。 D项,“已无优势可言”说法绝对。由材料二中“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逐步打造新兴媒体的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主渠道”可知,新兴媒体的优势虽已凸显但目前电视仍是传播的第一渠道。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与彼国医术结合就可获得自身的创新”错误。“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这句没有错,但后一句移花接木,材料三中说“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并不代表所有的医术都有此情况。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医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其实本题是两问,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找出面临的挑战,然后筛选信息概括对策。 结合“我们既要善于从经典古籍中寻找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分析,面临创新挑战。需要将学习古籍和借助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合作,强化创新,要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结合“而伴随全球疾病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20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人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分析,面临产业化挑战。需要充分利用疾病谱改变和老龄化趋势,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医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