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09  2020-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9]
2020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中创新力实现价值转化、激励再生、产权明晰的前提。“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知识产权新问题,我们首先要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促生了文化产品创造、传播、交易等新经营形态,文化产业链不断细化和延伸,产业类型错综交织,知识产权复杂化。例如基于VR和AR虚拟信息技术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影视、娱乐、主题公园以及博物馆等艺术展馆已广泛应用,除了给消费者提供沉浸互动式体验外,还在向社交应用、内容拓展、硬件开发等产业模式渗透和延伸,未来发展空间更大。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激发了大众无限的创新热情,碎片化、分散化、数量庞大是新业态下文化产品的创造态势。
新业态激增,带来文化产品创造的聚集和离散,知识产权线索杂乱。文化产品创造聚集表现为核心IP的强吸引力,这种核心IP具备可供持续挖掘的文化内涵和对固定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并且具有产业开发的无限潜力,需要知识产权提供“强保护”。文化产品创造离散则表现为集群区域内文化创造的“去职业化”和“分散化”。传统集群区域内由特定创意人才承担的工作转向大众化,形成“万众创新”的分散式创新态势,大量碎片化的创意成果需要知识产权的“散保护”。文化产业聚集区域内既有核心IP,又包括大量的小微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线索怎能不杂乱?
开放式创新仍存在跟风、模仿、抄袭等问题,且逐渐复杂化。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侵权制裁力度的加大,产业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规范已大为改善,但跟风、模仿和抄袭等问题仍层出不穷。一方面,集群区域内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头羊效应”,文化产品开发路径单一,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模仿、抄袭行为手段愈发“高明”,越来越隐蔽和复杂。近年来自媒体平台中频发的“洗稿”行为就是利用了著作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法律原则打擦边球,判断抄袭与否的复杂性给辨别和打击此类侵权行为带来极大困扰。
文化产业集群的融合创新使知识产权界限不清、知识财产流失等问题加剧。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从“联合”走向“融合”,文化企业主体横跨不同产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跨界合作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的各类权属混杂其间,界限难辨。越是追求分散式、开放式创新,产权界限不清的问题也就越严重,这里存在一种发展悖论。一方面,权利主体希望严守界限,任何人越权都需经权利主体认可。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激烈竞争中需要迅速推陈出新,最大限度解除限制,释放创新力——而这就会导致企业对自己所有的知识财产权的掌控能力减弱,知识财产流失风险增加。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些问题虽然杂乱纠结,但也绝非完全无法应对,只是仅靠企业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只有政府加快出台更加严密细致的法律法规,同时利用近几年兴起的诸如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特点的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或许会有助于促进这一问题的早日妥善解决。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乔瑜《“互联网+”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B. 基于VR和AR虚拟信息技术的新业态已广泛应用,并向一些产业模式渗透和延伸。
C. 新业态下文化产品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创造态势,需要知识产权提供“强保护”。
D. 权利主体希望严守界限,产业创新却需要最大限度解除限制,这 一种发展悖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化产业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入手,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B.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说明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变得复杂化。
C. 文章在分析文化产品创造呈现出聚集和离散的特征时,采用了并列论证的方法。
D. 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述了新时期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激发出“万众创新”的发展态势,出现了大量的小微创新成果。
B. 文化产业聚集区域的“核心IP”,具备可供持续挖掘的文化内涵并能吸引固定消费群体。
C. “洗稿”行为,钻了法律空子,虽然违背知识产权保护法,却无法追究法律责任。
D. 解决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才能更好促进产业集群良性发展。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C项,“强保护”错,应为“散保护”。根据原文第三段“大量碎片化的创意成果需要知识产权的‘散保护’”可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D项,“新时期”错,文章并未提及“新时期”,文章论述的应该是“‘互联网+’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C项,“虽然违背知识产权保护法”错,根据原文第四段“‘洗稿’行为就是利用了著作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法律原则打擦边球”可知,“洗稿”并不一定违法。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一、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
二、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生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
三、参照题干,分层归纳找异类:
问题类型或敏感点:层次混乱、遗漏赘余、信息杂糅、不合逻辑(强加因果 颠倒顺序)、有失分寸(无变有,少变多,小变大,远变近)、时态有误、属性出错(特例成普遍、具体 概括、间接变直接)、指代偷换(概念、对象、主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据国务院扶贫办介绍,2013年至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全国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显示,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在2020年高质量脱贫目标的约束下,出现了大量的扶贫创新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扶贫实践。比如,土地流转、“扶贫车间”、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中国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他认为,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习近平的拳拳为民情:“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9年10月17日人民网)
材料二:
在精准扶贫的具体方法上,各地都推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法。比如福建、浙江等地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的“乡村主题游”与“农家乐”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旅游扶贫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多功能化提供了方向。
据《印度教徒报》近日报道,中国提出了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计划,这意味着中国剩下的1000多万贫困人口将走上通往更加美好生活的道路,其中,“红色旅游”起到了助力作用。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年来,一些苗族地区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苗族刺绣店已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据马来西亚媒体Star Online报道,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据国家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设在全国25个省(区、市)的101个扶贫监测点(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为4796人,占脱贫人数的30.4%,监测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123元。在2020年高质量脱贫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各地依托旅游业开展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景象方兴未艾。
(摘编自《旅游扶贫应当有可持续性》,新华社2019年12月23日)


展开余下试题材料三: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中央在此基础上,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通过以党的领导权威超越行政治理的规范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性,从而为克服各种结构性制约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供给,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的各种资源迅速投向最为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为了准确识别农村贫困人口,中国政府采用了不变的收入标准,同时附加容易识别的非收入性贫困指标,从而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识别穷人的方法问题。为了确保建档立卡农户的精准性,中国政府对已识别的建档立卡农户进行了反复的核查,扶贫标准设置在技术上的可识别性以及相应的核查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挤入和漏出,从而确保了真正穷人的覆盖度。
同时,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并做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从扶贫的角度看,分类施策有助于直接瞄准已经发生的贫困问题,从而避免扶贫资源使用的偏离,确保扶贫效果。
(摘编自《扶贫新实践:新阶段的超常规策略》,2019年9月4日搜狐网)
4. 下列对材料中“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最早由习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材料一的数据表明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它使全球贸易和收入都呈增长趋势。
B. 国外多家媒体的报道都证明:在扶贫工作中,旅游业因其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C. 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精准扶贫是当前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
D. 精准扶贫的目标要求不能落下一个人,中国政府通过改进识别技术和使用核查机制的方式来确认扶贫对象,从而确保了真正穷人的覆盖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把资源投向最为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B. 中国减贫模式与经验,可以作为其他国家脱贫的范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
C. 中国不断探索和创新减贫方法,精准减贫方略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中国的扶贫工作已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中国2020年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6.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实践有哪些举措?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
【答案】4. A 5. B
6. ①创新模式增加扶贫渠道。比如,土地流转、“扶贫车间”、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模式。②注重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中国各地依托旅游业开展扶贫工作,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多功能化提供了方向。③制度供给和资源供给奠定脱贫基础。中央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性。④建档立卡帮助精准扶贫。为了准确识别农村贫困人口,政府建档立卡,对已识别的建档立卡农户进行了反复的核查,从而确保了真正穷人的覆盖度。⑤分类施策保证扶贫效果,避免了扶贫资源使用的偏离。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并做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它使全球贸易和收入都呈增长趋势”张冠李戴,原文是“‘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可见材料一中使全球贸易和收入都呈增长趋势的是“一带一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B项,“可以作为其他国家脱贫的范例”扩大范围,原文是“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于文无据。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根据材料一“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在2020年高质量脱贫目标的约束下,出现了大量的扶贫创新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扶贫实践。比如,土地流转、‘扶贫车间’、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可概括出答案①;根据材料二“在精准扶贫的具体方法上,各地都推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法。比如福建、浙江等地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的‘乡村主题游’与‘农家乐’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旅游扶贫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多功能化提供了方向”,可概括出答案②;根据材料三“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中央在此基础上,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通过以党的领导权威超越行政治理的规范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性,从而为克服各种结构性制约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供给”,可概括出答案③;根据材料三“为了准确识别农村贫困人口,中国政府采用了不变的收入标准,同时附加容易识别的非收入性贫困指标,从而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识别穷人的方法问题。为了确保建档立卡农户的精准性,中国政府对已识别的建档立卡农户进行了反复的核查,扶贫标准设置在技术上的可识别性以及相应的核查机制”,可概括出答案④;根据材料三“同时,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并做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从扶贫的角度看,分类施策有助于直接瞄准已经发生的贫困问题,从而避免扶贫资源使用的偏离,确保扶贫效果”可概括出答案⑤。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幅“银与福”羊皮画
毕淑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雅丹地貌形成的沟壑,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最近它被正式辟为地质公园,引来零散游客。
有一处地貌类似“无敌舰队”,无数高大的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峭的丘陵)层岩,昂首挺胸,好像被天庭的巨鞭抽打着,中规中矩地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虽悄无声息但一往直前。每一座舰艇都似五层楼雄伟,朋友们隐入其中玩耍照相。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叮咛,万万不可走远误入深处,此地渺无人烟,距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地只有几十公里。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爪挥舞着一卷画轴。


展开余下试题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的昏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问,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女人说着,打开了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周缘挂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图案像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儿,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不解,问,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沙粉的小潭,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说,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一股沙漠上的焚风刮来,下唇顿时就崩开了口子。我吐掉牙上的唾沫说,还可以买到空调和游泳池……想想老人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游泳,就闭了嘴。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再送你“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了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功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有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淡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的旗舰之后。若不是羊皮画玄妙的气味直冲鼻根,我非得认定方才的情形是海市蜃楼。
直到今天,我还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沙粒掉出,又会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工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吗?
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到“魔鬼城”旅游的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并意外地邂逅了一位卖羊皮画的老媪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
B. 那个向“我”兜售羊皮画的老媪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她对“银与福”断断续续的讲述,玄妙深邃,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C. 老人关于“银”与“福”的叙说,不仅散发着神秘和古朴的味道,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给现代人诸多的人生启示。
D. 本文语言古典雅致,主题含蓄,让读者领略了沙漠风光的奇特,领略了地域文化的厚重。
8. 从全文看,那幅“银与福”羊皮画究竟给作者展示了什么古老箴言?
9. 文章以“那幅‘银与福’羊皮画”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7. C 8. ①“银”指物质(金钱),“福”指精神(幸福、快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并不决定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或:活着是幸福的前提,懂得生活才能拥有幸福)。②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并不能代替幸福。③活着比金钱更重要。
9. ①标题具有古老神秘的色彩,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②标题在文章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贯穿买羊皮画,谈论羊皮画寓有的人生哲理,回味羊皮画的哲理内容。③暗示文章的主旨,文章通过“银与福”的羊皮画指出了拥有物质金钱并不是真正的拥有福气,人活着的福气跟物质财富的关系并不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属于综合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项,“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理解有误。原文说“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我”并未进入雅丹观看,所以无法“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
B项,“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错误。根据原文“这画是谁的工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吗?”可见,文中并无此内容,应是引发“我”对老媪是否向“我们”展示古老箴言的追问。
D项,“古典雅致”错。比如根据“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等可知,本文的语言风格应是平实自然。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分析、概括羊皮画上的“银”与“福”两个汉字以及周边的木流苏的内涵。
阅读文章,结合本文内容,理解老媪所说的话:“银子,你懂吧,就是钱”“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画上就不会写着再送你‘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了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有饭吃,人就成了干尸”“有了吃,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从老媪的话中可以得知:“银”指的是物质方面的,比如金钱,而“福”指的是精神方面的,比如快乐、幸福等。分析本题,要从文本入手,同时联系本文具体作答。在回答本题时,首先回答出“银”和“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再答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
本文以“那幅‘银与福’羊皮画”为题,从情节上看,“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我一幅幅展开来看……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0届宁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