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07  2020-06-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想要生生不息、蓬勃向前,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只能是痴(chī)人说梦;中华民族要增进民生福址、实现民族复兴,不坚持绿色发展只会是半途而费。
B. 韩国海上调查情报科长黄俊贤表示,“扣留、没收、报废”等处罚能起到与“停止、取蒂营业资格”一样的制裁效果,相信经济杠(gàng )竿惩罚能让那些试图继续进行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和船主“彻底死心”。
C. 在明清以前,乡村是美好的代名词。孔子说过“礼失而求诸(chǔ)野”,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也同样在乡村里发现了诸多旷世奇才,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更是长年隐居在山林里,不愿意出来做官。
D. 熄了引擎(qíng),旋下左侧的玻璃窗,早春的空气遂漫进窗来。岑(cén)寂中,前面的橡树林传来低沉而嘶哑的鸟声,在这一带的山里,荡起幽幽的回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分析识别字音字形。本题注重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考查,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乎要求的一项。
本题中A项,“福址”应该为“福祉”; “半途而费”应该为“半途而废”;
B项,“取蒂”应该为“取缔”;“杠竿”应该为“杠杆”;
C项,“诸(chǔ)野”应该为“诸(zhū)野”;
故选D。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乙】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丙】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会乐此不疲。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虽然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丁】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搅扰 B. 顾影自怜 C. 乐此不疲 D. 虽然
3. 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B. 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C. 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会乐此不疲。
D.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语境和词语的意思来分析判断,选出答案。
本题中,A项,搅扰:打扰。在语境中,不要用自己的痛苦去打扰别人,适合语境;


浏览完整试题B项,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此语境指自我欣赏的可笑境地;
C项,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此语境指找到真正自己会乐此不疲;
D项,虽然:连词,与……但是、可是、却连用,表转折。此语境前后语境之间是假设关系,后面的关联词是“也”,与之相对应的关联词应该是“即使……也”;
故选D。
【3题详解】
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题应该认真审题,联系上下文意思和关系来准确使用标点。本题中,“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中的句号用法错误。应为此句话没有说完,所以应该用逗号更合适。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把资金投到电影制作环节中,参加国际电影节赚得口碑,之后再去宣发、销售和推广,在当下这是一条独立电影的可行之路。至于这条路能走多远,仍需时间验证。
B. 很多人认为山寨是祸水是阻碍行业发展、影响创新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然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则认为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山寨,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
C. 对于“异地养老”模式还是应以市场来进行调节,把选择服务的权利交给老人。随着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政府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转变,也就是将补贴发给作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以此来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D.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目前中国房地产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化越来越严重,在价格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三四线城市房价大体上是回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题中,A项,语序不当,“宣发、销售和推广”逻辑先后不当,调整为“宣发、推广和销售”;
B项,不合逻辑,“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否定失当,去掉“不是”的“不”;
C项,正确;
D项,表意不明,有歧义,“部分”可修饰“一线城市”也可作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定语。可改为“部分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
故选:C。
【点睛】此类题型考查辨析病句 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仔细审读题目选项,凭借语感迅速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再逐项分析,对不好识别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检查答案,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人与海》结尾处,马诸林为圣地亚哥买来热咖啡,并安慰老人,后又表达了与老人一起去钓鱼,向他学习本领的愿望。
B. 《红楼梦》中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李纨主动请缨做社长。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咏桃花,林黛玉才情倾倒众人。
C. 《边城》通过种种“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如一开始写翠翠误会祖父,而产生了“惩罚”祖父的想法,而祖父把翠翠的心理反应误会为一般的撒娇,于是有了一段不切实际的教诲。
D. 《三国演义》中,“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蜀国的君主刘禅,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即乐不思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记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通过分析比对,来确定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第二次咏桃花”表述错误,应该是“咏菊花”,故选B。
6.下列古诗词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⑤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⑥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A. ①③⑤②④⑥ B. ①③⑤②⑥④ C. ①⑤⑥③②④ D. ⑤①③⑥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解答时,要先理解诗句,明确诗句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本题中,①对应的是“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②“圆明”,指中秋之月又圆又亮,对应的是“中秋”,农历八月十五。③“端阳”“汨罗”对应的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④“菊花须插满头”对应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⑤“元夜”“灯火”对应的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⑥“中元”对应的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故按按照时间排序为⑤①③⑥②④,故选:D。
7.某中学建校100周年,著名教授张小兵作为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下列各句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能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我真的很激动,刚才王校长对我的表扬都是溢美之词,我受之有愧,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争光添彩。
B. 刚才我经过学校教学楼,看到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好成绩。
C. 今天来了这么多杰出的校友,我一走进会场就觉得蓬荜生辉,能在这样特殊的场合讲话,我真的感到荣幸之至,这里首先让我祝愿我们的学校百岁华诞,生日快乐!
D. 时间过得真快,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二十年。如今莅临母校,故地重游,我由衷地为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为学校取得的成就而骄傲。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作答要抓住“某中学建校100周年,著名教授张小兵作为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语体规范,A项,“敝校”,此处谦称自己的母校,显得不够尊敬,应该为“母校”;C项,“蓬荜生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谦敬误用;D项,“莅临”,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谦敬误用。故选B项。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立柱图左为个性、中为兴趣、右为能力)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的、主动的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8. 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 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 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D. 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9. 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 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C. 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D. 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曲解文意。原文的信息范围在材料四,“有超过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一句中,说的是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的70%,并不代表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里出现了概念外延范围扩大的问题。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曲解文意。信息范围在材料一中“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一句中,该句子并未明确适当时期是“高三年级”。
B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二看,“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但与“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结论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C项,过于绝对。信息范围在材料四张慧英副所长的话中,他的这个言论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谈中学生的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只要……就……”。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更法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鞅曰:“臣阐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
(选自《商君书》,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公平画 画:谋划 B. 恐天下之议我也 议:非议
C. 何古之法 法:法度 D. 不循古而兴 循:遵循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固见负于世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 更礼以教民 作《师说》以贻之
C. 君其图之 其皆出于此乎
D. 寡人不之疑矣 蚓无爪牙之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记叙了商鞅、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就变法问题展开的一场辩论。最终,秦孝公采纳了商鞅和杜挚的建议,决心变法。
B. 文末秦孝公的话不仅表明了他不拘泥于世俗偏见而决意变法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变法反对者的讽刺。
C. 商鞅引用古代帝王“不循古而兴”“不易礼而亡”的事实,说明当时应该实行变法才能强国利民的道理。
D. 文中商鞅的语言错落有致,多用对偶、对比手法;论证多用举例、引用等方式,严谨而缜密,很有说服力。
13.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余 读 先 生 之 文 见 其 境 象 如 太 空 之 浮 云 变 化 无 迹 又 如 飞 仙 御 风 莫 窥 行 止 私 尝 拟 之 古 人 以 为 庄 周 之 文 李 白 之 诗 庶 几 相 似。
请同学们列出三种断句的办法?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2)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14. (1)(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百姓的方法。
(2)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人受礼制的束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语境来理解实词的含义。本题中,C项,“法”解释错误,“何古之法”句意为: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所以推断“法”译为是效法。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语境来理解虚词的含义。
本题中,A项,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到;
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
C.项,副词,表商量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
D.项,代词,代指“拘世以议”;介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A项,“最终,秦孝公采纳了商鞅和杜挚的建议,决心变法”表述有误。本题中杜挚反对变法,秦孝公采纳的是商鞅的建议。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划线句子的句意为:我读现实的文章,见到他的镜象像太空的浮云,变换没有踪迹,又像飞仙驾风,没有人能看到行为从何而止,私下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静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