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40  2020-06-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0]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统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类之一其描绘对象包括花卉、蔬果、草虫、六畜、走兽等各种动植物。
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孕育而产生已有各式的花叶、虫鱼等。商周时,青钢器、玉石雕刻上出现了龙凤玉蝉等更为复杂的形象。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出现了一般认为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双鸦栖树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晚唐五代时已形成不同流派。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期。北宋前期,崔白对写意技法的拓展,让花鸟画得以进一步表达艺术家的灵性。北宋后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方向发展,笔法细腻娴熟,格调高雅,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宋代在理学、文学、科技等领域的拓展,推动着艺术创作、人文交流与艺术鉴赏。一方面,“格物”精神的倡扬,促进画家探究四时花草变化及自然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蕴;另一方面,苏轼、文同等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提升、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水墨花鸟因人文情怀的注入初步形成独特体系。
元代,诗、书、画、印开始融合,“作画贵有古意”“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推动了花鸟画向更为注重笔墨、追求意趣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在它的推动下,中国花鸟画不断发展,在题材之外不断深化其原有的精神内蕴。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造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地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我们的先民还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后来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寓意。这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葫芦、蝙蝠等,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抒发着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满足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但其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源的体现。花鸟画的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跟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法则相统一的。我们向世界展示的中国艺术,应该体现这种具有民族风骨、正大气象的中国精神。也只有当我们树立起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构建起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底色、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花鸟画现代样式国花鸟画才能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鸟画的描绘对象很广,除了花卉、禽鸟外,还包括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B. 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的花鸟画起源于远古时期,东汉壁画《双鸦栖树图》被认为是最早的花鸟画。
C. 民族文化赋予花鸟画“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的原动力,这也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内蕴。


浏览完整试题D. 花鸟画虽经近百年的现代演变,但其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依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简单介绍了花鸟画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但对各发展阶段的介绍详略不一。
B. 文章探寻了花鸟画写意精神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花鸟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常用的艺术手法等内容。
C. 文章具体分析了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的演变情况,并肯定其对世界艺术发展已有的影响与贡献。
D. 本文为艺术评论,基本按照层进式的结构谋篇布局,引资料与举例子相结合,材料翔实,论证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理学、文学、科技等的拓展、推动以及士大夫的积极参与,花鸟画很难在宋代走向成熟、鼎盛。
B. 花鸟画只要适应了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契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就能够雅俗共赏,获得人们的喜爱。
C. 花鸟画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借丰富的题材抒发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 充足的文化自信能帮助我们创作出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现代花鸟画,使其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偷换概念。“花鸟画起源于远古时期”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并非是“花鸟画”。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信息”主要指文中介绍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观点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选项中信息的正误;②能够从文中筛选出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曲解文意。“具体分析了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的演变情况”错误,文中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具体分析。“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作者的论证思路,引导考生关注文本整体。所以在命制此题时,我先整体阋读全文,仔细分析各个文段的内容、主旨与各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然后将这些内容概括下来,整合出选项,从中选出一个更易于考查考生分析、论证能力的选项进行修改、设错。故选C。
点睛:解答论证类试题,要两步走: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的信息要点,如表示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体现论证对象转换的词语等;还要勾画出文中的重要句子,如统摄全篇的句子、作论据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等。第二步,提取要点,整体把握。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条件不充分。原文说“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其中将“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对应“雅”的一面,“书画市场”和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应“俗”的一面,选项中只谈了后两点,“雅俗共赏”的条件不充分。故选B。
点睛:解答关于作者观点的题目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锁定作者的观点态度:(1)整体解读,筛选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概括分析,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3)分析文中材料,把握作者观点。论述类文章运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和征引的文献资料、理论等。这些材料,有的用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有的用来发表某种见解,有的用来反驳某种主张。分析这些材料,正确理解材料本身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便成了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方法。(4)从结构分析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论述类文章的观点,一般有两种呈现方法:一是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在文章适当的地方直接点出,或在文首、段首,或在文末、段末;二是作者的现点隐含在文章之中,需要从解析文章结构入手,找到每一段中的一些关联词,对这些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进行仔细探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始。
(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余下试题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 69 所书院。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有删改)
材料三: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高层次学术研究为要旨,从研究书院本身出发, 逐渐扩展研究范围,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经史子学等领域取得了种种成就, 现拥有中国历史研究所等 10 个科研机构,并获得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大约占了湖南大学总成果的三分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肖永明说。
“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在他看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据初步统计,现存书院文献在 1500 种以上,散落各处,大量不为人知或损毁严重。近十几年来,虽然书院研究有日渐兴盛之势,但尚不够深入全面,也与目前所见书院文献资料并不丰富有关。于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以影印和点校的方式,整理了约 1200 种文献,同时对书院文献展开基础性研究,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为今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选自《回归教育,传播文化: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材料四: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近些年来,大量有识之士通过书院的创办或修复,来推动书院文化的相续。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书院的形式,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现代书院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不久前,位居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鹅湖书院也成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选自《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具有教学、藏书、祭祀等功能的古代书院,可以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现代书院应保留古代书院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
B. 衡阳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为无数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求学讲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C. 今天的岳麓书院着力发展与书院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种成就,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D.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对传统文化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书院文化将会得以复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中央和地方政策,对当今书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 衡阳市加大对古书院的修缮保护力度,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有助于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C. 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整理上千种文献, 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
D. 网络书院的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实体书院,走进平常生活,使现代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6. 2018 年 12 月 8 日的《光明日报》称“如何让书院‘活’在当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今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怎样进行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1)政策支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文件为书院文化的复兴加强了保证。
(2)加强宣传教育。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定期举行相关文化活动,突出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
(3)完善文献资料。将书院散落的、损毁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构建书院的文献体系,呈现书院文献全貌,以便学生研学、大众认识和学者研究。
(4)完善人才培养格局。设立与书院文化相关的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为发展相关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拓展书院文化研究范围提供人才保证。
(5)借助新媒体传播。建立网络书院,采取“互联网+国学”等新媒体方式,让书院文化紧跟时代,走进平常生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中生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未然变为已然,原文材料三最后一段说的是“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相关内容:“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喝晃汤
江岸
无论如何,大过年的,总得让老婆、孩子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猪肉,一家人总得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包一次饺子!
可是,有一年,快过年了,周全明还没有想好,怎样弄到过年要吃的那几斤猪肉。
大概有十多年了吧,他家过年就没有杀过年猪。黄泥湾这十几户人家,虽然不是家家户户每年都杀年猪,但多数家庭隔个三年两载也要杀一头。整个湾子十多年没杀过年猪的,只有周全明一家。他上有偏瘫老娘,下有六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仅凭他和老婆两人在生产队挣工分,粮食都不够吃,还能吃猪肉?如果不是生产队照顾缺粮户,允许他家向集体借粮,他家每年都会饿半年肚皮的。
好在黄泥湾有一个老辈子传下来的好习惯,没有杀年猪的人家,可以向杀年猪的人家赊一块肉来吃,等到自己家杀年猪了,再还上就是了。每一年,周全明点头哈腰地从别人手里接过称好的猪肉,满面笑容地说,今年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的。这句话,被他重复说了十多年,但是他家的猪肉什么时候能吃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后来,他再开口赊肉的时候,要么热脸贴了人家凉屁股,人家干脆不理睬他,要么他赊五斤,人家只肯给三斤,而且还是猪后裆处的囊囊膪。
周全明几乎欠了整个湾子所有人家的猪肉,今年找谁借呢?找谁借,都难以启齿。
他到姐姐家串门,他姐不忍心,悄悄塞给他五元钱,对他说,你到公社食品站去买几斤猪肉,给孩子们过年吃吧。
周全明攥紧五元钱,手心里汗津津的,走到食品站的时候,竟将一张钞票都捂湿了。食品站却排着一个长龙似的买肉的队伍,他只好站在队尾,焦急地看着案板上的半扇猪肉被一点点肢解,一点点被人买走。
突然,一个年轻人径直走到肉案前,也不言语,卖肉的赵师傅却挥刀砍下一大块好肉,递给年轻人。
我们排半天队了,凭什么他不排队?
还讲不讲先来后到……
人群里响起纷乱的抗议声。
赵师傅叭一声把刀砍在肉案上,双手往腰间围裙上一叉,傲慢地说,他是我儿子。谁喊我一声爹,我也给他砍一块肉!
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周全明慢慢走到肉案前,对着赵师傅清晰地喊了一声,爹!
赵师傅愣了,所有等待买肉的人都愣了。
周全明不由分说,从肉案上拔起刀,三刀五刀下去,砍下一大块好肉,拎起来,大步流星地走了。
分田到户那一年,周全明家田地分得多,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他家不仅能吃饱饭了,而且过年要杀年猪了!
黄泥湾人把猪血叫做猪晃子,杀了年猪,往往要开一两桌席面,把每家家长请来坐席,俗称喝晃汤,席上的主菜就是猪肉、猪肠、猪心肺、猪血放在一起的乱炖,就是晃汤。另外还要给每家每户送一海碗炖好的晃汤。这种杂烩为什么不叫别的名字,而叫晃汤,可能和猪血最廉价有关。这应该是一个乡间的谦词。
周全明家终于杀了年猪,也请来了众乡邻喝晃汤。全湾子的狗都挤了进来,在桌子底下打架,争啃人们丢下的骨头。
酒至半酣,有人笑道,老周,你家的猪拱进萝卜地里了吗?
还有一个更促狭的人,竟然抱起自己家的狗,对着席面说,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桌子上还有什么?够不够人吃的?你们还想抢?
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周全明的脸立马红到了耳根。他讪笑着,吱吱唔唔地说,俺家该大伙儿十多年的肉账呢,还清以后,一头猪就剩下头蹄和下水了。明年一定让大家吃个痛快,保证一块萝卜不兑,全炖好肉。
你还让我们等到明年?我看见你家厨房里还挂着一块好肉呢,怎么不炖上?肯定是留到过年自己吃吧!有人不依不饶。
周全明解释道;这块肉,是留下来还给公社食品站卖肉的赵师傅的。
赵师傅已经退休了。当周全明敲开他家大门时,他问,你找谁?有事吗?
周全明毕恭毕敬地说,我就找您,今天专门过来还几年前借您的猪肉。说着,双手递过猪肉,深深躹了一躬,转身走了。
赵师傅接过沉甸甸的猪肉,死活想不起来周全明是谁,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借给他这么一大块猪肉。
(选自《2017中国年度作品微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猪肉”“热热闹闹包一次饺子”,表现了人们对过年的美好期盼,但“无论如何”“总得”道出了贫苦人家的生活艰辛。
B. 众乡亲到周全明家喝晃汤,却不满汤里肉少菜多,这表明尽管周全明还清肉帐,还请乡邻喝了“晃汤”,但大家依然瞧不起他
C. 小说通过周全明家过年时前后不同光景的对比,写出了分田到户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改善了生活条件,解决了温饱问题。
D. 小说结尾“沉甸甸的肉”照应了前文“砍下一大块好肉”,此时“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猪肉,更是周全明的一份感恩之情。
8. “喝晃汤”的情节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出现,作者却以此为题,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原因。
9. 江岸的乡土系列小说极具“黄泥湾”风情,其魅力得益于叙写感人的细节和融入民俗、民风。本文是如何呈现这些“魅力”的,请结合作品赏析。
【答案】7. B 8. ①从情节看:“喝晃汤”是小说重要的情节转折点,代表着生活境况的转变;同时,小说用请乡邻“喝晃汤”来引出周全明还清村人肉账,尤其是留下一大块好肉还给赵师傅的情节。②从人物看:周全明家生活条件改善后,主动请乡邻来“喝晃汤”,表明他知耻感恩,人格不泯,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看:“喝晃汤”是身处贫困与走向富裕的分水岭,作为标题有着重要的寓意,深化了感恩与尊严的主题。④从表达效果看:用一个读者不熟悉的黄泥湾风俗作为小说题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 ①叙写感人的细节:买肉时的周全明“攥紧”钱、手“汗津津”、钞票都“捂湿”了,足见他的珍视与期盼;还肉时的周全明“毕恭毕敬”“双手递过”“深深躹躬”,写出了他对赵师傅的感激与尊重。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②融入民俗、民风:在黄泥湾,老辈们传下来了过年可以赊肉、杀年猪后请每家家长“喝晃汤”、给乡邻送“晃汤”的好传统,乡邻们互帮互助、不忘恩不忘本。这些都体现出了黄泥湾独有的魅力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民俗、民风淳厚质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静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