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60  2020-06-3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0]
广西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4月模拟(三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0年高三毕业班4月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料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建历史真实的各种痕迹。当前,新史料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史料范围在逐渐扩展,人们获取史料的途径、方式和速度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史料终究要由人来处理,历史研究者的史料观念直接影响着史料处理和学术研究水平。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亟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史料观念。
自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后,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地下出土文献,再加上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一些人形成了出土文献更能反映历史真实的认知。实际上,出土文献也是人写的,同样存在造伪的可能。相比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的优势主要在于没有经过世间流传带来的失真。但也应看到,传世文献在世间流传既有可能导致失真,也有可能经过历代史家的考证去除原来之伪。还应看到,出土文献自己不会说话,需要史家的解读,同样无法避开主观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能反映历史真实。
随着史学研究新领域新视角的拓展、史学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原来不被人们关注的遗存进入了史料的范围,如图片、音像、口述资料等。随着史料范围的扩展,可以利用的史料越来越多,但有的历史研究者对一些基本史料的利用还处于“浅尝辄止”状态,缺乏深入挖掘。史家与史料的关系是一种反复对话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问题的不同、史家认识角度的转换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同一史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从中勾稽出来的历史信息也是不同的,一些基本史料是历史信息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某一研究领域的基本支撑。因此,史料范围的扩展固然重要,基本史料的深入挖掘、反复研究也不可偏废,直接史料又被称为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间接史料也被称为第二手史料或转手史料。很多人认为,直接史料价值高,间接史料价值低,因而高度重视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相对重视不够。重视直接史料固然没错,轻视间接史料则不可取。直接史料的稀少是史家难以摆脱的困境,此其一。其二,直接史料也未必符合历史真实,回忆录一般被认为是直接史料或第一手史料,但回忆者的立场及其记忆能力会影响史料的真实性;被来访者受采访者影响,也可能导致失真。可见,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都应得到重视。要广泛搜集各类史料,采取比较的方法比勘史料,先对间接史料下一番细功夫,如此才能了解直接史料的意义,进而有效加以利用。
互联网的出现和数据库的推广,让史料的搜集工作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为了尽快获取相关史料,常常围绕自己的选题拟定关键词查找史料。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通过数据库和互联网得到的史料是“查找”出来的,而不是“阅读”出来的,“查找”出来的史料往往会因为缺失史料存在的背景而使研究者不了解史料的语境,难以真正理解史料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容易造成对史料的误读,其搜集与运用,需要采用合理的做法。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4日第9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是研究史料的主体,树立正确的史料观,对于史料处理和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B. 扩展史料范围的同时,历史研究者还可通过对基本史料深度挖掘获得新的理解。
C. 要想让回忆录有效地被利用,就要对其下一番功夫,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其意义。
D. 互联网的出现和数据库的推广,为史料查找大开了方便之门,也带来新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点的提出是基于史料的用途与研究实际,旨在提高史料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
B. 文章第三段以讲道理为主,论证挖掘基本史料与拓展史料都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C. 文章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四个角度阐明了对待史料的正确态度。
D.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分论中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证层次非常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都无法避开主观因素,都存在失真的可能性。
B. 研究问题的环境和角度不同,同一个史学家对同一个史料的理解也会不同。
C. 间接史料虽不如直接史料价值高,但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凭借,不能忽视。
D. 互联网和数据库查找出来的史料往往缺失背景,造成误读,必须仔细阅读。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要想让回忆录有效地被利用”以偏概全。文章是以回忆录为例来阐明正确对待直接史料应持的态度,而不仅仅是说明如何利用回忆录。此外,文章的表述是“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都应得到重视。要广泛搜集各类史料,采取比较的方法比勘史料,先对间接史料下一番细功夫,如此才能了解直接史料的意义,进而有效加以利用”,可见“采取比较的方法”是比勘所有史料,“下一番功夫”是首先对“间接材料”。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分论中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不当。文章分论中采用 是并列式结构:第二段论证既要重视出土文献,也要重视传世文献。第三段论证既要重视史料范围的扩展,也要重视史料深度的挖掘。第四段论证既要重视直接史料,也要重视间接史料。第五段论证史料的搜集运用需要采用合理的做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研究问题的环境和角度不同”说法不当。第三段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问题的不同、史家认识角度的转换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同一史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从中勾稽出来的历史信息也是不同的。”“环境”无中生有。
C项,“间接史料虽不如直接史料价值高”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说:“很多人认 ,直接史料价值高,间接史料价值低,因而高度重视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相对重视不够。重视直接史料固然没错,轻视间接史料则不可取。”由此可知,作者并没有对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进行价值比较。
D项,“互联网和数据库查找出来的史料……必须仔细阅读”曲解文意,文意是搜集运用史料需要采用阅读的做法。
故选A。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正是基于以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世所罕见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又接着庄严宣告:“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人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大的勇气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敢于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红旗文稿》2019年第17期)
材料二: 1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达成构建中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政治共识,更加深刻诠释了中缅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预示着双方将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中国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命运已把我们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缅方愿与中方继续同甘共苦,构建命运共同体。”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话,道出了缅甸人民的心声。《缅甸环球新光报》专门发表社论,认为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将“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新乐章”。习近平主席同缅方领导人就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深入探讨,双方同意统筹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标志着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19日)
材料三:
当前层出不穷的国际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间利益争夺的结果。这种纯粹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利己性考虑,使得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不断沦为外交辞令,许多国家依旧把对本国利益的单纯追求作为国际关系的本质和国家行为的根本动力,导致国家利益观的扭曲。所以,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十分困难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间的争夺与斗争可谓屡见不鲜。以中美两国的贸易冲突为例,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使得中国的金融业、农业、高新产业等发展产生了大幅度的波动。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阻碍了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命运共同、责任共担。美苏冷战结束以后,治理制度化尽管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全球治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展现出的多种弊端,都严重影响了全球性问题的治理进度。目前国际间缺少权威性的立法机构及执法体系,某些国家即使在某一问题上与国际社会达成共识,也难以让所有国家自觉自愿地信守执行。
(摘编自参考网2019年3月29日)
4. 下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最早倡导的,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敢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担当的精神。
B.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世界格局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世所罕见的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C.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新形势下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更大勇气。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宗旨是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使多极化世界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就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中缅经济走廊开始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B. 中缅两国领导人达成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标志着两国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新贡献。
C. 纯粹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对国家利益观的扭曲,只要这种思潮存在、国家间的争斗就会不断、就会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 国际间如果有权威性的立法机构与执法体系,就有可能使各国对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信守执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这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答案】4. D 5. B
6. (1)①国家利益的冲突。②国家实力的不均衡。③国际社会治理存在诸多问题。
(2)①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为消除国家利益冲突创造条件。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努力缩小国家实力的差距。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促进全球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构建宗旨是……使多极化世界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理解不当。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是当前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这一历史潮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而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宗旨。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项,“标志着两国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新贡献”把未然当已然。中缅两国领导人达成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只是“预示着双方将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而不是标志着已经做出了新贡献。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从而分析出应对这一挑战的措施。主要信息在材料三,关键句主要有:“这种纯粹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利己性考虑,使得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不断沦为外交辞令,许多国家依旧把对本国利益的单纯追求作为国际关系的本质和国家行为的根本动力,导致国家利益观的扭曲”“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间的争夺与斗争可谓屡见不鲜”“全球治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展现出的多种弊端,都严重影响了全球性问题的治理进度”“目前国际间缺少权威性的立法机构及执法体系,某些国家即使在某一问题上与国际社会达成共识,也难以让所有国家自觉自愿地信守执行”。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达成构建中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政治共识,更加深刻诠释了中缅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预示着双方将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从习近平出访缅甸的实例概括出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扶贫
王馨远
太阳刚爬上东边的树梢,山村就开始活跃起来了。下地干活的、出门探亲的、四下赶集的、开会议事的,织成了一幅山村忙碌图。
乡政府的会议室里,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正在郑重的气氛中进行。
这次前来对口扶贫的有两个单位——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帮扶对象是荷花坞和侯家屯。
荷花坞村支书韩大廉带着村两委成员一大早就到了会场,专等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救星出现。
时针刚刚指向8点,陈乡长立即主持会议,并宣布:“市财政局帮扶侯家屯,科技局帮扶荷花坞。”
韩支书听到这个消息,愁云油然而生,立即以上卫生间为借口,蹲在走廊的角落里,悄悄掏出手机发“微信”紧急求见陈乡长。
陈乡长火急火燎地从会场跨到走廊:“老韩,啥事儿,这么急?”
韩支书贴在陈乡长的耳朵边用沙哑的嗓子说:“俺的好领导,开开恩,帮俺调换调换,侯家屯条件稍好点,让科技局驻侯家屯,财政局驻俺们村行不?求您了!”
陈乡长:“为啥?”


展开余下试题韩支书:“这不是明摆着嘛。财政局是财神爷,那是有钱的主;科技局是清水衙门,比俺们村好不到哪里去,三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担子重啊!”
陈乡长:“扶贫并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要为村民找到赚钱的门路,帮咱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你看,这回财政局就派来一个普通干部,而科技局则是徐大局长亲自带队,还有两个常驻队员。人家是真心实意帮你,你还嫌这嫌那,党性原则跑到哪里去了?这是乡党委集体决定的,必须服从组织安排!”
散会以后,果然不出韩支书所料。
财政局的干部小覃当着大家的面,拿出了五万元现金,递给了侯家屯的侯支书:“这是局里为侯家屯下拨的扶贫款,一定要精准施策,专款专用。下午局里还有个会,我就先不到村里去了,有事电话联系!”
科技局的马局长有些尴尬:“韩支书,咱们科技局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是,有的是人才。今后三年,这两位小伙子就是你们村的正式村民了,小周是果树专家,小吴是研究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咱们先到村里看看?”
韩支书内心蛮不愿意,脸上却强装笑容:“欢迎到村里指导。”
小周、小吴把党员关系转到荷花坞,很快就跟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抱成团,并规划了致富方案。小周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全体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猕猴桃,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一兜一树”地抓技术培训。小吴每天爬山涉水,一盘大卷尺,时刻不离其手,丈量着荷花坞的每一寸土地,在图纸上画来画去,那副仔细认真的样子,似乎描绘着一种希望,一种梦想。
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侯家屯扶贫收入5万元;荷花坞不仅没有1分钱的入账,每户还为购买猕猴桃树苗支出了5千多元。
侯书记得意洋洋,韩书记一脸沮丧。
第二年,荷花坞的猕猴桃茁壮成长,像一柄柄绿色的大伞,分布在漫山遍野,长势喜人。小周的注意力从山坡转向了水塘。他到农商银行争取了无息贷款,发动村民每户挖一方池塘,种上莲藕。夏末秋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久,小吴去年设计的”荷花风情园”入选了市政府乡村旅游开发计划,政府搭台,村民唱戏:满园争艳的荷花,即将挂果的猕猴桃,农家乐餐宿,土法烤制的红薯,垂钓的鱼塘……荷花坞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里人来了,荷花坞笑了。
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侯家屯扶贫收入5万元;荷花坞平均每户收入5千元以上,其中有卖藕卖莲蓬的钱,有吃饭住宿的钱,有卖土特产的钱。
侯书记羡慕不已,韩书记满面笑容。
第三年,荷花坞猕猴桃挂满枝头,荷花朵朵飘香,游人如织;侯家屯面貌依旧,宁静得出奇。
冬日的午后,太阳远远地悬于空中,为大地增添了丝丝暖意,喜鹊在温暖的阳光下欢快地唱着。乡政府扶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如期举行。会议室里,陈乡长进行工作总结:荷花坞平均每户收入5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科技局的小周和小吴分别被授予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侯家屯脱贫工作不利,拖了乡里的后腿,财政局收回了扶贫款,侯支书作了深刻检查,一脸沮丧。
会后不久,侯家屯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韩支书莫名其妙地成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原来,韩支书回村之后,决心把本村的致富经验传授给侯家屯,并发动群众,每户捐款两万元,户对户帮扶侯家屯。侯家屯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不但交代了“扶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为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的召开渲染了气氛。
B.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的手法展现韩支书与陈乡长在走廊相会的场面,突出了陈乡长的坚持原则和韩支书保守狭隘的落后思想。
C. 小说以“扶贫”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在表现扶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D. 小说故事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很难看出哪个人物是中心人物,但是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8. 小说中的人物是时代生活的缩影,请结合作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9. 小说是怎样叙述“扶贫”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小周、小吴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依托政策和技术对荷花坞进行项目扶持,帮助荷花坞脱贫致富。他们是党关怀贫困地区人民的载体,代表精准扶贫工作者的主流。②韩支书带领党员干部,与扶贫工作组同心同德、共战脱贫,致富不忘帮扶后进单位。他的形象,体现了党的基层干部的主流精神风貌。③陈乡长是普通乡镇干部的形象。他不为韩支书的说辞所动摇,认真贯 彻乡党委关于扶贫工作组的分配决定,体现了基层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集体决定的党性。
9. 示例:①运用对比手法。作品拿财政局与科技局的做法进行对比,拿侯家屯与荷花坞脱贫的经过进行对比。这样写,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②顺叙与补叙相结合。作品以顺叙为主,篇末设一补叙。这样写,能够对上文情节起到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③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这样写,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把复杂的情节表达得清楚明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保守狭隘的落后思想”分析不当。这里只是表现出韩支书的本位主义思想,“落后思想”程度偏重。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就是分析人物的典型性,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但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一类人,有其类型化特征,具有典型意义,考生只要分析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即可。如小周、小吴,根据“小周是果树专家,小吴是研究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咱们先到村里看看”“小周、小吴把党员关系转到荷花坞,很快就跟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抱成团,并规划了致富方案”“小周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全体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猕猴桃,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一兜一树”地抓技术培训。小吴每天爬山涉水,一盘大卷尺,时刻不离其手,丈量着荷花坞的每一寸土地,在图纸上画来画去”概括出工作扎实,代表精准扶贫工作者的主流;韩支书,根据“韩支书回村之后,决心把本村的致富经验传授给侯家屯,并发动群众,每户捐款两万元,户对户帮扶侯家屯”“韩支书莫名其妙地成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概括出代表基层的党员干部形象;陈乡长,根据“扶贫并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要为村民找到赚钱的门路,帮咱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这是乡党委集体决定的,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代表了坚持原则的乡镇干部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怎样叙述故事,一般要求回答叙事的角度、叙事的方式、叙事的线索、故事的展开形式等。
首先,叙事人称的选择上,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扶贫”的故事,自由灵活;叙事顺序上,“乡政府的会议室里,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正在郑重的气氛中进行”“时针刚刚指向8点,陈乡长立即主持会议”“散会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柳州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