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94  2020-06-3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4]
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西2020年4月份高三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
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
徐晓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和死亡的威胁,除了医疗卫生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其他社会个体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发公共危机中普通民众的巨大转变与进步。
民间力量的成长,社区组织的活跃。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网上最活跃的就是社区群、小区群、村庄群。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城市中平常不相往来的邻居、农村原子化的个体,都自发组织起来,联防联控,参与到居家隔离、消毒防疫、防护劝导、为一线工作人员送温暖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原来不知道居委会在哪里、不认识小区物业人员的广大市民,“有事找单位”转而向各位“芳邻”求助的类似现象非常普遍,民间和谐共处的社区、邻里关系也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高度的强化。这为未来的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积累了深厚的社会资本,也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
高度配合政府的防控行动。为了防疫需要,湖北特别是武汉,采用了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条条空巷,运行井井有条。与往常政府耗费巨大的资源、人力动员不同,这次广大民众积极主动配合政府的防控行动。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对打赢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战“疫”发挥了关键作用。
对谣言的辨识度明显提高,主动辟谣。面对后果严重的突发性事件,信息的反馈往往因为突发而滞后,因认知不足且后果严重而产生广泛的社会焦虑。在这种背景下,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就不可避免。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以往的重大突发事件,这种局面应该是非常大的进步,也是非常难得的治理经验。


浏览完整试题从集体理性走向群体包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是新生事物,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民众易失去理性。反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舆情,广大民众表现出了较高的集体理性: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社会在危机中前进。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
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与以往“上动下不动”的被动局面不同,社会层面的能动性被激活,民众参与的热情高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仍然不多。
网络舆论还有拓展空间。在这场战“疫”中,互联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对民众的科普、对民众的行动要求,还是民众的自发救助行动,一部分是依托互联网完成的,互联网是“吃瓜群众”最有力的工具。这就需要对互联网的精准调控。
疫情信息披露的细节不够,时效有待提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疫情的失控与重新控制、舆情危机的产生与消失,都与疫情信息的披露高度相关。疫情信息向广大民众披露越及时、细节越多,疫情危机、舆情危机越容易控制,反之就很容易失控。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
B. 针对新冠肺炎的各种谣言,因为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和知情民众主动辟谣,所以后期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
C. 为了防疫需要,武汉采取了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民众主动配合政府的防控行动。
D.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暴露出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的问题,虽然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比较多,但仍需拓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制度、渠道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B. 文章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关注民众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具有意义,再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
C. 文章主要从主动参与社区防控、高度配合政府、对谣言的态度、集体理性向群体包容过渡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普通民众在此次疫情中的转变与进步。
D. 文章在论述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述结构,逻辑严密,肯定了民众参与的热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未来对于调动民众的社会能动性,可以参考此次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
B. 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
C. 此次战“疫”行动中,互联网充当了民众获取信息科普知识、应对舆情的工具,发挥了关键作用。
D. 广大民众理性应对这次新冠肺炎的舆情,谨慎接受、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冷静地反思,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普通民众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错误,原文是“除了医疗卫生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其他社会个体基本上只能待在家里”“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可知“被动等待政府的 ‘上门服务’”是一般来说,此次并没有。
B项“所以后期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
D 项,“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比较多”错误,原文是“普通民众有序参与的渠道仍然不多”,可知不是“比较多”。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层层递进的论述结构”错误,阐述民众的转变与进步主要在第二至五自然段,这几段是并列结构,不是层层递进。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B项,“完全阻止”错误,表述绝对,另外根据原文“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可知阻止谣言传播还需要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緒,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光明日报》2017年1月17日)
材料二: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靚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編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光明日报》2018年8月30日)
材料三:
当前文化领城,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四: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解放军报》2018年10月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 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 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错误,材料一原文是“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不是“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原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可知只是原因之一,不是“就是因为”。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即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即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即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学校……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即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ニ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ロ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ト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了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 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 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 “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来宾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