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3  2020-07-0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3]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试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实版蜗居“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沿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qū)的污垢,精神却很矍铄(shuò)
B.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穿梭(suō)于大街小巷,往返于城乡,用镜头和笔记录是非曲(qǔ)直、毁喻忠奸,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C. 坐在光阴深处,捻(rěn)一瓣心香,将时光走过留下的清喜翻了又翻,看了又看。走过的路,留下的心情,在心间慢慢开出了一朵风雅,丰盈了时光,旖旎(nǐ)了幽香点点。
D. 当下年轻人鲜(xiǎn)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染,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踯躅(zhú)于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堕落与颓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帽沿”的“沿”应为“檐”。
B项,“曲直”的“曲”读音应为“qū”,“毁喻忠奸”的“喻”应为“誉”。
C项,“捻”的读音应为niǎn。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定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边缘化,甚至被社会遗忘。【乙】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焕发了生机。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丙】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制约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修身养性的工具。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甚至 B. 焕发 C. 制约 D. 修身养性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C项,“制约”意思是“限制和约束”,根据上下文“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修身养性的工具”,可见琴并不是要限制自己,影响自己发展,而是约束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浏览完整试题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这种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然后对应作答。
乙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不适合用书名号,因为它不是书名、作文标题,也不是印刷成文的规章、制度、宪法、法律、法令等。此处表示特殊称谓,应该用引号。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的速度,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实行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C.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 我们要关注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求学路上的风霜,不仅能上学,更要上好学,让教育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加速病人死亡的速度”搭配不当。应改为“加速病人死亡”或“加快病人死亡的速度”。
C项,“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句式杂糅。“旨”的意思就是目的。改成“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或“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
D项,“不仅能上学,更要上好学”缺少主语。应该在其前加上“让他们”。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话意完整连,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为什么狂犬病致死率几近100%?首先,没有有效的抗狂犬病病毒药物用来体内杀灭或抑制狂犬病毒,因此目前狂犬病①__________。其次,对于一种没有治疗方法的疾病,病人的预后完全依赖于该病的自然病程。狂犬病自然病程(从发病到死亡时间)极短,主要与狂犬病毒嗜神经,迅速通过外周神经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复制播散有关。其结果是出现一系列②__________的症状。正因如此,③__________!诚如今年狂大病日的主题:接种疫苗以消除狂犬病。
【答案】 (1). 只有预防价值而没有治疗价值 (2). 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累积(中枢神经系统遭受致命损坏) (3). 预防是我们远离狂犬病最好的方法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讲述狂犬病致死率几近100%的原因。
第一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前文强调“没有有效的抗狂犬病病毒药物”来治疗。因此,此处填写的应该与狂犬病不可治疗有关。
第二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前文讲“主要与狂犬病毒嗜神经,迅速通过外周神经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复制播散有关”,那么再联系狂犬病的致死率几近100%的论断,由此产生的结果应该中枢神经遭到致命的破坏。
第三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前文在讲狂犬病不可治疗,联系后文“诚如今年狂大病日的主题:接种疫苗以消除狂犬病”的说法,此处应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6.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45字。
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此次合作汇集了全球超过200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法尔克说:“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和大洲走到一起合作并不容易,但如果有共同愿景的驱动,有首次看到黑洞的共同梦想,合作就变得可能。”在“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对黑洞的观测,多名中国学者是此次黑洞照片相关论文的作者。法尔克说,今后要拍摄更好的黑洞照片,就需要比地球还大的望远镜,这就需要走向太空,“中国在射电干沙测量技术和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正快速增长,我期待未来中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答案】全球多方合作,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照片:中国参与其中,并有望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事件的主体、主要内容、影响等,按照主谓宾的句式结构组织答案即可。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此次合作汇集了全球超过200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得出“全球多方合作,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照片”;“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对黑洞的观测”“我期待未来中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得出“中国参与其中,并有望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这是语段压缩题的常考形式,亦可称为定向概括。做这类题的主要步骤是:理清层次、辨明主次、注意角度、决定如何取舍。理清层次,就是要切分语段层次,将原语段根据意思要点划分若干层次,画出每层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归纳各层意思,梳理要点概括出每层大意;将各层意思归纳到一起组合成句。然后浓缩。再者还要辨明主次,根据不同文段文体特征,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是考虑连贯,表达力求恰切。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越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垃圾并非天然需要分类的。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世上并没什么垃圾。父辈们都说他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厨余垃圾不存在的;塑料制品太稀罕了,白色垃圾不存在的。如果垃圾量不大,填埋成本最低,大自然鬼斧神工,也可以降解。问题就在于,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围城”频频见诸报端,分解远远跟不上生产,垃圾挤压到了正常的生活。而垃圾分类,是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措施。有分类,才能更好分解。只有分好类的垃圾,才能变成资源,才能为地球减负。当然,分类越细,边际成本也会越高。邻国日本以垃圾分类严苛出名,但也正面临因垃圾分类过细,人力成本与物流成本太高的问题,这其实从反面说明了分类的成本。
垃圾分类为何需要每个人承担?若沿着经济学家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的分析思路可以知道,我们到底有“不分类的权利”,还是有“必须分类的义务”,并非既定的,它是全社会基于成本作出的制度性选择。但为什么到处理垃圾这件事上,却需要将分类责任分配给每个个体?这其实反映出:随着垃圾产量加大,土地、人力成本提升,整个社会末端处理垃圾的成本正在急剧上升,大家越来越享受不起前端“不分类的权利”了。
(摘编自《垃圾分类难?一场观念与治理的赛跑》,2019年6月4日《人民日报》评论)
【材料四】
28日上午,在回答《新京报》关于垃圾分类相关问题时,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左宾表示,下一步将把垃圾分类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生态环境部开展了不少工作。首先,为垃圾分类提供法治保障。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将垃圾分类制度及相关要求纳入修订内容,并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和污染防治要求。修订草案于今年6月5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于6月25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摘编自邓琦《生态环境部:垃圾分类将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019年6月28日《新京报》)
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B.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C. 每个民众都是垃圾生产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只有把垃圾分类,才能变成资源,才能为地球减负。
D.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三认为垃圾分类是社会成本思考后的选择,需要将分类责任分配给每个个体。
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民众前端对垃圾 分类越精细,就会造成整个社会末端处理垃圾的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垃圾分类不必要太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使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法制保障,并将垃圾分类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A
9. 从居民来说:①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明确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从政府来说:①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完善落实制度:②制定法律,保障垃圾分类有序有效地开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分析可知,因果关系不当。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分析不当。由“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可知。
C项,“因此,垃圾分类不必要太细。”强加因果。前文只是说“分类越细,边际成本也会越高”,作者并没有对垃圾分类太细作出评价。


展开余下试题D项,“将垃圾分类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张冠李戴,前文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左宾表示,下一步将把垃圾分类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此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无关。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材料一“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分析,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油烙饼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奶奶过。他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焖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地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场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两瓶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儿。第二年春天,奶奶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理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历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满湿了枕头。
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五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大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食堂的红高梁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糖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大队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饭。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南食堂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梁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吗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梁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
“吃吧,儿子,别问了。”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有删改)
10. 请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11.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2.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3. 小说中的“黄油烙饼”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0. ①奶奶生活在农村,“有事”,忙着给孙子做衣服做鞋子做吃的,可见她是个勤劳善良的普通劳动妇女。②奶奶省下粮食给孙子吃,生病了还照顾孙子,对孙子充满疼爱之情。③舍不得吃黄油,可见奶奶的节俭。④面对苦难生活,拖着病体支撑家庭,可见奶奶的坚强。
11. ①运用比喻,多用短句,使得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衬托了萧胜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②呼应上文爸爸给奶奶半麻袋土豆的细节,为下文写萧胜自由玩耍的生活做铺垫。③交代爸爸妈妈工作生活的环境,昭示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
12. ①用第三人称,叙述自由、客观,情节清晰、完整。②采取儿童视角来叙述故事,借萧胜那一双童稚的眼睛展示着时代的沧桑变化。③小说以时间顺序为主,其中插叙了爸爸送黄油、奶奶收藏黄油的情节。④运用散文笔法叙事,情节简单而贴近生活,语言平实,感染力强。⑤注重人物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13. ①交代小说的社会环境,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爸爸送黄油,奶奶收藏黄油,萧胜闻黄油香味,妈妈用黄油烙饼;小说情节发展紧扣黄油烙饼展开。③讴歌了至真亲情。小说表现了在艰苦环境中奶奶对孙子对疼爱以及萧胜对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从而表达作者对苦难中至真亲情的讴歌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教育”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