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练习试卷十一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________。 ②国家监察工作严格________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③在没有本地立法之前,我们不会对违反国家宪法和《基本法》、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________,也不会对可以用来处理若干应严厉禁止的行为的香港现行法例“备而不用”。 A. 视同儿戏 遵照 熟视无睹 B. 等闲视之 遵守 熟视无睹 C. 视同儿戏 遵照 视若无睹 D. 等闲视之 遵守 视若无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①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等闲视之”的意思是: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二者程度不同。第一句话阐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故此处应天“视同儿戏”; ②遵守,指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遵照:依照,对象多指方针、政策或上级的命令、指示。根据语境,应填“遵守”; ③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我们不会对违反国家宪法和《基本法》、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语境,此处应填“视若无睹”。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豪族控制一切资源,出现官僚、地主、商人一体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学者将此看作是歧视商人的重农抑商之举,其实这是以分工论为前提条件的士商分业思想的集中反映。 ①这一时期官吏权豪经商,不能简单地将之视为商品经济的繁荣 ②这一现象更加导致了民间商业无法发展,商品经济处于病态畸形状态 ③一方面是官吏经商成风,貌似商业繁荣 ④而唐代一反以前政策,在经济上严禁官吏经商 ⑤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商业的停滞,一切财富操纵在少数权豪手中 ⑥相反,正是由于市场自由发展受阻,普通小商人无法参与交换行业,故由有权势者取而代之 A. ①②④③⑥⑤ B. ④②③⑤①⑥ C. ①⑥③⑤②④ D. ①⑥②③⑤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浏览完整试题第一空后是分号,故分号前讲述的事件中心意思相同,再浏览答案,“①这一时期”对应文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故①应放在第一处,排除B; 第二空前面是分号,后面是句号,所以此句应是独立的一句话,浏览选项,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⑥,排除A; 第三空前“由于市场自由发展受阻,普通小商人无法参与交换行业,故由有权势者取而代之”是一种现象,故②能够紧接在第二空之后,故第三空应填②,排除C。 故选D。 3.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提炼,不属于能够反映语段主要信息的关键词的一项是 最近,美国科学家操纵一个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经过分析发现,扬起的灰尘中有一种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据估计,这个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确定月球上有水。 A. 探测器 B. 月球 C. 确定 D. 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给语段划分层次;最后概括关键词。语段第一层“最近,美国科学家操纵一个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主要信息是: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 语段第二层“经过分析发现,扬起的灰尘中有一种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主要信息是: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 语段第三层“据估计,这个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主要信息是: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 语段第四层“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确定月球上有水。”这层为语段的最后结论,第四层与前三层结合得出主要信息:确定、月球、水。故关键词为:确定、月球、水。排除B、C、D。 故选A。 【点睛】注意说明文要求语言精炼、准确,提取信息要找最主要的。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面对高考,要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 高考中,女生往往比男生有优势,能够笑傲考场。 C. 读书姿势很重要,否则会影响考试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D. 面对高考,应当放松心态,乐观面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语意分析的能力。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题干图片的主要画面是,“高考”两个大字,一位读书的女同学坐在“高”字右上角,一位男同学被压在“考”字下面,仍在奋力读书,两位同学都表现出痛苦与焦急,面对高考不能轻松应考,故寓意是:面对高考,应当放松心态,乐观面对。 故选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沧浪亭记 (明)何白 仓浪亭在均阳之东,后负玉峰,前临汉水。古《孺子歌》濯缨处。余既辞帝所,复之人间,昔之灵秘清华之境,乃舍我若遗,意怏怏不自得,冀一濯沧浪以少纾其怀。 居无何,会州大夫林君诣余,余告以杖屦所历,而复请为沧浪主人。大夫曰:“嘻喜!不佞幸为香案吏,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虽然,子挟吾有以寄其牢愁之思,吾因子游而得以拒案牍之困,吾两人者交相藉也,不亦可乎?” 旦出城北门,操舟以济江。干即古槐渡,为邓陕之商所径道也。予既济,斗折而上数百跬为沧浪亭,亭踞半壁,下瞰大江,亦超然一旷观也。从亭右折而南,趿级而上,为玉峰庵,庵据玉峰之半,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文石。余披襟其下,耳根清籁。顷之,大夫屏从者于山半,葛巾方袍,神气道逸,不为风尘磬折状巳。陈酒脯,欲饮予庵后太和精舍。 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庵左右多隙地,筼筜万挺,沉沉却暑,碧石清江,隐见林外。少史扫石命酒,余与大夫盘礴引满,堍仰吟啸,觞爵交错,颓然自放。左右之人争窃观,不知谁为太守也。 日暝下山,余与大夫方舟而渡。水裔行旅,趋渡喧嚣。余谓大夫曰:“余不谷,幸徼大夫之灵,得为竞日之游,衎衎然乐也。今截江而渡者,指不下数十百。而为兹山一寓目者,若而人哉!乃知清华之享天所靳也。敢不拜大夫之赐已。”之中流,烟际渔船,鸣榔相答。复谓大夫曰:“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何久之不托于音也?”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 歌曰: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 (选自《汲古堂集》,有删节) 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冀一濯沧浪以少纾其怀 纾:缓和 B. 古柏蓊然,栢下石径错以文石 文:同“纹”,有花纹的 C. 大夫屏从者于山半 屏:让……退避 D. 烟际渔舸,鸣榔相答 际:边际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林君公务繁忙,但依然抽空陪作者一游沧浪亭,因为他想借此摆脱公务困扰。 B. 沧浪亭位于县城北门外江对面半山腰,从那里可俯瞰大江,超脱尘世,十分壮观。 C. 林君命人准备酒馔,在玉峰饮酒赏景,纵情歌啸,左右随从都无法辨识他们俩。 D. 回程途中,作者发现附近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于是扣舷应和他们。 7.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 (2)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 8. 根据文段,简要概括作者的形象特征。(不超过30字) 【答案】5. D 6. D 7. (1)其实只是一个太和县令,每天局限于记录文案簿册,即使沧浪近在自己的屋前,一年都到不了一次。(2)寺庙周围用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做成篱笆,前面垒石做成台子,又错杂地种植牡丹芍药,充分显示了萧瑟旷远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