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48  2020-07-04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8]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三语文练习试卷十一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________。
②国家监察工作严格________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③在没有本地立法之前,我们不会对违反国家宪法和《基本法》、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________,也不会对可以用来处理若干应严厉禁止的行为的香港现行法例“备而不用”。
A. 视同儿戏 遵照 熟视无睹
B. 等闲视之 遵守 熟视无睹
C. 视同儿戏 遵照 视若无睹
D. 等闲视之 遵守 视若无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①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等闲视之”的意思是: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二者程度不同。第一句话阐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故此处应天“视同儿戏”;
②遵守,指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遵照:依照,对象多指方针、政策或上级的命令、指示。根据语境,应填“遵守”;
③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我们不会对违反国家宪法和《基本法》、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语境,此处应填“视若无睹”。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豪族控制一切资源,出现官僚、地主、商人一体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学者将此看作是歧视商人的重农抑商之举,其实这是以分工论为前提条件的士商分业思想的集中反映。
①这一时期官吏权豪经商,不能简单地将之视为商品经济的繁荣
②这一现象更加导致了民间商业无法发展,商品经济处于病态畸形状态
③一方面是官吏经商成风,貌似商业繁荣
④而唐代一反以前政策,在经济上严禁官吏经商
⑤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商业的停滞,一切财富操纵在少数权豪手中
⑥相反,正是由于市场自由发展受阻,普通小商人无法参与交换行业,故由有权势者取而代之
A. ①②④③⑥⑤ B. ④②③⑤①⑥ C. ①⑥③⑤②④ D. ①⑥②③⑤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浏览完整试题第一空后是分号,故分号前讲述的事件中心意思相同,再浏览答案,“①这一时期”对应文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故①应放在第一处,排除B;
第二空前面是分号,后面是句号,所以此句应是独立的一句话,浏览选项,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⑥,排除A;
第三空前“由于市场自由发展受阻,普通小商人无法参与交换行业,故由有权势者取而代之”是一种现象,故②能够紧接在第二空之后,故第三空应填②,排除C。
故选D。
3.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提炼,不属于能够反映语段主要信息的关键词的一项是
最近,美国科学家操纵一个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经过分析发现,扬起的灰尘中有一种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据估计,这个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确定月球上有水。
A. 探测器 B. 月球 C. 确定 D. 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给语段划分层次;最后概括关键词。语段第一层“最近,美国科学家操纵一个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主要信息是:探测器撞击了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并捕捉到了溅起的灰尘中的成分信息;
语段第二层“经过分析发现,扬起的灰尘中有一种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主要信息是:化合物,属于阳光分解水分子过程中的产物;
语段第三层“据估计,这个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主要信息是:探测器能让约95升水以蒸汽柱的形式喷出;
语段第四层“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确定月球上有水。”这层为语段的最后结论,第四层与前三层结合得出主要信息:确定、月球、水。故关键词为:确定、月球、水。排除B、C、D。
故选A。
【点睛】注意说明文要求语言精炼、准确,提取信息要找最主要的。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面对高考,要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 高考中,女生往往比男生有优势,能够笑傲考场。
C. 读书姿势很重要,否则会影响考试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D. 面对高考,应当放松心态,乐观面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语意分析的能力。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题干图片的主要画面是,“高考”两个大字,一位读书的女同学坐在“高”字右上角,一位男同学被压在“考”字下面,仍在奋力读书,两位同学都表现出痛苦与焦急,面对高考不能轻松应考,故寓意是:面对高考,应当放松心态,乐观面对。
故选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沧浪亭记
(明)何白
仓浪亭在均阳之东,后负玉峰,前临汉水。古《孺子歌》濯缨处。余既辞帝所,复之人间,昔之灵秘清华之境,乃舍我若遗,意怏怏不自得,冀一濯沧浪以少纾其怀。
居无何,会州大夫林君诣余,余告以杖屦所历,而复请为沧浪主人。大夫曰:“嘻喜!不佞幸为香案吏,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虽然,子挟吾有以寄其牢愁之思,吾因子游而得以拒案牍之困,吾两人者交相藉也,不亦可乎?”
旦出城北门,操舟以济江。干即古槐渡,为邓陕之商所径道也。予既济,斗折而上数百跬为沧浪亭,亭踞半壁,下瞰大江,亦超然一旷观也。从亭右折而南,趿级而上,为玉峰庵,庵据玉峰之半,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文石。余披襟其下,耳根清籁。顷之,大夫屏从者于山半,葛巾方袍,神气道逸,不为风尘磬折状巳。陈酒脯,欲饮予庵后太和精舍。
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庵左右多隙地,筼筜万挺,沉沉却暑,碧石清江,隐见林外。少史扫石命酒,余与大夫盘礴引满,堍仰吟啸,觞爵交错,颓然自放。左右之人争窃观,不知谁为太守也。
日暝下山,余与大夫方舟而渡。水裔行旅,趋渡喧嚣。余谓大夫曰:“余不谷,幸徼大夫之灵,得为竞日之游,衎衎然乐也。今截江而渡者,指不下数十百。而为兹山一寓目者,若而人哉!乃知清华之享天所靳也。敢不拜大夫之赐已。”之中流,烟际渔船,鸣榔相答。复谓大夫曰:“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何久之不托于音也?”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
歌曰: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
(选自《汲古堂集》,有删节)
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冀一濯沧浪以少纾其怀 纾:缓和
B. 古柏蓊然,栢下石径错以文石 文:同“纹”,有花纹的
C. 大夫屏从者于山半 屏:让……退避
D. 烟际渔舸,鸣榔相答 际:边际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林君公务繁忙,但依然抽空陪作者一游沧浪亭,因为他想借此摆脱公务困扰。
B. 沧浪亭位于县城北门外江对面半山腰,从那里可俯瞰大江,超脱尘世,十分壮观。
C. 林君命人准备酒馔,在玉峰饮酒赏景,纵情歌啸,左右随从都无法辨识他们俩。
D. 回程途中,作者发现附近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于是扣舷应和他们。
7.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
(2)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
8. 根据文段,简要概括作者的形象特征。(不超过30字)
【答案】5. D 6. D
7. (1)其实只是一个太和县令,每天局限于记录文案簿册,即使沧浪近在自己的屋前,一年都到不了一次。(2)寺庙周围用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做成篱笆,前面垒石做成台子,又错杂地种植牡丹芍药,充分显示了萧瑟旷远的情趣。


展开余下试题8. ①仕途坎坷,内心郁闷;②寄情山水,渴望解脱;③躲避喧嚣,保持洁净。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D项,“烟际渔舸,鸣榔相答”译文为:烟雾接近小船,渔夫敲击船舷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到。 “际:边际”错,际:交际,接近。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作者发现附近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错,原文第五段“‘ 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何久之不托于音也?’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译为:“现在的渔父难道不是当初《孺子歌》中的孺子吗?为什么这么久还不用音乐寄托情怀呢?”于是我就扣打船舷应和渔父的沧浪之歌。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注意重点词:(1)“宰”译为“县令”;“案牍簿领”译为“记录文案簿册”;“庑下”译为“屋前”;“岁”译为“一年”。
(2)“精舍”译为“寺庙”;“晔榴苍桂”译为“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艺”译为“种植”;“萧远”译为“萧瑟旷远”。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一段“余既辞帝所”“意怏怏不自得”得出:仕途坎坷,内心郁闷;
根据中间段落描写作者本人和友人的游玩历程得出:寄情山水,渴望解脱;
根据结尾段“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歌曰: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得出:躲避喧嚣,保持洁净。
【点睛】译文:
沧浪亭在均阳的东面,后依玉峰,前临汉水。(这里是)古代《孺子歌)所说的洗濯冠缨的地方。我辞别皇帝居所,又来到尘世,过去灵秀神秘清静华美的境地,竟然舍弃我。内心郁闷不自得,希望在沧浪中洗濯一下来略微抒发自己的心怀。
恰好州里的太守林君拜访我,我就把自己拄杖游历的经过告诉他,同时又请他做沧浪的主人(引导我游览沧浪)。林太守说:“哎呀!我不才,有幸做宫延中随侍帝王的官员,其实只是一个太和县令,每天局限于记录文案簿册,即使沧浪近在自己的屋前,一年都到不了一次。虽然这样,你想撷取我所有的东西来寄托自已的愁绪,我也凭借你的游玩得以避开繁忙的公务的困扰,我们两人相互依靠,不也可以吗?”
第二天早晨(我们)从北门出城划船渡江。.我渡江后。曲折向上攀登数百步就是沧浪亭,亭子位于半山腰,向下俯视大江。也是一处超脱世俗的壮观景象。(我们)从亭子右边折转向南,登上台阶向上攀登.上面就是玉峰庵,此庵占据玉峰的一半,周围古柏丰茂柏树下是用布满花纹的石头铺成的石径。我在庵前敞开胸襟,耳根十分清净。不久。林太守让跟从的人退避到半山腰,他头戴葛巾,身穿方袍,神气道劲飘逸,一副不被尘世折服的样子。他摆出酒肉,准备和我在玉峰庵后面的太和精舍宴饮。
寺庙周围用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做成篱笆,前面垒石做成台子,又错杂地种植牡丹、芍药,充分显示了萧瑟旷远的情趣。玉峰庵左右多有空地,长着许多挺拔的竹子,密密麻麻,挡住暑气,碧绿的山石,清澈的江水,在竹林外时隐时现。我和林太守盘坐在石凳上,斟满了酒,俯仰长啸,酒杯交错,喝醉了自我放纵。左右的随从都争着偷偷看,不知道哪个是他们的太守。
太阳下山了,我和林太守才坐着船往回渡江。水边的行旅之人,争着渡江,四周一片喧嚣。我对林太守说:“我无才无德,能够达成这一整天的游览,十分开心。哪里敢不拜谢您的恩赐呢!”到了江中央,烟雾接近小船,渔父敲击船舷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到。我又对林太守说:“现在的渔父难道不是当初《孺子歌》中的孺子吗?为什么这么久还不用音乐寄托情怀呢?”于是我就扣打船舷应和渔父的沧浪之歌。
歌日: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唐)杜荷鹄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9.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10. 请赏析“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的表达效果。
【答案】9. ①主人公形象特点:品性高洁,甘于贫贱,正直耿介。②分析:首联诗人即陈述心志,以“道长存”“谒孔门”为自己的追求定性,可见诗人品性高洁,不追求富贵而追求以儒学经世致用;颔联表达对考场公正的希求,只希望主考官以考卷选拔人才,而自己绝不走投书求官一类的事,更可见其正直;尾联再次坚决表达自己不求他人恩遇的耿介心志。
10. ①视听结合(或想象)。雨使得我思念凝结,想起垂钓故乡 情景;在夜里,风吹动木叶,带来雁的鸣声,声声惊魂。②呼应首联,是对首联“此身虽贱”的具体化。③抒发自己如若不能凭真才实学考中,宁愿回乡归隐的想法,塑造出孤高耿直的人物形象。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人公形象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全诗,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者的形象特征,要分析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形象特征。
诗的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意思是“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变”可见诗人品性高洁;
诗的颔联“非谒朱门谒孔门”的“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可见诗人甘于贫贱;
诗的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表达了诗人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可见诗人正直耿介。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意思是雨使得我思念凝结,想起垂钓故乡的情景;在夜里,风吹动木叶,带来雁的鸣声,声声惊魂。此句诗“雨”是视觉,“雁的鸣叫”是听觉技巧为:视听结合;呼应首联“此身虽贱”;并抒发自己如若不能凭真才实学考中,宁愿回乡归隐的想法。
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展开余下试题(2)举酒属客,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想当年、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答案】 (1). 翱翔蓬蒿之间 (2). 诵明月之诗 (3). 猿猱欲度愁攀援 (4). 金戈铁马 (5). 恢弘志士之气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7). 仁以为己任 (8). 观海则意溢于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翱翔”“蓬蒿”“诵”“猿猱”“攀援”“恢弘”“冠”“溢”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禁指
斯继东
好像是北京奧运会之后吧,来看曾先生的人忽然多了起来。除了弹琴的弄音乐的,还有搞书画的,自称作家的,报社电视台的,后来甚至还来了当官做生意的。
各种回绝。曾先生有点烦。你看他们是真心喜欢琴吗?一个个穿戴得今不今古不古,三不像六样生。曾先生说。
还有,我什么时候变成大师了?一夜之间我怎么就生出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啊?还不是拉虎皮扯大旗,行坑蒙拐骗之实?曾先生说。
一只手明明有五个指头,为什么要立一个禁指,他们知道吗?曾先生说。
禁指就是小手指,曾先生从来不让它碰琴弦。
《说文》上讲,琴者,禁也。立一禁指,就是告诚世人,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曾先生说。
生气归生气,人来了,曾先生照例还是客客气气。这其中,小余于曾先生是个例外。曾先生在上海时,读大学的小余是琴听得最多的一个。曾先生一人一琴回乡后,俩人便断了音讯。某一天,小余忽然寻到了桃源村,问他说是辞掉银行工作回会稽开了家琴行。之后小余就成了常客。每年中秋过年两节必到,平时来也从不空手。小余来曾先生都留饭,我得加一荤一素,曾先生也会多喝一汤碗黄酒。老一小端着酒碗,不聊别的,就聊琴。
讲得最多的是《文王操》。
曾先生这些年翻来覆去在打的古谱就是《文王操》。据曾先生讲,古籍中就有周文王渭水之滨访吕尚而作《文王操》和孔子向师襄学弹此曲的记载,之后历朝历代文士琴人的诗作琴论中每有提及。重奏此三百多年前的绝响,一直是近世琴人的梦想。但《文王操》有据可考的曲谱有十多种,各种版本曲名不一、段数不同、曲调相异、或有辞或无辞。这中间的甄别、择选和揉合,远非简单的打谱所能一言道尽。面对这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诸多琴人不是望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的师傅张先生,是他把晦庵古琴传给了曾先生。曾先生总说自己是在混吃等死,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
曾先生终于把《文王操》打好了。曾先生抚《文王操》,收声后曾先生问我好听不好听,我说好听。
可我说好听有什么用啊,我又不会弹琴。
曾先生笑笑,说,会弹勿会弹不要紧,琴是弹给会听的人听的。
同一年的秋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体。
我陪曾先生去体检,曾先生说一带两便,让我也做做。过几天去拿体检结论,曾先生没事,倒是我查出了问题。曾先生拿了我的化验单去问主任医生,问了很长时间。出来曾先生只说有几个指标不太好。
小医院靠不住,我们去上海看看。曾先生说。
我不答应。
我带你去嬉嬉外滩,看看东方明珠塔。曾先生说,顺便查一查,放心些。
曾先生平时不太用手机。这次找出电话本打了不少电话。
小余开的车。送到医院,一切就都由不得我了。曾先生托了熟人,住院部住下来后,请了上海最好的医生做手术。临了大事,曾先生照旧泰悠悠,不慌不张。我要给我儿子打电话,曾先生拦我。手术前后,曾先生一步勿脱守在床边,怕不周到,还请了个陪护。虽然请了陪护,事情曾先生还是抢着做。
原来曾先生也不是只会弹弹琴。
“这么久没摸琴,你都屈煞了吧?”我问曾先生。
曾先生呆得呆,说:“还好还好。”
前前后后住了一个多月院。曾先生没食言,出院后当真带我去嬉了外滩,爬了东方明珠塔。在塔前,我俩还合了个影,是曾先生提议的。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曾先生也是第一次爬东方明珠塔。
归到家的那个晚上,曾先生破例没有弹琴。
笫二日一早扫尘时我才发现,琴不见了。
我慌急慌忙喊曾先生。曾先生无事似的答了句:“你住院期间,我托小余把‘晦庵’卖了。”
什么?我杵在那里。
“秀琴啊,”曾先生喊我一声,“人也好,琴也好,总有一天是要脱手的。”
我的眼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汆了出来。
那天早晨,曾先生又跟我提起了张先生。他说张先生惜物却又不恋物,文革初期,前明陈圆圆琵琶被砸,“虎啸龙吟”被盗,张先生淡然一笑:“这天下都今天你明天他的,一张琵琶一床琴又算什么?”曾先生说,张先生的书房里挂有马一浮先生的一幅字,其中有两句他近年总会时不时想起。
我问哪两句。曾先生破例用普通话吟了出来:“他日移居山溪里,取琴为我召阳春”。
之后,一直到过背,曾先生的手指再也没有碰过琴弦。
(选文有删节)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秀琴(即第一人称“我”)的回忆展开叙述,这样安排显得真切自然,更能突出秀琴的感激之情。
B. 曾先生淡泊名利、宽容善良。小余开琴行从侧面烘托了曾先生的精明能干,照应下文“请托手术”等情节。
C. 琴是本文的线索,将“我”和曾先生连接起来,也将曾先生和外界联系起来,无论是谈琴,还是打谱,都与“琴”相关联。
D. 小说叙事按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娓娓道来,节奏舒缓有致,似说家长里短,透出沉静恬淡之味。
13. 探究文中划线句的深刻意蕴。
14. 有人认为本文是“大俗大雅的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2. B 13. ①“破例用普通话”表明曾先生的郑重态度;表现他对张先生的尊重与缅怀。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张先生的豁达与超脱;曾先生时不时会想起这句话,突出了张先生对曾先生的影响之大。
14. ①选材(或:人物):既写了抚琴打谱的古雅,也写了卖琴治病,托关系手术的俗事,雅俗交融;②语言(或:艺术效果)引经据典,偶杂文言,有典雅古风,又多用江南方言及日常生活用语,有生活气息;③主旨:既有对古琴人坚守艺术操守的赞许,和对美好情感的赞美,又有对世俗喧嚣的批判,主题意蕴丰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小余开琴行从侧面烘托了曾先生的精明能干,照应下文请托手术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