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何为沃野千里的长江流域提供永续之脉?专家们 ,其中有一点得到了公认: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统一的生态整体,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早已不限于某个区域。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 ,也无力独自承担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 A. 各执一词 牵一发而动全身 洁身自好 B. 各抒己见 牵一发而动全身 独善其身 C. 各执一词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独善其身 D. 各抒己见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洁身自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一般用于争论的场合。“各抒己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结合语境“其中有一点得到了公认”,说明是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应选“各抒己见”。“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没有走好,以致全盘都输了,比喻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将会招致彻底的失败。结合语境“生态整体”“早已不限于某个区域”可知,应选“牵一发而动全身”。“独善其身”原指独自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顾自己,不关心集体。“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从语境看,强调的是合作共管,其反面应是“独善其身”。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文学的过硬理由。 ; 。 。 , 。 , , 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而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 ①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 ②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质疑 ③文学既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 ④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⑤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 ⑥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 ⑦当作者与读者的心境在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 A. ⑦⑤②⑥③①④ B. ⑦⑤③①④⑥② C. ③①②⑥⑤⑦④ D. ③①⑤⑦④②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句子分布在不同地方,故考生要结合每一处的前后语境进行选择。本题中,前两个空中间是分号,因此句式应一致,应选①③,其中,③是事实,应在前,①是影响,应在后,排除AB;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照应了前边两句中的“文学”,又引出了下一句⑦中的“读者”,因此接下来应是⑤⑦,排除C。
浏览完整试题故选D。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C. 书城医国千秋药,倒是匡是一座山。 D.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 比喻,把“洞庭山水”比喻成“白银盘里一青螺”。 B项, 比喻,把“池塘水面”比喻成“明镜”。 C项, 比喻,把“书”、“道”比喻成“千秋药”、“一座山”。 D项, 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 故选D。 4.下列个句所咏之物不属于古代“文房四宝”的一项是 A. 雨露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出淡云生。 B.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C.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D.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及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个句所咏之物不属于古代‘文房四宝’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由“雨露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出淡云生”中的“磨”可以看出,此处指的是“墨”。 B项,由“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出自唐代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此处指的是“砚”。 D项,由“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中“紫毫”可以看出,此处指的是“笔”。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在座各位都财力雄厚,请尽量出力,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D. “双十一”时,商场做促销,优惠力度很大,人们口耳相传,趋之若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 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看,“献丑”不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 C项,“匹夫之责”为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D项,“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为贬义词,用在此处语言色彩不对。 故选A。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6.下列灯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A. 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打一成语)——对答如流 C. 坐地日行八万里(大一人物)——陆游 D. 良药苦口利于病(打一人物)——霍去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句内容以及思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灯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下一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与谜底“无与伦比”对应。 B项,“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一句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谜底“对答如流”对应。C项,“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字面意思是:在陆地上行走。与谜底“陆游”对应。 D项,“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灯谜中的字义谜,谜面与谜底不重复用字,且“良药苦口”不扣“霍”,应该为辛弃疾。 故选D。 7.下列各句的内涵与朱光潜这段话的主旨一致的一项是 A.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C. 以出世之精神,干入世 事业。 D.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它当成天职来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先要读懂朱光潜先生这段话的意思,这段话强调的是做事要有超功利的态度,多一些情感观照、审美情趣。本题中, A项,“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B项,“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但是我一心只专注蝉的翅膀,强调的是做事要心无杂念,凝神于物; C项,“出世的精神”就是超功利的精神,与朱光潜先生的“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意思一致,“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与“无所为而为”意思相近。 D项,此话强调的是人要乐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故选C。 8.下列选项中,对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津、上海、武汉三个城市的铁路客运量比重相同。 B. 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城市的铁路客运量比重不同。 C. 成都、天津、上海三个城市的公路客运量比重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D. 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城市的航空客运量比重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对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图标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城市的航空客运量比重相同”错。由图示可以看出,三者的航空客运量比重不同。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相距者 距:抵抗 B. 更始乃征憙 征:征伐 C. 数遗书切责之 遗:给予 D. 帝令憙典边事 典:主管 10.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2)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12. 结合全文,概括赵熹的形象特征。 【答案】9. B 10. B 11. (1)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2)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 12. 耿直磊落(正大光明);正直忠诚(忠于朝廷);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重信重义(宽恕仁义)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含义设题,然后根据句子含义以及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进行辨析。 B项,“更始乃征憙”中的“征”应是征召的意思。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中“然后再作考察”错,从原文中可以看出,是拘捕拷问,而非“考察”。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因:乘着;释:放过;尔曹:你们。第二句中,讨捕:追捕;渠帅:头领;坐:判罪;余党当坐者:定语后置,应是当坐者余党。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赵熹的形象特征”,然后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一句的意思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可见:赵熹耿直磊落;“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的意思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处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可见:赵熹忠于朝廷;“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一句的意思是: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可见:赵熹坚持原则;“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的意思是: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可见:赵熹宽恕仁义。 【点睛】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赵憙不到二十岁,引见来了,更始笑道:“还是个小孩,怎么能挑着重担走很远呢?”于是把赵憙任命为郎中,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了舞阴,李氏就投降了。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处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造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立即召见赵憙,被引见后,后来拜任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 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