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百校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愈演愈烈,不必说关于四大古典名著再一次改编的消息被炒的 ,就连《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大家 的现当代文学名作,都被着急的改编者变为影视对象。其实,无论原创还是改编,只要 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又认真对待时代大众的期望,就一定能够创作出出色的作品。 A. 纷纷扬扬 耳濡目染 秉持 B. 纷纷扬扬 耳熟能详 操持 C. 沸沸扬扬 耳濡目染 操持 D. 沸沸扬扬 耳熟能详 秉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能力层级为D级。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本题: 沸沸扬扬:像沸腾 水一样咆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纷纷扬扬:(中、花、叶等)觀洒得多而杂乱。 第一空:结合语境“消息被炒的”,使用对象是“消息”,应该选择“沸沸扬扬”; 耳熟能详:指听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第二空:结合语境“现当代文学名作”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应该选择“耳熟能详”; 秉持:主持,掌握。 操持:料理,处理,筹划,筹办。 第三空:结合语境与“对艺术负责的态度”相搭配的词语是“秉持”;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北京文化的魂。 在这浓浓人情味的胡同范儿里咂摸出一缕醇厚朴实的北京味儿,从容淡定中蕴含着智慧和深刻,闲散温婉中透露出幽默和锋芒。 ①胡同的地是土的,但天是蓝的。 ②胡同的墙是灰暗的,但人的心是亮堂的 ③胡同人的生活并不宽裕,却活得有滋有味儿 ④一座气度雍容的城市,不能没有魂。 ⑤浓浓的人情味冲淡了穷日子的苦味儿 ⑥一座文脉绵长的城市,不能没有根儿。 A. ⑥④①②③⑤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语句的连贯,容易出错的地方选项的排序,这个可根据所给的话题来选择。解答此类试题,需通读语段。 本题: 陈述对象是“胡同”,根据上文的语境“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北京文化的魂”来看,文段下文应该先说“根”,再说“魂”,所以首先选择⑥,再选择④,排除CD两项;再依据句间关系和语言环境可知,文段是按“地——天——墙——心”顺序行文的,⑤句中的“浓浓的人情味冲淡了穷日子的苦味儿”承接③句中的“有滋有味儿”,所以语句的排列顺序为:⑥④①②③⑤。 故选A。 【点睛】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浏览完整试题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3.下列诗句与描写的内容,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四十天气促相催,一夜熏风带暑来 ③殿门促贺新幡胜,书馆年来事事嘉 ④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A. ①夏②冬③春④秋 B. ①冬②春③秋④夏 C. ①秋②夏③春④冬 D. ①秋②夏③冬④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从而把握季节特点。 本题: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抓住主要意象“枫林”“霜叶”,可知诗句描写的是“秋季”, 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 ②“四十天气促相催,一夜熏风带暑来”句中关键词“暑”,可知是“夏”; ③“殿门促贺新幡胜,书馆年来事事嘉”句中“幡胜”,中国民间风俗。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有的形似幡旗,故名幡胜。立春日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所以词句描写的是“春”季; ④“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意思是大雪纷飞,扑进了门帘,越过了粉墙。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比柳絮还轻,堆积到地上,比寒霜还重。描写雪花纷飞的景象,所以描写的是“冬”季; 故选C。 4.阅读下图,对“中美人工智能期刊论文年度发表量对比”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美两国的年度论文发表量,整体稳步上升,有时也有相对回落。 B. 中美在年度论文发表的数量上,美国总体占优,中国也不甘落后。 C. 从2010到2015年左右的几年间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一直领先美国。 D. 从近十年中美两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可以看出两国都关注人工智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认真阅读图表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要死抠字眼。 本题: C项“从2010到2015年左右的几年间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一直领先美国”中“一直领先”错误,从图表中看2010——2015年间,两条线有相交的时候,那就说明有相同的时候。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 姚鼐 故资政大夫,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桐城张公者,赠光禄大夫讳士维之曾孙,赠光禄大夫讳秉彝之孙,而太傅大学士文端公之子也。雍正元年,恩诏开会试科。是时文端公薨,公之兄太保文和公已为户部尚书充会试考官矣。公以举人倒避不与试。值特命官别试回避举人,于是公威进士,改庶吉士,投编修,迁左善右,历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今上即位,以公为工部右侍郎。 公在翰林,常充日讲起居注官。起居注索无条例。为者繁简任意,漏遗冗赘,不称史体。公精思为之,寒暑在馆,十余年,编在详瞻,上以为善于其职。于是,公以工部侍郎兼起居注官事,本朝官不为翰林而仍职注记着,独公为然。为工部侍郎数年,转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二年,遵告归。 公为人诚朴笃谨,细微必慎。每当入朝,自书职名读之,曰:“某官张某”。又屈指计之曰几字,视纸上三四而后散出。奉使督江苏学政,遇试士日,公服竟日,燕处不脱。人问之,公曰:“取士,国重典也,敢忘共乎?”其为侍郎,谨奉法度而绝阿私。 既告归,则益以旧德笃行自守,所为丧祭礼制,多合于古,足为法式。其自奉甚陋,或人所不堪,虽其家人皆窃笑之;然至族党有缓急,出千百金不惜也。未尝私受人一钱。门生某为江西巡抚,过公居,奉数百金为寿,公曰:“吾幸足衣食,安用汝金为?”又有以人参寄公者,公曰:“吾生平无病,乌用参?”少为宰相子,久居京师冠矗之间,而终无世故态,遇人无贵贱,率意而言,必忠必信,是以天下之士,皆谓公长者。 公讳廷象,字桓臣,兄弟六人,其四皆贵。公之归也,礼部侍郎及太保前后皆告老,而公罹后没。上闻,顾谓左右曰:“张廷彖兄弟皆旧臣贤者,今尽矣!安可得也?”因叹息久之。 公卒于乾隆二十九年,年八十有四。夫人吴氏。子二:长若泌,举人;次若渠,副榜贡生。以乾隆三十八年某月日,合葬公夫人于桐城北投子山麓。 (选自《惜抱轩文集》卷12,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漏遗冗赘,不称史体 称:符合 B. 本朝官不为翰林而仍职注记着 职:职业 C. 遇试士日,公服竟日,燕处不脱 燕:安闲 D. 取士,国重典也,敢忘共乎 共:恭敬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阁学士张公世代显赫,从曾祖父到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大员,但仍对自己要求严格。 B. 张公参加考试时,因为自己的兄弟和自己都和考试有关联,因此就主动回避举人考试。 C. 张公做事特别细致谨慎,上朝时一定要亲自写上自己的官职名,并且读出“某官张某”。 D. 张公兄弟六人,四人地位很高,张公八十四岁去世,年纪最大,所以被天下人称为“长者”。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生某为江西巡抚,过公居,奉数百金为寿,公曰:“吾幸足衣食,安用汝金为? (2)上闻,顾谓左右曰:“张廷彖兄弟皆旧臣贤者,今尽矣!安可得也?”因叹息久之。 8. 请简要概括张廷彖对待规章制度的态度。 【答案】5. B 6. D 7. (1)有个做江西巡抚的门生,到张公的府上拜访,两手捧着几百金钱为张公祝寿。张公说:“我很幸运丰衣足食,怎么用得上你的金钱呢?” (2)皇上听说了,看看四周对左右的人说:“张廷彖兄弟都是贤能的故旧大臣,而今都离开了,怎么能再有呢?”于是(因而)为此而长时间叹息。 8. ①有规章制度就自觉遵守;②没有规章制度就身体力行成为榜样;③无论是为宫还是为民都遵守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