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396  2020-07-0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6]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结课模拟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结课模拟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4题21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上下天光, 。沙鸥翔集, 。(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请用《论语》中的名句填写)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与“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天桥把大怪中外号“穷不怕”的朱绍文,能用白沙写成一丈二尺的双沟大字,颇有形象,如“一笔虎”“一笔付”“一笔寿”等大字。大字下往往还有小字,许多字组在一起,就成为一首诗或对子。他经常撒的是一 ① 回文联,既可顺读又可倒读。对联为“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巧妙而 ② 。“白沙撒字”这种新鲜的表演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大家都愿意看。
(1)对文段中划线字笔画作出判断和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虎”字的第二笔是竖 撒(sā)
B.“虎”字的第五笔是横 撒(sǎ)
C.“虎”字的第二笔是横 撒(sā)
D.“虎”字的第五笔是竖弯钩 撒(sǎ)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副 ②饶有风趣 B.①幅 ②饶有风趣
C.①副 ②兴趣盎然 D.①幅 ②兴趣盎然,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泥人张”彩塑创造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甲】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述塑作品个个惟妙惟肖,不仅神似,而且形似,达到形神兼具的境地。“泥人张”所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不燥不裂的重要原因是: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乙】所捏的泥人反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1)结合语境对【甲】【乙】两处所填标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逗号 【乙】分号 B.【甲】顿号 【乙】分号
C.【甲】顿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句号
(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山静松声远》,回答问题。(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3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对联“秋清泉气香,山静松声远”。(3分)


第二部分(5~21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浏览完整试题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笛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14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②不与焉③。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④,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⑤若此⑥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⑦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殆:大概,恐怕。②是:这件(事)。③不与焉:不在其中。焉,于此。④任:给实权。⑤乃:是。⑥若此:像这样。⑦曷为:为什么。曷,什么。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A.下泽见蛇 泽: B.召晏子 召:
C.晏子对曰 对: D.如虎之室 如: ,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A.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执策而临之 D.出淤泥而不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4分)
(1)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2)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
10、本文中,晏子的劝谏有什么特点?(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3题。(9分)
柔 软 地 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 “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 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11.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3分)


1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13.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3分)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4~16题(6分)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举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展开余下试题“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4、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2分)


15、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2分)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1题。(14分)
尺 子 (刘建超)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一米二!” “一米一!”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一米二!” “一米一!”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一米二,你再给我量。”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
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
郑祺知道王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
茶过三泡,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
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
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
郑祺摇摇头。
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
“二点七三平方米!”
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
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
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17、小说的第二段详写郑祺“抓周”有何用意?(2分)

18、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郑祺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3分)


19、赏析划线句。(3分)
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20、小说中写了郑祺与王大头的两次交往,有什么作用?(3分)


21、小说的标题“尺子”意蕴深刻。根据小说,请从情节、寓意和主题等角度谈谈你的见解。(3分)


第三部分(22题50分)
22、写作(50分)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根据对上面句子的理解,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和抄袭;
②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21分)
1.【答案】 (1)一碧万顷;锦鳞游泳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 鳞 ”“ 罔 ”“ 殆 ”“ 畔 ”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一碧万顷、锦鳞游泳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需要注意“ 鳞 ”“ 罔 ”“ 殆 ”“ 畔 ”的写法。
2.【答案】 (1)B
(2)A
【考点】常用字字音,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笔画和多音字的理解能力。笔画要从汉字的正确书写入手,了解汉字的框架结构。汉字的多音字,需要根据意思来判定,撒在此处是动词,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因此选择 “sǎ ”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准确运用的能力。对联分上下联,因此量词用“副“。兴趣盎然:形容兴趣浓厚。饶有风趣:很有风趣。根据原文的内容,可判断出此处选择”饶有风趣“。


展开余下试题故答案为:⑴ B
⑵ A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和多音字的理解能力。汉字笔顺书写的基本规则是:先撇后捺,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在封口,先中间后两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特殊情况。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⑵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需结合语境、词意,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可用排除法。
3.【答案】 (1)C
(2)将“神似”和“形似”互换位置。
【考点】句号,顿号,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在这句” 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中此处属于并列短语,因此用顿号。”泥人张“所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不燥不裂的重要原因是: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这句话将所表达的意思已经结束,因此用句号。
⑵此题考察的是病句的修改。这需要日常学习中要先多读,然后根据病因进行修改。本题中”不仅……而且“属于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此需要将”神似“和”形似“颠倒位置。
故答案为:⑴ C
⑵ 将“神似”和“形似”互换位置。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尤其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用法。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
4.【答案】 (1)
这幅画上画着连绵起伏的远山、飞泉和青松,还有白雾萦绕其间。画的左边写有“山静松声远”字样,右边写有“ 秋清泉气香 ”字样,画的右上角写有落款并盖有两枚印章。
(2)该联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秋”对“山”,“清”对“静”,“泉气”对“松声”,“香”对“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突出表现了秋山的清香与静谧,抒发了画家的喜爱之情。
【考点】图表信息,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磁体要结合题目要求沈清图一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一要力争做到雨的简明连贯得体,观察这幅书画作品,不难发现该作品主要是由一幅画和一副对联构成, 这幅画上画着连绵起伏的远山、飞泉和青松,还有白雾萦绕其间。画的左边写有“山静松声远”字样,右边写有“ 秋清泉气香 ”字样,右上角写有落款并盖有两枚印章。
⑵本题考察书画作品鉴赏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要求学生自选角度对作品中的对联:”秋清泉气香,山静松声远“进行赏析。从 “秋”对“山”,“清”对“静”,“泉气”对“松声”,“香”对“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明显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突出表现了秋山的清香与静谧,抒发了画家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这幅画上画着连绵起伏的远山、飞泉和青松,还有白雾萦绕其间。画的左边写有“山静松声远”字样,右边写有“ 秋清泉气香 ”字样,画的右上角写有落款并盖有两枚印章。
⑵ 该联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秋”对“山”,“清”对“静”,“泉气”对“松声”,“香”对“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突出表现了秋山的清香与静谧,抒发了画家的喜爱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画中的有关内容,仔细分析、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画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⑵本题考查欣赏对联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对联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常见的赏析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对联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49分)
一、【答案】 5D
6.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考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正确。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正确。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正确。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笛鸣奏,生活并不艰苦。错误。应为: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霜满地”写夜景,深夜大地上铺满了秋霜。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由此羌笛鸣奏更突出了征夫的艰苦生活。故选D。
⑵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将军征夫白发泪“,大概意思是”将军、战士们为操持军事、久戍边塞,须发都变白了,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故答案为:5D
6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邯郸”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