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时代,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创作上应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己任。 B.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写作趋于大众化、快餐化,导致当今诗坛变得边界模糊、毫无底线。 C. 坚持与时代同行的初心,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足以证明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 D. 新写实主义诗潮的作品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特征非常突出,但学西方也令其丢失民族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通过当今诗坛现状分析,强调了诗人回应时代呼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出优秀诗篇。 C. 文章在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时,不仅强调了其重要性,还指明了如何实现的路径。 D. 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重点以新诗百年历程尤其是近四十年发展状况立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些对诗歌创作进行无底线尝试的人不是真正热爱诗歌的诗人,写不出里程碑式的诗篇。 B. 诗人要成为某一时代有代表性人物,就必须坚守诗歌精神,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 C. 新写实主义诗潮在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和心声等多方面开拓了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 D. 诗歌创作要锤炼语言,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才能真正到达更高层次。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本题: A项,分析正确; B项“导致当今诗坛变得边界模糊、毫无底线”以偏概全,结合原文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当今诗坛并非完全否定; C项,颠倒主客关系,应该是百年新诗历史足以证明诗歌创作应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 D项“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没有丢失民族性;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D项“文章采用引证法”错误,引证法是道理论证,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 言警句、谚语、俗语、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从原文来看,文中并没有使用“引证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 D项“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才能真正到达更高层次”说法态绝对,“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不是达到更高层次的唯一条件。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前,湘西州因闭塞贫穷、民生凋蔽而被称为“中国官肠”;70年后,湘西州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即将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 作为习近平同志作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从2013年起至今,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供了湘西方案。”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湘西实现了公路通车里程13028公里,通高速里程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 此外,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 (选自《湖南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 材料二: “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间题,对于如何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执”的重要指示,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间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基本上涵益了“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涉及到了对自然条件、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精准识别、扶贫脱贫机制、贫国主体等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考虑是校为周全和深刻的。但是,从已发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间题比较突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展观察、思考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对诸如“扶志”“扶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 (摘编自万志琼《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36期) 材料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黄国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国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国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10多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衣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对民族贫国地区的经费扶持力度更大。但终究由于基瑞太薄弱,相比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国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到2030年,中国将首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般实宽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宋才发《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4. 下列对材料三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扶贫工程—(目的)—扩大教育公平—(意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B. 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主战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意义)—完善教育资助制度 C. 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点人群)—农村妇女—(意义)—增强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 D. 对特殊群体实施救助—(现实意义)—保障平等发展权利—(深远影响)—有利于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湘西州GDP变化、交通发展、旅游增长等详实数据可见本地已经实现脱贫。 B. 湘西州精准扶贫好路子“可复制可推广”,说明其模式具有科学性、示范性。 C. 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研究较为周全和深刻,但仍存在选题不够精准等明显不足。 D. 教育扶贫对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意义非同一般,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 6.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精准扶贫?为什么角度会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第一问:①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②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③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 第二问:①因定位和出发点不同。②材料一出处是《人民网》,目的是展示“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树立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材料二出处是地方性大学的学报,更多关注学术问题;材料三出处是师范院校学报,理应更多关注教育对扶贫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B项结合原文“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国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来看,“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是“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的目的诉求,而说它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意义”,就是狭义的理解。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本题: A项“已经实现脱贫”于文无据。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最后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9%;再结合第三段“湘西州已经成为精准脱贫的聚焦点”,可见并未实现脱贫。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 结合材料一“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等来看,材料一主要从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来讨论;结合材料二“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间题”“ 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间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从已发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间题比较突出……”以及《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来看,材料二主要从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角度来讨论;结合材料三“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和摘编自宋才发的《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来看,材料三主要从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的教育讨论。而三则材料为什么角度不同,主要从它们的定位、出发点和出处来分析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哀愁的耶路撒冷 王力丽 耶路撒冷是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历经灾难,圣战不断,屡遭破坏又备受崇敬,有着修复的关丽和挺立的稳重。 有人说,耶路撒冷是个被信仰挤爆的地方。 犹太教徒认为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是他们神圣宗教的圣殿遗址所在,虽然看不到犹太教徒的教堂,但只要有摆放大卫六角星的地方,在犹太人心中就是教堂,就如圣殿被毁后剩下的哭墙。 基督教徒相信这是耶稣的诞生地、橄榄山传教布道的场所、他和12门徒吃最后的晚餐的地方,随后在客西马尼花园做了最后的祷告,被犹大出卖后关在了锡安山鸡鸣堂恐怖的地牢中度过了遇难前的一夜,最后殉难及死后复活都是在圣墓大教堂,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处处是耶稣走过的路及他的神迹。 伊斯兰教教徒坚定地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成千上万阿拉伯人世代聚居之所,这里有世界上第一流的金顶清真寺,是阿拉伯人心目中除麦加、麦地那以外的第三大圣地,也是巴勒斯坦国认为独一无二的首都。 所以,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信仰的教徒来此朝拜敬仰,三大宗教的象征像犹太人的圣地哭墙,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及天主教的金顶、银顶清真寺只是相隔几十米,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就像组成耶路撒冷古城的四大区域,犹太人区、阿拉伯区、基督区、亚美尼亚人区,不同的建筑风格、语言、衣着、食品、风俗,就如同一个世界博物馆,彼此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独自拥有,谁都不放弃。 耶路撒冷经历过无数次宗教的分歧和战争的硝烟,至今也没消停,有评论员总结得好:“世界太多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 走在耶路撒冷老城蜿蜒起伏狭窄迷宫般的石板小巷,沉重的脚步不得不放慢,那血腥悲哀的600多米的有14处受难的多罗洛萨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场景,耶稣从被审判有罪的无奈到受尽鞭打的忍受,从背负着十字架的几次跌倒到钉上十字架断气,直至安葬、入墓,那一路上有耶稣的滴滴鲜血和行人不忍目睹的眼泪,有着让人心惊肉跳的恐惧和悲愤交加的忧伤。半路上,我不时见到穿着不同宗教区别很明显的服饰的教徒,而两鬓一缕长卷发的犹太教徒拉比,一定是前往他们的圣地哭墙去的。
展开余下试题哭墙是犹太人最大的精神寄托,也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以色列大卫国星国旗,三千多年前,由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所建供奉“十诫”法规的宏大的圣殿,圣殿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寄托着犹太人生的希望和宗教的情感,恢复圣殿成了犹太人永远的梦想,现仅存圣殿的外墙残垣,即西墙,也有个令人心碎的名字叫哭墙。据说犹太人一辈子一定要在哭墙面前祈祷一次方能安息,犹太人认为上帝就在哭墙的上面,哭墙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所有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听见,都会如愿以偿。所以,长久以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着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的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泣,将压抑千年的苦痛和悲伤倾诉与上帝,多少世纪以来,犹太人在相互告别时总是要说一句“明年在耶路撒冷(见)”,表达着他们坚定的理想和追求。 哭墙的石头泛着幽幽冷光,如泣如诉一般,层层叠叠的石块就是层层叠叠跌宕起伏的耶路撒冷的历史,象征着犹太民族坚韧不屈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充满着血与泪的交织,犹太人的哭声、歌声、诵经声、叹息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石头缝内夹满了写着各种愿望的纸条,这是寄给上帝的密信,哭墙成为通往天国的邮局。 我也不能免俗,写下“耶路撒冷不要哀愁,我们要和平的阳光”的心愿。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段中的“这”指的是耶路撒冷这座古城,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出生的地方,也是耶稣和12个门徒吃最后晚餐的地方。 B. 第七段中评论员的话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并且有力突出了耶路撒冷在阿以、中东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 C. 基督教徒认为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处处是耶稣走过的路及他的神迹,他们将哭墙当作精神寄托,在哭墙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帮助实现。 D. 结尾处“耶路撒冷不要哀愁,我们要和平的阳光”这句话体现了“我”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伟大情怀,同时也表明文章的写作意图。 8. 请结合文意分析第二段中“挤爆”一词的内涵。 9. 文章标题是“哀愁的耶路撒冷”,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挤爆”本意指人多非常拥挤,在文中是指耶路撒冷是许多宗教信仰者 圣地,承载着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耶路撒冷又因为宗教信仰分歧问题而屡次爆发战争。 9. ①结构上,概括全文内容,突出文章写作对象。②内容主旨上,既表明此地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又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即对此地命运的同情和思考。③审美效果上,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能够引起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C项“基督教徒……将哭墙当作精神寄托,在哭墙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帮助实现”错误。结合原文倒数第三段“哭墙是犹太人最大的精神寄托……犹太人认为上帝就在哭墙的上面,哭墙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所有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听见,都会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犹太人”将哭墙当作精神寄托,认为在哭墙许下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听见,都会实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本题: 首先解释“挤爆”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它的比喻义,比如:第三段“犹太教徒认为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是他们神圣宗教的圣殿遗址所在”,第四段“基督教徒相信这是耶稣的诞生地、橄榄山传教布道的场所、他和12门徒吃最后的晚餐的地方”,第五段“伊斯兰教教徒坚定地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成千上万阿拉伯人世代聚居之所”可总结出“挤爆”是指“耶路撒冷是许多宗教信仰者的圣地,承载着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再结合第一段“耶路撒冷是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历经灾难,圣战不断,屡遭破坏又备受崇敬”和第七段“耶路撒冷经历过无数次宗教的分歧和战争的硝烟,至今也没消停”可以总结出“挤爆”指的是“耶路撒冷又因为宗教信仰分歧问题而屡次爆发战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本题: “哀愁的耶路撒冷”作为标题,“哀愁”即作者的情感态度,“耶路撒冷”即写作的对象,从内容上来讲,“耶路撒冷”是一个被世界公认的“屡遭破坏又备受崇敬,有着修复的关丽和挺立的稳重”的地方,它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同情和思考;从结构上来看,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表明耶路撒冷这个承载着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的地方自古至今都没能摆脱因宗教分歧而屡屡爆发战争的命运;从表达效果上看,说耶路撒冷是“哀愁”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能更加形象地表现它的遭遇,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①,卿能为朕死耶?”益日:“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