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22 2020-07-11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2]
江苏省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六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省熟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6月份质量检测安排
高二语文
2020.6
说明:本试卷共22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请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可以说这是传记文学研究者们的共识。但是,在对真实的具体理解上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大分歧的。也就是说,传记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历史史实作为叙述和描写的依据,既不能杜撰任何人名、地名;也不能随意改变人物关系、传主的人生经历,离开了历史真实就谈不上传记文学。任何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无中生有的虚构,都可能使传记文学失去真实而改变其写作的性质。对于这一点人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人们是有争论的。
从史学意义上讲,传记文学的叙述要求符合历史真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传记文学与一般的史学不同,它在把握宏观历史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微观历史的挖掘,它所叙述的重点不在于传主人生的一般成就,而在于最能反映传主性格特点的细节的挖掘和描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那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细节总是非常模糊或者鲜为人知,虽然有关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微观的历史史实的阙如与模糊,这就应该由想象来填充和弥补。
“想象”既可以从现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展开翅膀飞翔,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翱翔。就传记文学来说,由于其史学的基本属性,作家既不能为传主添加事实上传主没有经劝过的任何事情,也不能对传主的经历作任何的改动,他所能做的就是将传主参与的事件过程具体化、详细化,其艺术想象也只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作家根据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晴天,他可以结合传主当时的心情和季节,可以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或者“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而姿态各异的云”。
在传记文学中,作家不仅要在具体事件中细致地描写传主的动作、表情、谈话、场景氛围,而且还要充分揭示传主此时此刻的情感波动、内心感受、沉思默想乃至潜意识、回忆、联想、憧憬、错觉、幻觉、梦境等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然而,传记文学作家虽然可以搜集到一些史实材料,但是他所能得到的这方面的材料实在是少而又少,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就是空白,永远不可能满足写作的需要。这时,这些空白就应由想象来填朴。
传记文学的想象之所以没有走向那种天马行空的相当自由的境界——虚构,是因为其想象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史料基础之上,并且应该与那个特定情境中传主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就是说,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传记文学可以展开想象对所描写和叙述的对拿作补充性的想象和推测。所以,传记文学的想象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借用闻一多的一句话,传记文学作家的想象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摘编自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记文学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杜撰和篡改,否则就会消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在这点上,人们并没有多大分歧。
B.虽然人们对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尚存争议,但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是容许适当虚构的。
浏览完整试题
C.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无论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文献资料多么丰富,也难以囊括其人生的重要细节,这就需要想象来弥补。
D.传记文学和史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相比较而言,前者关注微观历史的挖掘,而后者则在于遵循历史真实,把握宏观历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语言动作描写,还是神态心理描写,要做到细致和充分,作家需要借助想象来完成,因为可用的史实材料非常有限。
B.如果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阴天,那么作家不能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
C.传记文学中的“想象”,既可以以事实为依据,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这取决于事件具体化和详细化的需要。
D.传记文学虽然可以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展开想象,但又不能像虚构那样天马行空,可见,其想象空间并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从文自传》中,沈从文描写了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人事,这是为了提高传记的文学色彩而添加的一些传主经历。
B.《在哈金森工厂》一文中,作者多次使用档案材料和他人的回忆内容,这是为了使传记文学的叙述尽可能符合历史真实。
C.弗•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说要“把马克思的伟大形象不加修饰地重新塑造出来”,体现了传记“戴着镣铐跳舞”的想象特点。
D.在《项羽本纪》中,在叙述兵败垓下这一史实时,司马迁描写的“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属于传记中的想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出门、洗澡、如厕……这些对于常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是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家里有无无障碍设施,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残疾人家庭有强烈的无障碍改造需求。针对肢残人、盲人、聋人等不同残疾人群,改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具体来说,肢残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住宅门口建设无障碍坡道,房间內实现无障碍通行;卫生间安装抓杆、扶手;改造浴室,加装浴凳,浴室门便于轮椅通行;卧室沿墙及床头安装扶手;低位灶台。聋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安装闪光门铃,配备闪光开水壶和振动闹钟等聋人无障碍产品。盲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楼梯口、门口铺设盲道系统,安装语音对讲门铃,灶台有煤气泄需报警装置。
(摘自长城网《关爱残疾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材料二:
无障碍电影,是针对视障群体,把“看不到”的画面通过声音解说的方式实现“可视化”,让视障者也能“看”的电影。但要实现“无障碍”,先要获得影片版权方授权。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中国残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人民出版社等多家机构共同践行文化助残理念,向中国残联捐赠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及同名图书无障碍版权。日前,我国有1700万盲人,他们有着和健全人一样甚至更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无障碍影视作品让盲人能够通过“听”来“看”影视节目,成为提升他们文化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阅读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盲人与时代的“信息鸿沟”。通过此次捐赠,《这里是中国》能够被更多国内外残障人士“看到”,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效益和公益价值。
在“国际残疾人日”举行捐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形成良好的助残氛国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残疾人在精神层面会有更多需求,希望广大文化单位能够给于更多关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支持。
(摘自央广网《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
材料三:
2019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为“无障碍的未来”,号召所有人参与创造一个不再有人因健康原因在生活中受限的无障碍的未来。信息无障碍,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无障碍地获取利用信息。一直以来,人们期待科技的力量能改变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可以和普通人一样通过智能手机社交、获取新闻资讯、点外卖、网购随着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会考虑到残障人群的庞大需求,加入信息无障碍功能。比如一些主流的智能手机和操作系统都具有读屏功能、信息无障碍交互系统。但无障碍功能的普及单并不高,普遍存在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
如今,全社会处在一个被AI技术改变的历史节点。AI技术的到来,给信息无障碍带来了巨大助力,也将解决更多技术难题。比如,原来微信、QQ发送一张图片,读屏软件只能读出“图片”这两个字,无法获取到图片里面的信息。有了AI图象识别技术,读屏软件将可以识别出图片里面的内容,虽然无法描述每个细节,但至少可以让视障者大概知道图片的内容。这将是一个颠覆性的体验
提升,AI的到来,将让视障人士“看”到图片。还有很多的科技公司正在利用AI技术研发智能眼镜、智能轮椅等可穿戴设备。如果视障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AI智能硬件,调用到高精地图,再配合AI视觉识别的技术,说不定视障者就可以也像普通人一样,到大街上很轻松地逛街,去餐厅吃饭,拿纸质菜单点菜,甚至是自己去游乐园游玩。相信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落地,也将为更多的残障人士提供独自出行的可能。
(摘自新浪网《AI与善:国际残疾人日特别策划》)
4.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装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有助于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难题,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但改造方式需要有针对性和差异性。
B.无障碍影视作品是能够通过“听”来“看”的影视节目,要实现“无障碍”首先要获得授权,授权后还需通过声音解说的方式才能实现“可视化”。
C.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及同名图书被残障人士“看到”,有助于满足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形成良好的助残氛围。
D.信息无障得,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无障碍地获取、利用信息。科技的发展、AI技术的到来有望帮助残疾人实现“无障碍的未来”。
5.依据材料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AI技术助力“无障碍的未来”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手机加装读屏功能、信息无障碍交互系统
B.利用图象识别技术,识别图片里的主要信息
展开余下试题
C.使用智能眼镜、智能轮椅等可穿戴智能设备
D.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后帮助线障人士独自出行
6.如问帮助线人创造“无障碍的未来”?请结合三则村料概括并简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捡漏儿
许福元
女友豆豆边往三轮排子车上啪啪扔纸箱子,边嘟着嘴假装生气,对男友亮亮说:“你是不是傻呀?你卖自家的纸箱子还不够,还要收集别家的。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你要收破烂儿呀!”
亮亮嘻嘻笑了:“收破烂儿咋啦?破烂儿里能捡漏儿!收破烂儿了!有破烂儿的卖喽!”
亮亮蹬着三轮车吆喝,豆豆坐在他身后排子车纸板上,用温热的小手掌轻拍他后背。
“收破烂儿的,这儿有几个纸箱子要不要?”说这话的是一个像退休职工又像离休干部、很干净很清爽的老人,拄杖立在一层单元门外,腿边三个纸箱子。
亮亮捏闸跳下车,问:“多少钱?”
“给三十吧。”老人用拐棍敲了敲纸箱子,听声音很瓷实。“刚才有个收破烂儿的开个三蹦子,我让他等一会儿。等我小孙子从电梯上搬下来时,他又开车突突冒黑烟走了。我这孙子呢,回去打游戏机去了。现在的孩予,不气你就不错了。这纸箱子里就是些旧书旧报纸。你收走,我到凉亭坐会儿。”
亮亮把三个纸箱子搬上车,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亮亮一边继续蹬车一边对豆豆说:“你还真跟小主似的,也不帮个忙,连车都不下。”
“你还真能卖萌,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也不讲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钱。”豆豆又毗儿他,“拐辅路,走辅路。”
车子一颠一歪,豆豆随着纸箱子就溜了下来。摔疼了刚要发作,见纸箱子里掉出一板东西,金光一闪。豆豆眼睛一亮,喊出了声:“钱!”
是钱,还不止一板。崭新的人民币,一百元一张。腰封很好,整齐硬实。一板一百张,一板一万。俩人看四周静悄悄的,开始紧张地数钱,一板,两板,三板,四板,五板……好啊,整整五十板,五十万,五十万吶!
天上掉下个大馅儿饼!
这个大馅儿饼该怎么吃?
亮亮挠着头问: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豆豆话语里带着甜丝丝的味道,''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
“那不合适吧?这钱来得……”亮亮用手摸脖子。
“是你偷的吗?”豆豆挺直脖子问。“不是。”“是你抢的吗?”“也不是。”
“那不就得了么。”豆豆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你当了好几年志愿者,这也是上天对你的回报,你应该却之不恭。”
亮亮一时无言以对。想了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要是人家买房的钱呢?”“你这人可真是,你看那个老头的穿戴,像买两限房的工薪阶层吗?”
“这钱要是老人的养老钱呢?”
“嘁。”豆豆反问,“你看这老头的气质,会用乡下老农存钱的土办法吗?”亮亮听了点点头。突然一激灵:“这个楼是银行的楼,这个老头要是个贪官 ”
豆豆一下子用小手捂住他的嘴,前后看了看,然后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说:“吓死我了。”喘息一会儿,才定定地说:“《水浒传》里有一句话,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对。亮亮表示赞同,也动了心。
可又一转念,很庄重地说;“这钱的来路弄不清楚,咱不能要。钱是老头的,还给老头;钱是贪官的,交给法律。”亮亮一指:“前边就是派出所……”
豆豆有点气:你去,我不去。
亮亮也气了,眉毛都立了起来:“我去,你也去。”
豆豆顽皮地一笑:“你去咱俩就吹。”
“吹就吹。”亮亮蹬车在前边跑。
“等等我!”豆豆在后面飞似的追,“你想甩我,没门儿!”
派出所新来的小警员觉得事态严重,报告了所长;所长觉得事件重要,报告了县局;县局觉得案情重大,派一名千练的警察协助调查。
那个卖三个纸箱子的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询室,有笔录,有全程录像。纸箱子打开,齐刷刷露岀五十板人民币,金光闪闪。老头见了,眼睛那么一亮。所长审慎地问:“钱,五十万,是您的吗?”
“是。”老头笑说,“这点钱不叫钱。”
“你口气不小哇。”小警员脱口而出。
老头用拐杖点点钞票:“是钱不假,钱是假钱。这是当年银行为训练职工手点钞票而特别印制的规范假钱,每张钞票都有浅浅的印记。当年全行业点钞比赛,我得过全市第一名。你上网一搜就知道了。我没想卖,让我这小坏孙子搬错了。”
嗅,哇!原来如此。
老头很感慨,又用拐杖敲敲那一排钞票:“潘家园的一个古董商看上了,愿出面值百分之三的价格收走。我没卖,想留个念想。现在好了,我送给你们这小两口,算你们捡个漏儿。”
亮亮说:“谢谢您老人家。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
“为什么?”
“人生不是捡漏儿!”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亮亮卖纸箱子、收纸箱子,女友豆豆骂他“傻”,还说“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其实她只是嘴上嫌弃,心里还是心疼亮亮的。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如“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等,真实地反映了豆豆当时有把钱据为己有的念头。
C.小说善设伏笔,如“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为纸箱里有五十板百元钞票埋下伏笔,“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为老人卖掉的纸箱里有大量钞票埋下伏笔。
D.小说围绕“捡漏儿”谋篇布局,叙事有详有略,如将公安部门把事件逐级上报的情节一笔带过,而对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话的情节则描写详细。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亮亮的形象特点。(6分)
9.小说以“人生不是捡漏儿!”结尾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予,起田中从军,安知尺藉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展开余下试题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4分)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①
【明】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冀,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均为作者友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诗人深夜久坐时所闻,起到了以动写静、烘托气氛的作用。
B.颈联虽没有点明季节,但由残叶飘零的树林、林中满地的落花可知是冬季。
C.尾联点明寄友的题旨,在前三联层层铺垫下,尾联情感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D.这首五言律诗平实、自然而又韵味深长,其中蕴含着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 ”。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3)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
(4)在《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化用吴刚伐桂和玉兔寒宫两个典故侧面写出乐声的动人效果的句子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 。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 ,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 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望洋兴叹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一挥而就
B.望而却步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C.望洋兴叹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一挥而就
D.望而却步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一蹴而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筷子又名“箸”,还有“莢”“挾”等称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餐具。一些古籍中,在“箸”字的左边加上了一个偏旁“木”,说明① ,以后才有象牙、兽骨、玉石、金、银、铜、铁等材质的筷子。到了现代,因工业的发展,有了塑料筷子、铝合金筷子、人造水晶石筷子等,当我们外出就餐时,也有不少人会选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其更卫生,殊不知一次性筷子隐患甚多。② ,外出就餐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往往是我们看不到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隐患之二是有的一次性筷子是经过化学处理的,③ 。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4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
上一篇: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西省抚州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常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