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8  2020-08-0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8]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第十五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元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完全可以填补其在思想史、美学史、语言学史上的诸多不足。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绽放着灿烂的光彩,理应占有重要地位。
元曲的艺术价值是什么?
首先,用语率真自然,通俗易懂。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一带的民间语言豪放、自然,且多有风趣幽默的口语。采用这样的“天然丽语”创作的曲子才能顺应自然个性,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感情。元曲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偏重于使用比兴手法,而曲则多使用直陈白描的手法,不留余蕴,穷形尽相,刻露无余。
其次,形式多样活泼,格律的灵活运用、特殊的句式和用韵产生特别的音韵美感,造就了“曲味”。曲和诗词一样是有格律的,但曲的格律要比诗词灵活。曲的格律可以随人的情感而变化,既可用小令来写景状物或抒发稍纵即逝的感情,也可用带过曲或套曲来写故事场景,歌颂或贬低某些人物,抒发积淀已久的感情。从句式来看,元曲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它有很多独特的句式,许多句子采用前三后四的折腰句,不同于诗词前四后三的律句,故而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节奏感。
而元曲的社会价值,则首先在于能让人抒发个性中的真实感情,特别是牢骚、愤懑。诗词讲究“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矜持蕴藉”,这样会使人性中的不平情绪受到压抑,使人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发挥,而曲则常常表现为曲而有直,一吐为快。其次是元曲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元曲能将所有的人间苦乐、世道人心、社会风气都大胆地歌唱出来,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完全是作者真实的心思、真实的情意,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感情,使读者感到可亲可信。再次是元曲渗透着作家们的反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元曲继承了古代诗歌的精髓,发展了独特的形式和韵律。这种反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显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一贯向上、不断追求进取的气魄,使得我们民族能够长期奋斗,不甘屈服,不断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因此,元曲不仅仅是诗词曲现象,更是社会现象,有着不可轻视的社会价值。
元曲这种文学形式诞生于民间,理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元代以后就衰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元曲的思想内容比较单薄,比不上唐诗宋词丰富、深刻。其中的叹世隐居、流连风景的作品往往带有一些消极思想;正面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较少。这当然是元代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造成的。另一方面,元代后期作家逐渐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作曲时在形式上追求格律完善、用词典雅,使当初的豪爽之气衰减,以诗词的细腻来匡补散曲的粗犷,反而使这种自然的文学形式的路越走越窄。
当文学形式把反映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感情放在首位时,它就会蓬勃兴盛、灿若云锦,而当它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出现典雅化、纯文学的倾向时,它就会逐渐衰落。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套曲《夜行船•秋思》中有一句“青山正补墙头缺”,这句话意味深长,影响很大,耐人寻味。元曲恰可被视为诗歌史上“补缺”的“青山”。今天,我们在促进诗词曲创作的繁荣的时候,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肯定元曲的地位和价值,扬其优点、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摘编自史文山《弘扬元曲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之人慷慨豪爽的性情决定了元曲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
B.元曲的格律、句式灵活, 格律可随人的情感而变化,句式多采用前三后四的折腰句。
C.元曲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追求进取,长期奋斗,创造伟业。
D.元曲中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较少,内容较为单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先就元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分别进行阐述,再论其衰落与发扬,逻辑清晰。
B.在阐述元曲的艺术价值时,作者从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两方面着笔,论述严谨完备。
C.文章将元曲与诗词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各方面的对比,指出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与发展。
D.马致远认为元曲艺术的出现是对诗歌史的“补缺”,文章引用这一说法,体现了元曲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审美倾向上看,元曲以后的文学形式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和民间文学。
B.元曲独特的价值离不开其产生于民间的背景,以及其与人的情感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C.元曲衰落的原因在于,社会和作家个人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元曲陷入了纯文学的误区。
D.今天,我们只要充分肯定元曲的地位和价值,诗词曲创作的繁荣就必然会实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个小题。(12分)
材料一:
央视综艺频道《一堂好课》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主讲人,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以及观众带来一堂“美育课”。
“专门到理工科的学校讲一堂美育课, 这是不是有点给理工科的学生补课的意思?”面对一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好课班主任”康辉引用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一段话来解释,“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同时,康辉也认为,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中蕴涵了一种对道与术高度结合的追求,“当道与术高度结合之后,就可以怀远博见有诸世人,从而达到一种人生之美的境界”。
范迪安认为,“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古已有之”。对于加强美的教育,他又说:“一方面,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美的理解上有盲点和误区;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家对美的向往又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美育的大课堂,或者说把美育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十分重要。”而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就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摘编自《<一堂好课>“美育课”开讲》,2019 年12月06日)
材料二:
学术与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精神”不等于知识,教育也不等于智育。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意志与情感,即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或科学、伦理与审美。康德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现代教育和学科体系划分的基础。例如,正是由于受到康德的启发,蔡元培曾经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并力图将美育纳入现代教育学科体制之中。
随着现代学科体制藩篱的形成,在“审美无功利”和“艺术主体性”教条、“规范”的支配下,艺术和审美日益沦为一个追求个人感受和形式技巧的领域。作为严谨深厚的学者,鲁迅强调“文艺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而这就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倡导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强调“文艺要为人生”,就是主张在审美领域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艺术和思想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肤浅、庸俗论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我们看到: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思想的偏差。他们往往以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上去了,甚至以为经济是“实的”,精神文明是“虚的”,要出政绩,就要抓“实的”,甚至还有人主张精神文明建设要为经济发展“让路”,从而放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泛滥,对社会风气的庸俗化不闻不问,乃至以为,精神文明建设,只要给钱、撒钱,就一定能上得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切实找到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在教书育人中,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的教育。
(摘编自韩毓海《美育的力量》,《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9日)
材料三:

材料四:
12月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抖音联合举办的“DOU艺计划短视频美术美育专场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结合美术传播与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他对短视频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开启全民美育时代的期许。
张子康指出,随着信息网络科技和大数据的发展运用,许多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创造力不断进化,美术馆需要面向公众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从曾经板着严肃面孔呈现研究观点或学术理论的教谕式、单向传输式转变成为互动、浸淫和探索式的教育方式,成为建构式、体验型的各种新的文化价值的栖息地和建造场。
在这个“视觉先行”的时代,短视频似乎是“讲故事”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张子康认为,“DOU艺计划”以短视频的形式为美术馆公共教育提供新平台和动能,在输出内容的同时,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创造力,并帮助培养审美能力,可谓是“全民美育”时代的新思路。中央美术馆愿意与抖音继续合作,积极探索如何以短视频打破艺术传播时空限制,助力大众亲近艺术,服务大众审美培育。
(摘编自《短视频为美育教育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光明网2019年12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辉也认为,科学和艺术不可分割,对道与术的追求,其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其境界是人生之美。
B.只有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C.十年之间,在我国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美育师资队伍,还是艺术器材达标率,均得到了极大的壮大和提升。


展开余下试题D.艺术和审美在现代教育学科体制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但目前它们并没有在相关领域得到充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基于生活中存在对美的理解有盲点和误区以及人们对美的热切向往,范迪安正面肯定了利用好“美育课”去传播美的意义。
B.美育的力量发挥得当,将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抑制社会风气的庸俗化,构建正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
C.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既指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的短板,也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D.传统美术馆模式正在重新建构,短视频与美术馆的牵手,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开启了全民美育新时代。
6.蔡元培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也指出要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抵押
梅寒
十几年前,母亲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儿走进镇银行的大院。
那位银行主任大约头次遇到这样的贷款户拿一本厚厚的账本儿前来办理贷款,他听母亲条分缕析地讲完,一口茶差点就笑喷了:喊,这位大嫂,我们这里是银行,不是福利院,你家孩子读书要用钱,还债要用钱,我很同情,但原谅我们不能给你办这个贷款,贷款要有担保有抵押。
那账本儿上,记的是我家欠着亲戚朋友的两万多块钱的债。
母亲大约是头次听到“担保”“抵押”这样的新鲜词儿,她原以为来贷款只要跟他们讲清贷款的理由就好。
担保是什么?抵押是什么?母亲满脸茫然。
银行主任耐心地给母亲讲了大半天,站起来要送母亲出门。谁料母亲听完那些竟然笑了:要担保,要抵押,这好说啊。
银行主任举到半空的手又落下了:你家有可抵押的财产?当然有啊。母亲满脸的茫然已经变成满脸笃定。
可母亲接下来的话,却让那位主任彻底地哭笑不得了:我家有房子,但不能抵押,抵押了我们住哪里?我家有一头老牛,还值点儿钱,也不能抵押,抵押了我们家耕地就没有办法……
有什么可抵母亲还要喋喋不休地说下去,银行主任却没有耐心了:这位大嫂你家到底还有押?我们这里可忙……
有啊,俺有仨孩子,抵押给你们吧。
母亲此话一出口,全柜台后面的头都抬起来,一双双眼睛齐刷刷投过来。
母亲就当没看见,依旧自己说下去:俺有仨孩子,大闺女在北京读大学,二闺女在县城读高中,一个小儿在市里读中专。俺们家穷,是不差,可俺穷是为了供俺孩子读书。学费这么贵,地里出产这么少,不借不贷,孩子咋读得了书啊?有困难,找政府,不是你们说的么?这不,俺就来找政府了。你想想,俺家就在那里,长不了腿跑不了,你们想啥时找就去找。俺们孩子在那里,一天比一天能耐,等他们都读了书长了本事,就只管赚钱给国家做贡献了,到时候,莫说你们贷我们三万两万,就是贷个十万八万,俺仨孩子一人担一份儿,说不定不到一年就还上了。何况,俺们现在也还年轻,能劳动……何况,你们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是给国家培养人才……何况……
母亲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何况何况”地说下去。听得银行里那些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大约也是那天银行主任心情好,他竟然被母亲的一篇长篇大论给说服了,破例答应给母亲想想办法。
第二天早上,母亲拿着我们全家人的身份证,乐颠颠地去办理了三万块钱的货款手续。完了,一一给我们打电话告知:现在咱们全都是一根儿绳上的蚂蚱了,你们都给我听好:你们都被我当抵押抵押给银行了,你们都得给我好生混……咱得说话算话,到时连本带利一厘不少还给国家……
此后,就是我们一家人漫长而又艰辛的还贷路。
那三万块钱,母亲拿出两万五,把这些年的新账陈账都一一还上了,还剩下了五千块钱,当流动资金。买了几只羊,买了几窝长毛兔,又买了几十只下蛋的鸡……可一年到头赚的那几个钱还填不了利息的一半。三万块钱不但没能按时还上,欠款倒是驴打滚一样越滚越多了。
母亲却不恼。她依旧是那一句:你们好好混,混好了,那些钱总有还上的一天。
她跟父亲,年年都为还那笔昂贵的利息在奋斗。可母亲却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在众人面前含着小心说话了。她也不怕跟人说自己穷,甚至还扬言说自己是村上最富的人家:一个庄户院儿里一下子供出三个大学生,你问问,十里八乡可有?
母亲说得没错,债是越还越少的,到点就会还完。
母亲的那笔“巨债”总算是还完了。不但还完了,还有了她平生以来的第一张银行卡,我们姐弟几个都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安了家。平日里寄钱给她,她不舍得花,全存上,自己还养鸡养兔子,弄点零花钱,也存上。
你还存那么多钱干嘛?现在也缺不到你们钱花了。回老家,劝母亲不要再那么省俭。
母亲笑笑,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年缺钱缺怕了,从来没有过银行卡。当初为贷款把你们几个都抵押了,想想都怪对不住你们。现在有钱了,就想使劲存使劲存,把那张卡存满,你们姐弟个个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我们闻听母亲此言,笑得眼泪都喷出来了。大半生都没拥有过银行卡的母亲,哪里知道那张小小的卡会是一个无底洞,怎么存也存不满,一如她这一生给我们的爱,怎么给也不嫌多。
可是,娘啊,你把一生都抵押给我们了,我们拿什么还啊?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塑造母亲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银行主任)一口茶差点就笑喷了\全柜台后面的头都抬起来\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等。
B.事实上可以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的老房子、老牛,母亲却认为不能抵押:而不能抵押的孩子她却拿来抵押了,由此可见,母亲无知无畏。
C.小说大量运用口语、地域性的方言,使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喊,这位大嫂\一天比一天能耐\乐颠颠\使劲存使劲存等。
D.小说叙事以第三人称母亲为主,中间穿插运用第一、第二人称,尤其结尾她\你\我们人称的转换更利于抒情。
8.母亲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抵押”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现作“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节)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B.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C.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D.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11.对下列文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表降职,“右迁”表平级调动。
C.“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蛮,是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称呼。
D.“节”是符节,以竹为竿,上缀有牦牛尾。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苏武“卧起操持”之物即是皇帝所赐符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受到朝廷恩惠: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B.汉匈关系时好时坏: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相互扣押使节,天汉元年,匈奴单于新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又修好关系,释放使节。
C.苏武被扣有偶然因素:单于正要派使节护送苏武等人回汉朝的时候,适逢昆邪王的儿子缑王、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所以扣押苏武。
D.苏武不辱使命: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也没脸面回家,于是拔刀自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①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②?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②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
B.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词人形象。
C.下片“宝镜”三句,笔锋从现实转到历史,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
D.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
15.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2)《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门客解释自己为何回避廉颇的语句是“
”。
三、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幽默、既旷达又仁厚、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___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___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___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___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幽默、既仁厚又旷达、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幽默、既旷达又仁厚、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C.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幽默、既仁厚又旷达、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D.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幽默、既旷达又仁厚、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20.说话反逻辑,能吊人胃口,有时还能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魏文侯问李克关于吴王夫差身亡国灭的缘由,李克的回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攀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