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09 2020-08-25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9]
2020年7月常州市八(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2020年7月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空格中。(2分)
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lì( ▲ )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 ▲ )松多了,有流水漫yì( ▲ )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diān( ▲ )、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 ▲ )长江的故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汉字 注音
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 】
A.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得知此官为末等官职,一怒之下,他回了花果山。玉帝命二郎神率天兵天将擒拿悟空,结果被悟空打败。
B.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C.《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又分数量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D.省委派达雅做代表去出席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车站很挤,于是由保尔先挤进车厢,然后打开车窗,把达雅从窗口拉进去。
E.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3.根据下面的文字,请你拟写一副宣传“和文化”的对联(2分)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将垣墙后退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桐城县志略》,有改动)
上联: 有容乃大,相如 宽 待 将 军 心 怀 天 下。
下联: 以和为贵,张家 。
4.阅读杜甫的《恨别》,完成问题。(共4分)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2分) 【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展现了中国力量。阅读下面材料,探究“抗疫精神”的具体内涵(3分)
材料一 寒冷的冬日,在与武汉全城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阵地前,86岁的董宗祈教授放心不下患儿,选择做一个“逆行者”。每周四上午,为了不让患儿久等,他坚持早上八点前便坐轮椅上班,做好接诊准备工作。他看检查结果、询问病情,仔仔细细地为每一位患儿开出治疗处方。
材料二 张定宇院长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用自己渐冻的生命,托起病人的信心和希望。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三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无数捐款、物资,像雪片般飞向湖北。吉林一对“志愿者夫妻”,驱车1800公里,将20万双医用手套运抵武汉。河南嵩县竹园沟村村民向武汉捐赠了十万斤的大葱。因为没有刨葱的机械,三百多位村民到地里硬是用手拔了三天。
6.默写。(6分)
(1) ,左右流之。 (《关雎》)
(2) ,白露未晞。 (《蒹葭》)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 。夜来城外一尺雪, 。
(白居易《卖炭翁》)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⑤麻篙: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
(3)或依林木之下( ) (4)更以净衣易之(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9.读了乙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10.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文所讲“教学相长”,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同一个主体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B.甲文以“嘉肴”和“至道”对举,运用类比手法,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
C.甲文强调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单独强调了学习时要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
D.乙文中“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一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从旁观者的角度,突出任末的勤奋和刻苦。
(二)阅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11~12题。(共6分)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11.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第一段中加点词“可能”表示作者对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的原因只是推测、估计,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四书”之一的《大学》,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C.第一段是道理论证,引用《大学》中的话,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D.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儒家在格“物”时,一般是向自己的内心去探求的。
(三)阅读陈鲁民的《豪气干云》一文,完成13~15题。(共9分)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②做人贵有豪气。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展开余下试题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 甲 的潇洒与自信 ,就有了 乙 的悲壮与不朽 ,就有了 丙 的从容与决绝……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下列三个语句是从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语境,将它们分别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三处。(填写序号即可)(3分)
①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②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甲: 乙: 丙:
15.第⑥段举钱钟书的事例,第⑦段举辛弃疾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
(四)阅读庞天舒的《拜谒高原》一文,完成16~20题。(共13分)
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雪域风光。
②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③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④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⑤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⑥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流淌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地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⑦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⑧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1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阅读第⑥段,概括作者笔下的高原具有哪些特点。(4分)
18.第⑦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9.第⑧段中,“博大的精神和情怀”具体指什么?(2分)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用“拜谒高原”作题目,意在表达作者对高原的望而生畏的心理。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高原的向往之情。
C.第⑥段画线句侧重表现高原不畏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D.第⑦段中,加点的短语“崭新的感觉”,是指人们初次到达青藏高原后的新奇感。
三、作文(共40分)
21.坚韧,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杜甫在坚韧中写下一首首爱国的诗篇,袁隆平在坚韧中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无数医护人员在坚韧中不辞辛劳地默默奉献……你也应该的在生活中领悟到坚韧的力量,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请以“坚韧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② 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③卷面整洁,字迹工整。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一篇:
2020年7月常州市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常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20年7月常”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