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32  2020-09-2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同步训练
归园田居(其一)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基础过关)
1.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 暧暧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B.鼓瑟吹笙(弹) 但为君故(但是)
C.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同“宴”)
D.桃李罗堂前(排列,分布) 依依墟里烟(村落)
3.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4.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①处诗人点明自己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清高孤傲的诗人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去,并宣泄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B.②处写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前两句写为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C.③处从远景转到近景,犹如电影的镜头般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D.④处以写景与开头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又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收结,全诗向往田园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5.下列诗句中,具有比喻意义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玉米
侯发山
早起四五点,天空的脸还没洗干净,老贵就已经挑着一担水到了地头。他不敢歇息,提溜着水桶进到田里。玉米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他看了看,都比昨天多了一片,昨天是四片的,今天五片;昨天五片的,今天六片……他把水瓢对准玉米的根部,缓慢地浇着﹣﹣如果浇得快了,水流就会把玉米根部那儿的土浇跑了;如果浇得过猛,容易把土溅起来糊到玉米的叶子上。水遇到土壤,转瞬即逝,还是留下了湿漉漉的蛛丝马迹。水流的“滋滋”的声音,在老贵听起来,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入耳……水塘距离玉米地不远,老贵差不多挑了三四十担水,等到7584棵玉米全部浇完,日头刚好爬到东山嘴那儿了。老贵一屁股蹲到地头,手掌胡乱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掏出旱烟袋,挖了一锅烟,点上火,很享受地滋溜起来。给玉米浇水,就得趁日头睡觉那会儿,要不,日头晒着,再去浇水,玉米会受不了。


浏览完整试题 五年前当地政府分地的时候,老贵抢先要了这块地。这里是中越边境,当年的战争曾遗留了大量的地雷,部队排除雷后再把土地交给政府。其实不用抢,这年头根本没人愿意种地。政府把其他几块没有人要的地都种上了树。这块地有九分六厘,老贵用脚步丈量了无数次。他接管后,有人劝他种果树,他说还是庄稼顺手,他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有经验;有人让他种药材,说药材值钱,他说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要那也没有用。有了这块地,老贵就把原先的责任田转让给了邻居。他说土埋到脖子那儿了,顾不了那么多。也是,老伴病逝多年,他今年58,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块地到手后,老贵拿上锄头深耕了一遍,捡出里面的石头什么的,然后施一遍农家肥,当年就种上了玉米。
有了水分的滋润,玉米苗在日头的照射下,尽情地舒展着身子,茁壮,精神。看着一棵棵玉米苗,老贵的脸上溢满了笑容,那眼神,那表情,好像那些玉米苗都是他的孩子。日头越升越高了,空气中有着明显的燥热。老贵喜欢这样的天气,有墒,玉米就长得格外快。老贵下意识地抽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几个月后玉米成熟的馨香。
这时候,二宝带着大全过来了。这两人老贵不陌生。二宝是村主任,大全也是本村人,如今在城里盖房子,是个大老板。
二宝说:“贵叔,跟您商量个事。”
大全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老贵下意识地接过。
“就是这块地的事。”二宝迟疑了一下,说出了口。
老贵盯着大全:“你也想要?”
大全点点头。
“没门!”老贵把手里那根纸烟甩了。去年,村里有人要用这块地当墓地,给多少补偿老贵都没答应。
大全又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说:“贵叔,你要多少补偿都中。”
老贵没有接大全手里的烟,指着地里的玉米说,说:“你得先问问它们答应不答应!”
二宝说:“贵叔,若是玉米知道,也会答应的。”
“二宝你也啥意思?”老贵一时给搞糊涂了。
二宝说:“贵叔,我知道您对这块地的感情,但你也得想想村里那些孩子们,跑到十几里外的镇里上学,刮风下雨,孩子不受罪?一年要穿坏好几双鞋子呢。”
老贵梗了一下脖子,说:“我不是把每年卖玉米的钱都捐给了那些孩子们,让他们买鞋……”
大全有点哭笑不得,说:“贵叔,我在村里建个小学岂不更好?”
“啥?建学校?”老贵懵了。
“人家大全要无偿给村里建个小学,就打算在这块地上建!”二宝补充道。
“真的?” 老贵似乎不相信。
几乎同时,二宝和大全点了点头。
那些玉米苗随风摆动,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同意。老贵一脸难色,不知道该怎样跟它们交流。
大全说:“贵叔,不急,等您收了这季玉米再说。”
这还差不多。老贵的脸像雨后的彩虹,亮丽而有色彩。
一年后,一个崭新的学校建成了,学校的名字就叫“玉米小学”。老贵的儿子叫玉米,是一名军人,早在六年前因为排查学校这块地上的雷时,发生了意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使用的“7584”“九分六厘”等数字,体现了老贵深藏在内心无法言说的思念。
B.小说使用插叙、补叙等艺术手法,避免了叙述上的平铺直叙,增强了审美效果。
C.第一处划线句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玉米得到水的滋养后挺拔的姿态。
D.二宝为了村里孩子的读书问题向老贵提出了不情之请,老贵在了解情况后忍痛答应了。
(2)请赏析文末划线句子的作用。
(3)艺术真实是文艺创作的真实,是作家经过筛选写进作品的、符合生活内在逻辑、能显示社会生活本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的艺术真实性。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已。用其策,辄有功。其冬会参将王瑛破剧贼廖婆保等于钦、化州,大获,玺书嘉劳。明年,贼首黄公汉等猖獗,偕参将夏鉴等连破之思恩、浔州。两广自韩雍去,罢总督不设,帅臣观望相推诿,寇盗滋蔓。鲁奏请重臣仍开府梧州,遂为永制。秩满,课最,进副使。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治兵两广如故。弘治四年,改湖广左布政使兼广东按察副使,领岭西道事。人称之为“三广公”。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十一年,鲁卒,其子进副千户,世袭。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
B.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
C.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
D.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


展开余下试题(2)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无赖 子弟
B.严重 猖獗
C.始终 长城
D.不得已 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鲁初任县丞,展现非凡才能。两广境内贼寇蜂起,陶鲁能发动长者,动员百姓,共同抵御流寇,在他的带领下,新会百姓总能击退敌人。
B.陶鲁军功显赫,仕途少有挫折。陶鲁受到巡抚叶盛的赏识,得到升迁,又因战功得到皇帝的嘉奖,为官四十五年,权位盛极一时,成为一代名臣。
C.陶鲁治兵仁德,注重百姓教化。陶鲁心怀仁德,他认为要感化贼寇,而不是动用武力;陶鲁每平定一个地方,都会在那里建学校教化当地百姓。
D.陶鲁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陶鲁为政一方,百姓深受其恩,两广百姓倚重他,视他为“长城”,陶鲁去世三十年,新会人对其恩德念念不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
②两广自韩雍去,罢总督不设,帅臣观望相推诿,寇盗滋蔓。
四、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②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④前年嫁彭郎⑤.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搀:刺,直刺。③低昂:高低起伏不定。④小姑:指小孤山。⑤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勾勒了一幅山水苍茫、浩淼空阔的画面,高度概括了长江绝岛图的内容。
B.“崖崩”写出山的险峻,“搀”写出乔木的气势,两个词语都赋予了诗歌动态美。
C.画中的主体客舟也是诗歌的中心,一叶不知何处来的扁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秀美丽。
(2)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形象鲜明、直观,这是诗歌不能与之相比的,但诗歌却可通过语言调动多种感官,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绘画所不能相比的。试从诗中找出三个例子,分析诗歌语言的优势。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陶渊明《归”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