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02  2020-10-0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琵琶行(并序)》课后训练
琵琶行并序
一、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①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②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南浦:代送别之处。②好去:放心前去。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描绘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D.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典雅。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同“锸”,铁锹。
3.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4.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 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白居易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白居易的讽喻组诗《秦中吟》。④正声:雅正的诗篇。⑤伏:服气。
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诗人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6.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二、名句名篇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犹豫不决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
(3)《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诗句是“          ,          ”。
(4)《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表现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          ”。


浏览完整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朋友为答谢我的帮助,给我送来了一盆精致的盆栽,我推辞不过,只好说:“这次我就笑纳了,下不为例。”
B.这家饭店无论选址、装修、菜单及菜品设计还是服务礼仪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常光顾这一家饭店。
C.再次见到刘老师,我激动万分,走上前对他说:“您二十年前的留言,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D.昨日去朋友家做客,受到朋友的热情招待。今日又见,朋友迎上前来说:“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9.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1)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2)                ,王安石誉之为“白俚”。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3)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10.(2018•全国Ⅰ卷)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琵琶行并序
1.D 解析 D项,“李诗语言奇特典雅”错,李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语言朴素凝练。
2.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李诗则通过写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
3.采地黄 卖地黄
解析 前六句写采地黄的原因,七、八句写采地黄的情况;九至十二句写卖地黄,最后两句写卖后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4.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 叙述特点应从人称、顺序、线索等方面考虑。叙事诗多把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而本诗主要是叙述采地黄和卖地黄的过程,没有景物描写,却能够感人至深。本诗对比手法还是比较明显的,其特点在于:短短十几句,却包含几组对比,这些对比都直接表现和深化了主题。
5.CD 解析 C项,“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不正确,这里主要是戏谑李绅,与标题中的“戏赠”一致。D项,“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皆不正确,从诗歌本身来看,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遭际的不满,人生在世却“富贵”“无分”,只有等待身后的文名,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诗人许多难言的不平与辛酸。
6.①诗人戏谑友人,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和自负;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读这首诗要注意作者信息: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做此题时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释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极有帮助。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串全篇。颔联由自负开始转而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偷”字写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颈联由自负、自夸转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尾联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说我“言词夸张”,我已新编成十五卷诗集。
7.(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8.D 解析 “笑纳”“光顾”“惠存”都是敬辞。
9.(1)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2)有意识地追求通俗 (3)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10.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定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进一步修订。
解析 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再次关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从属、并列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括性强,条理清楚,富于变化。注意字数要求。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琵琶行(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