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36  2020-10-0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36]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北岛《回答》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这两句诗的语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②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2.下列各句中,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应该学习逻辑,我们都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逻辑。
B.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
C.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
D.想考大学的人要努力学习,你是想考大学的人,所以你要努力学习。
3.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虽然难以证明,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应,这就是“逻辑规律”。下面四个句子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  )
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B.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C.只有获得一等奖,才能参加决赛,他参加决赛了,所以他已经获得了一等奖。
D.青年团员要带头学习雷锋精神,我是青年但不是团员,所以我不需要带头学习雷锋精神。
4.下面这段文字存在五处逻辑错误,请写出存在逻辑错误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①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201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②这本书很有特色。③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④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⑤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⑥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⑦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⑧你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滋养。⑨你只要读完了它,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5.请在画横线处写出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辛弃疾①(1140—1207),字幼安②,号稼轩③,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④。
①与②之间是    关系;③与④之间是    关系。
6.逻辑推断题。
(1)根据语境填空。
从前,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凡是漂流到这个岛上的外乡人都要被当作祭品杀掉,但允许被杀之人在临死前说一句话,然后由这个岛上的长老判定这句话是真还是假。如果说的是真话,则将这个外乡人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如果说的是假话,则将他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掉。有一天,一位哲学家漂流到这个岛上,他在被杀之前说了一句“            ”,使岛上的人没有办法杀掉他。


浏览完整试题(2)请说明下面一段文字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当一盘喷香美味的糖醋鱼端上饭桌时,鱼嘴能张合,鱼鳃会动……我们不解地问邹经理,鱼已经烧熟了,它的嘴和腮为什么还能动?邹经理告诉我们,这是厨师绝妙的烹调技艺——做好的鱼可以动二三十分钟,有时一条鱼的鱼身已经被吃得只剩骨架了,鱼嘴还能张合。




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今晩,你不来接我,我就只有露宿街头了。”这是一种假两难推理,理由是:没人来接,还可以自己打车回家、走路回家,也可以住在宾馆,还可以到附近朋友家投宿。
这种假两难推理所给出的两个选择看似难以抉择,二者只能取其一,其实并不全面,即不涵盖所有的可能。请联系生活实际,另写一个假两难推理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请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一项,并阐明理由。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1)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一项为:    。
(2)理由如下:


3.请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要求: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关系,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李明不到十八岁,所以,李明没有选举权。
②如果有大雾,飞机就要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停飞。




4.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一般是用一个大前提(一般性原则)和一个小前提(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推断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特殊化陈述)的过程。三段论推理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进行科学研究等思维活动时能够推断出正确结论的科学性思维方法之一。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推断出后面题目所给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并仿照示例的形式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示例)大前提: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小前提:所有的牛都是偶蹄目动物。
结论:牛是脊椎动物。
条件:
(1)所有的X地区的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2)所有的Y地区的人都是穿白衣服的。
(3)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
(4)A是一个穿白衣服的人。
请根据以上条件推断以下哪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1)A是Y地区的人。
(2)A不是X地区的人。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没有明确答案。但是有人另辟蹊径,从逻辑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写了一篇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短文,并在文中给出了明确答案。下面是该短文中的三段文字,请顺着他的思路,再写一段话(60~100字),并给出明确答案。注意体现恰当的逻辑节奏和逻辑力量。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李春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看似难以回答,其实,这是有明确答案的。
首先看鸡的来源,这一点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人类将捕获的某种野生禽类家养驯化,称其为鸡,而这种野生禽类肯定是产蛋的,即在鸡出现之前,已经有蛋了。那么问题解决了,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如果将问题缩小,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注意,是“鸡蛋”,而不是“蛋”。那么,答案是先有鸡,后有鸡蛋,因为我们把鸡下的蛋叫作鸡蛋。


2.下面是董事长的新任秘书在向其汇报会议安排时的原话,因缺少逻辑性和条理性,董事长很不满意,要求新任秘书将此次会议安排按照“结论先行”“逻辑呈现”和“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重新向其汇报。假如你是其新任秘书,你会怎样重新进行汇报?
董事长,刚刚杨总来电话说系统出现问题,明天下午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张总说他晚一点开会没有关系,明天晚点再开也可以。可是明天的会议室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上午10点,您看行吗?


3.下列句子运用了逻辑上的归谬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谬法的逻辑思路,并按照这种思路,仿照其中一个例句的格式另写一例。
例句:
①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岂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了。


展开余下试题②有人说,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大学岂不是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4.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论点和开头,续写一段话论证此观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符合逻辑;80字左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模拟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B.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C.从知与行的角度看,逻辑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和艺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理性臻于完善。
D.逻辑的目的可以成为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种理论要想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具有结构性力量和活力,需要确立其自身逻辑的有效性,获得一种逻辑的品行。
B.生活中,人们要么认为逻辑神秘、深奥、抽象,敬而远之;要么认为逻辑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轻蔑对待。
C.逻辑能力存在于人的大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
D.理性的核心成分是逻辑,但人们对逻辑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这使人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逻辑作为一种理性的精神,能够促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探求和确立最深刻、最完美的知识内涵。
B.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所以很多人的行动常常是在外部刺激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需要观念的运作而这也正是一种逻辑运作。
C.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逻辑公理、逻辑规则和定义等,可以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D.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证明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想象、联想和抽象是催生精密科学诞生初期阶段的重要思维方式。创新首先应该有想象、联想和抽象能力。摩根说过:“数学发明的动力不是理性,而是想象。”以严密逻辑为基本特征的数学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毋庸置疑了。
恰如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指出的:“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但梦想和猜测若无推理使它们作有益的用途,也只是胡思乱想而已。”同时,他也指出:“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虽是灵感的源泉,但如不受到训练,也可能酿成危险;丰富的想象力须用批评与判断来加以均衡。”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近代美国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警告说:“尽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的想象都有益处……存在许多‘非创造性的想象’。”所以并非所有的想象力都是有用的,即使产生了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仍然是不够的,后面还需要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古希腊的数理哲学思想和理性精神,所以尽管我们产生了大量有关农业、畜牧业和制造业等的发明创造,但发明创造并未导致科学在中国诞生。要克服胡思乱想,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判断力,具有足够的逻辑推理能力,来证明自己的想象和猜想的合理性;要使想象过渡成科学,必须运用的后续手段是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
有人曾经把科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猜测型的,主要采用想象、联想和抽象的思维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猜测以后,然后才去设法证明它是否正确。猜测型科学家缺乏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一般来说失败率极高,成功也多是依靠运气。另一类是推理型的,这类科学家不猜测,而是先收集足够多的资料,再通过推理拿到一个很好的结果。这类科学家往往缺乏“想象”和“联想”。通常第二类科学家有很高的成功率,但一般只是在学科现有的范式下进行创造,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两者相结合,既有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猜测,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创造的阶段,更推动想象转变成严密的科学理论。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改)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数学的基本特征是严密的逻辑,其发明的动力则是想象。
B.推理型科学家比猜测型科学家的成功率更高,但很难有重大突破。
C.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创造性想象过多,导致科学诞生受阻。
D.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可以有力地推动想象转化为科学理论。
5.下列对原文第二段中“丰富的想象力须用批评与判断来加以均衡”的理由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想象如果缺乏判断力,就容易变成胡思乱想。
B.很多想象缺少创造性,自然也没有多少益处。
C.若想象停留在初期阶段,就不能转变成严密的科学理论。
D.猜测型科学家的失败率极高,成功也多依靠运气。
6.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议论是人的理性思维,其基础是对具体的感性事物的抽象概括。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以后,还要从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面进化为语言文字,还得从口头即兴交流升华为文体,这个过程相当复杂、漫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跨越。
在孔子时代,人们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对话,当时并没有做文章的概念,连标题都没有。孔子的言论之精彩,在于其大部分都是深刻的格言式警句。当然,光是形成独特而全面的观点,也还只是属于逻辑中最初步的概念、判断层次,要言之有理,则需要进入更高的层次:推理和论证。
到了孟子那里,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辩证格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用类比推理来说明观点,不但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而且把抽象的逻辑感性化。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弈秋诲人”等,这样的寓言在逻辑上属于类比推理,多少具有论证的功能,这比孔子进了一步。用寓言作类比推理是当时的风气,也是汉人思维经过多年的积累,突破孔子时代局限于判断的表现,体现了国人在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论证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但类比推理和比喻一样,只是在一点上相通,难以全面。而事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故类比推理鲜能全面。
孟子晚孔子一百多年,中国人在交流中最明显的进步是表达观点时正反结合转化的模式普及了。孟子对与自己论点不符的例子不但不回避,而且加以分析,用“他说圆己说”,这就把正例和反例、论证和驳论结合起来,达到了雄辩的境界。这与20世纪西方科学学者波普尔的“证伪比证明更有理论”的突破性学说不谋而合。
光有了这样的自觉,还只限于思维方式,并不等于为文。从思维方式到形成文章,除了语言、逻辑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文体。
与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样,传播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文体的发展。有了做文章的意识,文体就随之丰富起来。“说”在最开始有现场即兴、口头交际的性质,“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虽不像“论”那样特别强调全面和严密,但是有机智、敏锐、出奇制胜的优长,特别是比喻的巧妙。其特点是:第一,不直接正面说理,而是从侧面以比喻引出论点;第二,不是单层次宣告,而是多层次的逐步深入。而“论”作为一种文体论证的规范显然比“说”要复杂。“论”是直接推理,从肯定、否定两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全面资源,深思熟虑,把所有的可能都加以权衡,严密到没有任何漏洞,让论敌反驳无门。总的来说,“论”的要求就是全面、反思、系统、缜密,《过秦论》《六国论》等就是这样的典范。
(摘编自孙绍振《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概念和判断是逻辑思维中的初级思维,而推理和论证属于更高层次,可以让人做到言之有理。
B.孟子运用寓言来说明观点,把抽象的逻辑感性化,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这是当时的风气使然。
C.用寓言作类比推理虽然突破了判断思维层次,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很难全面说明观点。
D.“说”具有侧面引题和多层次逐步深入推理的特点,但全面性和严密性不足,论证比“论”要简单。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采用总分结构,总起部分提出观点,即人的议论能力的形成经过了复杂、漫长、多个阶段跨越的过程。
B.在论述孔子和孟子的议论能力时,作者既阐明了两者的不同,也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C.文中列举孟子三则寓言的事例是为了阐明类比推理和比喻一样,只是在一点上相通,难以全面。
D.文章论述孟子能用“他说圆己说”的事例,是想强调孟子的论证有了新高度,已经达到了雄辩的境界。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话是孔子时代人们的主要交流方式,所以孔子的言论非常精彩,出现了大量的格言式警句。
B.相较于孔子,孟子既有所继承,同时又在类比推理上有所突破,这体现了国人思维能力的进步。
C.从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方式到形成文章,需要具备多个要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论说性文体。
D.“论”这种文体着眼于全面、严密没有任何漏洞,让论敌反驳无门,是一种典范的议论性文体。

答案
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1.答案 ①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0-202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