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60 2020-10-0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着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凡《“长安花”的芬芳,如何飘得更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国读者利用网络平台讨论中国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也可以借此交流情感。
B.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表现了出来。
C.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品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D.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了解。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文章从诗词到小说,从古代经典到当代影视,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状况。
C.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D.文章举荷兰女土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误解与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才子英雄
刘醒龙
“英雄不走无名之路,才子不登无情之山。”这句话得自山东东阿小鱼山下,那里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长眠之地。后来,与东坡赤壁的朋友见面,又将这话写出来交给他们,作为对联用在坡仙亭前。人间之事,绝对到百分之百的从未有过,英雄与才子也是如此,天下第一豪杰项羽,被人提及最多的是与虞姬诀别时所写才情满怀的诗句。到了被太多人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苏轼这里,事情又颠倒过来,明明是靠文章来立世,却被后人塑造为君临江河湖海空前绝后的英雄。
在黄州,人们越来越爱将苏轼作为中心来讨论这片地域上的文化,这有着朴素的道理。一方面,苏轼所处的宋代,距今一千多年,再上溯一千多年,正好是中华文化兴盛的发端,其承前启后的意义远非其他可比。另一方面,苏轼身上浓缩了人生中最典型的两种超级能量,文韬与武略。武略就像赤壁山临水朝北的那一面,陡峭而险要,文韬是那背水向南的另一面,舒展而闲适。这正是高峰与小山包的大不同。
苏轼来黄州之前,世人尚未将“豪放”二字标志于斯。如果仅仅是因为黄州人文地理丰富瑰丽,能使一个人的才情空前焕发,那么唐朝杜牧更早来到黄州,而且是最高长官,襟怀气度应当无限接近于地方上的王者,为何终与“大江东去”擦肩而过?如果不算那两首是否写于黄州而受争议的好诗,以其他作品对比《黄州府志》中那些土生土长的诗词,并没有高下之分。再有大宋初立时的王禹偁,个人经历与杜牧八九不离十,到头来也就留下一篇《黄冈竹楼记》,还被怎么看也有模仿痕迹的《醉翁亭记》遮蔽了光芒。
近代以来,以黄州为中心的黄冈一带,斯文与英豪并存、才子与将帅同在的格局,显得格外突出。只是,谈论客观的多,研究血脉的少。回看苏轼,在汴京城中是那样斯文,为何以贬谪之身到了黄州,反而豪情万丈,千古风流?说他是日日夜夜与长江做伴,毕竟这样的伙伴,杜牧和王禹偁都先他做过了。二位前贤不曾有的东西,苏轼却能闹出面目全新的巨变,大概只怪杜牧、王禹偁是西安人和济南人,而不是巴蜀之地的眉山人。
史籍有着清晰的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巴人常常兴兵发难,且屡败屡战。那一年,东汉朝廷大军再次得胜班师回朝时,将八千兵头将尾的巴人骨干,押遣到鄂东五水之间安顿,意图用无险可守的山水消磨其野性。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成功的。之后,这些巴人虽然还有过一段时期的暴烈行动,终究不再构成战略威胁。好日子过得人舒坦,艰难时世又要温习钢筋铁骨。时至今日,巴人称谓早已不在了,但五水还在,巴人奋勇豪迈的性格,还在五水河畔芸芸众生的血脉中流淌。从巴人放逐的东汉,到苏轼贬谪的北宋,前后不过几百年,那期间,五水之间的黄州性格,巴人的东西更多一些。这对生长在巴蜀之地的苏轼来说,是他乡遇故知,发现了自己骨子里“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英雄潜力,实在是三生有幸。由此判断,苏轼是在不知不觉中,将黄州当成了故乡。没有了京城的种种约束,已经是很次要的了,重要的是自身血脉与黄州性格的高度契合,如虎入深山,如鱼儿得水,如鹰击长空,如游子还家,本来就是天下了不起的才子,又发现之前被尘世俗务遮蔽的情怀,笔下文章也就浑然如不尽长江滚滚来。
后来者多将苏东坡在黄州研习厨艺,给世上留下一道名为东坡肉的美食作为美谈。往深处看,这本是一时的无奈之举。宋时食物以羊肉为第一尊贵,牛肉第二,而吃猪肉的人是要被嘲笑和瞧不起的。可叹苏轼囊中羞涩,又好面子,唯有将自己的才情投资进去,给猪肉披上艺术的外衣,也是给自己治疗内伤,同时将黄州及黄州以远的粗俗幻化为斯文。如此掌故,所对应的不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时势之下,草莽中也可以蹦出英雄来,然而能够造时势的英雄非才子莫属。
一切文化的作用都是为着让历史与当下实现无缝连接,就如一代代人通过遗传进行天然的承续,同时新创出同样天然的空前奇妙。世上有说,黄州之地文武英才辈出,殊不知天下英雄莫不是才情满满,天下才子全在于雄心勃勃。英雄是才子的情怀,才子是英雄的血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5日)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用题于坡仙亭前的一副对联引题,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也自然地引出才子英雄的话题。
B.“如虎入深山”句,采用博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苏轼来到黄州,英雄的潜力被激发出来,斯文变成了豪迈。
C.东坡肉成为美食留传至今,这一烹制是苏轼在黄州的无奈之举,文中暗讽东坡爱面子,以才情掩饰贫穷。
D.最后一段有力地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才子,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写既照应标题,也深化了主旨。
5. 在黄州,人们为什么将苏轼视为这片地域文化的中心?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文中多次谈到杜牧与王禹偁,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了全球。罹患此病,会出现发烧、呕吐、疼痛、出血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最后会因失血过多、多发性器官衰竭死去。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出血热在最初流行时,几乎造成90%以上的患者死亡。传染病的传染性常常用“基本传染数”来描述,基本传染数越高,传染性越强。2003年SARS的基本传染数大约为2~4,麻疹为15~20,天花为3~5,埃博拉出血热为1.3~2.7。
展开余下试题
非洲人好食丛林中的野味,打猎得来的果蝠和猴子,容易寄生埃博拉病毒,从而增加感染机会。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等。而当地民众不知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因此仍然举行传统的土葬仪式。拥抱尸体,向死者祝福,然后入殓,使病毒有了一个更快捷的传播途径。因西非公共医疗系统的缺失,医院医疗条件差,多数情况下,诊治病人不在医院,而是在家里。这也是埃博拉出血热大规模流行的原因。
2014年,世界很多医疗机构都投入到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中。然而无论医生们多么努力,埃博拉出血热依旧在蔓延。“埃博拉出血热完全不存在,是政府为了获得国际援助而编造的谎言”,这样的谣言使深信谣言的人们继续食用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野味”;“埃博拉病毒是由外国人传进非洲的”,这样的谣言使竭力防止疫情扩散的“无国界医生”无法进入疫区工作;“医生因恐惧不顾病人的死活”“医院会主动杀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等谣言更使病人四处逃离,进一步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虽然造成惊人的病死率,会使人急性发病且无药可医,但并不是不可防控的。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新冠肺炎”的防治迫在眉睫。随着春节返程潮将至,部分人口输入型城市的疫情防控压力也在增大。1月29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方面透露,北京疫情正呈现出五大特点:疫情由输入性向扩散性过渡;出现多起聚集性病例;本地二代病例增多;病毒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已有隐性感染者及低年龄段患者。在数百万人次将集中返京的背景下,防疫形势也会愈发严峻。“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是疫情防控的双线作业任务。而返程返工“双返”必然对这两点带来挑战:与“双返”伴生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交互与防疫亟需的“减少人员流动强度和交互密度”要求,本就内在冲突,所以在返程高峰将至之际,疫情防控“发条”必须拧得更紧,避免病毒顺着返程形成的人口迁移链条、返工凝结的人群集结网络大面积传播。
(摘编自《光明时评:疫情防控,须跟上“双返”节奏》)
【材料三】
1月24日,北京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明确要落实责任、关口前移、多措并举、严加防控,建立防控工作的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而在数百万人口返京后,可以预见,这些责任会更重,头绪会更杂。
“责”是要守土有责。进入“双返模式”后,北京防扩散防输入需要投入更多,包括要以“整体政府”理念加强力度建机制、抓协同、强保障、促落实,也将“网格化管理”与“量化细化闭环化管控”结合得更紧密;包括统筹层级“上浮”,防控资源也向基层“下沉”。
对企业而言,也宜在复工安排与工作方式上采取更多灵活做法。此前北京市人社局发布通知,提出对于因疫情未及时返京复工的职工,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年休假,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待遇由所属企业按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支付。这里面,企业方面也宜调整“坐班”等规定,允许员工在线移动办公,把握好眼前的时间差,做好全年的计划表。
“责”还是要守土尽责。“双返”下的疫情防控,必须依托于协同抗疫、各尽其责的责任架构。海量人口涌入,防控重心不可避免地从“防存量”向“防增量”倾斜。这些外来人口在节前节中的健康状况与接触人员情况摸排,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只有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各方充分尽到责任,将这些摸清楚,防控才能无遗留、少盲区、零失误。这针对的,不只是北京,也是各个人口输入地。疫情防控,没有人是旁观者。从政府到个人,都是“抗疫共同体”。而在返程与返工为防疫增加了难度的情况下,对疫情的防控也必须提到与之严峻程度匹配的等级,跟上“双返”节奏,不让疫情因返程而抬头、因返工而加重。
(摘编自《光明时评:疫情防控,须跟上“双返”节奏》)
【材料四】
当前,大数据技术已被用来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一些大数据企业也先后开发了各种应用型App,例如,“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发热门诊分布地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测评估系统”等,这些工具有利于公众做好自身防护,阻断疫情传播。
防控疫情,大数据还能做更多。比如,在对防控数据信息的摸排工作中,各省市、各单位采取了不同的信息报送制度和数据报送格式。能否开发一种简易的统一数据报送平台,不同层级授权管理,由排查对象自行填写信息,工作人员和各级部门逐级审核提交,依法按需汇总使用?而在对疫情趋势的研判上,可根据历史和现有的人口流动、感染人群发生数据和行为轨迹数据,建立疫情传播扩散模型,实时预判疫情受控概率,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做好疫情的信息公开,也要用好大数据。当前一些部门和机构纷纷发布各种基于大数据的疫情研究报告,并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整理相关疫情信息。这些报告和信息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了参考,但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此,要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及时公布,正本清源。
在具体防控工作中,也要把大数据用足用好。比如,疫情防控物资调配方面,可加快开发和使用先进的数据管理平台,高效处理善款往来、物资仓储、调拨申请、发放登记等工作,做到实时动态网络查询,帮助决策者和公众随时掌握。
事实证明,作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大国,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大到国家治理,小到衣食住行,善用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光明日报》:疫情“大考”面前须善用大数据)
7. 根据原文内容,请选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 )(3分)
A.接触传播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比如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人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就会被感染上埃博拉病毒。
B.传染性常用基本传染数来表示。不同类型的病毒有不同的传染数,SARS的传染性比天花高。
C.医疗者的心理素质影响病情的治疗,医生因为恐惧不管别人的死活,这也是让病人四处逃散的原因之一。
D.返程高峰将要来临,疫情防护必须拧得更紧,否则,疫情就有可能会大面积传播,造成更大的危害。
8.根据原文内容,请选择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企业应该打好时间的战役,在特殊时期调整坐班规定,在工作方式上寻求更灵活的做法。
B.如果属地、单位、部门、个人各方充分尽到责任,将外来人员的健康情况摸清楚,就能做到防控无失误。
C.用好大数据做好疫情的防控信息公开,也要注意仔细辨别信息来源,防止假信息的扩散。
D.目前我国在大数据方面已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大数据技术渗透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9.请根据材料内容,从政府、企业、个人的角度简要概括防控疫情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四、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6题。
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初辟从事。随父勔征竟陵王诞于广陵,以功拜驸马都尉。出为安护军、武陵内史。郡南江古堤,久废不缉。悛修治未毕,而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于是乃立。明帝崩,表奔赴,敕带郡还都。吏民送者数千人,悛人人执手,系以涕泣,百姓感之,赠送甚厚。桂阳难,加宁朔将军,助守石头。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持丧墓侧,冬月不衣絮。太祖书譬悛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终哀全生,先王明轨,岂有去缣纩,撤温席,以此悲号, 得终其孝性邪?当深顾往旨,少自抑勉。”太祖辅政,有意欲铸钱,以禅让之际,未及施行。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卫送山陵,卒,年六十一。 赠太常,常侍、都尉如故。谥曰敬。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B.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C.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D.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也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从事,官名,自汉代始,三公、州郡长官皆自征召僚属,多以“从事”称之。
C.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人,“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D.赠,也称“追赠”“追晋”,指古时在有贡献的官员临终时皇帝为其加封官职或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悛关注民生,身先士卒。郡城南江古堤久废,他组织百姓修缮,施工期间江水忽至,百姓弃工逃跑,他亲自上堤督阵,修好了堤坝。
B.刘悛极尽孝道,用心守丧。其父亲战死后,他在坟墓侧旁守丧,冬季不穿棉服。太祖写信劝慰他,要他多顾今后,稍微尽力压抑自己的悲痛。
C.刘悛治政有方,百姓爱戴。明帝驾崩,他带着郡印返回都城,数千百姓来送行。老百姓赠送给他丰盛的物品,他为之感动得流下眼泪。
D.刘悛心系国家,饯盈国库。他在蜀州发现了铜山,向皇上启奏下令采铜铸钱。皇上听从其建议,派使臣进蜀铸得铜钱一千余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
②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早秋三首(其二)
许浑
一叶下前墀①,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②渴,贫忧曼倩③饥。
生公④与园吏⑤,何处是吾师。
[注]①墀(chí):台阶。②相如:指司马相如。据《史记》载,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③曼倩:东方朔的字。《汉书》载:“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④生公:晋未僧人。传说其曾于苏州虎丘山讲经,人皆不信,后聚石为徒,宣讲至理,石皆点头。⑤园吏:指庄子。他曾为漆园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叶子落在台阶前,以叶落照应诗题,并由落叶引出后句的作者之悲,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青汉”是“银河”的意思,这一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青汉”和“白云”代指高官显爵。
C.颈联用典,作者运用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典故,引古人以自况,委婉含蓄地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D.尾联中,作者以“生公和庄周哪一个才是自己师法的榜样呢”的问句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5.“淮南人已悲”中的“悲”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6. 默写 6分
(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诗人用“ , ”,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他是个喜欢写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态确难画出,东施以真人来效颦西施________失败,何况是画家运笔调色。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__________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前。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了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该画初完成时,给予了我们新鲜生动的感受。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令人在想象里只能追寻旧影了。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口里念着古人的诗句,( ),诗画交辉,意境___________,各不相下,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而且 信手拈来 丰沛 各有优劣
B. 尚且 俯拾即是 丰沛 各有优劣
C. 尚且 信手拈来 丰富 各有千秋
D. 而且 俯拾即是 丰富 各有千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B.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令人只能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C.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在想象里只能令人追寻旧影了。
D.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让人在想象里只能追寻旧影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觉得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启发了画中意态
B.觉得诗启发了具体形象,画给予诗以意态
C.觉得画给予诗以意态,诗启发了具体形象
D.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①__________,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②__________,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③__________。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①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②(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辞海》”割圆术”条)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我们来说,阅读经典能够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能够在反复阅读中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让我们具有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些才是一流的智慧。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经典著作。
例如:
曹禺《雷雨》 莎士比亚《哈姆莱
上一篇: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二9月周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忻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