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5  2020-10-10
标签:统编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5]
云南省保山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吴铭《话说文学趣味》)
1. 下列对“小说中的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当一首诗看的好小说。
B. 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有趣的小说。
C. 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小说。
D. 艺术家对人生的观照和传达的技巧。
2. 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 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 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 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3.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
B. 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 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在故事。
D. 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偏嗜八股文、试帖诗。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来看,“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这里的“故事”和“诗”是“小说”的组成部分,这里的“诗”即“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A、B、C项都属于偷换概念,把“小说中的诗”理解为“小说”。


浏览完整试题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项,“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错误,选修偷换概念,原文意思是具有“纯正的文学趣味”的人能欣赏到各类的作品的佳妙处,而不是“当一首诗看”。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意推断的能力。
A项,“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错误,条件与结果倒置,文中说的是“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B项,“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错误,选修混淆偶然必然,文中说的是“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
C项,正确,由文中“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可以推知。
D项,“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偏嗜八股文、试帖诗”错误,选修偷换概念,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是狭隘,不是偏嗜。
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4. 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 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 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5. 下列内容全都能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
A.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6. 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 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 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 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7.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答案】4. B 5. A 6. B
7. (1)我确实很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王,因此让人拿着和氏璧,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2)现在为什么派手下人怀揣和氏璧逃回去,使璧回到赵国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B项,“臣请就汤镬”中“汤镬”是名词,前面需要动词做谓语, “就”是动词,意思是“接受”。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全都能体现蔺相如“智”和“勇”的一项。
A项,“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是蔺相如用来拖延时间的方法,可以看出“智”,“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是蔺相如主动提出接受汤镬之刑,可以看出“勇”。
B项,“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智”,但“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是秦王的行为,无法看出蔺相如的“勇”。
C项,“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是蔺相如评价秦国君王的言辞,这是看出“勇”,“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是王世贞对蔺相如做法的评述,与“勇”无关。
D项,“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智”,而“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是作者王世贞按照自己的看法模拟蔺相如的话,所以无法看出蔺相如的“勇”。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语段内容的能力。
B项,“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错误,结合后文蔺相如的话来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蔺相如认为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所以秦王也不会例外,一定不会遵守约定的,并非“骑虎难下”。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中,“诚”,确实,实在;“见……于”,表被动;“负”,辜负;“故”,所以;“间”,名词做状语,从小路;“至”,到。


展开余下试题(2)中,“奈何”,为什么;“使”,派;“舍人”,手下人;“怀”,怀揣着;“归”,使动用法,让……回到。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选文一:
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
选文二:
况且,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使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恨大王,说把我们像小草一样抛弃了。大王不给城池,而骗夺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但是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送到赵国呢(而把秦国处在理直的一方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 ②漂母:《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看见他很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8. 颔联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9. 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三谢不能餐”。
【答案】8. 苦和寒。苦”既指农民劳作的艰辛困苦,又指心境的悲凉辛苦。“邻女夜舂寒”着一“寒”字,尽显神韵。一指邻女夜舂,寒声阵阵,触耳惊心;二指邻女衣衫单薄,寒凉逼人,可怜可叹。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一“苦”一“寒”,还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9. 为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答恩情感到惭愧;为荀媪的纯朴真诚感动;为农家的辛劳贫困难过。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解答时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指出表达效果。“田家秋作苦”,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繁忙,农家一年四季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中,唯秋收是最令人喜悦的,而现在的“秋作”却感到“苦”不堪言,当时赋役繁重让百姓“苦”不仅劳动辛苦,更是心中悲苦;“邻女夜舂寒”,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写出女子深夜舂米心中的凄凉和身上的寒冷。“苦、寒”二字,充分写出了诗人对于人民的同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表达出内心的心酸,深切突出对农家的辛劳贫困的一种同情。这一句真实朴素地写出了诗人在善良勤劳而又遭遇不幸的农妇面前的深刻复杂的内心感情活动。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补写处空白处的句子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
(4)青,___________,而青于蓝;冰,_________,而寒于水。《劝学》
【答案】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池鱼思故渊 (4). 申之以孝悌之义 (5). 取之于蓝 (6). 水为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渊、申、悌、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纽约中央火车站询问亭上的时钟告诉人们,现在是差六分钟六点,高个儿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眯缝眼睛注视着这个确切时间。他心跳得浑身震动,再过六分钟,他就会看到十三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个女子了。虽说他从未见过她一面,她写来的文字却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勃兰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住了。
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就在这次战斗的头几天,他收到了她的复信:“你当然会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要你听着我向你朗诵的声音:对,纵使我走过死亡笼罩的幽谷,我也一点不害怕灾难,因为你同我在一起。”
现在他可要听到她本人的说话声了。还过四分钟就六点了。
一个年轻姑娘擦身而过,勃兰福特中尉心头一跳。她带着一朵花儿,不过那不是他们约定的红玫瑰。而且,她说过,她已经不年轻了。
他想起他在训练营里念过的那本书:《人类的束缚》,整本书写满了女人的笔迹。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这样温柔体贴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书印记上:贺丽丝•梅妮尔。他弄到一册纽约市电话号码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写信给她,她复了信,翌日他就上船出国了,但是他们继续书信来往。
十三个月里她都忠实地给他回信,没有接到他来信的时候,她还是写了来。现在呢,他相信了:他是爱她的,她也爱他。
但是她拒绝了请她寄赠照片给他的要求,她说明:“要是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相貌就无关紧要。要是你想象我长得漂亮,我就会总是摆脱不了你不过心存侥幸的感觉。我憎恶这种爱情。要是你想象我长得不好看(你得承认这是更有可能的),那末我会老是害怕,害怕你之所以不断给我写信,不过是因为你孤零零的,没有别的选择罢了。不,别要求我给你照片。你到纽约来的时候,就会看到我,那时你再作决定吧。”


展开余下试题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猛吸一口香烟,勃兰福特中尉的心情更紧张了。
一个年轻女子正朝他走来。她高高的个儿,婷婷玉立,淡黄色头发一卷卷的披在她纤柔的耳朵后边,眼睛象天空一样蓝,她的嘴唇和脸颊显得温文沉静。她身穿淡绿色衣服,象春天活泼轻盈地来到人间。
他迎上前去,没注意到她并没戴什么玫瑰。看到他走来的时候,她唇上露出一丝挑逗的微笑。
“大兵,跟我争路走吗?”她喃喃地说。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贺丽丝•梅妮尔。
她几乎正是站在这位姑娘后边,是一个早已年过四十的妇女。她就快变白的头发卷在一顶残旧的帽子下面。她身体长得过于丰满,一双肥厚的脚塞在低跟鞋里。但是,她带着一朵红玫瑰。
绿衣姑娘快步走开了。
勃兰福特中尉觉得好象被劈开了两半似的,他追随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啊,然而,对这个在精神上曾经真挚地陪伴过和激励过他的妇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地深沉;她就站在那儿。他看得出来,她苍白、丰腴的脸是温柔贤惠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勃兰福特中尉当机立断,他手指抓紧那册用来让她辨认的《人类的束缚》。这不会是爱情,然而是可贵的东西,是他曾经感激过,而且必定永远感激的友谊……
他挺直肩膀,行了个礼,把书本伸到这个妇女面前,然则就在他说话时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涩。
“我是约翰•勃兰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贺丽丝•梅妮尔小姐吧。见到你,我多高兴。我——可以请你吃顿饭吗?”
她咧开嘴宽厚地微笑了。“我不明白这都是搞的什么,孩子。”她回答说:“穿绿衣裳的那位年轻小姐,她要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还说,要是你请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我该告诉你,她在街那边的饭店里等你。她说这多少是个考验。”
(选自《中外文摘》)
11.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勃兰福特与女友在火车站约会的场面为主体同时将相关的人物、事情的起因交代清楚,使情节既简洁又富于变化。
B. 从全文内容来看,小说将一个约会的事情反复的表述,让人觉得单调无趣。
C. 小说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考验”起到了深刻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作用。
D. 小说在勃兰福特等待的过程中几次写到年轻女子,说明中尉以貌取人。
E. 勃兰福特原本满怀憧憬的等待约会,结果看到是个中年妇女应约之后,果断的将“爱情”重新定位为“友谊”,说明爱情只在同龄人中产生。
12. 小说三次写到“差六分钟六点”“四分钟就六点”“再过一分钟就是六点了”,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13. 请简要归纳小说中的勃兰福特是怎样的一个人。
14. 小说写贺丽丝•梅妮尔小姐以一种“考验”的方式与勃兰福特见面,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11. AC 12. 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同时反映了主人公急切与女友见面的难以按捺的激动心情。
13. 他是一个作战勇敢,希望获得温柔体贴的女子理解的军人;有过害怕,却能从女友信中获得新力量的坦诚人;他希望获得爱情,但是能在面对美貌和真情选择时,更注重真实的友情。
14. 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小说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结尾处波澜突起,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而且前文的拒绝寄照片等情节照应,使小说紧凑完整。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让人觉得单调无趣”错,将一个约会的事情反复的表述,意在强化中尉等待与女友见面的紧张激动的心情,将约会的题材写出了新意。
D项,“说明中尉以貌取人”错,说明当时社会普遍的心态是以貌取人,而不是说明中尉以貌取人。
E项,“说明爱情只在同龄人中产生”无中生有。说明他希望得到爱情,但在美丽的相貌和真实的感情之间的选择上却更看重真实的友情。
故选A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小说三次写到“差六分钟六点”“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再过一分钟就六点了”,这样写的什么意义,实际是分析其作用。从内容、情节的角度考虑:小说三次写到“差六分钟六点”“再过四分钟就六点了”“再过一分钟就六点了”情节,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准确时间,以时间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情节更能反映了主人公勃兰福特中难以按捺的激动心情,从而说明他对于这次约会非常重视,从而表现了他对爱情渴望。从特殊效果的角度,此情节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更有代入感,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力。
根据“勃兰福特中尉尤其记得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飞机被一群敌机团团围住了”“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这样温柔体贴地看透男人的心”可知,刻画出了他是一个战斗英雄,渴望得到温柔女人的理解与体贴;
作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依然在信里向梅妮尔小姐坦白承认他时常感到害怕,可见他的真诚坦率;
根据文本“勃兰福特中尉当机立断,他手指抓紧那册用来让她辨认的《人类的束缚》。这不会是爱情,然而是可贵的东西,是他曾经感激过,而且必定永远感激的友谊……”可见,勃兰福特中尉忠诚感恩,尽管渴望爱情,也被绿衣姑娘深深吸引,但在美丽的相貌和真实的感情之间,他当机立断选择了后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属于开放性探究试题。
解答此题,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再选择一个角度分析理由。
从情节角度考虑:可先结合着贺丽丝•梅妮尔小姐以一种“考验”的方式与勃兰福特见面所表现出的相貌与二人之间的感情,哪一个更重要,进而使读者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相貌与感情,故起着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进而总结出表达效果方面:以“考验”为题目是小说出人意料的一个情节设置,这样的结尾更能引发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从而表现真正的爱情是由内而外、重在品性和心灵相吸的;
从主题思想角度,贺丽丝•梅妮尔小姐与福特的真挚情感,揭示了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即相貌不是永久的,感情才是永恒的。因此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考虑:“考验”的情节,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主人公勃兰福特的真诚、坚守、对诱惑的抗拒等等。
从结构布局的角度考虑:“考验”这个情节,与前文“但是她拒绝了请她寄赠照片给他的要求”相照应,能首尾呼应,显得结构严谨完整。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
标签:统编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保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