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55 2020-10-07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练习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外论说名篇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单元目标]
素养目标 对应内容 学习提示
语言建构与运用 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体会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的特点。 1.专题学习法。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观点。
2.讨论法。针对文中某个观点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体会论证、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 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文化传承与理解 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的理论思想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一篇文章瞬间点燃了思想解放热潮,成了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也成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哲学语言展开的政治宣言;它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获得了不仅广泛而且坚实的认同,树立了在未来改革关口破路前行的思维模式;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回归“实践”,开启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重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改革开放宣言,我们仍激情澎湃。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
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我们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修辞立其诚》关注“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善”,两篇文章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
《人应当坚持正义》
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方法。对话并不断追问,让苏格拉底的思想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让我们与先贤展开思想对话,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惰性(duò) 虔诚(qián) 编纂(zuǎn) 米涅(niè)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浏览完整试题
(1)辟开辟(pì)复辟(bì) (2)轴轴线(zhóu)压轴(zhòu)
2.语境辨析法
(1)这位演员装扮奇特,身穿豹皮衣,头戴犀牛角(jiǎo),正在《三国演义》拍摄现场扮演一名武士角(jué)色。
(2)这位音乐爱好者时常跑到曲(qū)径通幽的小树林旁、溪流潺潺的小河边高歌一曲(qǔ),借以表达自己乐观的情怀。
二、写对字形
(1)zhuàn(撰)写酒zhuàn(馔) (2)纯cuì(粹)cuì(萃)取
(3)独cái(裁)装zài(载) (4)guàn(灌)输quán(颧)骨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贯穿•贯串
“贯穿”指穿过,连通,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如“这条公路贯穿全省各县”;“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这篇讲话贯串着民本思想”。
(2)考察•考查
“考察”多用于目的性不强的场合,①实地观察调查,如“他们考察了水利工程”。②细致深刻地观察,如“搞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考”;“考查”用于目的性较强的场合,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人的行为、活动等,如“考查学业成绩”。
(3)必需•必须
必需:表示“一定要有,必不可少”的意思,说明事物的特别需要;“必需”是动词,在句中可作定语和谓语;另外,“必需”有构词能力,如“必需品”等。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性,说明一定要这样做。“必须”在句子中作状语,用在“为……所……”的格式里,“必须”还有加强、命令语气的作用。
2.明确词义
(1)归根到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奴颜婢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愁善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疲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编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字斟句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到最后,事物会回到某种样子。(2)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3)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4)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5)编写,撰写。(6)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形、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备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色厉内荏),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疲备”中的“备”应为“惫”;“色厉内荏”不符语境,应为“奴颜婢膝”。
2.指出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的语病,并改正。
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越是远离经济,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先说“远离经济”,再说“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
3.判断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并改正。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在有分工的条件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不该用句外括号,应将括号及其内容放在“交换产品”后。
[资料链接]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骨灰罐由他的亲密战友遵照遗嘱投葬于英国伊斯特勃恩岩崖附近海中。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们或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或者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这些谬论,在德国大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恩格斯于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就是为了澄清这些错误思想。
书信体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促进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作用。
书信有其固定的格式,一般要遵循以下要求: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在下一行写日期。
[文本鉴赏]
恩格斯给博尔吉乌斯的这封信,写于逝世前一年。恩格斯在信中,针对博尔吉乌斯来信提出的问题,回答了作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指的是什么,论述了以技术装备为标志的生产力对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对于阶级的划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以及国家、政治、法律等决定作用,指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意义,“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
展开余下试题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②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
任务一 理解文中语句的含意
1.如何理解“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当时法国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需要有军事独裁者这样的历史人物出现,这种人物是迟早要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充当军事独裁者,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他本人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个角色可以由拿破仑来扮演,也可以由别人来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扮演了当时法兰西社会发展的主要角色,又是个偶然现象。
2.在书信第九段,作者为什么要说“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恩格斯在这里是提醒对方不要过度诠释,特别是不要陷入那种脱离整个宏观语境的“咬文嚼字”,因为这种“咬文嚼字”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求甚解”的表现。
任务二 理解文章的内容
3.在这封书信的第一段主要阐述了怎样的哲学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主要阐述了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作者所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它既包括以科学技术装备为标志的生产力,也包括“地理基础”“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主要是为了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联合起决定作用。这其中,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地位是更加突出的。恩格斯的这一界定,更加深刻地说明了物质生产和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感知信息,即准确感知负载信息的语言。
(1)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文体知识、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知识,感受语言,推敲、揣摩语句中的词汇、语法意义、修辞意义。
(2)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加深、加强对语言意义的感受与认识。
2.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完成对感知材料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整合过程。
4.在第四段恩格斯是如何认识上层建筑诸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信中,恩格斯反复地阐述了上层建筑诸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作者认为,上层建筑诸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经济基础产生能动作用的。
5.恩格斯在信中,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
恩格斯强调在研究历史时,必须善于从大量纷纭复杂的偶然性中发现它的必然性。偶然有如曲线,如果把历史上这些偶然事件联系起来,从这一曲线中找出一条中轴线,那么就可以看出,这根中轴线归根到底是和经济发展规律平行的,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6.作者认为在德国,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很难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获得正确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恩格斯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这种忽视主要体现在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种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任务三 合作探究
7.学习恩格斯这封书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时,要善于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中,找出必然的发展规律来。②恩格斯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做了精辟的分析。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运用例证法,增强说服力
恩格斯在伦敦写给德国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中,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对于论证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第四段在谈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时,举出了国家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来发挥作用。再如第七段谈到德国的著作界很难搜集到必需的材料,就列举了老古•冯•居利希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2.写法指导
运用例证法“四注意”
例证法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使用。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
(2)例证法中所选的事例,一定要真实而有典型性,否则就无法说明问题。
(3)运用例证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4)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枚举个别事实,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3.迁移运用
请以“理想的阶梯”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运用例证法,不少于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整整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究过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图书馆钻研,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他废寝忘食,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他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正是为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毅力和精神,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
展开余下试题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追求崇高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是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在这个崇高目标的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因为有崇高的追求,马克思建立了伟大功绩;因为有崇高的追求,马克思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
【应用角度】 “追求崇高”“使命”“奋斗”“功绩”等。
2.素材应用
追求崇高,就是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人生因追求崇高而熠熠生辉。马克思说:“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马克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和恩格斯一起,创建革命理论,指导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历史上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伟大人物,都是为国家、民族甚至为全人类而劳动、而付出的人。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居里夫人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牟利。”居里夫人让科学服务于全人类,而不谋求个人私利,她的人格是伟大的,她的精神是崇高的,这正是她受人敬仰的原因。我们应该学习伟人追求崇高的品格,选专业,选职业,不要只看到经济利益,应多考虑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大益处。
1.[先贤语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明理知义]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脏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成长启示]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论语》相关篇章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2.[先贤语录]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明理知义]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说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成长启示]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宦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产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练习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