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3  2020-1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月考试卷
语 文
2020.8
本试卷其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每道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沛公安在?
B. 大晋,何厌之有?
C.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文句式的能力。
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
B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C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
D项,无特殊句式。
故选D。
2.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 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A项,定语后置句,语序应为“可使报秦之人”;
B项,定语后置句,语序应为“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C项,省略句,应为“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D项,定语后置句,语序应为“茫然之万顷”。
故选C。
3.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 皆为陛下所成就 D. 何以汝为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B项,被动句,语意被动。
C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项,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 “所以”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的原因;句子译为: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B项,……的原因;句子译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C项,用来……;句子译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
D项,……的原因;句子译为: 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故选C。
5. 下列“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吾其还也。 B. 其人居远未来;吾令人望其气
C. 君知其难矣;共其乏困 D. 路漫漫其修远兮;臣左手把其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代词,自己的;/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
B项,代词,那;/代词,那。
C项,代词,这;/代词,他们。
D项,语气词,无意义;/代词,他的。
故选B。
6. 下列“因”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不如因而厚遇之
C. 欲因此时降武 D.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A项,因:通过。
B项,因:趁机。


浏览完整试题C项,因:趁机。
D项,因:趁机。
故选A。
7. 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越国以鄙远
B. 敢以烦执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其无礼于晋
D. 以勇气闻于诸侯;不然,籍何以至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连词,表目的,来;
B项,介词,拿、用;连词,来;
C项,连词,表原因,因为;
D项,介词,凭借。
故选B。
8. 下列“顾”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
B.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
C.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只是、不过
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照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
D项,“照顾”错误,应为“考虑、顾虑”。句子译为:干大事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躲避小的责备。
故选D。
9. 下列表格内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编年体 左丘明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荆轲刺秦主》 《战国策》 编年体 刘向 “风萧萧兮易水寒”
C. 《苏武传》 《汉书》 断代史 班固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纪传体 司马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的能力。
B项,“编年体”错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故选B。
10.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道”,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祖道,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 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 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如“留侯张良”是封号加姓名的。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再如“左尹项伯”,也是封号加姓名的。
D. 古时音乐分为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足“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
C项,“‘左尹项伯’,也是封号加姓名的”错误。“左尹”,是官职。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问题。(共25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祁彪佳,天启进士,授兴化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泅者乎,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 其身入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①,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②,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且群帅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③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至期风作,杰笑曰:“祁抚不至有辞矣。”顷之,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祁都堂至矣!”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公,巨人也!公在,杰敢越尺寸 以溷公者,有如此江。”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幻形也,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②宋高故事: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③史可法:北京陷落后率兵拥立福王,有实权但一度遭遇排挤,后在扬州殉国。
11.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 果以贤能称( )
A. 声称 B. 著称 C. 称呼 D. 称职
②出彪佳安抚苏州( )
A.驱逐 B.开脱 C.外放 D.免除
12. 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㧐其身入水,而泅成矣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 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 //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 捕苏民之首乱者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 监国 本朝老制度,为什么要拉宋高宗旧例呢
B. 虽是彪佳言,不敢持 虽然这是祁彪佳的话,史可法也不愿意支持
C. 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祁彪佳却用文书回应杰,约他定在大观楼会面
D. 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 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
14. 把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
15. 根据文意分析,第三段中祁彪佳两次“抗言”,原因各是什么?
16. 根据文意,按照题目要求填空。
祁彪佳第二次任职苏州时的主要事迹,可以用“平暴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 ”四个短语来概括。
【答案】11. ①B②C 12. C 13. B
14. 如果老拿着辅助漂浮的壶瓮,靠别人扶着胳臂,一辈子也学不会泅水。
15. 第一次抗言,是因为诸臣援引宋高宗南逃偏安为先例,祁彪佳认为这有损朝廷的威信,在政治结局的预示上也于朝廷不利。第二次抗言,是因为有人怂恿福王登基称帝,祁彪佳认为急于继承大统会有所不利,另外劝表未到就会名不正言不顺。 16. 募勇士、斩乱兵、摄兴平伯(杰)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11题详解】
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的判断方法有:(1)语境分析法(2)联想迁移法(3)结构分析法(5)字形分析法(4)语法分析法(6)成语词语印证法(8)通假代入法(7)邻词推断法等。解答时要瞻前顾后,“称”应理解为动词“著称”;“出”联系其后的官职名可以理解为“外放”。
【12题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应当结合该词的位置作一定的语法研究,A项:承接前文指代,他的;B项:承接关系的连词;C项: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D项:连词,来。
【13题详解】
B项主要是对句中“是”的理解,“是”应是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的意思,因此该句可以翻译为“虽然认为祁彪佳说的话正确,但却不愿意支持”。
【14题详解】
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
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该句中应注意:“执”是“拿着”的意思;“扶”是“扶着”的意思;“藉”是“靠着”的意思;“终其身”是“一辈子”的意思。
【15题详解】
解答该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祁彪佳抗言的具体语境,第一次抗言是在“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的情况下;第二次抗言是在“未几,有传正大位者”的情况下。组织答案时,结合祁彪佳的语言和当时的情况分析即可。
【16题详解】
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章中的第四段分析概括即可,根据“募士为苍头军”一句可以总结出“募勇士”;根据“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一句可以总结出“斩乱兵”;根据“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彪佳一举箸而别”等信息可以总结出“摄兴平伯”,意思对即可。
(二)(8分)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7.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18. 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17. 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18. (1)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2)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点,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心刑罚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对应;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相同。解读应要尊重经典文本,不能随意篡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孔子在本章中提出,刑罚只能避免人们犯罪,并不能让他们生出犯罪可耻的心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荣辱观,光靠政令和刑罚是确立不起来的。但是,若是用道德诱导人们向善,用礼制统一人们的言行,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正道,民心归服。这两种方法比较起来,道德教化和以礼治国要比苛政刑罚高明许多。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以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也可以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如认同,孔子在此强调“以德治国”的思想,重视道德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政治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若是统治者以德和礼治国,就能得到百姓的认同和亲近,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也会提升不少。倘若利用刑罚和政令治理国家,虽然也能相安无事,但是民众对国家的感情却很淡,缺少相应的凝聚力。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刑罚。
如不认同,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心刑罚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对应。他认为君子有“怀德”“怀刑”之心,他们时常记挂着道德礼仪,心中所想的只有仁德和善良。行事的时候考虑的比较周到,所有的一切都力求合理,担心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而小人所存“怀土”“怀惠”之心,他们心中想的只有自身的那点私利,对一些小恩小惠和个人的利益十分在意,很少有人去关心道德的修养,很少顾及到事情的后果和他人的感受。为了获得一些利益,即使是作奸犯科,他们也在所不惜。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
三、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共18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9.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 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 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 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0. 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21. 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展开余下试题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答案】19. B 20. C
21. 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然后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再分析四个选项中诗句表达的情感,选材不相同的一项。
A项中,通过“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
B项中,通过“离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
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相符;
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这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考查,然后分析两首诗歌中共同的表现手法,再分析两首诗歌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先看手法上,两首诗都是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比表现前后的变化之快和时间之快,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是今昔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今昔对比。再看内容上和情感上,两者都是在表现战士内心的悲伤,但《采薇》中,还有战士在回乡之时对亲人团聚的期望。
【点睛】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对比和反衬”。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二)(8分)
22. ①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慨有着相似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经常用《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当代各类聚会活动的盛况。
④《鸿门宴》中刘邦对项伯解释:“___________,岂敢反乎!_____________。”
【答案】 (1). 哀吾生之须臾 (2). 羡长江之无穷 (3).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 常 于险远 (5). 群贤毕至 (6). 少长咸集 (7). 日夜望将军至 (8).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1)提示句是“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注意“须臾”字。
(2)提示句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注意“瑰”字。
(3)提示句是“各类聚会活动的盛况”,注意“毕”字。
(4)注意“倍”字。
四、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一)(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栽棵自己的树
刘心武
40多年前,随父母住在机关宿舍大院,那个院落是个典型的四合院,我家所住的厢房门窗外,有株高大的合欢树。
一个星期天,忽然来了个面生的老头,绕着那合欢树转悠,又抚摩树皮,拣起落在地上的花,夹在手指缝里,嗅个不停,后来就站在树下发愣。我那时系着红领巾,在院子里玩耍,觉得他十分可疑,就过去问他找谁?他说找的就是这棵树,这树是他父亲带着他,亲自栽下的。我立刻跑回屋,向爸爸报告,说外头有个老头,搞反攻倒算呢!爸爸就走到窗前朝外望,我催爸爸出去轰他,这时,那老头也就拿着一簇花离去了。爸爸对我说,他认出那老头,是国务院参事室的,不熟,但肯定不是坏人,这院子原来是他家故居,对这棵合欢树有感情,忍不住来看望看望,属于人之常情,不必去干涉他。
北京的古都风貌,直到50年前,还可以用“半城宫墙半城树”来概括。人们现在仍津津乐道胡同四合院文化,不过大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建筑形态上,对胡同四合院的树文化,似乎重视得还不够。胡同里的遮荫树属于公树,这里暂不讨论。四合院里的树木,在过去是属于房主的私树,那些私家树往往是第一代房主亲自挑选树种,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棵,是其亲自栽下的。四合院里最常见的树种有槐、榆、杨、柳、松、柏、桧、枣、梨、杏、毛桃、核桃、柿子、香椿、丁香、海棠等等。四合院里的树木,不仅用于遮荫、观赏,也不仅是取其花、叶、果食用,往往还同主人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含有纪念意义,或表达某种祈愿,或切合主人性格、体现出某种刻意追求的文化格调。
最近继续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特别注意到曹家的树文化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中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