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3  2020-10-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
西南名师联盟2021届高三高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西南名师联盟2021 届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不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和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那是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到痛苦的痛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而在性命交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为常,但没有痛感,相反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
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
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自喜呢?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从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谬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与科学家的冷静客观、追求共性是不同的,有时恰恰是相反的。
B. 无理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广泛,在赏析时过于理性,事事符合规则逻辑,反而无法鉴赏作品。
C. 小说中的情节是一种因果,符合理性逻辑的“因果定律”,从理性逻辑的角度看理由必须充分。
D. 超现实荒诞喜剧的特点是读者能在其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思考其中包含着的深邃的道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为立论点,层层递进,得出前者优于后者的结论。
B. 文章引用诗句,均是为了论证用情感逻辑还原作者写作目的要优于仅凭感觉还原的观点。
C. 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
D. 文章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明情感逻辑还原在文学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无理中的有理,如果不把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分别看待,就无法进行深人的分析。
B. 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应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
C. 如果不理解现代派诗人提中 “扭断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就不能完全读懂现代派诗歌。
D. 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的追求与排斥,故而在分析文本时,二者不能同时运用。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从理性逻辑的角度看理由必须充分”说法错误。小说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情感逻辑的特点之一——即可以违反充足理由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项,“前者优于后者的结论”说法错误。二者各有优劣点,在分析文本时要将二者分化出来,不能混为一谈。
B项,“均是为了论证用情感逻辑还原作者写作目 要优于仅凭感觉还原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并未将二者作对比,恰恰是因为感觉还原和逻辑还原的利弊的矛盾互补,使得作者的强烈情感得以全面展示。
D项,“文章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二者不能同时运用”说法错误。“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丛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可以同时运用,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而已。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公开征集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发布。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一号”是其中第一次任务。这意味着,中国行星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中国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远行星。启动仪式透露,“天问一号”任务中的火星车,即将启动全球征名。
“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以“揽星九天”为任务标识,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天问一号”今年将向火星进发》)
材料二:
自从航天技术问世以来,有潜力和基础的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都十分踊跃,对这种现象比较现实的解释,是可以通过航天技术来发弹道导弹技术、军事情报和指挥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水平。
有人会问,美国宇航局公开了美国研发的三台火星漫游车获取的数据,为什么中国还要自己去发射一台漫游车,为什么要迎难而上?
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西方航天强国会把自己获取到的太空探索数据真正公开地展示给全世界研究者。如果我们到美国宇航局的网站上去寻找三台火星漫游车的探索成果,只能拿到一些零星数据,想要完整数据包是没有入口的。美国宇航局虽然有公布一些炫酷的照片,但真正能够用来研究的数据,外界是很难拿到的,必须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才能够拿到,最典型的是等价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独特数据和独特能力来交换。
(摘编自《欧洲两次失利、印度日本观望中国为何坚持要做火星漫游车?》)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于今年7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本周四,它终于官宣了此次出发前往火星的新探测车名字“毅力号”。去年,NASA举办了一场命名竞赛,邀请美国各地学生为这艘火星车命名。弗吉尼亚州七年级学生亚历山大•马瑟最终摘得桂冠。马瑟表示,之前探测器都以人类所拥有的品质如“好奇”“洞察”“机遇”来命名,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探索火星之路会遇到多少挫折,毅力将使我们坚持到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科学任务的副局长托马斯.祖布琛指出,坚持不懈和好奇心是探索的真谛。
据外媒报道,“毅力号”探测车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搜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曾经生活过的迹象,采取样本以待未来送回地球,交给科学家分析。此外,它还会描绘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为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做好铺垫。
据了解,“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
(摘编自《美国新一代火星探测车正式命名为“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任务标识“揽星九天”,中国对行星探测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


展开余下试题B. 想要获取西方航天大国有研究价值的大空探索数据是很难的,除非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甚至用我们自己独特的数据和能力来等价交换。
C. 我国首次火星操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是目前西方航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D. 美国将于今年7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火星探测车已定名为“毅力号”。我国的“天问一号”今年也将向火星进发,火星车名称尚未确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航天任务和航天器的命名,“天问”的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富有诗意和传统文化特色。
B. 我国即将进行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汇聚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人太空的能力等含义,体现了中国的航天技术潜力和态度。
C. 美国以前还曾发射过“好奇号”“洞察号”“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它们主要执行搜索、采样等任务,为人类未来可能向太空移民做好铺垫。
D. “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是因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
6. 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火星探测任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获取太空探索数据,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②通过发展航天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技术水平;③为未来登陆火星乃至移民太空做好铺垫。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C项,“这是目前西方航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三天任务的完成是航天史上的第一次,不等于西方航天大国没有能力解决,选项曲解文本意思。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D项,“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错误,这一判断于文无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只是说“‘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并没有说“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火星探测任务。
材料二第二段说“为什么中国还要自己去发射一台漫游车,为什么要迎难而上”,这提示了设题的区域,答案应该在上下文,如第一段“有潜力和基础的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都十分踊跃,对这种现象比较现实的解释,是可以通过航天技术来发弹道导弹技术、军事情报和指挥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水平”,这说明我国开展火星探测任务是要通过发展航天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技术水平;如第三段“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西方航天强国会把自己获取到的太空探索数据真正公开地展示给全世界研究者。如果我们到美国宇航局的网站上去寻找三台火星漫游车的探索成果,只能拿到一些零星数据,想要完整数据包是没有入口的。美国宇航局虽然有公布一些炫酷的照片,但真正能够用来研究的数据,外界是很难拿到的,必须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才能够拿到,最典型的是等价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独特数据和独特能力来交换”,由此可知,我国开展火星探测任务是要获取太空探索数据,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除此之外,材料三中还提到“‘毅力号’探测车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搜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曾经生活过的迹象,采取样本以待未来送回地球,交给科学家分析。此外,它还会描绘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为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做好铺垫”,可见还要为未来登陆火星乃至移民太空做好铺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场的哈萨克
刘斌立
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要带领着上百只羊、马和骆驼完成迁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
哈萨克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也是永远在路上的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每年都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乌尔达拉克当然知道这些,由于这些年牧场的退化,他们其实已经越来越少的转场了,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乌尔达拉克今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好不容易他才找到了目前这家销售医疗器材的公司,做销售助理的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又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以前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和很多同学一样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工作。可他才刚刚找到工作……
在和父亲的电话中,乌尔达拉克和他发生了争吵。乌尔达拉克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每天只能走很小的一段路。他说,他知道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那样用汽车运输着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民族的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也必须学会和继承这些事。不管怎样,乌尔达拉克必须得回去协助转场。
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回来转场,他把工作辞了。父亲那晚喝了酒,开始指挥第二天的工作,他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是否有病牲畜的事。乌尔达拉克只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的,我自己干,不会。”
父亲大怒:“你就是个废物,一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个废物。”
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又不靠做这些来生活。”
话还没完,父亲顺手操起马鞭就扫过来。
乌尔达拉克强忍着眼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开始查看羊圈。
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大锅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大家饱餐一顿后,艰苦而又壮观的迁徙开始了。
女人负责看管照顾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不时有大卡车拉着另外一家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父亲用很嘲讽的口气问候着车上的那家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策马扬鞭。
7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乌尔达拉克挑选着在迁徙途中受伤和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准备宰杀后用于这几日族人们聚合到一起的狂欢。夜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子。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明年女儿高中毕业,他不想让女儿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也没法留在城市里,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深秋的寒气,让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很孤独、很无助,他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乌尔达拉克这个名字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一边问道。
乌尔达拉克默不作声地穿上背心。
“你是我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乌尔达拉克在我们的语言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我们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父亲坐在了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
“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住,什么都有,就是不能再放羊了。你明天就回去吧,去城里找份工作,做个城市里的人。你妹妹要是明年考上大学,我也让她去。”父亲说着话,找出了根烟点上了。


展开余下试题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父亲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和你母亲都老了,草场也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一个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那晚,乌尔达拉克也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的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这些年牧场的退化,他们其实已经越来越少的转场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后文写父子冲突埋下了伏笔。
B. 文中的两处“嘲讽”都写了人物的不满,前者是父亲对不按民族传统做事的人的不满,后者是乌尔达拉克对父亲的不满。
C. “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渲染氛围,烘托了乌尔达拉克内心的孤独伤感,也表现了他不想听父亲的解释。
D. “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是乌尔达拉克对本民族未来问题的疑虑,也引起读者深思,有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8. 请结合文章分析乌尔达拉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9. 本文在谋篇布局和人物刻画上颇具特色,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案】7. C 8. ①孝顺。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辞职回家帮助家里转场。②有担当。身为长子,担起了家里的转场任务。③与时俱进。他认为转场不必像以前那样,而是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工具。④孤独迷茫。对自身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归宿感到迷茫,内心的苦痛,无人理解的孤独。
9. (1)谋篇布局上:①巧设悬念。父亲为何强行要求乌尔达拉克放下令人艳羡的工作,必须回家协助转场,用“反常”和“怪异”来展开故事,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局反转。本文的结局出人意料,让乌尔达拉克和读者都明白了看似固执、不通情理的“父亲”的良苦用心,让情节陡生波澜,使人物震撼人心。③结尾引发深思。“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引起读者深思,一个民族的未来应该建立在何种基础上,有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2)人物塑造上: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深秋寒冷,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毡房,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突然出现”“羊皮背心”等细节都表明父亲对他的爱护。使得“父亲”的形象更立体,更真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也表现了他不想听父亲的解释”表述错误。结合上下文可知,乌尔达拉克对父亲的话感到意外,如下文说“父亲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所以他是听了父亲的解释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分析乌尔达拉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来看,乌尔达拉克是一个哈萨克青年,是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是家中的长子,所以考生可以从人物在文本中这几个角色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特点。如作为家中的长子,即使对父亲让他回家帮忙转场不满意,也依然辞掉了让同学艳羡的工作,担起了家里的转场任务,由此可以看出,乌尔达拉克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作为长子的担当;如作为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乌尔达拉克认为“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每天只能走很小的一段路。他说,他知道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那样用汽车运输着物资和牲畜转场了”,他的这一看法可以看出他的与时俱进;如作为哈萨克青年,“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很孤独、很无助,他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的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对于自己的前途,对于哈萨克民族的归宿,他是迷茫的,孤独的。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分析概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谋篇布局技巧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
首先回顾谋篇布局包括哪些方面,如悬念、铺垫、伏笔、呼应、情节陡转等。然后分析这篇小说的情节,看有哪些技巧。这篇小说以“转场的哈萨克”为题,讲述乌尔达拉克回家帮助父亲转场的故事,小说先写父亲强行要求乌尔达拉克回家帮忙转场,接着写乌尔达拉克辞掉工作回家帮忙转场,然后写父亲讲述让乌尔达拉克回家帮忙转场的原因,最后以乌尔达拉克对民族归宿的疑惑收尾,由此可以看出,小说一开始写父亲强行要求乌尔达拉克回家帮忙,“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要带领着上百只羊、马和骆驼完成迁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他必须回去”“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民族的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也必须学会和继承这些事。不管怎样,乌尔达拉克必须得回去协助转场”,这个地方父亲的态度极为强硬,而且看似“蛮不讲理”,因为儿子的工作令人艳羡,而且转场已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那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自然就设下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文章在开头设下悬念之后,在后文做出了解答,父亲向乌尔达拉夫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至此让我们看到父亲的良苦用心,情节出现波澜,可以撼动人心;结尾写乌尔达拉克在回去路上的疑惑“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这一问题放在小说的结尾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由个人、家庭上升到一个民族,在主题方面有深化的作用。
然后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如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侧面描写包括环境和他人。如文中写乌尔达拉克孤独无助的时候,他的父亲来了,“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结合前面的“深秋寒冷”这一环境来看,父亲的突然出现应该不是突发的,作为父亲,儿子的情绪应该是看在眼里,父亲应该是关注着乌尔达拉克的,所以当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来的时候,父亲才能“突然出现”,尤其是扔给儿子“羊皮背心”这一细节,更是说明父亲是有备而来,充分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虛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西南名师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