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2  2020-10-1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2]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语 文 试 卷
考试范围:不限;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不能替代的。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 下列对“姓名文化” 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B. 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C.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 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 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 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C. 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D. 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
3.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初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 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C. 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D. 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C项,“‘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偷换概念,原文是“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原文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时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说法绝对,原文第2段的表述是“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
B项,“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夸大其词,原文第5段的表述为“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
D项,“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曲解文意,原文是“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可见,“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只是“家讳”,并不包括“社会避讳”。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一定都是原文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文章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文中对应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最后,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这可以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B项,“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无中生有。根据原文无法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推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
故选B。
【点睛】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无中生有:即题目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出现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出现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找到相关依据。
2、混淆范围 :命题者经常故意删掉原句的有关部分,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相比,或扩大了表达的范围,或扭曲了意义内涵。
3、夸大其词 :这种设题,或在范围上将原文的部分变为全部,或在程度上将原文轻的变为重的。
4、正反混淆。
5、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
6、以偏概全 :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内容,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7、张冠李戴 :把甲的说成是乙的。
8、由或然推出必然 :这种错误,原文用了“可能”“可以”“能够”“也许”等词语,而推断中常常用了“必定”“必将”“一定”“定然”“定要”等词语,因而造成了错误。
9、由未然推出已然 :也就是原文中表达事物的可能性,在选项中当成了现实性来表述;原文中的预测,在选择项中却当成了事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初期,对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用户而言,新兴媒介的作用有:一是为找不到发表渠道的人提供了发表平台,形成志趣相投的交流圈;二是为喜好通俗小说的读者提供便利、及时、海量、免费的阅读渠道。
二十年来,网络文学已经渗透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证实了“衣食无虞”之后,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结构的准确性。而在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的繁荣背后,亦埋藏着不容忽视的重重隐忧。量多质低,有“高原”缺“高峰”,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和片面追求点击率等倾向,皆是对传统文学的损害。当然,线上线下,精品总是难求,唯愿今后大浪淘沙、去芜存菁,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可以脱颖而出,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摘自《网络文学:这世界变化太快,一秒不跟进你就老了》,《新民周刊》,2018年第19期)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文作者寻找灵感方式

(摘编自《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洞察报告》)
材料三
由于原创文学网站建立了作家等级制度,高等级作者可以获得明星式的推广待遇,更容易被用户发现和接受。加上网络文学作品具有长期连载的特点,用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阅读某部作品,并成为作品甚至作者的忠实粉丝。用户具有粉丝的特质,就可以形成具有较强消费意愿和凝聚力的群体。用户粉丝化使得近四成用户愿意为作品内容付费,近六成用户愿意购买网络文学作品的周边产品。由于网络文学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用户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网络阅读本身。网络文学作品在漫画、有声读物、电台等领域的延展前景可观,这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整体延伸提供了用户基础。网络文学移动端阅读适应了用户对碎片化阅读、随时随地便携阅读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以及移动端阅读软件研发的日益成熟,用户对移动端阅读的黏性大大增强。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研究》,《出版广角》,2018年第4期)
材料四
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传统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中的流量担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监管,网络文学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但影响了传统文学的纯洁性,也对整个文学体系存在消极影响。对此,网络文学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学性,作为创作者应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发表、传播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要避免大量同质化现象,抵制抄袭、烂俗作品。
网络文学除了带给传统文学挑战外,也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文学有创作热情和兴趣的人们,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作为传统文学也应当紧跟时代形势,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学的传播。同时网络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在文字、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的。此外,传统文学也可以从网络文学生活化等多样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传统文学贴近人们生活,获得更多的关注。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西江文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发展的初期,新兴媒体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发表和阅读的平台。
B. 网络文学的发展证实了人们在衣食无忧后就会转为向往和追求精神生活。
C. 因为网络文学缺乏规范和监管,结果造成了网络文学整体环境存在问题。
D. 网络文学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和生活化视角等会使其最终超越传统文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移动端阅读网络文学的好处有移动端的硬件和软件研发日益成熟,适应碎片化阅读,可以不拘时空地便携阅读等方面。
B. 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学发展迅猛,但也存在数量多但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过假以时日,一定会有一批优秀的网络作品出现。
C. 2018年中国网文作者寻找写作灵感的方式主要有阅读书籍和文字、观看影视剧、增加见闻和旅游、注重交流等。
D. 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的大量同质化以及网络平台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不严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网络文学水平的低下。
6. 材料三和材料四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网络文学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6. ①网络文学网站(平台)方面:原创文学网站建立作家等级制度,使得高等级作者容易被用户发现和接受;网络平台要重视周边产品的开发。②网络文学的用户方面:网络文学作品长期连载的特点,可以让用户成为忠实粉丝,形成消费群体;用户对网络文学移动端阅读黏性增强。③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影响方面: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展现视角可以为传统文学所借鉴,但自身也需避免同质化、烂俗作品等弊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D项,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材料四最后一段“同时网络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在文字、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的。此外,传统文学也可以从网络文学生活化等多样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传统文学贴近人们生活,获得更多的关注”可知原文只是说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的优势,并不是说网络文学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和生活化视角等会使其最终超越传统文学。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D项,强加因果,从材料四第1段“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传统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中的流量担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监管,网络文学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但影响了传统文学的纯洁性,也对整个文学体系存在消极影响。对此,网络文学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学性,作为创作者应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发表、传播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要避免大量同质化现象,抵制抄袭、烂俗作品”可知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的大量同质化以及网络平台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不严只是网络文学中存在的问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材料三“由于原创文学网站建立了作家等级制度,高等级作者可以获得明星式的推广待遇,更容易被用户发现和接受。加上网络文学作品具有长期连载的特点,用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阅读某部作品,并成为作品甚至作者的忠实粉丝。用户具有粉丝的特质,就可以形成具有较强消费意愿和凝聚力的群体。用户粉丝化使得近四成用户愿意为作品内容付费,近六成用户愿意购买网络文学作品的周边产品。由于网络文学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用户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网络阅读本身”可知在网络文学网站(平台)方面:原创文学网站建立作家等级制度,使得高等级作者容易被用户发现和接受;从材料三“网络文学作品在漫画、有声读物、电台等领域的延展前景可观,这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整体延伸提供了用户基础。网络文学移动端阅读适应了用户对碎片化阅读、随时随地便携阅读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以及移动端阅读软件研发的日益成熟,用户对移动端阅读的黏性大大增强”可知网络平台要重视周边产品的开发;从材料三“加上网络文学作品具有长期连载的特点,用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阅读某部作品,并成为作品甚至作者的忠实粉丝。用户具有粉丝的特质,就可以形成具有较强消费意愿和凝聚力的群体。用户粉丝化使得近四成用户愿意为作品内容付费,近六成用户愿意购买网络文学作品的周边产品”可知在网络文学的用户方面:网络文学作品长期连载的特点,可以让用户成为忠实粉丝,形成消费群体;用户对网络文学移动端阅读黏性增强;从材料四第1段“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传统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中的流量担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监管,网络文学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但影响了传统文学的纯洁性,也对整个文学体系存在消极影响。对此,网络文学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学性,作为创作者应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发表、传播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要避免大量同质化现象,抵制抄袭、烂俗作品”可得出网络文学自身需避免同质化、烂俗作品等弊端;从材料四第2段“网络文学除了带给传统文学挑战外,也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文学有创作热情和兴趣的人们,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作为传统文学也应当紧跟时代形势,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学的传播。同时网络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在文字、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的。此外,传统文学也可以从网络文学生活化等多样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传统文学贴近人们生活,获得更多的关注”可得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展现视角可以为传统文学所借鉴。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国宝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让他感到温润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礼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发潮。
下榻,洗漱,吃早茶。吴承墨迫不及待地问:“东西在哪里?”“不急不急。”王老板说,“您老刚下车,先在这里养养神。”
“那是,养好了精神,看东西才不会走眼。”吴师母说。
午饭后,王老板就拉着吴承墨和师母直奔梅园。吴承墨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江南小城的梅花,曾给他带来多少灵感与熏陶。进了梅园,他一看到满园盛开的梅花,竟高兴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场吟就一首咏梅诗:
不为浮华动,月下独自开。吟吟低浅唱,一枝报春来。
刚刚吟完,王老板就拍手赞叹。吴承墨诗兴大发,又接连吟了好几首。
第二天早餐桌上,吴承墨又问起东西在哪里。王老板还是说:“不急不急。我听收藏圈里的人说,您是国宝级的大师,您只要闭着眼在书画前走一走,用鼻子闻一闻,就能鉴定出是真品还是赝品。”“那都是人家瞎吹的。”吴承墨说。
早餐后,王老板租了一条观光船,沿着古运河一路游览,还请来了两位评弹演员。老两口品着时鲜,喝着美酒,听着琵琶的伴奏和美女的清唱。吴承墨真的有些醉了,是被乡情陶醉了。陶醉之余,竟自言自语道:“看来,老了还是回江南来定居,江南的山水养人。”
“这是古今常理,落叶归根嘛,大师!”王老板附和。
闲谈中,王老板终于提起了那件东西。竟是一代国画宗师八大山人的一帧山水长卷。吴承墨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叹息:“哦!”这些年,他过目的书画不少,但能鉴定如此有分量的国宝,还是头一回。
第三天早茶后,王老板带吴承墨夫妇驱车驶入一个新建小区。一幢幢别墅在湖光山色中隐现,路边,一株株春梅正含苞欲放。王老板领着两人走向湖边的一幢独体小别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仿古建筑,门前就是鹤湖。转到三楼露天阳台,王老板朝湖面一指,道:“大师,您作首诗吧。”此刻,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群白鹤正飞上飞下,盘旋起落。吴承墨顿时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岸边梅花湖中鹤,哪是青来哪是白?天上嫦娥楼上客,哪是人来哪是仙?
王老板又是拍手赞叹:“好诗好诗!吴师母,喜欢这里吗?”
“岂止是喜欢,我都不想走了!”吴师母笑道。“如果师母喜欢,我就送给你们!”他一眼。
下午,王老板将二老接到了拍卖公司,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黄缎装裱的轴盒,从里面取出一个装裱精致的卷轴,缓缓将其打开。吴承墨就像一个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穿上白大褂,戴上白手套,围着长案缓缓转了一周,然后走近,俯身向展放在案上的墨宝。画面上有江南的群山、曲水、春梅,依山临水傍梅的,是一间小小的草寮。八大山人画草寮,只是草草数笔,淡墨上漂一层赭石,极其传神,似乎住在草寮里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画,只要一看到八大山人的作品,浑身就会似过电一般。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他拿起放大镜细细审读起来,用笔,用墨,包括题款,都没有任何破绽。他将放大镜瞄准了题款下面的那方印章。这是鉴定书画的最后一道关口。那是一方八大山人常用的印章,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略显浅薄。他又站到了画前,将鼻子凑近画面,做着一次次深呼吸。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呆立在那里。
晚上吴师母就跟他吵了一架。吴师母道:“你今天吃错药了?你头都点了,怎么就不肯落笔?”“我还是有点吃不准。”他说,“那方印章看上去没问题,只是印泥按说不应该那么淡。而且八大山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
“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吴师母道。
“看来,还得再看一遍。”吴承墨小声说。
三天后,他又将画面上的笔墨以及题款、印章细细看了一遍,再将鼻子一次次凑近画面。起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看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里面传出一个声音:“就你清高?就你圣洁?就你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转身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紧挨着他的吴师母说:“承墨,你随便写,就当平时练字。”这么一说,他的手就不抖了。
刚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吴师母已将揿了印泥的那方大章递了过来。他接过后,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吴师母就捏住他的手腕,朝下按去。
第二天,吴承墨夫妇就要返京了,王老板掏出一串钥匙:“师母,这是一点小小心意。”
回到北京,吴承墨就住院了。医生说他是因为太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太大。一个多月后,吴承墨才出了院。早晨,他从刚送来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梅城市博物馆花重金从私人手中购得的一件国宝——八大山人山水长卷,经鉴定竟然是赝品。
吴承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前一黑。
(取材于徐锁荣同名作品)
7. 下列对作品内容 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梅城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
B. 王老板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
C. 吴承墨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
D. 小说中 王老板,精明圆滑,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8. 小说中写吴承墨两次即兴吟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9. 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在前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其中三处,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第一首诗描写了梅花孤傲高洁的形象,暗示了吴承墨清高自许的心理。第二首诗写别墅小区的美景令人沉醉,暗示了吴承墨对住在别墅的奢华生活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9. 王老板赠送别墅给吴承墨,表明他本来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想贿赂吴承墨得到是真品的鉴定。吴承墨发现画上印泥颜色淡,画面没有冰片和麝香气息,与八大山人真迹不符,暗示是赝品。吴承墨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时手发抖,不愿落墨盖章,表明他心知是赝品,内心犹豫挣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综合赏析能力。
A项,“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说法错误。应是表现吴承墨重回故地的愉悦、温馨的感受,也衬托了王老板的热情;全文讲述了吴承墨在利益的诱惑下,违背本心,作出了假的鉴定的故事,全文基调并不“温馨”;
B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表述不准确,王老板是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为了用乡情打动他们,从而引发他们的落叶归根的想法,为下文送别墅铺垫;
C项,“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说法错误。在吴承墨作出鉴定之后,王老板把别墅钥匙交给了吴师母,说是“一点小小心意”。可见王老板请他来鉴画的真正原因是想借吴承墨的名气掩盖赝品的真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西藏自治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