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4  2020-10-1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文明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从地域分布上说,黄河文明在不同地域中分别孕育了河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从思想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上说,黄河文明的历史长河先后孕育了东周百家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从黄河文明贯穿的主要观念上说,天道观、宗教信仰、认知和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社会政治和人格理想、人文精神等,整体上都属于黄河文明的一部分。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古老性、不断创造性、再生性、整体上的丰富性、坚韧的绵延性及连续性。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和古老。早期中国古文本中就有许多记载,许多考古新发现又提供了大量新证据。早于夏代、比传说的五帝时期更早的文化很多就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之后的龙山文化,大致发生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经过史前文明、传说的五帝时期和三代的长期演变、积累,在春秋战国的大转变中,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突破。这是一个最具创造性的时代。一批开明的政治家既是政治革新的担当者,又是新思想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他们都成为百家子学的创建者和重要的发展者。其创立的思想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复杂深刻,令人惊讶。人们一定会问,黄河文明和文化从三代到春秋战国,为什么既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又主要在黄河流域实现了伟大的创造?简单说,这不仅受惠于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空间,更因这一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中心,人们称其为国都“政治圈”。
在长期的农业文明中,黄河文明和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同时在质和量上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整体上的连贯性和差异性,反映了它的包容性和竞争性。从秦汉开始的帝国文明和文化为什么也在黄河流域展开?同样,除了它的地理条件外,主要和它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有很大关系。从秦到北宋,帝国的都城主要是在黄河中游的咸阳、西安和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开封。虽然帝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但黄河流域仍然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表现出差异,又具有统一性和绵连不断的连续性。
黄河文明的思想文化、哲学、学说、观念和信念蕴含着一系列为中国人提供动力和创造的重要精神和重要价值。如它以普遍文化价值和文明为基础,奉行“薄来厚往”和“协和万邦”的人类理想共同体,具有高远的“天下主义”和“世界大同”的精神与价值;它在共同族群、祖先信仰、慎终追远的意识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的精神与价值,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脉相承;它反对财富的独占和土地集中,追求以“均贫富”和“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经济安排与共同生活愿望,具有强烈的正义、公正精神与价值;它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主张顺应“民意”,具有强烈的人民本位精神和公共理性;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天下使命感和责任感等。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就像历经沧桑而又坚韧自新的中华民族那样,既古老又常新。它的一系列精神与价值,对当今中国的复兴和再创造、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是无限的源头活水和精神资源。
(摘编自王中江《大河文明的思想创造》)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是黄河文明在不同地域孕育的文化。
B.较大致发生在五帝时期的龙山文化更早的文化都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C.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成熟,涌现出一批开明的政治家,他们创建了百家子学。
D.黄河文明在黄河流域实现了伟大创造,这不仅因为该流域是政治中心,更依赖于其地理空间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地域分布、时代形态、主要观念等方面阐明了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B.文章第二、三段用事实分别论证了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和古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C.文章第四段以时间为轴,按历史的沿革论证了农业文明时期黄河文明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逻辑严密地论证了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在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仍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有差异性又有延续性。
B.以均贫富和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经济安排与共同生活愿望表现在反对财富独占和土地的集中上。
C.为中国人提供动力和创造的重要精神和重要价值来源于黄河文明的思想文化、哲学、学说、观念和信念。
D.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复兴和再创造、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精神资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沿着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电影《攀登者》并未对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过多着墨。事实上,中国登山队前后进行了四次行军,前三次分别到达了海拔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高度,而从7600米开始,我们的队员就已经在刷新中国登山的新高度。最后一次行军在1960年5月24日。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梯”,但当时,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人梯”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与电影《攀登者》中的曲松林一样,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电影《攀登者》将1960年和1975年两代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1960年前,已有不少攀登者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登顶,但中国境内的北坡却从未有人征服过。国际舆论中出现质疑边界划定的不和谐声音:“如果没有中国人能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你们如何证明这是中国的领土?”尽管1960年国家正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任务依旧“刻不容缓”。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政治任务。
(摘编自《比电影精彩,他们是真正的中国攀登者》)
材料二:
目前珠峰的商业攀登主要有两条路线:南坡从尼泊尔一侧登顶,北坡从中国一侧登顶。攀登珠峰行动,有大部分时间用于高海拔的拉练,让人体充分地适应高海拔的环境,把高原反应降到最低。

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6500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适应高海拔。一号营地在珠峰北坳,从前进营地到这里需要经过60度的陡坡,有些较宽的冰裂缝还需要架设梯子才能通过。二号营地设立在7790米的地方,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要行走在裸露的山脊上,这里是攀登珠峰最困难的地方,也是珠峰著名的“大风口”。即便是天气理想的时候,也会有4~5级的风。三号营地海拔7900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四号营地海拔8300米,也称突击营地,登山者不会来这里过夜而是选择在这里短暂休息,然后开始冲顶。从突击营地到顶峰一般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的事情。冲顶需要经过第二台阶,这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虽然已经有“中国梯”,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
(摘编自《攀登珠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材料三:
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巅峰时刻,全民沸腾。
说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其实,那只是1975年的数据。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经被更新为8844.43米。珠峰测量,是测绘技术的一次大规模集成,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这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是对我国测绘科技水平的又一次考验。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 60年前,中国登山队员牺牲生命,穿越了被国外登山者称为“鸟都飞不过”的“死亡的路线”,实现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这次登顶没有得到国际认可,但中国人从来不会屈服。1975年,中国攀登者再次从北坡登顶,首次将觇标带上珠峰。从此,8848.13米这个数字,影响了世界30年。
今天,当8名队员又一次登顶珠峰,当我们的5G基站架上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当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任务时,再回头看我们征服珠峰的60年历程,留下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升腾起的只是无限的自豪和骄傲。
(人民网《再次登顶珠峰,彰显中国人的精气神》)
1.下列关于“攀登珠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60首次攀登与1975第二次冲顶,都面临着艰苦的条件,但攀登者均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
B.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1960年国家登山队才从我国境内的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C.攀登道路上设置多个营地,便于攀登者休息和补给,也让他们等候适合的天气并适应高海拔。
D.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攀登者》对1960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着墨不多,而将其与1975年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
B.中国早期的攀登者在珠峰第二台阶处留下的中国梯,为世界后来所有珠峰攀登者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C.海拔越高,环境越恶劣,攀登的困难也就越大,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营地之间的海拔高度差也就越来越小。
D.2020年的再次登顶,将5G基站架上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用国产测绘仪器全面担当测绘任务,精确测定出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


展开余下试题3.我国几代珠峰攀登者在登顶过程中克服过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
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这样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起云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雨落久了盼晴,天晴久了盼雨。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选自201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意在突出大悟是一个革命老区,为后文写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乡村的忧虑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
C.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其是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D.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表现了金岭老一代人仍然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
2.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解。
3.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七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节选自《金史•完颜陈和尚传》)
【注】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
B.台省,分别指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构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机关,均可接受下级的诉讼。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后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D.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窦宪破匈奴,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为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因误判葛宜翁案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最终壮烈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四、默写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善用对比手法。例如同是饮酒,自己“举酒属客”,曹操则“ ”;同是乘舟,自己“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则“ ”。
(2)屈原《离骚》中借美女被众女造谣中伤来比喻自己有政治才华却被诬告的句子是“ , ”。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 , ”两句描写池塘水潭上树木和藤蔓的形貌和动态,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①_________的疫情,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②_________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难得的空闲时光。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③_________前段时间,一张特别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 )。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阅读时的那份④_________,更是他从阅读中获得的面对疫病的乐观与从容。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获取知识的门槛变得更低了,但是信息⑤_________,人声鼎沸,享受资讯快餐无法代替静下心来读书,可以为人们带来整体性的思考和系统化的知识。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我们才可以在各种风浪中⑥_________、不焦虑。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丰盈的精神生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从天而降 ; 。 认真 芜杂 有底气
B 突如其来 , 。 专注 芜杂 有定力
C 突如其来 ; , 认真 繁多 有底气
D 从天而降 , , 专注 繁多 有定力
A.A B.B C.C D.D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照片中,一位患者戴着口罩在方舱医院里读书
B.那是一位患者戴着口罩读书的照片,地点是方舱医院
C.那是一位戴着口罩的患者在方舱医院里读书的照片
D.照片中,一位戴着口罩的患者在读书,地点是方舱医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享受资讯快餐无法代替静下心来读书,也无法为人们带来整体性的思考和系统化的知识。
B.享受资讯快餐无法代替静下心来读书,也无法为人们带来系统化的知识和整体性的思考。
C.享受资讯快餐无法代替静下心来读书,后者才可以为人们带来整体性的思考和系统化的知识。
D.享受资讯快餐无法代替静下心来读书,后者才可以为人们带来系统化的知识和整体性的思考。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王婆卖瓜,都夸瓜甜”,但有时也要“夸苦”。鼎鼎大名的苦瓜就是以自己的苦味而博得一些人的特别喜爱。虽然苦瓜的肉是苦的,叶是苦的,茎也是苦的,但是①_________:苦瓜营养丰富,具有消暑退热、促进食欲、降低血糖、排毒减肥、养颜嫩肤、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那么②_________?科学家研究发现,苦瓜的苦味一般是由果实中两种物质引起的。一种是瓜类植物所特有的苦味素,主要是以糖甙的形式存在于瓜中;另一种物质是野黄瓜汁酶。③_________,瓜就会出现苦味。西瓜、南瓜虽然也是瓜类,但却没有丝毫的苦味,正是因为它们只含有瓜类植物所特有的苦味素,几乎没有野黄瓜汁酶,所以它们吃起来并没有苦味。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该项工作完全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六、材料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在三秦大地书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轻以待己、重以报国。”西迁的教授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价值不菲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至陕考察时,勉励西安交通大学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在这样重要的人生节点,请就“如何接续西迁精神,走好人生路”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D; 3.C
解析:1.B项,“都发生在黄河流域”说法绝对,原文是“早于夏代、比传说的五帝时期更早的文化很多就发生在黄河流域”。C项,“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成熟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