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93 2020-10-2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上期高2019级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接关涉诗经学的根基,但传世文献本身已无力解决,若想有所推进,唯有把眼光转向出土文献。
“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为“三百五篇”。但是到了唐代,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开始对该学说提出质疑,其核心理由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此后,不承认孔子删诗活动者代不乏人,并陆续增加了诸如“诗三百”之名由来已久、孔子八岁时吴公子季札所观周乐演奏顺序已与今本《诗经》篇序相近、布衣孔子不得代表官方删诗、孔子本人仅自称“乐正”而未曾言过“删诗”、孔子若删诗则不可能留存“淫诗”等新的理由。肯定“删诗说”者则又对新的否定理由逐一驳难。但遗憾的是,对孔颖达的核心理由,始终无力颠覆,因为《国语》《左传》称引赋诵诗篇确实多见于今本《诗经》而少“逸诗”。有学者又变换思路,以刘向校理《管子》《荀子》等十去其九之例,类推孔子编订《诗经》十去其九的可能性,以回护“删诗说”,可惜也仅是间接推测而非实证。
2012年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公布,为肯定“孔子删诗说”提供了经典实证。该组诗以周公还政、成王嗣位为内容,存诗两组,周公儆毖成王一组仅余前半首4句,成王自儆诗存完诗9首,每首8句。这9首半诗确为《诗经》“逸诗”无疑,因为第1首就是今本《诗经•周颂》中的《敬之》篇,而从第1首到第9首诗连续用音乐依次标识“元纳启曰”至“九启曰”,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然第1首是《诗经》作品,后8首也必然是删除之前的《诗经》作品。由两组诗前小序明言各为9章乐曲可知,该组竹简一次性贡献了8首“逸诗”文本和9首“逸诗”数目,可谓“逸诗”大宗,只是周公的9首作品仅保存前半首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十分去九”删诗幅度和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理由提供了经典范本。组诗9首被删除了8首,今本《诗经》仅留1首,九去其八不就是“十分去九”吗?
九去其八的文本还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司马迁“去其重”的双重含义,即不仅是删除不同版本的重复篇目,还是同时删除同一版本中的相近篇目。两个层次的“去其重”,孔子将“三千余篇”删定为“三百五篇”就在情理之中了。
《周公之琴舞》组诗中的小序还说明,今本毛诗各首作品前的小序可能战国时代已有,汉代人只不过是根据时代需要作了增补完善而已。
(摘编自徐正英《诗经学公案再认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颖达撰写《诗经正义》,质疑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从此不承认孔子删诗者陆续增加。
B.古代的学者由于思路问题,始终无力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核心理由。
C.孔子将“三千余篇”删定为“三百五篇”在情理之中,可由“去其重”的含义看出。
D.《周公之琴舞》小序暗示,毛本诗前小序古已有之,汉代人可能只是增补而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就诗经学存在的一些悬案,先提出方法论,并没有直接显示观点。
浏览完整试题
B.对于孔子“删诗说”,文章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对此进行逐条点评。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清华竹简《周公之琴舞》,彰显了出土文献的非凡价值。
D.文章通过对两组逸诗数据的分析,有力地证实孔子“删诗说”的正确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者变换思路回护“删诗说”,对孔颖达之后新增理由的反驳,实际上仅是间接推测。
B.成王自儆诗的第一首现存今本《诗经》,说明后 8 首也是《诗经》原来的作品。
C.竹简《周公之琴舞》提供了将近 20 首逸诗,为再认识“删诗说”提供了新材料。
D.周公儆毖成王诗一共 9 首,只剩 4 句,致使其验证功能丧失,这是很可惜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展开余下试题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C. 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的独特优势,指出“强基计划”并非自主招生政策的升级版。
D. 材料三侧重于“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政策的比较,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
5. 下列说法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 “强基计划”是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
C.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 “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6. “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个地方叫石湖。
非要找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古淮河边上有一大片桃树,特别之处在于面积大,当地政府对外宣称是“千亩桃园”。
说千亩,可能有水分,但看上去的确够大的,尤其是桃花开时,千朵万朵,眼花缭乱,气势不凡,颇为壮观。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桃园美景去的。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诗情画意。
虽说是自娱自乐,镇长把场面搞得挺正式的。舞台上挂着欢迎采风的横幅,舞台前放了两排椅子,按职务大小贴上了座次。权力到哪里都要显示,权力只讲规则,不玩诗意。其他与会者在领导后面或蹲或站。正式活动时场面热闹非凡,大家都激情澎湃,声音仿佛把安静的桃花也震得飘飞。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朝舞台看去。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她的身材娇小,瓜子脸上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在“热闹”的诗歌朗诵中,她静静地站着,听得很投入。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我朝老妇看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人家都说是在皮革厂做工受了污染。”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苦(挣钱)呢,她在家吃点中药,拖着。”
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默默走了。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诗的地方,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了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家去。”小男孩挣脱母亲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母亲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部分就写到了花与诗——小镇上桃花与诗歌相遇,点明题意,渲染了浪漫美好的氛围,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B.小男孩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把花送给诗人,是花与诗之间的媒介;他又是妈妈珍爱生命、力克病魔的动力和希望。
C.小说的故事性不强,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与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加入了很多抒情的因素,具有散文化与诗化的风格。
D.小说虽然笔力平淡,但是艺术感染力很强。小媳妇身患绝症,命运悲惨,却没有怨天尤人,而热爱花与诗,令人感动。
8.小说以“花与诗”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抚字道和,强毅有父风,而将御不及。元帝辟为丞相掾,父丧去官。服阕,袭爵,除鹰扬将军、武昌太守。王敦命为从事中郎,与邓岳俱为敦爪牙。甘卓遇害。敦以抚为沔北诸军事、南中郎将,镇沔中。及敦作逆,抚领二千人从之。敦败,抚与岳俱亡走。抚弟光将资遗其兄,而阴欲取岳。抚怒曰:“我与伯山同亡,何不先斩我?”会岳至,抚出门遥谓之曰:“何不速去!今骨肉尚欲相危,况他人乎!”岳回船而走,抚遂共入西阳蛮中,蛮酋向蚕纳之。初,岳为西阳,欲伐诸蛮,及是诸蛮皆怨,将杀之。蚕不听,曰:“邓府君穷来归我,我何忍杀之!”由是俱得免。明年,诏原敦党,岳、抚诣阙请罪,有诏禁锢之。咸和初,司徒王导以抚为从事中郎,出为宁远将军、江夏相。苏峻作逆,率所领从温峤讨之。峻平,迁监沔北军事、南中郎将,镇襄阳。石勒将郭敬率骑攻抚,抚不能守,率所领奔于武昌,坐免官。寻迁振威将军、豫章太守,后代毌丘奥监巴东诸军事、益州刺史、假节,将军如故。寻进征虏将军,加督宁州诸军事。永和初,桓温征蜀,进抚督梁州之汉中、巴西、梓潼、阴平四郡军事,镇彭模。抚击破蜀余寇隗文、邓定等,斩伪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以功迁平西将军。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抚与龙骧将军朱焘击破斩之,以功进爵建城县公。征西督护萧敬文作乱,杀征虏将军杨谨,据涪城,自号益州牧。桓温使督护邓遐助抚讨之,不能拔,引退。温又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等会抚伐之。敬文固守,自二月至于八月,乃出降,抚斩之,传首京师。升平中,进镇西将军。在州三十余年,兴宁三年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襄。子楚嗣。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晋书·周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
A.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
B.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
C.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
D.隗文/邓定等复/反立范贤子贲为帝/初/贤为李雄国师/以左道惑/百姓人多事之/贲遂有众一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指公府征召官吏的一种选官制度。“元帝辟为丞相掾”的“辟”即为“征辟”之意。
B.诣阙,“阙”指古代王宫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引申指朝廷。诣阙则指赴朝堂或赴京都。
C.假节,此指使节的一种。使臣出使时持节为凭,称“假节”。苏武所持节杖即出使凭证。
D.赠,指古代皇帝对有功的大臣及其亲属加封爵位。本文中“赠征西将军”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抚怒斥弟弟,对待朋友仗义。在和邓岳一同逃往西阳蛮中的过程中,宁可与弟弟发生争执,也极力保护邓岳的安全。
B.周抚谋反失败,能够迷途知返。他原本与邓岳同为王敦的党羽,跟随王敦谋反事败逃跑,后遇到赦免,能够主动向朝廷请罪。
C.周抚遇事灵活,能够审时度势。任宁远将军、江夏相期间,率部平定了苏峻叛乱,镇守襄阳。后遇郭敬攻击,根据情势弃城逃跑。
D.周抚平叛有功,作战能力很强。他随桓温讨伐蜀地,先击败隗文、邓定等,斩杀王誓、王润。后又击杀范贲,凭借功劳进爵。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敦败,抚与岳俱亡走。抚弟光将资遗其兄,而阴欲取岳。
(2)抚不能守,率所领奔于武昌,坐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对孟浩然《岁暮归南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首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作者不再追求仕进,甘愿淡泊,志在归隐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忆了为官失意的缘由,其中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通伯乐的委屈。
C.尾联中的“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寂,也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落寞。
D.本诗语言看似浅近、明白如话,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15.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与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眺》)
(2) ,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5)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9)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10)行为偏僻性乖张, 。(曹雪芹《西江月》)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 985 万更加光宗耀祖--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被认为是光宗耀祖 ,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有“品德加分项”。“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上一篇: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