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58  2020-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师说》精品习题
《劝学》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舟楫(jí)    参省(xǐnɡ)   木直中绳(zhōnɡ)
B.砥砺(lì) 槁暴(bào) 锲而不舍(qiè)
C.驽马(nú) 跬步(kuǐ) 金石可镂(lòu)
D.蛟龙(jiāo) 骐骥(qí) 跂而望(jī)
解析 A项,木直中绳(zhònɡ)。B项,槁暴(pù)。D项,跂而望(qǐ)。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杯。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C.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性格。
D. 以为轮     “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解析 C项,“生”同“性”,天性。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蚓无爪牙之利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析 A项,“博学”古义指广博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B项,“寄托”古义指寄居存身,今义指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C项,“爪牙”古义指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轻骑今朝绝大漠    绝:与世隔绝的。
B.春风得意马蹄疾    疾:快速,这里指轻快。
C.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与“真”相对。
D.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强盛,强大。
解析 A项,应为“横穿”。
答案 A
5.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金就砺则利
⑤非能水也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积善成德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解析 分别为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B
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3)《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二、能力素养提升(46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课文3~4段,完成8~11题。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浏览完整试题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解析 利:使……快。
答案 A
9.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B.舟楫:舟,船;楫,划船用具。李白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云:“欲济无舟楫。”
C.跬步: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D.黄泉:在中国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亦是九狱九泉之一。在课文中指地下的泉水。
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的诗。
答案 B
10.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解析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误,文中没有这种说法和倾向。
答案 C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分)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分)
答案 (1)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更劲疾,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二)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⑤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 ①苇苕:芦苇的穗。②句意: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带它。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带。③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答案 A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
B.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桀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
解析 这里应该是“歧路、岔道”。
答案 B
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解析 A项第一段说明的应该是教育对人的影响。
答案 A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5分)
(2)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5分)
答案 (1)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
(2)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
【参考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打破,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临七百多尺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一定要选择好的乡邻,外出交游时一定要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展开余下试题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程,即使还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本来就要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就成了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三)语言表达(9分)
16.《劝学》一文中,句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整散结合。整句散句交错运用,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请把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改成整句。(4分)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答案 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17.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五处并修改。(5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解析 “寄奉”是敬辞,通过邮递呈奉,此处可改为“惠赐”;“过目”是指请别人看,此处可改为“拜读”;“些许”指量小,此处可改为“莫大”;“惠存”是敬辞,可改为“珍藏”;“光临”是敬辞,可改为“前往”。
答案 ①“寄奉”改为“惠赐”;②“过目”改为“拜读”;③“些许”改为“莫大”;④“惠存”改为“珍藏”;⑤“光临”改为“前往”。

《*师说》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或师焉,或不焉
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 A项,“受”同“授”,传授。C项,“不”同“否”。D项,“属”同“嘱”。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吾从而师之 ②其贤不及孔子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⑤小学而大遗 ⑥今之众人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⑧闻道有先后
A.①②⑧ B.②③⑧ C.③⑤⑦ D.③④⑧
解析 ①“从而”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跟随)和连词“而”。今义是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④“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⑤“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⑥“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⑦“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会天大雨,道不通 B.传道受业解惑嫣然一笑,惑阳城
C.师道之不传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D.吾从而师之师出无名
解析 C项均为动词,流传。A项,名词,学说,主张;名词,道路。B项,名词,疑难问题;使动用法,使……迷惑。D项,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军队。
答案 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冰,水为之 B.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其皆出于此乎其贤不及孔子 D.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解析 B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A项,代词,这;代词,它。C项,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代词,他的。D项,副词,表判断;副词,才。
答案 B
5.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耻相师 ②则群聚而笑之 ③圣益圣,愚益愚 ④孔子师郯子 ⑤小学而大遗 ⑥吾师道也 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⑤/④⑧/②/⑥⑦
解析 分别为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C
6.下面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不拘于时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解析 A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D项,一般句式。
答案 A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答案 (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二、能力素养提升(46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课文1~2段,完成8~11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传授。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说。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越发。
解析 闻:知道,懂得。
答案 B
9.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学有专长的人,与今天的专家学者意思相同。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解析 学者:求学的人。
答案 A
10.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
B.“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作者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解析 “借古讽今”错误,应为“借古非今”。
答案 A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1)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年龄大小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与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二)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答韦中立①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②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苟亟来以广是道③,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注】 ①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请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②卜:估量。③苟亟(qì)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亟来,常来。是道,指作文之道。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解析 原文应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答案 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陈述、答复。因为这是回复韦中立的一封信。
B.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
C.仆:谦辞,柳宗元自称。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可译作“您”。
D.屈子:屈原(约前340—278),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楚辞》。
解析 屈原代表作是《离骚》。“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答案 D
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说明拒绝“欲相师”的理由,柳宗元首先说“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言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这也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
B.本文在阐说道理的过程中,对反对师道的人,不论从形象和用词上,都无不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庸蜀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越蜀吠怪”等等,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C.柳宗元在这封回信中,反复强调“不敢为人师”,他虽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但又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即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在论述时人不重师道的弊端时辛辣幽默,在答复韦中立时则婉转平易,表现出长者之风。
解析 这不过是文章大家的谦虚之辞,说说客气话罢了,并不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文中从历史根源、现实情况、社会风气诸方面谈到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敢为人师”。
答案 A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5分)
(2)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5分)
答案 (1)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2)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万幸了。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拜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不看别人脸色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刚好下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如果要我判定是不是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