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53  2020-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3]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反对党八股(节选)》精品习题
反对党八股(节选)
时间:45分钟 满分:44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__a__。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玛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__b__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裹(guǒ)脚 精粹 B.散(sǎn)布 幼稚
C.禁(jìn)绝 起玛 D.空(kòng)话 垃圾
解析 B项,散(sàn)布。C项,起码。D项,空(kōng)话。
答案 A
2.根据文段论证的内容,文中a处应填入的论点是(  )(3分)
A.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B.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C.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解析 可以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提炼。
答案 B
3.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文中b处应填入的最准确的一句话是(  )(3分)
A.那我们就看下去。 B.但是如何看呢?
C.可是这一目的如何达到呢? D.可是怎么敢看呢?
解析 可以根据“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进行判断。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
B.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我们进行“定制化”加工、种植和包装,保障农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认可,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C.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D.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
解析 A项,偷换主语,应改为“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种植、加工和包装”。C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搭配。
答案 D
二、能力素养提升(32分)
(一)课内阅读(9分)
阅读《反对党八股》“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至“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部分,完成5~7题。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牛弹琴”讽刺的是写文章不看对象的人。
B.“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所主张的是写文章做演说要看读者更要看听众。
C.宣传工作者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D.语言的学习,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解析 B项,“更要”错误,“看读者”和“看听众”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
答案 B
6.下列对选段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段选文列举了党八股的两条罪状,它们之间是并列的。
B.选文第二段列举了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作者在第一句就提出了该段的分论点。
C.作者在强调语言无味的八股调的危害性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显得生动形象。
D.选文第二段先指出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接着指出语言无味的八股调的危害性,进而提出医治党八股语言病症的方法,最后阐述做宣传工作必须学习语言。
解析 C项,“引用论证”错误,应该是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答案 C
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瘦”字将阅读心理上的嫌恶转化为视觉上的难看,更加富于形象性。
B.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而且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
C.我们不提倡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的。
D.不光教员、新闻记者、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人民都是宣传家。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
解析 B项,原文为“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C项,“不提倡”错误,原文为“坚决反对”。D项,“一切人民”扩大范围。
答案 A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C.“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解析 A项,曲解文意,原文中“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是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C项,忽略修饰,原文是“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D项,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答案 B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的深度思考。
D.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解析 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
答案 C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他文化,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解析 论述片面,从最后一段中可知。
答案 D
(三)语言表达(14分)
1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毛泽东晚年,不仅倡导并带头阅读马列著作,还要求高级领导干部多读点中国古代文史哲著述。他在1972年12月27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讲:“历史要多读一些。”他本人阅读大字本古籍,更是常态。1974年10月在长沙,听工作人员读《人民日报》报道的一个消息,说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简牍、帛画等珍贵文物,国家正在组织专业工作者进行整理、修复、释文和研究中时,毛泽东随即约请参与主持挖掘工作的同志谈话,提出:不知这批帛书什么时候能够整理出来,印不印书。印了书,也给我一本看看。其阅读古籍新资料的急迫心情,溢于言表。
答案 毛泽东晚年,不仅倡导并带头阅读马列著作,还要求高级领导干部多读点中国古代文史哲著述。
1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相同。(6分)
真理是灿烂的,只要给它一个罅隙,就会照亮整个田野;
材料:
美德 公平 人性
美丽 芬芳 温馨
微风 遥远地方 火苗 整个人间 舞台 每个观众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分组,以美德、公平和人性为分组的标准,然后再找出这些事物的特点,这三组主要是比喻手法的内容,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句式为……是……,只要给它……就会……。
答案 美德是芬芳的,只要给它一点微风,就会传至遥远地方;
人性是美丽的,只要给它一个舞台,就会打动每个观众;
公平是温馨的,只要给它一个火苗,就会温暖整个人间。
13.某校策划了一次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的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5分)

解析 解答本题需认真阅读题干,然后观察框架图,分析每个环节的内容,可按报名、分工、每组的活动为顺序介绍框架图,介绍时要注意用语恰当、得体。
答案 本次去敬老院慰问活动首先通过征集报名的方式确定慰问人员,然后把慰问的人员分为总务组、表演组和体检组;总务组负责联系敬老院和买慰问礼品,表演组负责排练和现场表演,体检组负责联系医院和现场组织体检。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