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6  2020-11-1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6]
黑龙江省绥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绥化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论,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随着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的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摘选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浏览完整试题A.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其现代转型。
B.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前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原因是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
D.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文化具有时代性为立论前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问题。
B.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准则和方法。
C.文章阐发了作为评判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D.文章在论述对待传统文化要弘扬包容精神时,关照了时代发展,关照了理论与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评判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标准,如果仅凭感觉、主观情感评判,就会做出错误评判。
B.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起来。
C.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产生活,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D.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创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文化成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劣势也相当明显,会带来外来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冲击,很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没落,原有的经济体系也将受到影响。“一带一路”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互相信任,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多形式、多渠道谋求交流合作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一带一路”建设以其开放、多元、共赢的特质,日渐为世界所认同。123 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已经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及全球。中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瑞士政府在外交部设立“一带一路”咨询协调办公室……“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通运等跨国公司,正以不同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落实率达96.4%。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和20多亿美元税收。中欧班列开行1.4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等一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中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让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人民生活便利了,工作好找了,笑脸也多了,获得感日益增加。
(摘编自《钟声:瞩目共建“一带一路”盛事》)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担心“一带一路”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构成“一定威胁”。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美国智库和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反对,而是心态更趋复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克斯等人呼吁,美国不应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需要认真对待这一将深刻影响中国内外政策的重要倡议,应深化对“一带一路”相关进展的分析,寻求更坚实的信息基础和更明智的应对之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发生,也不必然对美国有利,美、中在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并非“你输我赢”的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很多共同目标,两者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完成相关重大项目。
(摘编自《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了赢得世界市场,扩大与他国间的合作,实现全面开放,实施了“一带一路”倡议。
B.在全球化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影响本土原有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强调互相信任和了解,尊重并包容文化差异。
C.美国战略界人士张克斯反对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涵,同时也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
D.“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许多大银行、跨国公司广泛参与,成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全球合作项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球化”可以加强国家之间联系、沟通、合作,带来商机,也会给本土的文化、原有经济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B.“一带一路”成果丰硕,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彻底解决了沿线国家就业困难问题,为当地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C.开放、多元、共赢的“一带一路”,为中国赢得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朋友圈遍及全球,日渐为世界所认同。
D. “让中国失败”和“让中国成功”是美国内部对“一带一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了美国人对此的矛盾心态。


展开余下试题6.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述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干净
刘建超
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吉普车,嘴里还哪囔着,可惜了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
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油门,汽车闪电般钻进夜雨中。
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地袭击了这座城市。布置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驶,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
欧阳说,小马,你的老家不就是大名村的吗?你说说情况。
小马说,大名村有五百多户人家,沿着大名山散住着,蜿蜒有十多里长。居民住的房屋大都是土木结构的,好多年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雨了。
欧阳说,我们把抢险指挥部设在小马家里。关秘书,通知相关人员立即赶往大名村。
车在山路上颠簸,欧阳把手伸在脖子后摩挲,自言自语地说,真该泡一泡了。
欧阳打小就爱泡澡。小时候爱哭闹,哭起来就没个完,只要把他往热水盆子里一泡,立马就安生了,眼角还挂着泪珠,脸上已经笑成一朵花。上大学以后,欧阳一直就是学霸。但他课余时间不会天天捧书本钻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是去泡洗澡堂子。按欧阳的说法,只要泡进热水池子,立刻激活了脑细肥,所学所用那叫一个清楚。同一宿舍的几个兄弟,每到快考试时就陪着欧阳一起去泡澡。欧阳就在热雾氤氳中,说重点,押大题,都是八九不离十。
研究生毕业后,欧阳被分配到老街建设局,三五年的摔打,就当上了局长。老街城区改造,建设局成了最忙碌的单位。不管工作到多晚,欧阳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泡池子。
一位开发商为了揽下老街的项目,趁着欧阳去省里开会,给欧阳家里安装了一个浴盆。浴盆是进口的,可以恒温加热,还带有气泡冲浪按摩功能。欧阳回到家一看,就冲着媳妇发火了,媳妇委屈地说,他们说是你订购的,我哪懂这些呀。
第二天,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个多功能浴盆就捐赠给了养老院。
欧阳当上市长第二年的秋天,就让妻子把她的舅舅请到家里来住。妻子纳闷儿,说,你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三亲六故来家里你都顾不上一起吃顿饭,咋想起来把老舅接来了?
欧阳说,老舅也长时间没有见过面了,想了,来聊聊。
老舅背着家乡的土特产,到了欧阳家。
欧阳让妻子好吃好喝地款待老舅,他下了班就带老舅去泡澡。泡透了,欧阳就仔细地为老舅搓澡。一连泡了七天,老男受不了了,对欧阳说,大外甥,你就别泡你老舅了。 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不该打着你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我回去就把收的礼钱如数退还,中了吧?
欧阳笑呵呵地说,老舅啊,没事多泡泡澡,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你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
越野吉普车在小马家门口停住,欧阳下了车,同等在门口的乡长、村主任一起到村民家中看望,了解情况。欧阳一身雨水一身泥地回到小马家里,已经是夜半时分。吃着泡面、榨菜,欧阳靠着墙睡着了。
小马对父母说,把盛粮食用的空水缸挪进里屋,烧几锅开水,让欧阳市长泡泡澡。几个人把大水缸挪进屋里,开始烧水。水烧好了,水缸里冒着热气。
村主任急匆匆跑进屋,大声喊着说,东山坡出现了险情,有两家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离开老房子!
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一行人急匆匆隐入雨幕中。
小马出门前,对父亲说,温着水呀,等我们回来。
欧阳没能再回来。他们把几个老人强行背出老屋,山体滑坡泥石流就下来了,紧急关头,欧阳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石块掩埋了。
寻找欧阳市长,在淤积的沙土石块里挖了三天,依然找不到。
欧阳的妻子看到大家疲惫的身子,看到大家肿胀的双脚、满手的血泡,哭着阻止大家继续寻找,就让欧阳安息在这里吧。小马哭着,继续用手刨着,说,市长还没有洗澡,还没有洗澡啊。
欧阳的妻子握着小马的手说,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
后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了松树,松树郁郁葱葱的,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松林。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先后两次写欧阳因突遇险情而“没有泡成澡”,情节节点设置巧妙,既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又凸显了主人公行事果断的特点。
B.小说在人物设置安排上别具匠心。小马、市长妻子作为线索人物贯穿作品始终,虽着墨不多但形象丰满,更好地烘托了欧阳的高大形象。
C.小说运用了插叙手法,追溯了欧阳爱泡澡的渊源,并通过捐澡盆和“泡”老舅两件事,生动展现了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品格。
D.小说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的松树几年后郁郁成林结束,颇有象征意味,寄托了人们对欧阳的景仰、怀念之情。
8.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到“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9. 小说结尾部分,欧阳的妻子对小马说:“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选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缗钱: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的财产进行征税,自此,“缗钱”作为计税单位登上历史舞台,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宋朝的-种通信凭证。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的文件上悬挂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赠:追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 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不曾施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坐军制。(5分)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春晚①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担任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他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作春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到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节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唯觉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地把满怀愁绪抒发出来。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而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渔人初到桃花源便被热情款待的句子是:“ , ”。
(3)《钱塘湖春行》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情感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被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 。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降低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 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会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做好这一工作,我们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曼延 重复 层出不穷 责无旁贷
B.蔓延 重复 屡见不鲜 责无旁贷
C.曼延 反复 屡见不鲜 义不容辞
D.蔓延 反复 层出不穷 义不容辞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
20.学校校园网选取了几篇2020年全国两会的新闻,进行专题宣传,请给这个版块拟个恰当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