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1  2020-11-1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题2分).
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汗液中的抗生素
天气炎热,皮肤又热又潮,我们的皮肤不正是细菌安家的理想乐土吗?然而,为什么我们的皮肤却没有相应地出现脓疱,或者炎症呢?
最近,德国科学家从汗液里分离出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蛋白质——抗菌肽,这种肽与任何一种已知的抗菌肽都不同源,它在汗腺卷曲部分的黏液细胞中产生,随同汗液一同分泌到皮肤的表面。研究发现汗腺中表达这种肽的基因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何时出汗,这种对待细菌的“枪手”都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汗液中。它有着极强的杀菌活性,能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不论我们的皮肤是否有破损,这种抗菌肽都会随着汗液的涓涓细流来到我们的体表,帮助我们控制那些长年累月寄生在我们皮肤上的细菌,维持皮肤上微妙的生态平衡。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抗菌肽的存在,我们才不会一到夏天身上就布满脓疱。
因此,出汗是一种有着独特意义的健康活动,出汗意味着免疫系统的更新、毒素的排出和体温调节。古代,在对出汗的生物化学机理还不清楚的情况下,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出汗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各种文明、各个民族都独创了各种各样的发汗方法,如中药的发汗药、食用辛辣食物催汗以及西方的芬兰浴、土耳其浴等等。而一旦人体停止出汗,几个小时内人体就会由于体液中毒而死亡。
说到这里,这个夏天,你会一直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还是决定到酷热里走一走,出一出汗呢?那些身上脸上经常长小疱疱、小痘痘的朋友,是否可以想办法让自己多出一些汗呢?当我们看到被别人的汗水污染了的衣服、长椅、运动器械时,我们的心中是否可以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呢?
1.下列对“抗菌肽”这一概念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抗菌肽是指从汗液里分离出来的一种活性抗菌细胞。
B.抗菌肽是指从汗液里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蛋白质。
C.抗菌肽在汗腺卷曲部分的黏液细胞中产生。
D.抗菌肽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
2.下列对“出汗是一种有着独特意义的健康活动”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出汗可以更新我们的免疫系统。
B.出汗可以维持我们皮肤上微妙的生态平衡。
C.出汗可以抵御我们体内的细菌。
D.出汗可以调节我们的体温。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汗液中的抗菌肽来源于汗腺卷曲部分的黏液细胞。
B.汗液可以帮助人们抵御某些疾病。
C.我们的生命机体要正常维持,一刻也离不了出汗。
D.从出汗、催汗的方式来看,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出汗的生物化学机理了如指掌。
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4—7题。
夜缒而出。秦伯曰:“秦、晋围郑,既知亡矣。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浏览完整试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B.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境。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6.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是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上看,晋国的实力比秦国的强。
D.秦伯曾经向晋侯要两座城池,晋侯假装答应,最终并没有履行诺言。
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8.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4分)
9.仔细品味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李白。
(2)怅寥廓, , 。《沁园春.长沙》
(3)又前而为歌:“ , ”。被称为易水之歌《荆轲刺秦王》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没有宋词的年代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边,空气里飘浮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提一盏小小的荷花灯,循着词人的韵脚婉约地走来。
那是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是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是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凤》,是靡丽凄婉、让我伤感的——宋王朝。整个下午,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想学闲适清丽的同叔,凄婉优雅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只是,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
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没有谁肯对着秋月伤情悲怀。素笺成灰,相思成灾,赤裸裸的爱恨恩仇随意抛出,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涩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沧海桑田。
于是我们总在叹息世路难行,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却有谁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笑饮不敌急风的淡酒一杯?太多的是非功过“剪不断,理还乱”,足以让我们彷徨不知所终,哪里还能用文字凝成无与伦比的穿透力,让人思绪万千拍案叫绝?
庸俗的无数种定义,在这个恹恹的年代,开出纸一样的花朵。
千年的宋词,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在这空虚浮躁的年代,宋词,像是被不停搓揉的花瓣,在落花流水中日渐式微。再优雅也只能裱挂于房室之中,像是帘幕重重后那只飞起不再回转的惊鸿。而不管枉结多少愁肠,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极致,那种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韵律,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雾霭沉沉之中遁无形迹。
于是我喟叹,不能像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地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蘋,寻着旧日的谢桥;不能如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更不可能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惜流泪。
没有宋词的年代,兰舟催发的桨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每当月照轩窗,我唯有在秦悲柳切、伤花惜春的缠绵悱恻里,化身为崖边的一朵红菡萏,让长长的雨,把整颗心沁得透湿。我唯有怀想、感伤那个风雨飘摇的宋王朝,那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
感谢,感谢这段距离——
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足以远远地、静静地拈花微笑。
11. “整个下午,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12. 第七段开头一句“只是,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5分)
13. 对文化遗产,鲁迅主张“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毛泽东也提倡“古为今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追求高效率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下,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有多大呢?联系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7分)
第II卷 阅读题(共53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13分)
14. 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袅(niǎo)娜多姿 独处(chǔ) 曲(qǔ)折 踱(dúo)步
B.蓊蓊(wēng)郁郁 酣(hān)睡 颓圮(pǐ) 暮霭(ǎi)
C.曲高和(hè)寡 彳亍(chù) 彷(páng)徨 凝(níng)噎
D.钟鼓馔(zhuàn)玉 姓仇(chóu) 恣(zì)意 寒蝉(cán)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通过三年宵衣旰食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掌握了建筑雕刻的高超技法。
B.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指出,在中国,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已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
C.这里的气候变化无常,正值午后时分,天色却忽然阴沉起来,让人几乎辨不清方向。我们只好焚膏继晷,缓缓前行。
D.人事部门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


展开余下试题16.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B.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和“三苏”,“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C.《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忏悔录》。《忏悔录》中的作品着重回忆作者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无情地解剖自己,也剖析当时的社会。
D.《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一家报纸连载。1938年和1940年,作者又顺着《家》的情节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合称为《人生三部曲》。
17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7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 ;父爱是 。
五.写作。(4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弥勒二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 平常,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可能不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只要国家强大、民族独立就能拥有文化自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夜白
刘墉
15年前,她丈夫遽逝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尺,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仿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展开余下试题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注】照夜白:唐玄宗坐骑,曾随其南征北战,立功无数。韩斡:唐代画家,尤工画马,《照夜白》为其代表画作。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丈夫辞世,朋友操心,母子却无畏,为下文表现母子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作铺垫。
B. 男士与“我”的偶遇过于巧合,违背了生活真实,令人生疑,是本文的致命伤。
C. 儿子之所以觉得自家 假画比真画还真,因为其间凝聚着他对父母的追思怀念。
D. 本文构思精巧,悬念丛生,在相互的体谅与关怀中表现出令人感动的母子深情。
5. “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6.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文中画线段的表达效果。
7. 纵观全文,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起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默写(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 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微动。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
8. 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9. 下列对于本课相关文化常识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 金石,文中指携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
D. 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艺。
10. 下面对[乙]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子 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 ①子衿:你的衣领。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衿,衣领。②嗣:接续,继续。③佩:佩玉的带子。④挑兮达兮:独自徘徊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 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往”“见”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
C. 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女主人公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在城楼上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D. 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得益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13. 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第Ⅱ卷 表达运用题 (共5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稻菽(shū) 早籼(shān) 分糵 锲而不舍
B. 饥馑(jǐn) 跬步(guǐ) 拾缀 越陌度阡
C. 寥廓(kuò) 襭之(xié) 潦倒 摧眉折腰
D. 孱头(chán) 剡溪(shàn) 半霎 书生义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上的生物需要适应地球的自转,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钟来预测和适应昼夜变 化。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红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