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84  2020-11-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劝学》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 劝学 同步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B.“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事例,论证了借助外物不断学习,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D.作者论述学习的态度时,从正反两方面设喻,形成对比,说明“舍”与“不舍”的效果完全不同。
8.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_____,_____。”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惰感的名句。《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
(6)莘莘学子要把《劝学》中的“_____,_____”当成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9.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写序号)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晖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浏览完整试题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
10.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甲同学:你可以说说“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会学”是指①_____;
“坚持学”是指②_____。
11.《劝学》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有的地方形成了“博喻”。“博喻”是比喻修辞格中的一种铺陈形式,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喻,形成一连串比喻,就是“博喻”。请运用博喻的修辞格,写一段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
12.下面一段文字的观点存在错误,请对其进行反驳。要求:联系实际,条理清晰,语言得体,不超过85个字。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学知识的年龄,只要学习搞好了,你们的前途就有保障了;不然,有何前途可言?
答:_______________
微写作
《劝学》一文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启发人们思考,让人们切实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与他人交流,需要将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劝学》一文的比喻、对比论证堪称典范,请你以“谈学习”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语言生动简洁,语意明确;250字左右。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⑤而言,蠕⑥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⑦,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⑧。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⑨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⑩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有删改)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要,纲领。④箸:通“著”,显明。⑤端:通“喘”。⑥蠕:微动。⑦傲:浮躁。⑧囋:形容言语琐碎。⑨向:同“响”,回声。⑩方:仿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即《尚书》,先秦“六经”之一。先秦“六经”还包括《诗》《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性的含义。
C.小人,通常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与“君子”相对。古时也可作为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D.学者,文中指通过学习而觉悟的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提出观点,荀子认为,学习的路径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上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荀子认为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学习的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众多的道理。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亲近良师益友,亲近良师益友也是“善假于物”的一种体现,这样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广博的知识。
4.(水平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非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楔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蓄;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而沦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荀子》,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恶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6.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姑布子卿、唐举是古时著名相术师。相术又称相人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木。
B.皋陶,是禹帝和商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桀和纣都是暴君,后来,“桀纣”泛指暴君。
D.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评判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译文:
(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被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的不同。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而非自然。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和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朴素之美》,有删改)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朴素观由道家首创,得到儒、墨等学派的认同,与节俭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B.老子的朴素观,以自然为本位,具体包括本色观、恬淡观、清新观等三个方面。
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继承和发展,生态是其灵魂。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接着论述了朴素观的源起,然后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证,末段与开头相呼应,结构严谨。
B.文章以工业社会人们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事实为立论依据,论证了建构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必要性。
C.文章分析论证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生态文明时代审美观的特点,而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观是论述的重点。
D.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在当代备受推崇,其重要原因是工业文明时代奢华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社会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的不同,可见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
C.在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将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尽量实现协调发展。
D.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所似朴素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作家的责任与使命
[主持人]:三位老师如何看待当下网络文学以及电子设备的移动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呢?
[陆天明]:我肯定用手机阅读,但是我一般不阅读网络上的小说。为什么呢?说得刻薄一点,以我剩下不多的时间再去阅读这些东西有点可惜。大量的网络文学,我说得坦率一点,它们不是文学,很难进入我们所认为的文学的境界里去。怎么让网络文学更好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服务,更好地为提升下一代人的精神境界服务,值得我们从各方面来考虑。
[刘庆邦]:网络文学,我自己也很少看,我有时间就写自己的东西。因为网络有海量的东西,我没有时间看。但是有一次我不得不看,因为我参加网络文学评奖,我就硬着头皮看了,因为要投票嘛,感觉这些作品大部分还是不行的。


展开余下试题[主持人]:这个“不行”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刘庆邦]:文学是创作的,网络文学是制造的,它是工业化生产的一个产物。网络文学是娱乐化的。我们的传统文学,是严肃的文学,是让人思考的,是被赋予了思想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网络文学,打工者下班以后,很辛苦,看完一乐,他觉得是消遣。网络写手得到点击卒,赚到钱,他就觉得完成任务了,从来没想过把他的文学留下来、传下去。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这种写作动力和达到的效果,都是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
[黄传会]:文学是由很多要素组成的,语言是文学最重要的一个要素。网络文学,是不讲究语言的,它不会说一句话给你推敲,这样就会形成快餐文化。我有一点忧虑,一些年轻人看着网络文学长大,他们对中国的语言是缺少真正理解的。所以,我觉得读书还是要读经典的。
[刘庆邦]:会影响一代人的审美趣味,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读经典,主要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审美趣味。但是大量的网络读物会影响青年人审美趣味的提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国民素质。
[主持人]:我们以前总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按照刘老师的观点,这样下去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陆天明]:这就是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它无所顾忌,肆意表现着它最丑恶、粗暴的一面。
[主持人]:说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在现今移动阅读的时代,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碎片化阅读,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深阅读和浅阅读的问题。
[陆天明]:读书要系统化,系统地接受一些东西,才能形成一种世界观、人生观。阅读碎片化以后就没有这些东西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再加上极端市场的影响,确实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刘庆邦]:浅阅读和深阅读一个本质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不思索的阅读,一个是思索的阅读。浅阅读,它就是不思索的,读过了就拉倒,这种阅读会让人越变越懒,因为读是为了获得信息,或者为了猎奇,为了娱乐。深阅读是一种参与创造的阅读,读了以后要思索、要创造,这是不一样的。浅阅读现在比较盛行,盛行的结果就是使大家都不思索。
[主持人]:为什么大家都习惯于这种越来越慵懒的状况,习惯于不想读那么沉重、深厚的东西,习惯于放松、娱乐呢?
[刘庆邦]:我们这个时代物质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人越来越追求共性,生活便出现了同质化,比如人的服饰、穿戴、生活方式甚至语言表达,都是共性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浅阅读的一种暗示,生活表面上是复杂的,实际上大家都在追求共性,追求一种同质化的生活。以前,生活都是个性的。
[黄传会]:懒散,我也觉得是挺可怕的事情。我记得有一段资料说,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派了很多特务到中国来搜集情报,他们来到江南,当时我们民族面临危机,江南很多市民拉着那种很哀怨的二胡,特务回去说这个民族没有希望了。为什么?整个民族非常消沉、哀怨,不知道前途在哪里。所以,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这是文化情报。一个民族沦陷,精神状态是哀怨的、忧愁的。我们不能说现在我们就是很懒散的,但这是情绪的一种警告。
[陆天明]:光追求物质享受,缺失精神追求。大家不相信有精神、信仰、理念这些东西,无论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一个民族不再为明天或者为自己的精神、信念去做些什么的话,它持久不了,肯定持久不了。作家在这一点上,我想也应该做一点事情,通过自己的姿态、自己的为人、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创作状态来改变或者升华我们民族的精神状态。
(有删改)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网络时代,文学遭遇了快餐化、娱乐化、市场化的挑战,材料中的受访者认为大量阅读网络文学会妨碍青年人理解中国的语言,会影响青年人审美趣味的提升。
B.网络文学不会有经典文学那样的形式,也不会有经典文学那样的内容,但是却有着超越经典文学的阅读受众数量。
C.网络时代,人们逐渐丧失个性,变得越来越肤浅和慵懒,其实这和网络文学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
D.网络时代人们也有大量的阅读,但沉浸在网络文学的阅读之中,难以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
13.受访者们围绕网络文学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
14.在受访者看来,作家在网络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有哪些?请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
五年高考练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容易失分的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予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乏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超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