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29  2020-11-2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 反对党八股(节选) 同步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岗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展开。
②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等文集相继问世。
③正在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④大家明白了这一点,对所谓的“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心照不宣,彼此都省事。
⑤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喊冤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罚不当罪,而是因为他认为还有其他人没被揪出来,相比之下,他觉得“不公平”。
⑥从巍峨的王屋山到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从时尚的现代都市到古朴的田园村落,全域旅游的开发让山高水长的济源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8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落下帷幕,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均创下了千亿元成交量。
B.全国妇联依托妇女儿童中心、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号召广大家长提高媒体素养,掌管网络知识,筑起儿童安全上网的家庭防线。
C.普通人如何参与到扶贫攻坚的宏图大业中?社会力量助力脱贫的渠道何在?近年来青岛市所辖贫困乡村相继建成的“福彩爱心图书室”,以实际行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D.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畏寒怕冷、肠胃不适以及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冬季饮用效果更佳。
3.下列各项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A.自即日起,订立合同的甲乙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否则,终止方要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合同)
B.老师,你就如缕缕曙光,照亮我的人生。垂念师恩,难忘师恩,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恩师节日快乐!(祝福短信)
C.我因不慎摔伤,不能正常到校上课,需要请假三天(3月5日-3月7日),离校期间一切安全责任自负,请批准!(请假条)
D.为了调动高三师生备战高考的积极性,学校将召开百日誓师大会。希望广大高三师生积极响应,按时出席。(广播稿)
4.对下面一则材料核心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关于中国城墙的描述,一直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简单的一堵“墙”。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块城砖、每一扇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书的一字一句。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古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的启蒙,那么,在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所谓的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包括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中国文化____,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____,专心致志地从事整理和研究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饱学之士的贡献。因为只有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会不满足于某些徒有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____等等。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非不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革命与战争、民族与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国文化必须融入时代发展,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因此,理论家的工作不是单纯复述古人的词句,而是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紧密互动。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愈来愈紧密。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____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藏着哪些重大的启示?( )。


浏览完整试题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浩如烟海 通宵达旦 三教九流 风起云涌
B.星罗棋布 孜孜矻矻 三跪九叩 方兴未艾
C.浩如烟海 孜孜矻矻 三跪九叩 风起云涌
D.星罗棋布 通宵达旦 三教九流 方兴未艾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且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B.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C.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且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除当的一项是( )
A.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B.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中
C.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亿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对话现实的独特价值
D.中国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对话现实的独特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中
8.某电视台邀请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出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专家一:单纯地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有效地解决垄断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反垄断法律法规。
专家二: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发现反垄断法对促进美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提问语:__________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然讽刺和幽默都是用笑的方式实现对客观对象的精神超越,①__________。人通过讽刺实现的是与被讽刺的事物的感情决裂,而通过幽默实现的是与被笑的对象的感情和解。讽刺是对被讽刺对象的揭露和鞭挞,②__________,而幽默所笑的对象的缺点是可以被原谅的。③__________,幽默的对象主要是愚。假、恶、五具有侵犯性,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或欺骗,体现的是一种品质,一种对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生态度。
微写作
某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制作新校服。选定了一款参照国外校服设计的样式,男式帅气,女式亮丽,学生们都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校服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请你给校长写一封短信,陈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200字左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网络使我们变笨了吗
几年前,畅销书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出版了《浅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显然,他认为网络使我们变笨了。
那么,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来聊一聊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
这本书探讨的是网络时代知识的处境。但戴维•温伯格拒绝技术决定论,他在这本书里所做的更多的是梳理知识网络化的过程和现状。
如果我们把网络时代和印刷术时代做一个区分,可以看到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都有很大不同。
纸是有限的,而网络是无限的;纸上的信息是固定的,而网络上的信息是流动的。
纸是有限的这一点很重要。首先,纸的固定形式,决定了思考的形式,它必须有开头,有论证,有结尾,它是线性的。其次,纸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印刷术时代,我们拥有一套严格的信息过滤机制,只有真正重要的东西,才能够被出版。但在网络时代,过去的过滤机制失效了,我们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
纸上的信息是固定的也很重要,正因为如此,它获得了一种庄重感和权威感,当然还有确定感,它的潜台词是“我们是可以理解这本书的”。而网络是流动的,一切都在快速地更新和变化之中,它解放了知识,但没有重新收纳知识,或者说,它已经没法收纳了。
这背后,潜藏着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印刷术时代,人们将知识分门别类,相信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认识整个世界。因为知识在印刷术时代是被控制的,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总能走到最后。但是网络时代显现了一个事实,世界太大了,大到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部理解,这一点,无疑让从印刷术时代过来的人感到恐慌。
这种种不同,在戴维•温伯格看来各有利弊。比如,网络时代很容易生成“回音室”,人们容易只靠近和自己一致的思想,排斥其他思想,这无疑会使思想更加僵化、极端化。
另外,知识的网络化带来了很多不可预料的东西。比如维基百科,它调动了许许多多个节点,让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形式都发生了改变,用戴维•温伯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不是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的人,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集体智慧,而是房间本身。


展开余下试题 但是,戴维•温伯格始终没有回答另一个问题:个人,在网络中该怎么自处?
所以,那个问题又回来了,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
我和戴维•温伯格一样不倾向于技术决定论,重要的永远是人,也就是你自己。网络有诸多好处,也有诸多弊端,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人白己的求知欲望和行动。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所以,那句话在这里又可以用上了,我们只能“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
2.文中说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3.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含意。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熬”字益人生
王晓河
①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②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后浪催前浪,人生进进退退,熬才能有作为;对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心灵励志作家黄桐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告诉年轻人:“当好事降临,不用得意患形;当坏事来袭,不必惊慌失措。人生中的‘幸’或‘不幸’,其实没有一定。”没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③粥,多熬黏稠;汤,多熬有味。有准备地熬,是看透时势地熬,犹如磨刀,越磨越锋利。“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熬得住,才有真功夫;“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熬得起,方有大境界。作家池莉有一本书叫《熬至滴水成珠》,全书可谓是池莉人生经验的提炼和感悟,她说:“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煎熬出来的,苏醒是煎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总结人生就一个字:熬。身处逆境,苦熬能挺住;陷入危机,苦熬撑得起;适逢险阻,苦熬能过关。人生不怕熬,才能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
④冯仑在《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说:“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有心志地熬,不少是自找的。旁人看似熬,自觉是畅游其中,自得其乐。你喜在熙熙攘攘中穿行,他好在冷冷清清中持正;你求“花月正春风”,他好“冷落鞍马稀”。枯燥生滋味,苦涩有甘甜。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居于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熬出了成就。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走过了道路的曲曲折折,摆脱了人事的恩恩怨怨,超越了思想的高高低低,熬创造了价值,涵养了性情,升华了境界和人格。
⑤天地悠悠,世事茫茫,眼前事,孰能料?身后事,孰看透?熬着走,有亲历,有明白。天公不遂人意,无可奈何地熬,挺住,忉莫灰心丧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忍气吞声地熬,忍住,切莫一怒碰得头破血流;欲壑难填,利欲熏心地熬,守住,切莫眼里看得过,肚里忍不过。熬过疾风暴雨,懂得什么是坚强;熬过痛苦,懂得收获的珍贵;熬过失败,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时机。熬的经历丰富,人生绚丽多彩。人生经得几番熬,不枉世间走一遭。
⑥熬,是一种坚持,一种历练,一种毅力。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饱经风霜,饱览沧桑,饱通世事,阅历中有体味,挣扎中有感悟。所以,倪萍在《姥姥语录》一书中说:“人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不泯希望,熬中的酸甜苦辣有滋有味;不坠志气,熬中的跌宕曲折有情有致。冠军是熬出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有拼搏的硬功夫;名角是熬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日积月累地重复,才有德艺双馨的风采。
⑦毛泽东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人生难测,世事难料,熬,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心如死灰,而是骨子里的坚持。熬中有思索,有窥望,有碰撞,有突破,便是充满活力的努力,充满希冀的奋斗,便是有益的人生。
(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生好似马拉松,熬住才能有作为。对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就能柳暗花明。
B.作家池莉认为懂事需要经历,而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就是“熬”,这个“熬”就是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
C.“熬”可以创造价值,涵养性情,升华境界和人格,所以说有心志地“熬”,都是自找的。
D.“熬”并非逆来顺受、心如死灰,熬的骨子里是坚持。人们需要在“熬”中思索、奋斗、突破,方能有益人生。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从两位作家谈论割麦写起,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照应文题,点明了中心论点“一个‘熬’字益人生”。
B.文章第③段先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越熬越有益于人生,然后用引用论证证明熬得住才能成功,接着引用池莉和单田芳的言论进一步证明了熬的人生意义。
C.文章第④段举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熬的经历越丰富,人生就越绚丽多彩。
D.文章运用了比喻、引用、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尤以引用论证为最,这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眼界。
6.阅读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
论述类文本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文中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进行整理、综合、转换的过程。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分散、转述度高、推断性强的特点,因此对考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9课标全国Ⅲ,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以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活态保护致力于维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11反对党八股(节选)
基础过关练
1.B①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使用正确。②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就不可收拾了,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不符合语境。③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趣味。使用错误,此处应用“津津乐道”。④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使用正确。⑤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使用正确。⑥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长流。比喻节操高尚,影响深远;也比喻情谊或恩德深厚。不符合语境。
2.C A.成分残缺,应在“成交量”后加“的新高”。B.搭配不当,应将“掌管”改为“掌握”。D.句式杂糅,删去“效果更佳”。
3.C A.合同要求用语严密,“自即日起”应改为“自合同生效之日起”。B.“垂念”是敬辞,称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挂念。用在此处不当,应改为“感念”。D.“出席”指参加会议或典礼等活动,特指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参加会议。用在此处不当,应改为“参加”。
4.A“城墙是古代城市的……独特角度”“大量出现在……关于中国城墙的描述,一直是……重要研究对象”强调了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古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强调我们要重视古城培的文化遗产价值。由此分析.A项概括最准确。
5.C ①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形容“中国文化”,应选用“浩如烟海”。②孜孜矻矻: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结合后面的“专心致志地从事整理和研究工作”分析可知,“孜孜矻矻”更恰当。③三跪九叩:跪下三次,每次磕三个头,指向皇帝、神佛所行的最隆重的礼节。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中各种各样的人。根据语境,应选用“三跪九叩”。④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根据语境,应选用“风起云涌”。
6.B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①“并非不是:’语意重复,因后文有“而是”,应删去“并非”;②“保护……礼仪”搭配不当,应改为“维护……礼仪”;③语序不当,“力争”应放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前。综合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7.A前文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因此补写的语句应先说“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以衔接上文,据此排除B、D两项;“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作“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的共同定语,据此排除C项。故选A。
8.答案 (示例1)怎样制止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示例2)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推断。专家一话语中的关键信息为“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有效地解决垄断问题”“尽快制定相关的反垄断法律法规”;专家二话语中的关键信息为“反垄断法对促进美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据此可推知主持人的提问语。
9.答案①但二者却有很大的区别②被讽刺对象的缺点是不能被原谅的③讽刺的对象主要是假、恶、丑
解析①处,由前文的“虽然”以及后文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并且要指出讽刺与幽默有很大的区别。②处,紧承前文,并与后文“而幽默所笑的对象的缺点是可以被原谅的”形成对比,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被讽刺对象的缺点是不能被原谅的”。③处,根据后文“假、恶、丑具有侵犯性,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或欺骗”可知,此处应填写“讽刺的对象主要是假、恶、丑”。
微写作
阅读提升练
1.答案本文由《浅薄》一书切入,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论题;接着通过《知识的边界》一书,对比分析知识在两个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的不同及利弊;最后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人自己。
解析 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先要对文本进行分层,然后对各层内容进行概括。本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至2段,由《浅薄》一书切入,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论题;第二层是3至11段,对比分析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的不同及利弊;第三层是12至15段,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人自己。
2.答案 创造:印刷术时代创造的知识是有限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网络时代创造的知识是无限的,是没有经过过滤的。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