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71  2020-11-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1]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道德属于“软约束”,但有时候它却     ,这就要依靠法律这种“硬约束”了。也就是说,当道德约束失效时,需要法律约束来   制裁。“软约束”与“硬约束”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两个轮子,不仅缺一不可,而且不能   。
A. 束手无策 实行 错误
B. 无能为力 实施 错位
C. 束手无策 实施 错位
D. 无能为力 实行 错误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10月25日,巴基斯坦首条地铁、中国造的橙线地铁项目宣布开通运营。橙线地铁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标杆项目,率先开启了巴基斯坦的地铁时代,成为中巴两国友谊的新见证。
B. “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启动后,省内龙头旅行社纷纷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宣传营销和外联组团工作,发挥了“领头”,市场带动效果明显。
C. 共享经济能否充分发挥优势、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共道德水平。
D.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 )
A. “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验收结论显示,移民生产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B.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
C.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D. 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论“博”而“精”
梁思成
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专”的意义呢?“专”不等于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牛角尖”里。我们要“一专多能”,这“一专”就是“精”,“多能”就是“博”。既有所专而又多能,既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求学问需要精,但是为了能精益求精,专得更好就需要博。“博”和“精”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假使对于有联系的事物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对你所要了解的事物真正地了解。特别是今天的科学技术越来越专门化,而每一专门学科都和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我们的专业学习中,为了很好地深入理解某一门学科,就有必要对和它有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否则想对本学科真正地深入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中心和外围的关系,这样的“外围基础”是每一门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外围基础”越宽广深厚,就越有利于中心学科之更精更高。
拿土建系的建筑学专业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来说,除了极简单的小型建筑可能由建筑师单独设计外,绝大多数建筑设计工作都必须由许多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共同担当起来。不同工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因此就要求各专业工程师对于其他专业都有一定的知识,彼此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很好地协作,使矛盾统一,汇合成一个完美的建筑整体。
1958年以来设计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等几项巨型公共建筑,就是由若干系的十几个专业协作共同担当起来的。在这一次真刀真枪的协作中,工作的实际迫使我们更多地彼此了解。通过这一过程,各工种的设计人对有关工种的问题有了了解,进行设计考虑问题也就更全面了;这就促使着自己专业的设计更臻完善。事实证明,“博”不但有助于“精”,而且是“精”的必要条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地求“精”就必然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里。


浏览完整试题 这一切都说明“博”是“精”的基础,“博”是“精”的必要条件。为了“精”我们必须长期不懈地培养自己专业的“外围基础”。
必须明确:我们所要的“博”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博”可以从两个要求的角度去培养。一方面是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的“外围基础”的知识。在这方面既要提防漫无边际,又要提防兴之所至而引入歧途,过分深入地去钻研某一“外围”的问题,钻了“牛角尖”。另一方面是为了个人的文化修养的要求可以对于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一些业余学习。这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可以陶冶性灵,是结合劳逸的一种有效且有益的方法。解放以来出版的大量的文学、艺术图籍,数不胜数的电影、音乐、戏剧、舞蹈演出和各种展览会就是有力的证明。我们应该把这些文娱活动也看作培养我们身心修养的“博”的一部分。

4.对“精”和“博”的意义及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精”就是“专”,“博”就是“多能”。既有所专而又多能,既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修养。
B“博”是“精”的必要条件,“博”是“精”的基础,所以求学问往往由博而精。
C“专”不等于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牛角尖”里。“博”也要提防过分深入地去钻研中心问题,钻了“牛角尖”。
D为了“精”我们必须长期不懈地培养自己专业的“外围基础”,因为“外围基础”越宽广深厚,就越有利于中心学科之更精更高。
5.对“为了能精益求精,专得更好就需要博”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了很好地深入理解某一门学科,就需要对和它有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了解。
B今天的科学技术越来越专业,而专业性强的学科都和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 在土建系的建筑学专业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有些极简单的小型建筑由建筑师单独设计。
D如果在工程中,各工种的设计人对有关工种的问题有了了解,进行设计考虑问题也就更全面,这就促使着自己专业的设计更趋向完美。
6.如何正确培养“博”?下列推论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反映,必须适应生产和生活的全面要求,因此要求规划设计人员对城市经济和社会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B大剧院的设计人员应该了解一座剧院从演员到观众,从舞台到票房,从声、光到水、电以及话剧、京剧、歌舞剧、独唱、交响乐等等各方面的要求。
C建筑的工程和艺术的双重性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工程结构知识和较高艺术修养。
D建筑师还应该对于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阅读大量的文学、艺术图籍,欣赏数不胜数的电影、音乐、戏剧、舞蹈演出,参加各种展览会。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7.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杨柳低垂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
B. 三、四两句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C.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是前来送行的友人。
D. 多情自古伤别离,这首诗洋溢着一种悲凄的离别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晏子讼庄公
晏子臣于庄公①,公不说,饮酒,令召晏子。晏子至,入门,公令乐人奏歌曰:“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
晏子入坐,乐人三奏,然后知其谓己也。遂起,北面坐地。公曰:“夫子从席,曷为坐地?”晏子对曰:“婴闻讼夫坐地,今婴将与君讼,敢毋坐地乎?婴闻之,众而无义,彊②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遂趋而归,管籥③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曰:“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④不恶贫贱。”遂徒行而东,耕于海滨。居数年,果有崔杼⑤之难。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五》)
【注释】①庄公:齐后庄公,名光,是齐灵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②疆:同“强”。③管籥:古代乐器。④旅食:旅居。⑤崔杼之难:指庄公被崔杼所杀之祸。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臣于庄公 臣:臣子
B. 公不说 说:通“悦”,高兴
C. 曷为坐地 曷:为什么
D. 尔何来为? 尔:你
9.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A.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B.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C.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D.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庄公喝酒时下令召晏子来,又让乐工唱“我不能喜欢你,你为什么要来啊?”
B. 晏子明白乐工唱的是自己后,面向北坐在了地上,表示对庄公的尊敬。
C. 晏子预感到庄公这样的人会有灾祸。
D. 晏子步行到东方,在海边耕田种地。过了几年,果然发生了崔杼杀死庄公的灾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遂趋而归,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

五、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12、13题。(6分)
片段一:话说那酸枣门外三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俺特来与和尚作庆。”智深道:“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展开余下试题片段二: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大散了。
12.说说片段一中画线句所表现出来的鲁智深的性格特点。(3分)
13.用一句话概括片段二的故事情节。(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0分)
秋声一片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买来菊花,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的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其实秋天还早了,蟹儿只是科技的产物罢了。
⑤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
⑥热的南部,用双手耕作的农人,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
⑦在工业发展神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实体、季节风云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后来的人逐渐能穿透事物的实体找那更精细的物质,老一辈的人只知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分子,后来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现在知道原子之内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将来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内又发现更细的组成。可叹的是,我们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见的实体,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只见秋毫,不见舆薪”。
⑧到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人们与自然越来越远了。
⑨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⑩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⑪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⑫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清。
⑬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
(原文/林清玄,有改动)
14.读②—④段,概括说说现代都市人越来越不了解季节的表现。(4分)
15.结合第⑨自然段内容说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的语意。(4分)
16.作者在第⑫自然段中说自己“有一种伤感的心情”,请结合⑧—⑪段内容分析一下作者伤感的原因。(6分)
17.最后一段,作者又提到了孩子,结合本文题目“秋声一片”,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七、按要求完成18、19题。(8分)
近日,钟南山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表致辞。他表示,数不清的青年人都以科学家为偶像,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你们班开展以“青少年的偶像”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9.班主任想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本班同学的相关情况,请你就“青少年的偶像”设计三个调查问题。
20.钟南山在论坛上说:“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同学们就钟南山的这段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不明白“更多地问问为什么”的意义在哪里,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100-120字。(5分)

八、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蝴蝶结应该是在她出饰物店时与人相撞时弄丢了。
很多人的不自信不是因为自身不够好,而是缺乏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够让人拥有自信和快乐。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的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可能泄露作者信息的真实的人名和地名,请以化名代替。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20201111
教研员视点:语文阅卷要在充分阅读试卷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阅卷教师吃透命题素材和命题意图,既关照学生立场,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又坚持语文学科应有的原则,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和教学价值。请题组长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做好本小题执行标准的拟定和实施组织工作,具体评分标准要经得起讨论,执行过程要力求一把尺子量到底。
1.B(根据“错位”,排除AD,BC语义差别不大,根据语境,B最精准)
2.B (应修改为发挥了“领头”作用)
3.C (第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4. C (钻研“中心问题”有误)
5.C(此句是长句的一部分,是语言严密性的表现,单独看这一部分,是说在某种情况下“专”就够了,并不是题干所言“为了专得更好就需要博”的原因)
6.D(进行“深入学习”有误,原文为:进行“业余学习”)


展开余下试题7.D(从被送者、骑马者的角度在写)
8.A (词性为动词,当臣子) 9.D 10.B(不是尊敬而是有意见)
11. (晏子)于是快步走着回去了,把家里所管的钥匙都交还给公家,把外边的钱财都拿到集市上散发(或者处理掉)。
【评分细则】“遂”“趋”“纳”“市”各1分,整体语意正确通顺2分
【参考译文】晏子给庄公当臣子,庄公不高兴,喝酒的时候,(庄公)下令召晏子来。晏子到了,进了门,庄公命令乐工唱道:“算了吧,算了吧!我不喜欢(你),你为什么要来呀?”
晏子坐到座位上,乐工一连唱了三遍,然后(晏子)才明白说的是自己。(他)于是站起来,面向北坐在了地上。庄公说:“先生您陪着我喝酒,为什么坐在地上?”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争论的人要坐在地上,现在我将跟您争论,怎敢不坐在地上呢?我听说过,人口众多却没有道义,势力强大却没有礼仪,喜好勇力却厌恶贤人,灾祸一定会追上他的,这些就像说您的啊。况且我的话不被采纳,希望(您)允许我离开。”于是快步走着回去了,把家里所保管的钥匙都交给公家,把外边的钱财都拿到集市上散发。说道:“君子能为百姓尽力,就进朝做官拿俸禄,不拒绝富贵;不能为百姓尽力就辞官旅居,不厌恶贫贱。”于是步行到东方去,在海边耕田种地。过了几年,果然发生了崔杼杀死庄公的灾难。
12. 心思缜密、粗中有细、有心计(有防范心)(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就可以得全分)
评分细则:如果不是结合片段一中画线句去答的不给分,如果答的不是性格特点不给分。
13.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或鲁智深力拔大(杨)树,或鲁智深降服众泼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评分细则:“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两个要素缺一不可;语言不够概括要酌情扣分。

14.从市场中得到关于季节的信息,(2分)却又往往被迷惑,产生错误的判断。(2分)
【解析】具体表现:第二段为辅助信息,讲述儿时的我们是从观察自然中了解季节的,所以并无直接答案;第三、四段都是举例信息:一段说被花市迷惑,一段说被蟹黄迷惑,共同点是:从市场中得到关于季节的信息,却又往往被迷惑,产生错误的判断。

1. 15.都市人控制了室内的气温,在室内再也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2分)只有在远离都市的大自然里,季节的特征才比较明显。(2分)
【解析】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现代生活中季节鲜明的特点越来越淡化,走入了远方的树林,指到大自然中才能感受到。

16.(1)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2分)
(2)人们为满足生活的欲望又在不停的人为地改造自然;(2分)
(3)我们难以感受到自然的乐趣。(2分)
【解析】第一个点来自第八段,这一段有上位语意,提取即可;第二个点来自第九段,需要提炼,答出人们的目的得1分,答出人们的行为——“人为改造自然”得1分,语言不够精准或不够概括酌情扣分;第三个点来自第十段和第十一段,需要提炼,两段中反复提到乐趣,据此提炼为“感受不到自然的乐趣”。

17.(1)对于未来人与自然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担忧(未来的人类将更加远离大自然);(2分)
(2)对儿时亲近自然的淳朴简单的生活的怀念;(2分)
(3)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然、亲近自然(2分)
评分建议:答到两点即给全分。
【解析】第一点贯穿全文始终,孩子是未来的象征;第二点,题干中提到又提起孩子,应该关注第二段中出现“我们还是孩子”一处,所以也有怀念儿时与自然亲近的淳朴简单的生活;文章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尊重自然的呼吁,能够尊重自然,亲近自然。

18. 答案示例:(1)你心中有没有偶像?
(2)你心中崇拜的偶像是谁?
(3)你为什么崇拜这个偶像?
(4)你觉得青少年应该把哪一类人当做偶像?
评分细则:每答对一个调查问题得1分,问题重合不得分,表述不是一个完整的问句不得分

19. 【题意解析】本题首先要用明确的语言解读题干中含而不露的“问问为什么”的含义(2分),根据题干论述,“问问为什么”就是一种探索精神、研究精神、探究精神、质疑精神等,然后再简要说说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这种精神的作用,缺失这种精神的后果。)
答案示例:我认为“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是说我们对未知领域要有探究精神。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都离不开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有助于我们掌握真知,接近真理;有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我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更多乐趣。
评分细则: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晰,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字数少于100字要酌情扣分。


20. 整体语意: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够让人拥有自信和快乐。
参考武汉市2020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含两个方面:题意的表述和标准的支撑。题意分“正确”和“错误”两个层次,材料支撑分“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次。
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
二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
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
四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
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
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
第七类: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
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字迹清晰,允许有极少错别字(不超过3个)。
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 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晰,允许有少量错别字。
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本次作文评分共设七个类别,一至六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
评分表:
类别 档次 题意表达 材料支撑 语言表达 得分区间
一 上档 正确 恰当 优秀 50
下档 合格 49-46
二 上档 正确 缺陷 优秀 45-42
下档 合格 41-38
三 上档 错误 恰当 优秀 37-34
下档 合格 33-30
四 上档 错误 缺陷 优秀 29-26
下档 合格 25-22
五 上档 正确 错误 优秀 21-18
下档 合格 17-14
六 上档 错误 错误 优秀 13-10
下档 合格 9-6
七 不合格 5-0

作文题意: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够让人拥有自信和快乐。
【题意分析】题干的引言是一个有波折、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形成了正反结合、逻辑严密的表达效果。珍妮原来由于自我认知消极,即“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内心感受),所以不自信不快乐,即“总是低着头”(外在表现)。后来受到店主赞美后内心感觉戴上漂亮的蝴蝶结自己变美了(内心感受),即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所以走路也不由得昂起了头(外在表现),即变得自信快乐了。至于故事结尾处的蝴蝶结弄丢了,是一种小说笔法,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蝴蝶结在与不在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珍妮内心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识,变得自信,收获了快乐。命题老师希望通过此次作文告诉学生,我们不需要总是与生活中某方面成功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武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