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7  2020-11-2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35小题。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 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 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答案】1. D 2. D 3. C
4. 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 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B项,“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C项,“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文章只说“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并未说生态文学“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展开余下试题D项,“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主观臆断,原文的表述是“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不等于“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材料二强调“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ABD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而C项中的“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则体现了生态文学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内容、手法及结构层次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通读原文,理解文本的中心论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文本的论据、论证思路及手法。
材料三共有三段,第一段开篇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接着将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对比:传统的文学……生态文学则是……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进而提出中心论点: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第二段写“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这是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并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第三段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有着质地的不同。最后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找准筛选区间,逐段、逐句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
依据“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可概括为: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
依据“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可概括为: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依据“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可概括为: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依据“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可概括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中的芦苇
梅洁
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
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那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
许多年后的八月,朋友约我去南大港湿地,他们告诉我说,湿地里的芦苇浩浩荡荡。“湿地”之说是近两年的事情,它是大地的最宝贵的一个器官,如人的肝、胃、肺叶、心脏什么的,它叫“地球之肾”。它的重要已是很明显的了,但我知道,此去南大港,我心醉神往的是芦苇。
地处渤海湾里的南大港,俗称大洼,属传说中林冲发配的荒凉之地沧州。千万年里,海水在这里涨了退了,汹涌了平静了,留下了茫茫无垠的盐碱滩,芦苇在盐碱滩、在沼泽泞泥的大洼开始了千万年地生长,寂寥而沉静。八月的芦苇是盐碱地绝妙的幻想,那绿色让人恍入梦境。于是我看到,满目的芦苇一泻千里,它们从地平线的天际处漫过来,是一种没有边际的逶迤。我知道,地平线之外是渤海。海风吹过来,湿地掀起了芦苇的大涛,这时,我离海还有一段路程,但我已经听到了属于海的呼啸,还有一种属于海的力量,有些雷霆万钧。稍刻,海风过去,八十平方公里涌起了芦苇绿色的涟漪,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这时,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传出来,轻盈的唰唰声,唰唰唰唰…… 声音在风中荡漾,有一种启示般的感动。
很难想象,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
在芦苇荡里,我遇见了华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人都在忍受饥馑,于是,一群拓荒者走进了大洼,他们在这里开垦了几十万亩稻地,建造了一处北方粮仓——南大港农场。拓荒者中走着一个九岁的男孩,他随父母兄妹一起从遥远的川南走来,蜀道迢迢,几千里南方北方,小男孩和父辈一起背负着历史的原罪……
似这芦苇,岁岁枯荣;如这潮汐,月涨月退。四十多年走过,小男孩把失望与希望、困苦与挣脱、爱与孤独以及全部的生命都交给了大洼,小男孩一生没走出芦苇。回过头一想,这一切,最初和最终似乎都是与生俱来,都是为了不辜负父亲赐予的那个名字——华北。
此刻,华北和我们一起站在八月的芦苇荡里。
“大洼连续七年干旱。我来大洼四十二年了,第一次看到大洼干得滴水全无……”华北有些忧郁。


展开余下试题许多年里,中国人到处在填海造田、围湖垦地,原本六十万亩铺天盖地的芦苇荡,只幸存下五分之一。后来,大洼发现了石油,于是大洼不允许再蓄水了。上游的河流也被截断了,大洼连年干旱。大洼的油田在贡献石油富庶的同时,也在丢失着千年万年的绿色和静美。“保护湿地”仅是大洼人近几年刚刚获得的信息,那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智慧。为了幸存的芦苇,为了芦苇里千千万万迁徙的鸟儿,千千万万的鱼,以及千千万万在芦苇里栖息的蛙、蟾蛛、狐狸——人们说它们有的已成了精——大洼人开始从黄河给湿地买水,一年一千万方、两千万方地买。今年,没有钱买水,大洼干涸了。
干涸的大洼今年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六千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二百多头!蝗虫几天之内可把芦苇连叶带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烟云。
蒙昧在接受大罚。
然而眼下,大火劫后的芦苇在依然干涸的大洼又生成了连天的葱郁。这让人想到上苍对苦难的赐予,命运不会就此倒伏。
怯弱的生长,我倏忽感到,眼前的绿色已不是一种植物,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
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是邪恶绝对娼淫不了的,万劫不死的精神是凌翔天空的大鸟!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华北说。
(选自《中华散文》2005 年 12 月)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我”和朋友到湿地看芦苇的经历,围绕“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的话题,展现了对芦苇由衷喜爱的主题。
B. 湿地的前身为盐碱地,却孕育出生机勃勃的芦苇,这既表达了作者的震撼,又体现了盐碱地的生态价值。
C. “原罪” 一词本意为人类诞生时所犯的原始罪过,作者借用此说表达人们对芦苇荡蓄意破坏行为的复杂心理。
D. “蒙昧在接受大罚”具体是指人类利用古法烧蝗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十几万亩芦苇荡被毁的巨大损失。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照应前文“我”对芦苇荡的遐想,补充说明“我无法说清”的缘由。
B. “我”并未亲眼看见大洼闹蝗灾的情形,但几组数字对比绘成的画面,使这一情景真实可见,令人惊心动魄。
C. 人们开采大洼石油富庶之后再给大洼买水,展现了一种取之于斯,用之于斯的理念。
D. “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结尾以华北的话描画未来湿地的美好图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8. 赏析文中画曲线的句子。
9. 华北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拟人,用“抚弄”一词写出了水与芦苇之间的依存关系,生命拔节发出的“絮语”,写出了芦苇的生长动态与生机勃勃;②比喻,把“水波抚弄芦苇”,比作“温柔的牵携”,写出了芦苇荡形如女子的柔美姿态;③“唰唰唰唰”拟声词,写出了芦苇生命力的顽强与旺盛。
9. ①华北这一人物是五十年代末勇于奉献的拓荒者代表。他也是大洼几十年变迁中的见证者与建设者代表,他的命运与大洼的命运休戚相关;②他对大洼历史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对芦苇的喜爱赞美;③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拓展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围绕‘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的话题,展现了对芦苇由衷喜爱的主题”错误。作者追述了大洼的发展历程,展现的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这一主题。
C项,“作者借用此说表达人们对芦苇荡蓄意破坏行为的复杂心理”错误。作者借用此说表达对五十年代末拓荒行为的复杂心理。
D项,“指人类利用古法烧蝗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十几万亩芦苇荡被毁的巨大损失”错误。此句是指人类过度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展现了一种取之于斯,用之于斯的理念”错误。解读人们给大洼买水,是因为认识到了对生态的破坏,是一种弥补的行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结合“绿色的涟漪,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这时,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和絮语”分析,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描摹芦苇荡,写出了芦苇的生长动态与生机勃勃。结合“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分析,把“涟漪抚弄衣裙”比作“温柔的牵携”,旨在表现我国芦苇荡形如女子的柔美之态。“唰唰声,唰唰唰唰”,为叠词,结合“大自然成长的声音”分析,写出了芦苇生命力的顽强与旺盛。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结合“许多年里,中国人到处在填海造田、围湖垦地,原本六十万亩铺天盖地的芦苇荡,只幸存下五分之一……一年一千万方、两千万方地买。今年,没有钱买水,大洼干涸了”“干涸的大洼今年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六千多头蝗虫,一……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几天几夜”等分析,对大洼历史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对芦苇的喜爱赞美。结合“在芦苇荡里,我遇见了华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人都在忍受饥馑,于是,一群拓荒者走进了大洼……小男孩和父辈一起背负着历史的原罪”分析,介绍华北的身份、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结合“四十多年走过,小男孩把失望与希望、困苦与挣脱、爱与孤独以及全部的生命都交给了大洼,小男孩一生没走出芦苇”分析,写华北的经历,意在表明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段拓荒历史的思考。他的命运与大洼的命运休戚相关。结合“大洼连续七年干旱。我来大洼四十二年了,第一次看到大洼干得滴水全无……华北有些忧郁”分析,通过写华北的忧郁,让我们反思历史。“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华北说”结尾以华北的话描画未来湿地的美好图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世祖即位,公孙述称帝于蜀。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建武四年冬,援至洛阳。见世祖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十一年,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