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32 2020-12-02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2]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质量调查试卷
天津一中2020-2021-1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33分)
一、(每题3分, 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慰籍jiè 峥嵘 闻名遐迩 忸怩ní
B.炽热zhì 精典 云蒸霞蔚 悲伧chuàng
C.摈弃bìn 遒劲 跌宕起伏 罅隙xià
D.荫蔽yìn 饥馑 亦步亦驱 籼米shān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题。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 )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 ) ,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又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 ) 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知致、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 ) 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2、下列词语字形书写及读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炉火纯青 内涵 hán B.臻于至善 卓越zhuō
C.出类拔粹 超今冠古guàn D.格物知致 笃实 dǔ
3、在语段空缺处填写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雕虫小技 心性 巧夺天工 继而 B.雕虫小技 心智 巧夺天工 既而
C.雄才大略 心智 鬼斧神工 既而 D.雄才大略 心性 鬼斧神工 继而
4、如果为语段续写结尾句,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因此,我们不仅要发展一流技术,更要提高审美追求。
B.所以,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C.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怎能否认工匠精神对现实具有强大的力量?
D.所以,一个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才是拥有人文素养的国家。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喜欢苏东坡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的。对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苏子诗文都不觉得有过。
B.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了通讯《“探界者”钟扬》的独特艺术特色。
C.无论是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D.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6、下列诗句和成语中的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枉用相存/名存实亡 如今有谁堪摘/不堪一击
B.山不厌高/兵不厌诈 赢得仓皇北顾/顾此失彼
C.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地制宜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烟涛微茫信难求/信马由缰 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步自封
7、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行》 长篇抒情诗 “青莲居士” 新乐府运动
B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美国 浪漫主义
C “周郎赤壁” 咏古抒怀 雄浑苍凉 唐宋八大家
D 《短歌行》 “建安风骨” 多白描,平淡质朴 四言古体诗
浏览完整试题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探界者”钟扬》《喜看稻菽千重浪》 两篇文章都属于新闻通讯,因为新闻重在及时、真实地反映事实,所以不能运用描写的手法,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让观点隐含在事实中。
B.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青衫,则是指黑色单衣,是唐代高官的专有服饰。
C.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沁园春”“ 念奴娇”“永遇乐”都是词牌名,“声声慢” 则是题目,揭示了诗词的内容。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为“六经”之一。
9、请选出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阅读下面小段,回答10~11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A.艰难苦恨繁霜鬓 B.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C.一竿晴日舞比邻 D.栗深林兮惊层巅
11、对语段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揭示了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B.讨论了“尚贤”和“为政”的关系,说明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C.说明君主为政的根本是要使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理得好。
D.阐发了“君主的事务,主要取决于身边的诸多贤臣”的道理。
第Ⅱ卷(67分)
二、(每空1分,共8分)
1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
(2)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4)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5)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6)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7)请写出《登高》的颈联: , 。
三、(28分)
阅读文段(一),完成第13~14题。(8 分)
(一)套袖
铁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您是见老。”我说。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运用侧面和细节描写,通过友人的介绍和我的心理活动,展现出孙犁老师严厉、不苟言笑的特点,使人物形象丰富而全面。
B.孙犁老师是大作家,“我” 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C. “套袖”是行文的线索,本文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D.文章以赞美春天收束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孙犁老师的深深敬意,又深化了主旨,升华了感情,余味无穷。
14、有人说,篇末作者提及孙犁在《山地回忆》中写的“布袜子”的一段是本文的一处败笔,游离于文章之外,显得旁逸斜出。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5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文段(二),完成第15~18题。(20 分)
(二)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睛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吴召儿及姑父这样一群支持革命的群众形象。
B.文中描写夜里狂风暴雨,凸显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塑造主人公吴召儿的形象做铺垫。
C.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借代、比喻、象征的手法,写出女孩为革命事业的火红纯洁的心。
D.“我”不仅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中的角色,参与事件的过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16、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6 分)
17、上面两篇文章,都展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分别概括《套袖》中的孙犁和《截击》中吴召儿的形象特点。(6 分)
18、两篇文章文体不同,但为表现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异同。(5 分)
四、(共31 分)
阅读下面《水乡行》一诗,完成题目。(7 分)
水乡行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甲
鱼网作门帘,
挂满树;
乙
榴火自红,
柳线舞;
丙
要找人,
稻海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蛙声住,
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丁
19、诗中甲乙丙丁是诗句的位置,下面的ABCD是原有的诗句,分别将诗句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 分)
A.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B. 一手好橹。
C.家家门前,锁一副。 D. 一把橹。
答:甲 乙 丙 丁
20、从全诗来看,到水乡的更可能是哪一类人? ( ) (3 分)
A.毕业回乡的学生
B.定期前来的干部
C.本乡本土的居民
D.饶有兴致的初访者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两题。(24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1、请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怎样的心情。 (4分)
22、诗歌题为“邯郸冬至夜思家”,但诗人却从家人着笔,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使情感更浓厚感人。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自己的某一种情感。(20 分)
要求:
①有描写和抒情,且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方法。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
③字数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33分)
1、C (A慰藉 B炽热chì 经典 悲怆 D荫蔽yīn 亦步亦趋 籼米xiān )
2、A(卓越zhuó 格物致知 出类拔萃)
3、A
4、B
5、D
6、C (A存:问候/存在 堪:能/能承受
B厌:满足/嫌恶 顾:看/顾及
C因:依据 拔:超越
D信:实在/任凭 故:衰老/旧的)
7、C.(A长篇叙事诗 香山居士 B英国 D质朴刚健,“多白描”错,见教材59页学习提示)
8、D ( A“不能运用描写的手法,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错 B青衫,唐代官职低的服装为黑色。 C声声慢也是词牌名)
展开余下试题
9、C (C是比喻,例句与其它选项均为借代,例句修辞见学案)
10、B (B“灰”是名词作状语,例句和其它选项均为使动用法)
11、 B
二、(8分)
12、 (1 )怅寥廓 (2)一尊还酹江月 ( 3)满地黄花堆积 ( 4 )渌水荡漾清猿啼
(5 )暧暧远人村 ( 6 )别有幽愁暗恨生 ( 7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阅读(28分)
13、A (3分)
(没有细节描写,“展现出孙犁老师严厉、不苟言笑的特点”错。这是欲扬先抑,为后文写“我”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作铺垫。)
14、 (5分)
不同意。(1 分)作者之所以提及“布袜子” ,结构上与上文相呼应(紧承上文),( 1分)内容上,“布袜子”和戴套袖一脉相承,更好地说明了孙犁珍爱的不是衣服,而是滋养了他心灵的劳动人民的感情和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1分)篇末点明中心,引出了对孙犁先生的赞美。( 1分)这恰好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体现了散文选材丰富,而主题集中的特点)(1分)
15、C (“运用借代、比喻、象征的手法”错误,画线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与象征的手法。)
16、(6分,从情节选材、人物、意境创造、语言风格等角度,每点2分,满三点即可)
( 1 )情节上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写得多,战争场面写得少(或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或者答:日常生活与革命生活的融合。如做午饭、羊圈、赶羊,这些乡村的日常生活,与截击敌人融合在一起,淡化战争的险恶。)
( 2 )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活泼热情、乐观勇敢的性格特点。通过吴召儿与她姑父及战士有说有笑的对话描写,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敌人来犯,她只身前往截击,展现了女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3 )语言注重简洁优美的诗意化表达。如明明是狂风暴雨,却说像钻进了水帘洞;又如坐在平石上,“如活在天空里”。
( 4 )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如开头对吴召儿姑家庄园的描写。
17. ( 6分此题较简单,不需要分析)
(1 )孙犁:温厚、平易近人(随和人勤劳质朴、充满活力。
(2)吴召儿:机智敏捷。了解敌情,知道改走山梁;截击时反穿红棉祆,不惹眼,体现机智。行动敏捷,像- -只逃散的小白羊,在乱石尖跳跃前进。( 2 )热情负责。面对危险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总是有说有笑,冲在前面,洋溢着热情,体现责任感。( 3)勇敢无畏。她带领战士们躲避敌人扫荡,带头冲锋陷阵,截击敌人,丝毫没有女性的柔弱。
18、(5分,酌情赋分)
同:语言、动作、外貌、细节描写
异:《套袖》欲扬先抑和侧面描写;《截击》环境描写
四、(31分)
19、(4分)D A C B
20、(3分)D
21. (4分)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 ,显得形影相吊。通过动作描写(拟人修辞),反映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孤寂心情。
(手法1分,翻译分析1分,主旨2分思乡孤寂)
22、(20分)
背倚船舷,我站在阴湿的甲板上,任由海风吹乱破烂的衣衫,落日的最后一缕余晖竟变得刺眼,忽然我仿佛从这余晖中见到故乡的岸边,小楼上,他也正从窗中看向这夕阳如血的海面,耳畔是孤鸿的悲鸣,他却丝毫没有听到,只是凝视着那暗赤的海天交界处,是帆!他忽然站起,灰暗的眸子里射出了柔和的光,然而,这光彩突又黯淡,是因为失望吗?这已是第几次看错,大概连他也不知道吧,而我漂泊万里,他又怎知我的愁绪。
评:作者假想的情境很好,以海面为背景,“我”在船上,“他”在海边,由“忽然我仿佛从这余晖中见到故乡的岸边”自然把读者带入对方思念“我”的情境。以在故乡的“他”在海天交界处看船的眼神,由“光彩”到“黯淡” ,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急切盼望“我”回来的心情。最后一句点题:“他”盼归, “我”盼回,非常切合题目要求。
日出。在异国他乡看到日出还真别有风致,太阳从远处的海面上露出一个边,继而在水面上映出巨大的倒影,还衬着几条漂泊的船的剪影。这不过是我赴澳游学的第四天早上,可对家乡、家人的思念已经笼住了我的心头。隔着数千公里的距离,我只得想:北京的家人、亲友是不是也在等待观看日出呢?是不是望着同一个太阳、同一片天空而想到远在他乡的我?天地之间,距离茫茫,只有同一片蓝天下。
评:作者设想自己身在异国看日出的情境,用衬托手法写出日出之美;但美景不能减缓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由此想到家乡的亲友也在此时用看日出的方式望我,这些内容都很好地切合了题目要求,但题要求的“对方如何想自己的内容还写得不够具体。可以调整为: 广阔天地,遥遥距离,牵挂思念之丝缕-端在彼,-头在此 ,这样抽象的思念之情就具体化了,语言的感染力会加强
这里没有雪的。可是在朔方的家乡,应是漫天皆白了吧?那里原野莽苍,冷意砭骨,可是人情温暖,乡谊绵长。街巷中的亲朋和玩伴,定是在欣悦地戏雪吧?在柳絮飘飞的清澈中扬起一团无瑕的瑞雪,向玩伴掷去,任小脸红扑扑的,弥漫上白花花的一团,心儿酣畅,但是却少了我——他们熟悉的大哥哥,在玩乐的间隙,他们定会喃喃地念起我的名字吧,那些炉旁围坐的亲人们也定会说着身在异乡的我吧。这时才理解王维所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想念雪花,想念亲人,怎一个愁字了得?
评:抽象的思念之情用想象对方打雪仗的画面表现出来,选点很巧妙,是生活中的常景。描写上用白描手法,自然生动,同时把耳熟能详的经典佳句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微写作中,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上一篇: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一篇: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天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