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7  2020-12-0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威远中学高2020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①全卷共150分,150分钟内完成。
②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试题卷自己妥善保管。
③必须使用0.5mm黑色墨迹签字笔在指定区域内答题。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 《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
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
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一号需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经梦想在望。
(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材料三: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蕾)30日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目前,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摘编自《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定点成功》,《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1日))
材料四:
2020年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百感交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沈军博士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说,“26年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正如沈军所感慨的,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中国北斗建设历时26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务全球的“三步走”战略,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一道,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作为中国近年来“硬核科技”成果代表之一,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北斗全球组网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自力更生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沈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为此,中国不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摘编自【国际锐评】《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折射中国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是陈芳允院士在1983年提出的。
B.我国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轨位,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标志。
D.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表明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201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逐年上升,而占比却逐年下降。
B.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后,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C.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对我国科技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意义。
D.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卫星进行了多项在轨测试,所有设备运行确认正常,开启工作模式。
6.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乡长 冷江
在稠岭干了二十年,今天要退下来。人们开始喊他老乡长。尽管很不适应但还得乐呵呵地应承,以免别人说自己闹情绪。
上午交接大会开得很隆重。县委组织部张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老乡长表示了感谢,尤其提到在老乡长任期内成功实现全乡最后一个贫困村脱贫。退休了能被组织上肯定,老乡长很激动。


展开余下试题新任乡长已经到任,按规矩,老乡长在开完交接大会后就算光荣退休了。但是会后老乡长提出来想再去陈家窝看看,这是他的扶贫联系点,离乡政府有十里多路,全是沟沟坎坎,没有公路,车子很难开进去。
乡党委刘书记听说老搭档要去陈家窝,忙过来劝阻:“老乡长,别去了,不急在一时,等明年道路通了,我让司机送你去。”
老乡长说,“书记,你的好意我领了!不去看一下,就是退下来,我这心哪会安生啊!”
“那,这样吧,让小孙去雇辆三轮车!”
老乡长说要锻炼锻炼身体,走小道快,坚决不让雇车。书记拗不过他,只好叮嘱小孙路上多照应。小孙给陈家窝挂了电话,村长二奎在电话里大声说:“你放心,我一定安排好这顿庆功宴!”
整个上午气氛一派祥和。
老乡长和小孙出发了。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到了卧牛岭。站在岭上往下看,尽是沟沟壑壑,一片苍茫。这时候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小孙忙搀着老乡长躲到一个山洞里避雨。雨越下越大,小孙劝老乡长,“大雨路滑,太危险,咱等雨停了回去吧!”老乡长不高兴了,“这点雨就吓住了?我年轻时跑邮政,早上去,晚上回,从没有过差错,这条道我闭着眼睛都能走!”
看看雨势弱了些,老乡长带头钻出山洞,继续赶路。又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雨终于停了,两人到了山脚下,找了路边一块山岩,坐下来歇息。山岩下面是一片果树林。有桃树也有板栗。老乡长走过去,随手拔起一棵,举到眼前察看,小孙忙跑过来问,“怎么啦,老乡长?”老乡长说,“走,咱往前走走,再看看别的地块。”
两人往前走到另一片果林,老乡长又拔起一棵板栗树苗察看,完了让小孙拿着这棵树苗,老乡长明显加快了步伐,小孙在后面气喘吁吁地小跑起来。
二奎家里已经聚集了村两委的干部,听说老乡长退休了,大伙儿今天都要来表示感谢。老乡长一到,二奎连忙让婆娘泡茶,大伙儿全围拢过来,准备听老乡长的退休感言。
老乡长大声说,先别忙喝茶,正好大伙儿都在,我问这是怎么回事?说着从小孙手上一把夺过树苗举到二奎面前。
二奎看了看,说,“有枯株,很正常啊!”
“正常?我看不正常!”老乡长说,“陈家窝今年报了脱贫,你们就拿这些新栽的果树充数?”
二奎笑了,“老乡长,咱们村是您老的扶贫联系点,今年陈家窝能脱贫,您可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啊!”
“是啊,”有人附和,“要不是您老,咱村公路猴年马月才能铺上呢!”
还有人说,“如今您退休了,咱们村可不敢给您拖后腿啊!”
“就因为是我的联系点,就因为我要退休了,你们就给我整这出?”老乡长锐利的眼神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然后紧盯着二奎。
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二奎满脸堆笑,就像哄小孩一一样哄老乡长,“您老别上火!这些果林面积都是实数!我是您看着长大的,还能蒙您吗?”
“那好!我问你,你报的多种经营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个嘛,” 二奎顿了一下才说,“这些果园成林后每年的收入应该还不止这些数!”
“是,可那是三年后的数啊!”老乡长不依不饶。
二奎给老乡长递上烟,老乡长一把推开:“少拿这些来搪塞我!”
“反正已经报了,咱也不算弄虚作假,再说您都退下来了,这事您也管不了了!”
“不行,这事我还必须管!”
“摘帽是咱陈家窝一百多号老少爷们的脸面啊,您老脸上不也有光吗?”大伙儿都说,是啊,是啊!
“脸面?你们这么做,我还有脸面吗?”老乡长真是生气了,脸都气绿了。
二奎一个劲地赔礼道歉,“我向您老保证,明后年这些果林一准挂果丰收,到不了那些个数,我引咎辞职!”
“辞不辞职不是你说了算!我现在要做的就一件事——”
“什么事?”二奎和小孙全都紧张地看着老乡长。
“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
“您这何必呢?”大伙全愣住了!
“我是要退了,正因为要退了,我不能交给后任算不清的账!”
老乡长掷地有声的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小说以“老乡长”为题,既体现了大家对老乡长的尊重,同时又突出了他作为小说主要人物的地位。
B.关于老乡长前往陈家窝途中遇雨的细节描写意在突出老乡长的思想性格,“大雨”同时象征着扶贫工作中的艰难险阻。
C.小说构思颇具匠心:对老乡长的“辉煌业绩”一笔带过,却选取他卸任前的“回头看”浓墨重彩地展现他的思想境界,表现作品主旨。
D.文中众人及二奎和老乡长的对话,既使文章波澜起伏,营造紧张氛围,又丰富了老乡长这一人物形象。
8.小说中的老乡长这个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9.小说的结尾(画线部分)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佑等拔和州,檄①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服,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②。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元兵十万攻和,拒守三月,食且尽,而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鸡笼山以绝饷道。太祖率众破之,元兵皆走渡江。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壬子,置御史台。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③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癸丑,李善长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
(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檄:xí,檄文。此处作动词,用檄文告知或任命。②甓城:用砖砌(加固)城墙。甓,pì,砖;用砖砌。③悬军:深入敌方的孤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
B.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
C.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
D.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期旦日会厅事 旦日:第二天。
B.诸将皆惶恐谢 谢:谢罪。
C.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宁:难道。


展开余下试题D.表三上,乃许 表:表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朱元璋作战勇猛,治理军队颇有智谋。朱元璋曾经率众击破元兵,打得元兵渡江而逃。朱元璋虽不服韩林儿,但依然用其年号来号令军队。
B.朱元璋体恤民心,想让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下令将军中所掠妇女释放回家,让民众感动。称帝前和属下探讨北征,求拯民于水火的计谋。
C.朱元璋志向远大,心在天下。他打下和州,统领诸将,朝南而坐向诸将出示任命檄文。被任命为右副元帅,却发出不愿受制于韩林儿的慨叹。
D.朱元璋才能出众,以率先垂范赢得尊重。讨论军事,他剖析决论如流,众将有所屈服。分工筑城,他率先完成,从而在诸将中树立起了威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兵十万攻和,拒守三月,食且尽。(5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乡村四月
【宋】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B.首句“绿”写草木葱郁,“白”写天空之云。此句从视听角度落笔,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C.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细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叫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D.第三句写农家四月人繁忙;第四句“才”“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关系的句子是“ ▲ , ▲ ”。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 , ▲ ”两句通过写天空和水里的具体景象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3)《荆轲刺秦王》中“ ▲ , ▲ ”两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通过地方立法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 轨道。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都不是 的。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 ,既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宣教,群众缺的不是意识,而是知识,( )。欲让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更好地落地生根,政府需要用好大众传媒,给群众上好“垃圾分类课”。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推行 法治 一蹴而就 刚柔并济
B.推广 法制 一挥而就 刚柔并济
C.推行 法制 一挥而就 赏罚分明
D.推广 法治 一蹴而就 赏罚分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
B.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开展。
C.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D.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垃圾分类的落实,被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
B.垃圾分类的落实,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而受到影响
C.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垃圾分类的落实
D.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对垃圾分类的落实起了影响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城镇集中供热中燃煤热电联产占48%,燃煤锅炉占33%,清洁热源不超过4%,清洁取暖比例低,特别是部分地区冬季大量使用散烧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  ①  。清洁供热、低碳发展要求取代散烧煤和小锅炉,压减大型燃煤锅炉,这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大势。但在清洁热源上,我国的天然气缺口严重,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程度较低,因此  ②  迫在眉睫。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其一大优势就是低碳、清洁、规模化。在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核能供热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关系北方地区人民温暖过冬,关系  ③  。
答:
21.下面是某校开学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标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与感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记叙文文体特征必须鲜明;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等信息。

威远中学校高2023届第一期期中语文考试
参考答案
1.D; 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语句,将选项和文本仔细比较,确定选项正误。原文是说“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并非“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B; 解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选项漏掉了修饰语。
3.D;解析:原文是“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学者们研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曲解文意。
4.A;解析:原文是“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内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