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55  2020-12-0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5]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一、课前检测
1.“五岳”是指哪几座山:
明确:它们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2.问:“五岳”之中谁为长?
明确: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准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的地理形势,泰山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踞高临下,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正音。
汶水( wèn ) 济水( jǐ ) 南麓( lù ) 石磴( dèng )
徂徕( cú lái ) 摴蒱( chū pú )须臾( yú ) 绛皓(jiàng hào)
少圜(yuán ) 石罅( xià )
三、疏通文意。
泰山之阳( ),汶水西( )流;其阴,济水东( )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句式: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 )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是( )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以( )入,道( )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句式: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 )既上,苍山负( )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 )数十立者,山也。极( )天云一线异色,须臾( )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 )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 )驳色,而皆若偻( )。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 )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 )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四、文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解释:
1.居: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2.乘: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3.或: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4.极: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
5.视: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6.坐: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
7.始:余始循以入(开始)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浏览完整试题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三)找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四)找出下列语句的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五)解释下列字词
1.当:
(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3)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2.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2)余始循以入(同上)
(3)余所不至也(同上)
(4)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3.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4.限:
(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5. 道:
(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2)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
(3)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6.有: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3)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7.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8.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9.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3)是日(天,名词)
10.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
(六)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0.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11.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12.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五、理解文章内容
1.思考: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2.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5.全段由几幅画组成?(三幅)
为第一幅画命名:旅游路线图。
为第二幅画命名:登临泰山图。
为第三幅画命名:泰山夕照图。
6.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
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
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
这几个词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表态。
7.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各是怎样的?
观察顺序:
由暗到明(稍见云中……→正赤如丹…… )
同近到远(自足下……→极天云一线异色)
由东到西(亭东……→回视日观以西峰)
描写顺序:
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日出之时(一线异色、五彩、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之后(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示例: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


展开余下试题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像何物),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的静态图。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
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多说一句“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0-202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