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82  2020-12-0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2]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4次周考语文试卷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2021届第4次周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浏览完整试题C.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D.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声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借贸易失衡为幌子发起,根本目的是限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战略性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明确地针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铁装备、农机装备等产品加收高额关税。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加征25%的进口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中国商务部立马给予强烈回应。4月,特朗普又表示加征1000亿美元的税,中国又给予同等程度的回应。同时,美国对中兴发动贸易制裁。之后中方以积极的态度与美国协商,经过多次无果商谈后,8月7日,美国官方宣布对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将于8月23日开始生效。8月23日,中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摘编自《“一带一路”与中国关系影响分析》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普通民众对贸易战的看法调研报告》
材料三:
2019年即将收官之际,好消息频频传来。12月13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紧接着,12月20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这是时隔半年后,中美元首的再次通话,也是过去22个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之后的首次降温。12月26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与美国正就经贸协议签署等后续工作密切沟通,华尔街随后对此表态做出积极反应。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也是大批玩具厂商最重要的销售节点。今年,美国很多“圣诞老人”倒是可以松口气了:不用花冤枉钱了。
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的玩具商杰伊•福尔曼看来,年底本就是玩具商最赚钱的时候,但倘若美方对华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威胁落实,对他来说绝对是一场“圣诞节噩梦”。
因此,当听到中美经贸谈判的阶段性利好消息,福尔曼感到如释重负。据了解,福尔曼的公司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约90%生产能力都在中国,与中国制造商合作关系深厚。而像他一样的美国企业并不在少数。
根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的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在经贸摩擦之前的正常年份,比如2015至2017年每年中国从美国平均进口242亿美元农产品。但受到关税加征影响,2018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到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7%;2019年前10个月,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为10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30.8%。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下降,必然会导致美国相关的农民收入减少。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实施了12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但效果有限,因为补贴是暂时的,而收入下降是永久性的。
——摘编自《中美贸易战破冰之后:“关税之剑”暂时解除,外贸企业松了一口气》
材料四:
经济学家任泽平日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只是再次阶段性缓和,但并非结束,即使签订部分协议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未来仍存变数。他写道,贸易协定并非美方的根本诉求,美方试图通过贸易战收取关税利益并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科技战遏制中国创新活力,通过金融战获得更多打击中国经济的手段,最根本也是最本质的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霸权,这就是美方的底牌。
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下一步走向,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认为,双方“有限合作、长期竞争、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未改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会保持有限合作的态势,但既然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再想回到过去“水乳交融”的阶段已不现实。中美关系“全面脱钩”同样也不现实,因为美国工商界很想和中国做生意,一个全面开放的国内大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核心的源泉,也是美国的目标市场。
因此,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中美经贸关系怎样变化,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主线不能动摇。
——摘编自《中美贸易摩擦这一年,没有赢家》
4.下列对“中美贸易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战是美国发起的,其目的是阻止中国战略性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从而遏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的霸权。
B.贸易战并不被中国普通民众看好,超过半数民众认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会导致双输的局面,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C.贸易战破冰之前,中美互相进口的农产品同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两国相关的农民收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D.贸易战中,中国虽被动应战,却能积极应对,未来中国也会坚定信心,继续深化改革,走好自己的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战过程中,双方经历了多轮博弈,既有剑拔弩张的时候,又有稍微缓和的阶段,前景仍存在变数。
B.普通民众认为贸易战不利于中国高新产业的发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重影响,从而造成中美关系恶化。
C.中美经贸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于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美国外贸厂家来说是利好消息,可以减轻他们的成本压力。
D.战略定位的变化,使得中美双方亲密关系不再,有限合作、长期竞争、相互依存将是未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常态。
6.2020年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正式签署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美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能达成阶段性协议的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一个孩子的发现
[加拿大]巴尔特
自从那件意外发生之后,马克才发现,爸爸的爱是不用语言来表达的。
从十二岁那年起,马克的左眼眼眶上就留下了两条深深的伤疤,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标志了他的一段生活的结束——这还得从马克的爸爸约瑟夫讲起。


展开余下试题约瑟夫和儿子之间似乎总有什么隔阂。每逢星期天下午在邻居家里作客,虽说马克站的地方离爸爸最近,可是仅此而已,他从不肯把手放在父亲的手臂上。
约瑟夫不像其他父亲那样总和孩子玩儿,他连刨土、种花用的小铲也没给儿子做过——其他在农场干活的爸爸可是常给孩子做的。
一天,约瑟夫看见马克正在西红柿地里理几粒种子,就走过去问:“这是什么种子?
马克可以回避其他任何人的问题,唯独对自己的父亲,他没有勇气撒谎,“是柑桔种子。”他说。
这些种子是马克在圣诞节前特意攒起来的——在新斯科舍省,柑桔并不常见。
“柑桔在这儿长不大!”父亲说道。
马克立刻觉得自己又笨又蠢——每次只要有父亲在身边,无论他在做什么有意思或是不寻常的事情,他都有这种感觉。当时当地, 他似乎只能隐藏起真实的自己,而变得像父亲那样不苟言笑。
马克把种子刨出来,种到仓库后一块秘密的地方。
那件意外发生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晚上。这天马克在学校里看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满脑子都是一个个离奇的情节,趁妈妈刷碗的工夫,他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述国王啦、游侠骑士啦以及他们那些令人羡慕的高尚事迹。
爸爸正等着挤牛奶,“时候不早啦,你还不快去把牛找回来!”他终于发话了——约瑟夫是从不命令儿子做什么事的。
牛!牛!马克心里想着,他正沉浸在幻想里,仿佛看见自己身披豹皮长袍,头戴钻石皇冠,就像个年轻国王一样!
“牛自己能回来吧?”他说,“昨天晚上它们是自己回来的。”
“今天这种天气,它们可不会自己回来。”父亲说。
马克只好出去找牛了,不过,他心里是很不情愿的,这点连约瑟夫也看得出来。
马克在牧场门口高声喊着:“噢——嚎!噢——嚎!”可是连一点儿牛铃的闪光也看不见;他沿着牧场的小路走到空旷地带,仍然不见牛的踪影。那匹叫彼特拉的马站在那儿,眼里满含忧郁地扫视着蒙蒙细雨。马克真不忍心看见彼特拉这副模样。他走过去,用手拍了拍它的臀部,马很不乐意地往旁边一闪。
彼特拉想单独呆着,可马克有一种欲望想抚摸它。他摸一下,马就躲一下:马克紧跟不放,又摸一下——彼特拉宽宽的黑色腰身向后一跃,蹄子就朝马克眼睛踢了过来。
马克一下子被踢倒了,可是又“刷”地站了起来,一摸脸,满手是血,他惊慌失措地喊叫着朝家里跑去。
约瑟夫听见儿子的叫声,赶出门来正望见马克一只手捂着脸朝这边跑来,他来不及卸下门上的横木,就一下子跳了过去——马克从没想到爸爸竟能如此迅捷——他一把将儿子揽在怀里,随即又飞奔回屋里。
邻居们闻讯赶来,一会儿工夫,屋子里就挤满了人。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马克自豪极了,觉得自己像一个在战场光荣负伤后被抬下来的国王。
医生嘱咐马克在床上躺两个星期,爸爸每天白天来看他一次,晚上睡前再来一次。马克左眼的眼窝越来越深,他总爱拿一面小镜子,仔细欣赏自己的眼睛,可一听到爸爸的脚步声,他就赶忙把镜子藏到被单底下。
马克终于又能出门了,他本打算去散步,可一大清早爸爸二话没说,一把抱起他来就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屋。
马克顺从地躺在爸爸的臂弯里。这是个普普通通的夏天的晴朗的早展,可在他眼里,空气从没有今天这样明媚过,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和充满生机。
马克已经意识到,爸爸不是无目的地散步,而是想带他到什么地方去。爸爸抱着他,径直穿过田野,走下山坡,来到他上次埋柑桔种子的那块西红柿地里。
马克远远地就看清了爸想给自己看的东西, 可是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一张嘴,眼泪就要涌出来了。
在那片小园圃旁边,爸爸把马克放到了地上。小园圃的确很小,可是一垄一垄整整齐齐,看得出这不是用犁犁出来的——犁根本刨不了这么精细——这是用耙和铲开垦出来,然后又用手仔仔细细修整起来的;绿色的秧苗已经破土而出——爸爸一定是在马克受伤以后不久就开始这项工作了,可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以后这就是你的啦!” 爸爸对马克说。
“噢,爸爸,”马克慢慢地说,“这是什么呀?”
“是瓜苗,”爸爸说,接着又指指另一垄,“那边的是红胡椒。”
这简直跟种柑桔一样有意思!
“你还不知道吧,它们在这儿是能长大的。”爸爸又说。
马克没有说话,然而脸上显出了又惊又喜的快活神情。爸爸几乎是冲口而出地说道:“马克,那天我要是知道你会出事,就不会让你去找牛了,你能理解吗?”
马克一阵冲动,答非所问地说道:“那天你看见我受了伤,就直接从牧场的门槛那儿跳过来了,我没着错吧?你连横木也没卸下来,你是横越过来的。”无论是爸爸,还是马克自己,他们都体会出了这段话背后的含义。
爸爸背过脸去, 从他肩膀的耸动可以看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从那以后,马克懂得了,以后听到爸爸的脚步声时,他再也不必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了——永远也不必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叙述了男孩马克与父亲约瑟夫之间的情感变化,目的不在于表现成人意识,而是在于表现对儿童生活体验与生活评判的关注。
B.小说中一听到爸爸的脚步声,他就赶忙把镜子藏到被单底下的细节,说明马克对父亲的畏惧仍未消除,并有隐藏自我的心理。
C.本文环境描写少而精,如以阴雨连绵暗示主人公内心的不情愿,以空气从没有今天这样明媚过暗示人物心情的好转。
D.约瑟夫由一开始不支持儿子马克种柑桔到后来主动开垦小园圃,表明了他由漠视儿子的内心世界到想把儿子培养为接班人的转变。
8.小说在叙事方面特色鲜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请分条概括作者在小说中寄寓的情感态度。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暠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
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展开余下试题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11.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暠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 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建业①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②,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②语出《史 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
B. 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慨叹。
C. 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D. 本诗写得苍凉而悲壮,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
15.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官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被洪水和风力大力塑造过的奇幻世界——著名的红砂岩经过水和时间的雕琢,阳光一照,美得令人不忍直视。在大峡谷中,每个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随着阳光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红色砂岩所呈现出的温暖色调的多样变化,让人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起初,人们对于这处奇观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后来发现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的暴发力越是惊人。这是因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后,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让地貌发生_____________的变化。雨岔大峡谷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据推测,几亿年前,当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天崩地裂之后,黄土大山被震出了一道道裂缝;之后,( )。峡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如条条波浪从身边划过。有专家称这里是“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是属于陕北_____________的地质美景。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
B.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
C.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D.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地表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B.千百年暴雨和洪水冲刷、风力蚕食地表,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C.我们今天看到了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形成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D.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地表慢慢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巧夺天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别无二致
B.鬼斧神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独一无二
C.鬼斧神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别无二致
D.巧夺天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独一无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脂肪细胞的生长发育期只有一个,就是在成年之前。从婴幼儿时期,脂肪细胞就开始大量繁殖;到青春期的时候,数量达到顶峰。成年后脂肪细胞的数量就固定了,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不管是胖了还是瘦了,变化的都不是脂肪细胞的数量,①___________。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营养过剩,脂肪细胞的数量比别人多,那他长大后②___________。除了有固定的生长期之外,脂肪细胞③___________。如果一个人在成年之前,也就是在脂肪细胞生长发育的阶段,受到了营养刺激,比如长时间的饥饿、经常吃得特别撑、短时间吃进去很多能量特别高的食物等,不管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接受到任何一种刺激后,身体都会向脂肪细胞发出过度生长的信号。神奇的是,脂肪细胞会长期“记住”这个信号,在此后的一辈子里,都更倾向于囤积能量、拼命生长。这样的人比别人更容易肥胖。
21.下面是某超市的打烊广播稿,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晚上好!感谢您的赏光,您购物辛苦了。现在距离我们超市关门打烊的时间还有15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攀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